“下海”卖冷饮

张洛霞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海”是中国八十年代下半年的流行语。意指辞去原有的安定工作自己搞经营投身商海的一种个人行为。1988年“下海”经商意识已经开始悄悄地在人们的脑海里萌芽了,但是大多数人还在观望。因为当时在外面开饭馆、摆摊卖货还都被认为是没有正式工作之人的糊口之举。 </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公司职工住房都是由所在单位按员工年龄和工作年限来考虑分配的。由于僧多粥少房少人多,父母根本排不上队。于是在大女儿小雪半岁的时候,父母加上小雪一家三口只得搬入了母亲学校院内一个不足十平方米的平房小屋里。</p><p class="ql-block">  这间小平房以前是学校装东西的仓库,阴暗潮湿。屋里摆上几件必须用的家具和床以后,已没有可以下脚的地方了。墙壁也是土坯,只得贴了一层报纸。</p><p class="ql-block"> 小雪学会走路以后,一进屋就得脱鞋上床,否则屋里没有立足之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屋里的老鼠竟然也在我们面前大摇大摆地窜来窜去,摆出要与我们决战的架势,大有说不准谁会打败谁的势头。 有一次,一只老鼠竟然在啃小雪的小脚丫,幸亏被父亲及时发现,不然的话也许就造成了终身遗憾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小雪与姑妈的女儿嫒媛在家中床上的照片。因为家中实在没有可以在地下玩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这是小雪在家中床上跳舞的照片。虽然家里的墙壁并不美,但小雪是美的、小雪的爱美之心是纯洁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家门口,因家中没有坐得下的地方,所以父亲只得时常与小雪在门口空地上下围棋。</p> <p class="ql-block">当时厂里的工人们由于奖金高,生活水准比老师要高。有些青年自己或是在父母的援助下在附近的农村租房居住。父母都是教师,工资还是比较低的,因为没有足够的钱去外面租房,只有蜗居在这间小屋内。可是父母的心并没有被蜗居,时刻想着如果自己手里有钱的话,也一定住在稍微宽敞一些的房子里。那一段父母一直在琢磨:怎样才可以挣到钱?</p><p class="ql-block"> 1988年4月的一天父母去一位亲友家玩。亲友说起单位领导想要给单位买个冰箱,可是当时冰箱缺货买不到,他就买了一个冰柜,而且价格便宜。可领导不是很想要,商店又不给退货,他正在烦恼。见父母去了后,他半开玩笑地说:“干脆卖给你们吧,你们卖卖冷饮挺好。”</p><p class="ql-block"> 于是父母就以爷爷的名义迅速办理了经营许可证。因为那时爷爷已经退休,可以自由从事商业活动。而父母都属于有工作的人,不能同时从事别的职业。</p><p class="ql-block"> 进入六月后父母已经在人来人往的菜市口(离校门口不远)摆摊开始卖冷饮了。白天,因父母要工作,就雇了人帮忙在摊上销售,只是进货以及晚上的看摊就得由父母自己打理了。</p> <h3>这就是当年的冷饮摊。</h3> <p class="ql-block">这是父亲当年记录的刚开业第一个月(4月12日到30日的营业收益账。</p> <p class="ql-block">  小雪当时是四岁,每天陪着父母在滩上日晒雨淋的,还经常替父母推销,经常站在冰柜台前面嘴里喊着:“快来买呀、都来买呀”。</p><p class="ql-block"> 母亲当时看到小雪小小年纪竟然要陪着父母一起经风雨见世面的。于中很是不忍。 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也许会影响她一生的幸福。后来果不其然,小雪后来二十八岁在美国获得了博士学位,并成为日本名牌大学的一位教师。</p> <p class="ql-block">一家三口同甘共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