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鸿兵鸿学院百度网盘 百度网盘分享<br>获取课程 ,请 加 徽亻言:<br><br><br>1103074581<br><br> <br> <br><br><br><br> <br><br><br><br>长按数字复制徽 到 徽亻言 添 加 好 友!<br>儒家养生重在养性 , 崇尚仁义 , 提倡中庸之道 , 重视伦理道德 。 儒家养生是道德修养 , 以礼治心 , 合 天道 , 修大德 。养生就是养性 ,养生必须先养德 ,仁者寿 。儒家养生强调心境坦荡 、豁达大度 、不偏不倚、 心胸有量; 重视身体锻炼 , 身心修养 , 动静有度; 主张起居有常 、饮食有节; 提出修身养心 , 仁寿相兼的 养生思想和方法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 , 大思想家 , 大教育家 。其养生理论体现了儒家风范和仁者心怀。<br><br>(1) 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 智者动 ,仁者静; 智者乐 ,仁者寿。<br><br>聪明人快乐像水一样活泼清澈; 仁者爱人 , 快乐像山一样崇高宁静。<br><br>聪明人不断探求知识 , 思维不断运动; 仁爱人看事情沉着冷静有涵养。<br><br>聪明人探索知识可获得快乐; 仁者宁静涵养 , 心境平和 , 心底无私天地宽 , 大德必得其寿。<br><br>(2)“君子坦荡 , 与人无忧”。<br><br>坦荡是从容 、平和 、大度 、泰然 。 做事遇事不急不躁 、不惊不惧 、 不暴不弃 。 心胸平和宽广 , 心中无 纠结无积怨 , 不刻意过分地追求个人的得失 ,遇事能以通达的眼光视之 , 即使有困难有坎坷 , 能审时度势, 善变圆通 ,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 。无论任何时候 , 但求问心无愧 , 心境坦然 , 与人为善 , 自然能保持精神上 的自由与轻松 。如果整天忙于算计名利 , 算计他人 , 患得 患 失 , 精神 紧 张 , 心态难 以平衡 、平静 、 安 宁, 就会衰老 , 就会产生疾病。<br><br>充分认识什么对身心有益 , 什么对身心有害 , 从容宽容 、 乐观豁达 、大度忍让 , 积极情绪 , 则对健康 有益; 而贪婪 、怨恨 、悲伤 、焦躁 、烦恼 、动怒 , 负情绪 , 严重影响脏腑 , 则对健康有害。<br><br>(3) 孔子修身的“ 三戒”: 少戒色 , 中戒斗 , 老戒得。<br><br>少年血气未定 , 戒在色; 少年未成熟 , 不可性欲贪恋放纵。 壮年血气方刚 , 戒在斗; 中年血气足 , 不可逞能争斗放纵。 老年血气既衰 , 戒在贪; 老人身心衰 , 不可贪财贪婪放纵。<br><br>“ 得” 为过分强求得到 , 得不到患得患失 , 得到了还想再得 , 又怕失去 , 劳心伤志 , 严重影响健康。<br><br>(4) 孔子自我管束的饮食养生方法:“食居慎节 , 知足不贪 , 食勿过饱 , 不乱饮食”。<br><br>(5) 孔子曰:“寝处不时 、饮食不节 、逸劳过度者 、疾共杀之”。 即 , 生活无规律 , 饮食不节制 , 劳逸 不结合 , 积病而死。<br><br>(6) 孔子曰:“子绝 四 , 毋意 、 毋必 、 毋 固 、 毋我”。 即 , 不要主观猜测 , 不乱下 决 断 , 不 固执 己见, 不自以为是 。老人一定要重视自己的修养 , 重视四毋 , 老而不毋 , 老而清醒 , 快乐晚年。<br><br>孔子首先提出“ 仁者寿”, 在《中庸》 中讲大德必得其寿 , 不可走极端 , 明确指出养生与道德修养的关 系 。 良好的道德情操 , 不贪而心境平和 , 精神不驰乱 , 身心健康而延年益寿 。 孔子的养生之道关键在于把 握中庸 , 不可走极端。<br><br>4. 佛教的养生。<br><br>(1) 佛教提倡:“万法皆空”。<br><br>佛家养生重在养心 , 主张“ 万法皆空”, 认为人生无常 , 只有努力修行 , 才能彻底摆脱生死苦恼 。 佛家 认为“ 地 、水 、风 、火” 外界四大不调和则伤害人体 , 百病丛生;“贪 、 嗔 、痴 ” 三毒是影响人体健康最重 要的内因 , 要消除不利因素 , 必须进行修行: 禅定 , 重在思维的修炼; 瑜伽 , 重在形体的塑造; 静坐 , 意 在排除烦恼 、万法皆空 。佛教养生要求从“ 心 ” 开始 , 抓住养生的根本 。 强调修心养生 、修身养性 、 幽居 素食。<br><br>(2) 佛家养生是净心 , 要克服: 贪 、 嗔 、痴。<br><br>佛教讲虚静 , 以境治心 , 明心见性 , 参禅 , 坐禅 , 是精神的修炼。 贪: 贪婪 ,贪婪财富地位 , 必然以牺牲自己的身心健康为代价。<br><br>嗔: 发怒 , 怨天怨地 ,着急发怒 , 必然伤肝 , 损害自己的身心。 痴: 傻呆 , 愚昧无知 , 或走极端 , 必然有害于身心健康。<br><br>一切法从心生 , 只有克服贪 、 嗔 、痴 , 才 能做 到净心 , 才 能真 正做 到“ 心干净 , 心平静”, 心净 则 身 净 , 有利健康长寿。<br><br>(3) 佛教提倡:“慈悲为怀”,“ 普度众生”, 就是爱心善心 , 爱众生 , 爱社会一切人 、一切事物 。 有了 爱心善心 , 厚德 , 必然心情快乐 , 必然身心健康。<br><br>(4) 佛教提倡:“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这是善心 , 为了普救众生 , 敢于牺牲自己 , 这种伟大的思想境界 , 必然身心健康益寿。<br><br>(5) 佛教提倡养生“ 五调”。<br><br>调饮食 、调睡眠 、调身体 、调气息 、调心态。 <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