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关于《红楼梦》的两个发现

青城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我关于《红楼梦》的两个发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罗谨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  昨天通过电视欣赏网络上的《春江花月夜》演奏视频,看着看着,一个演奏版本结束后,自动跳出个声乐版本,听玩这个演唱版的《春江花月夜》,接下来跳出的是同一歌唱家演唱的《枉凝眉》等八七版连续剧《红楼梦》的歌曲,于是我的兴趣又转到了“红楼”,一连听了好几首,先是听歌,后又看起了《红楼梦》连续剧的回顾晚会和追忆“林妹妹”陈晓旭的节目,重温了部分连续剧画面,心中回想着自己读过的《红楼梦》小说,结果有所发现。</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发现是《红楼梦》中的男子没有辫子。当时想,曹雪芹是在回避这个,他不想写清朝。或许他不认同辫子?昨夜呼呼睡去,今晨起来又想起了《红楼梦》,发现好象与许多古今小说不同,《红楼梦》并未把故事设在某个存在过的具体历史时段,人物的服饰和习惯并未反映某个具体朝代。或许曹雪芹就是要刻意模糊具体历史背景而笼统写他所理解的人和社会,广义上有时代特征,具体则不关朝代。第二个发现是我今晨梦醒之后才有的,是酣睡的成果,这就是,我注意到《红楼梦》的女子似乎都是不裹脚的,至少我想不起来哪里有女子解、缠裹脚的描写。假设曹雪芹不写辫子只是回避其所在的清朝,那么不写裹脚就解释不通了:裹脚可是在清朝之前就存在了很久的有代表性的中国社会现象,曹雪芹为什么偏偏不写呢?据我所知,女子裹脚在离我们不远的时代,还是社会风俗,民国时代只是提倡结束裹脚陋俗,真正铺天盖地“洗脑”谴责和全面废除裹脚制度,还是1949年之后的事。我母亲就差点成为裹脚妇女: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母亲十来岁时被我外婆裹脚,夜里疼得流泪、呻吟,结果被我外公发现,强行终止了。他骂我外婆说:都啥时代了,你还给娃裹脚。显然,他是受了共产党政府轰炸式宣传运动的影响。就这样,我母亲只被裹脚两三天,裹脚布就去掉了,但我母亲的脚已部分变形,两只脚已各有一个小趾骨折,她的脚至今保留着变形的样子。裹脚制度的彻底废止是二十世纪后半页的事,直到八十年代末人们还可以在路上零星看到旧时代留下的裹脚老太太。裹脚是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典型现象,不仅仅清朝独有,可曹雪芹似乎偏偏没写,为什么呢?我猜想他很可能反感压迫妇女的裹脚制度。难道他和我一样,是男儿身却是骨子里的男女平等主义者?很可能是。</p><p class="ql-block"> 《红楼梦》伟大,曹雪芹有思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6年6月20日早上于多伦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