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之我見

乔培善山西晋城73.1.美篇号1776390

<p class="ql-block">  泱泱华夏,源远流长。赫赫中国,屹立东方。炎黄创史,历代拓疆。浩瀚之海为天堑,千仞之峰作铜墙。纳四海而归心,御八荒而国强。</p><p class="ql-block">写二0六S的历史,就不能只写简约状况。远望绥远军的发展与变迁,对进一步认识他的根源,发展演变具有重大意义。回观重大历史的转变,才能深刻理解毛主席的战略思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的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在1947年至1964年期间,绥远军的历史主要围绕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的整编与和平建设展开。解放战争时期,绥远军作为重要力量,参与了多次关键战役,如绥远战役,该战役通过集中优势兵力、灵活战术,成功打击了国民党军队,为解放事业的推进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随着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绥远军经历了整编与改编,逐步融入人民解放军的序列,成为保卫祖国边疆、维护地区稳定的重要力量。在这一时期,绥远军不仅承担了军事任务,还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治理,为绥远(今内蒙古部分地区)的和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  进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绥远军继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战斗力,同时积极参与国家建设事业,特别是在边疆防卫、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不懈努力,绥远军逐步成长为一支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能征善战的现代化军队。</p><p class="ql-block"> 总之,1947年至1964年是绥远军历史上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期,其在解放战争中的英勇表现、新中国成立后的整编与发展,以及为地方和国家建设做出的贡献,都彰显了其作为人民军队的光荣与使命。</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军是由绥远起义的国民党军一部改编而成的一支军队。</p><p class="ql-block"> 绥远是旧省名,现属内蒙古自治区。解放战争时期,绥远驻有国民党绥远省主席董其武的正规军和非正规军16个师6万余人。</p><p class="ql-block"> 我军平津战役的胜利,在敌内部引起很大震动。根据当时的形势,毛泽东主席提出以“绥远方式”解决绥远问题。</p> <p class="ql-block">  所谓绥远方式,是有意地保存一部分国民党军队,让它原封不动,或者大体上不动,就是说对这一部分军队作暂时的让步,以利于争取这部分军队在政治上站在我们方面,或者保持中立,以便我们集中力量首先解决国民党残余力量中的主要部分,在一个相当的时间之后,再去按照人民解放军制度将这部分军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p><p class="ql-block">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华北局和傅作义商定,双方达成《和平解决绥远问题协议》。《协议》划定解放军和绥远部队驻地的临时分界线,恢复平绥铁路交通,通邮通电,恢复双方商业贸易往来、文化交流,并规定了双方货币兑换办法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董其武将军</p><p class="ql-block"> 绥远董其武部原属傅作义部。北平和平解放后,董其武即飞往北平,向傅作义表示愿意和平解决绥远问题。</p><p class="ql-block"> 1949年夏,中共华北局和傅作义派人先后来绥,协助时任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的董其武进行和平起义工作。绥远起义,原计划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9月开幕以前完成。由于国民党反动集团的破坏,至8月中旬,起义仍未能实现。</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十分关心绥远问题,在关键时刻,特委托傅作义等从北京乘专车到归绥市(今呼和浩特),帮助加速绥远和平起义。</p><p class="ql-block"> 傅作义的到来,攻破了特务们散布的种种谣言,指出走和平起义道路是最正确的道路,解除了一些人的顾虑,坚定了他们走向人民方面的决心。</p><p class="ql-block"> 绥远起义条件成熟了,1949年9月19日,以董其武为首的绥远军政干部和地方各族各界代表39人联名通电,率部6万余人举行起义,宣布脱离蒋介石反动集团,绥远和平解放。</p> <p class="ql-block">  1949年12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将绥远起义的国民党军新编独立第7师等部在五原地区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军,归华北军区建制,由绥远军区指挥。张世珍任军长,帅荣任政委,卫景林、冯梓任副军长,化博知任参谋长,张逊之任政治部主任。下辖:</p> <p class="ql-block">  第109师,由绥远起义的国民党军董其武部独立7师改编,师长温汉民,政委曾威;</p><p class="ql-block"> 第110师,由绥远起义的国民党军董其武部326师改编,师长王崇仁,政委尚英;</p><p class="ql-block"> 第111师,由绥远起义的国民党军董其武部326师改编,师长张璞,政委李登嵩;</p><p class="ql-block"> 骑兵旅,旅长安思达,副旅长邬青云;</p><p class="ql-block"> 全军共1.3万余人。</p> <p class="ql-block">  1950年3月,第37军建立军政委员会,帅荣任主任;12月,第37军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兵团建制。</p><p class="ql-block"> 1949年9月,绥远和平解放后,根据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决定,在绥远起义的国民党军第9兵团等部于1950年1月1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第37军和骑兵第4师,归华北军区建制,由绥远军区指挥。</p> <p class="ql-block">  1950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以第36、第37军和骑兵第4师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兵团,隶属华北军区建制。董其武任司令员,高克林任政委,姚喆任副司令员,边章五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克俊任副政治委员,裴周玉任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1951年9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兵团,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担负修建机场任务,11月回国。</p><p class="ql-block"> 1952年12月,第23兵团番号撤销。</p> <p class="ql-block">  1951年1月,37军随兵团移驻河北衡水地区。</p><p class="ql-block"> 4月,军直骑兵旅撤销。</p><p class="ql-block"> 9月,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7军,赴朝鲜执行修建机场和后方警戒任务。</p><p class="ql-block"> 12月,返回祖国,部队驻河北定县地区。</p><p class="ql-block"> 1952年2月,第37军军部与第36军军部一起调中央财委编为建筑工程部,第110师与第36军第107师合编为第107师,直属兵团领导;109师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筑工程第2师,拨归中央财委建制;111师与108师及兵团龙华留守处合并为兵直学习团,撤销了111师番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第37军番号撤销</p><p class="ql-block"> 1952年2月,第36、第37军番号撤销,兵团直辖第107、第109S;4月,第28S编入第23兵团建制。</p><p class="ql-block"> 12月,第23兵团番号撤销,缩编为第69军,董其武任军长,裴周玉任政委;归华北军区(后改北京军区)建制。</p> <p class="ql-block">  1964年10月25日,总参谋部批复北京军区,同意组建工程部队方案,据此,北京军区10月30日命令,在保定,以陆军69军军直和第28、107S抽调部分单位、人员组建北京军区工程兵第六工区,下辖工程兵建筑第163、164、165、166S;由陆军第69军领导。</p><p class="ql-block"> 第六工区组建后在保定、石家庄地区担任国防施工任务。</p> <p class="ql-block">  1966年2月20日至28日,根据新编制表进行整编,164T执行甲种T编制(整编后于2月13日移交陆军63军领导),163、165、166执行乙种团编制。</p><p class="ql-block"> 1967年2月15日,第六工区改归陆军第38军领导。</p> <p class="ql-block">  1969年10月30日,北京军区命令,第六工区改编为陆军第206S,执行甲种S编制,归陆军69军建制;工区所辖工程兵建筑第164、165、166T,依次改编为步兵第616、617、618T,并组建S炮兵团。</p><p class="ql-block"> 第一任S长是章永华,政委是刘波。618T第一仼T长是何贵金,政委是田铭福。</p><p class="ql-block"> 618T的历史从此开始。</p><p class="ql-block"> 1976年1月14日,北京军区通知,陆军第206S进行整编,执行乙种S编制。</p> <p class="ql-block">  1978年7月24日,北京军区通知,陆军第206S进行扩编,执行甲种师编制。</p><p class="ql-block"> 1982年12月23日,北京军区通知,陆军第206S进行整编,执行北方乙种师编制。</p><p class="ql-block"> 1985年7月11日,北京军区通知,撤消陆军第206S。</p><p class="ql-block">师直无线电连调归陆军第28集团军直属队;S高射炮兵营调归陆军第28集团军高射炮兵旅; 通信、有线电、反坦克导弹、汽车连和司训队调归步兵第205S;S工兵营调归坦克第7师建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历史荣耀</p><p class="ql-block"> 部队组建二十多年来,先后在保定、石家庄、大同、内蒙等地区执行国防施工任务,累计打坑道150条,掘进36385.86米。一九七o年以来,还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军事训练、营建、生产和内蒙岱青山阵地的守备任务。师党委在官兵中叫响“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创一等成绩,争全军上游”的战斗口号,部队全面建设和各项工作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新局面,涌现出共产主义战士、一等功臣申宪智、阳昌友,模范连长、一等功臣周小铁,荣立集体二等功的六一六T卫生队等一大批先进单位和个人,多次受到总部、军区和上级党委表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战友赋——边陲颂歌》</p><p class="ql-block"> 在那遥远的边防线,雪峰傲立,长河浩荡,有一群铁血男儿,以山河为誓,以忠诚为魂,他们,是祖国的守护者,是和平的筑梦人——我们的战友。</p><p class="ql-block"> 岁月静好,因有人负重前行。战友们,脚踏着皑皑白雪,身披星辰月光,用青春和汗水,在祖国的边疆绘制了一幅幅壮丽的画卷。他们不畏严寒酷暑,不惧风霜雨雪,用坚定的步伐丈量着每一寸土地,用无畏的勇气捍卫着每一寸领空。</p> <p class="ql-block">  建设路上,他们不仅是守护者,更是建设者。从简陋的哨所到现代化的边防设施,从荒芜的戈壁到葱郁的绿洲,每一砖一瓦都凝聚着战友们的辛勤与汗水。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在边陲之地播种希望,让荒芜之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为祖国的边防建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p> <p class="ql-block">  功债无言,却铭记于心。战友们的付出,是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是对人民最庄严的承诺。他们舍弃了小家的温馨,选择了大家的安宁;他们放弃了城市的繁华,坚守在祖国的边疆。这份牺牲与奉献,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照亮着祖国的天空,也温暖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田。</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向这些最可爱的人致敬!是他们,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是他们,让五星红旗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高高飘扬。战友们,你们是最美的风景,是最亮的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