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窟为: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3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但山高离地面只有142米,山的形状奇特,孤峰突起,犹如麦垛,因此人们称之为麦积山。 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6米,小的仅有1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这里的泥塑大致可以分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 石窟建自公元384年,后来经过十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重修,遂成为中国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麦积山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岩(即沉积岩),其山势陡然、独峰耸立,最初有许多天然岩洞。现存洞窟194个,其中有从4世纪到19世纪以来的历代泥塑、石雕7200余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由于麦积山山体为第三纪沙砾岩,石质结构松散,不易精雕细镂,故以精美的泥塑著称于世,绝大部分泥塑彩妆。被雕塑家刘开渠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麦积山的塑像有两大明显的特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除早期作品外,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象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p> <h3>下公共汽车后进大门,从大门坐景区车</h3> <p>从景区大门到石窟山底的停车场约有3公里,此处可以步行或乘景区区间车。如果对佛教内涵比较感兴趣的话可以在售票处雇请一位导游,这时请的讲解员只是从这里向上走到麦积山底一段三百米以內的一段路这,这一段没有什么可讲的,快到麦积山有一个地方可观整座麦积山,这时讲解员才开始讲解远处这座山上的整体情况,尽此而以,真没必要在这请讲解员,只是到达麦积山底可看到眼前的孤山一整面岩壁全部露在外面而以,除此之外周围随处都是绿意盎然,景色秀丽。</p><p>如果想请讲解员,最好在准备上山时的门口请,这里有没有在大门买上山票的游人可在处买票上山,也可在这买票请讲解员。</p> <p>被讲解员忽悠坐了马上麦积山,本以为可以到麦积山底,其实是不到,坐马从下图左边道走,上山从左手边走,下马还是要自己走上山底的步行道上,三十元钱花的冤枉。</p> <p>这是讲解线路图,这段真没必要请讲解员!!!我就是在这上大当的。</p> <p>麦积山石窟,这里的石窟保护的还行,依山而建,这座山就很有特色,远望就像一个特大的堡垒,郁郁葱葱,顺着环山石梯盘山而上,道旁的石窟石佛历历在目,石壁上雕刻的大佛慈眉善目,眺望着陇东大地。真神奇!</p> <h3>在远处拉近镜头拍照</h3> <h3>麦积山的佛像是泥胎佛像。</h3> <p>讲解员在这给看影集简单介绍上山有那些佛像就结束讲解了。</p><p>左手边是上山道,在这可买票上山,也可在这请讲解员介绍山上佛像。</p> <h3>上山检票口</h3> <p>岩壁上修筑了一层层的悬空栈道,悬空栈道非常险要,最高处有三百多米,在栈道之间开凿了多座大大小小的洞窟和佛像,在山下拍照非常壮观。远观之后便是近距离参观佛窟,麦积山石窟的游览</p> <p>路线十分简单,只要沿着山体间修筑的木制栈道层层而上,沿途一座座石窟参观即可。脚下的木制栈道现在好多已用水泥加固,所以向下观看虽会有些刺激吓人,但还是非常安全的。麦积山石窟保存完好,现在除了少部分特窟不对外开放,大部分都在供游客参观。步行在栈道上时,可以看到在一开始佛窟的规模并不壮观,佛像较小,而且好多使用了铁丝网保护起来。不过越往后走,佛像的规模就越大,也不再进行隔绝,而且很多窟内佛像都有多尊,十分壮观。在参观石窟时,可以着重观赏一下135窟(天堂洞)、142窟、37窟、127窟、44窟等,其中既有反映佛教故事“八王争舍利”中的激烈战争场面的特殊刻画,也有造型精美的飞天造像,都是石窟中的精品,又各具特色。另外,麦积山石窟内还有很多精彩石窟作为特窟,不对常规游客开放,参观需要另外付费,对佛像艺术感兴趣的可以选择参观。</p> <p>开窟早期的佛像皆直鼻大眼,嘴小唇薄,躯体粗壮坚实,服饰为高冠披发,袒裸上身,下着长裙,体态浑厚,有着明显的西域特征,题材内容主要是三世佛、交脚弥勒菩萨等。</p> <p>隔网拍照,所以照片上有丝网</p> <p>麦积山山体为第三纪沙砾岩,石质结构松散,不易精雕细镂,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泥塑彩妆风格。</p> <p>佛像先用本头打柱搭架子,在外用泥造型</p> <p>佛像剥落的厉害</p> <p>西魏、北周时期为麦积山泥塑精练提高阶段,造像温婉淳厚,人物的体型和服饰逐渐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塑像取汉人面容,眉目清秀,衣福宽大,不再裸臂,反映了佛教艺术从西域传播到中原的逐渐演变的过程</p> <p>游客必需从这个小洞穿过到另一景点</p> <h3>门上面有飞天造型</h3> <h3>飞天造型</h3> <p>麦积山石窟与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合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其中云冈、龙门以石雕著称,敦煌以壁画闻名,麦积山则以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就是一座大雕塑馆。</p> <p>北魏时期是麦积山石窟的辉煌发展阶段,此时造像演变为身躯颀长、面容清秀、神色和悦的 “秀骨清像”,带着睿智的微笑,有一种超逸潇洒的美。</p> <p>崖壁上整齐地排列着许多尊石胎泥塑的神像,神情各异,栩栩如生。隋唐时期造像则丰满夸张,麦积山自宋代再无开窟,大多是在原有佛龛基础之上重塑佛像或修补,造像特点写实求真,注重衣纹细节,面貌庄重</p> <p>在栈道的最高处,极目远望,麦积山周围风景秀丽,四面郁郁葱葱的青山将石窟掩藏其中。</p> <p>头顶翔云</p> <p>景区有一个特点就是悬空栈道极高,不适宜恐高和腿脚不便的人上山。</p> <p>明清以后的麦积山就只是修复了,主要体现在重妆和彩绘。</p> <p>由于地处古丝绸之路的要道,东西文化交流的节点,麦积山的塑像有两大明显的特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有和蔼可亲的面容,将天上的神和俗世的人相结合,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p> <p>麦积山石窟塑像的演变,反映了印度佛教艺术与汉文化的完美融合过程。当时的艺匠们突破佛教的清规戒律,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主要素材,加以艺术的夸张、想象、概括、提炼,从而创作出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宗教人物。</p> <p>在造像手法上,麦积山泥塑大致可以分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件件都是珍品。</p> <p>很多壁画可见古今人的到此一游题字或涂鸦,以保护的名义,大多的石窟都被铁丝网封上了,只能贴近网眼才能细看,手机的镜头勉强能透过网孔拍到些朦胧的影像。更多的石窟被封闭不能到达跟前,安保人员告诉我明天来,再出400元就能看见那些精品,比如著名的“东方微笑”。传播欣赏文化与科学的保护始终是我们要平衡和学习的一门科学。</p> <p>细看塑像衣服纹饰立体精细,神情动人,极富生活气息。艺术家罗丹说过:雕刻不需要独创,但一定要有生命。这些饱含生命的泥塑将一千六百余年的时光凝固,我透过铁艺网的网孔将一千六百年的时光收进我的记忆,冰冷的泥巴和石头缺给佛教和艺术传承了生命。</p> <p>抬头仰视,栈道凌空贴在石壁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栈道通达。先人们没有这些栈道是如何修建规模巨大的石窟的呢,民间有“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谚语,形象地了说明当时修建石窟所耗费的的巨大人力物力。</p> <p>下山出来再照一张麦积山全景图。</p> <p>作为后世子孙,站在1600年前就负有盛名的麦积山,再见眼前石窟泥塑之美,一股属于古老东方的自豪之感油然而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