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南非之4,花园大道西—出海观鲸&投喂鸵鸟

Stephenxie

花园大道The Garden Route,乍一听以为是某城市鲜花街道,然而却是非洲大陆最南端南非N2公路自南开普地区到伊丽莎白港的一条著名公路,整条线路绵延880公里,因路边延伸葱葱郁郁生态多样化的森林植被以及遍布在路边海岸上的池塘和湖泊而得名。 赫曼努斯Hermanus,南非花园大道上的一个小镇,距离开普敦约120公里,始建于1891年的小镇以「世界最佳陆地观鲸地」而闻名,被誉为全世界最适合观赏南露脊鲸的地方之一。 花园大道主干线是南非旅行的必看景观,这里有数不清的地方可以探索和游玩,我们的花园大道行程就从地处于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交汇处的观鲸圣地赫曼努斯开始。 走进南非第三日,一早来到赫曼努斯新港Hermanus New Harbour,希望亲眼一睹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鲸的雄姿。远山的海面上,在阳光照射下升腾起一层薄薄的云雾。 赫曼努斯观鲸船码头,登船前工作人员讲解观鲸知识和注意事项,临了再三声明动物具有不确定性,无法100%确保见到鲸鱼。并且,鲸鱼出没的海面风高浪急,常有游客晕船,最好预先服用晕船药、备好晕吐袋。 上午9时观鲸船鸣笛启航。观鲸船并不大,分上下两层,每层载客30人,我们排队靠前,非常幸运地坐在上层。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怀揣着满心的希翼及微微的紧张。 观鲸船驶出海湾,站在船头的引导员警告大家安静坐下。非洲南部印度洋是南半球九种鲸鱼每年迁徙的必经之地,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南露嵴鲸了,每年8月至11月,南露脊鲸都会离开漫天冰雪的南极洲,万里洄游,在赫曼努斯附近的沃克湾Walker Bay交配繁殖、养育幼鲸。 事实上今日我们运气爆棚,不仅天气晴朗,而且1.8米的低浪是观鲸的好时机。 开船前20分钟海面风平浪静,突然前排的游客一声骚动,纷纷起身望向右侧洋面。引导员开始兴奋,远处有类似扇面一样的东西浮出海面,大家跟随引导员的手势方向望去,瞬间又消失了。 只见远处另一艘观鲸船上的游客全都站起身来。虽然大家在引导员的噤声令中凝神屏息,却忍不住紧张与兴奋。 终于,20米开外的海面上一道黑色的身影略过,带起一条白色的浪花。过了一会儿,不同的方向又有动静,有冒头,有露尾,就是看不见全身。 突然,引导员把视线从远处收回,注视着船附近,压低声音说:Here,here! Big one! Oh, two! 黑色身影再次浮起,这次可以看清楚这家伙大概有两有十米几长。 顷刻间,观鲸船左侧又有黑影显现,这次是两条,引导员兴奋地宣布,她们是一对母女,其中的母亲超过20米,重达50吨左右。南露脊鲸每2至3年繁殖一次,孕期9至10个月。小鲸出生时5至6米长,成年鲸平均15米长。 船上的大家,也从一开始的惊喜尖叫,涌到船头船尾伸着脖子张望,慢慢地变成了安静的观赏。南露脊鲸曾是捕鲸的主要目标,它的别名Southern right whale—「南方真鲸」正是来源于它是被捕杀的「正确对象」。那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与人为善的天性曾经给无数露脊鲸带来灭顶之灾,捕鲸直到1973年才基本被遏止。在IWC和WSPA等非营利组织的努力下,南非海域目前南露脊鲸数量超过1万头,仅赫曼努斯海域就有1000头之多。 突然,右侧的一头巨鲸向我们的观鲸船直冲过来。船身两侧激起白色的浪花,一层一层推开波澜。 来到观鲸船右侧不到5米的距离,能看到它们长满肉瘤的头部,背部及鳍肢。南露脊鲸学名为Eubalaena australis,也被称为「笑鲸」,是海洋中最温柔的动物之一。不同于其它鲸鱼,它无背鳍,却有着黑色平滑的背部,腹部则有着不规则白色斑块。它的头部长有一些白色寄生虫硬块,每只鲸鱼的硬块形状都不同,被用作辨认各个鲸鱼的标记。 只见它游到船侧突然一个转身,在一船观众的欢呼声中返身离去。 随即,这位调皮的家伙再次反身回头,这次它低下了丑陋的脑袋,只留下一大个肥硕的水牛般的腰身露在海面。 并且毫无反身回去的意思,直直地奔我们而来,惹得船上的我们再也顾不上引导员的噤声警告齐声惊呼起来。 我快速回到观鲸船另一侧,随着船身一阵晃动,刚才钻进船底的家伙在我们眼前扇动着硕大的尾巴,扭转着灵活的腰身,让船上的我们达到了兴奋的最高点。 接下去的一幕幕表演让我们几乎口瞪目呆、惊叹不已。先是张开大嘴,露出一副得意的神色。当地人给下面的几个动作分别冠以专用名词。 首先是Spy hopping(探头),头部与身躯垂直于水面探出,直至胸鳍露出水面为止,这是鲸鱼观察水面之上环境吗? 其次是Breaching(跃起),跳出水面,在空中挥舞巨大的胸鳍并伴有转体的动作。据说南露脊鲸之所以跃出水面,是为了摆脱头部白色令其烦恼的鲸虱,便于海鸥俯冲下来啄取。而它们口中的鲸须用于吸取浮游生物为食。 接着是Blowing(吹气),这是鲸鱼的呼吸方式,通过气孔喷射出水汽,同时发出巨大的声响。 最后是Lobtailing(拍击),使用胸鳍或尾巴猛烈拍打水面,发出巨大的声响。偶尔见到它们纵身跃起和吹气喷水,已是十分难得,今天得以亲眼目睹这经典的压轴大戏,只能说我们实在运气太好。 伴随着摇动尾巴结束表演,我忽然一阵眩晕,随之便是一股呕吐感,勉强忍住没有喷涌。事后按照领队的说法,我们真是太幸运了,以往多次带团来此常常兴奋而来失望而归,我们却不仅观看了至少三家鲸群的集体表演,至少三分之一的游客还体验了观鲸之余的晕船! 带着极大的满足,我们来到赫曼努斯小镇老港Old Harbour休整午餐。一路春色荡涤着眼睛和肺腑,待抵达赫曼努斯时,心肺都通透得跟透明似的了。 这是小镇的鲸鱼馆兼老港博物馆,里边关于鲸鱼的照片、资料、礼品等一应俱全,还展示着昔日的鲸鱼探测仪、捕鲸船等,当然更多的是代购各种探险观光项目。 我们的行程没有任何购物项目,但去看看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却也是难得的体验。 名为Hermanus Station的购物中心主街一尘不染,井井有条。 主力超市名为Checkers,让我们进去看看。 和我之前对非洲既有的印象迥然不同,全然是发达国家大超市的环境和氛围。 生鲜食品是他家的主题,看来不论国内国外,民以食为天,吃是永恒的主题。 蔬果摊位,别致地用一辆昔日的贩货车作为陈列,不仅满足基本的陈列销售,还很有创意啊! 赫曼努斯盛行温润的地中海气候,九月正值花季,几乎是一夜之间,海岸就戴上了一个巨大的花环。可以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来形容。 街面上树立着一个个富有创意却又寓意抽象的艺术品。 作为一座舒适便捷的城镇,赫曼努斯城市建设十分完善。生活在这里会有什么烦恼呢?被困在天堂里大概是这座海滨小镇唯一的烦恼吧。赫曼努斯四季如春,就像天堂里时间不会过去一样,人们期盼着南露脊鲸的回归,当海面有鲸鱼跃出时,时间就过了一年。 午餐安排在小镇中心离海岸一两百米的一家海鲜餐厅。 餐厅的名字是Ocean Basket,海洋篮子,全餐厅海洋蓝色,简洁明快。 午餐的鱼虾薯条简餐,高蛋白、高热量,毕竟在海滨城镇,鱼虾新鲜味美。 我想,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是赫曼努斯让人到了此地,就想要留下来的原因之一吧。 花园大道经典段,指的是奥弗贝格地区以东,伸展在海德堡Heidelberg到斯托姆河Storms River之间的沿海地区,其中海滨小镇莫塞尔湾Mossel Bay、鸵鸟之都奥茨颂Oudtshoorn、最大城镇乔治George、美丽的奈斯纳Knysna和国家公园之一的原野国家公园Wilderness、普莱腾贝格湾Plettenberg Bay、齐齐卡马国家公园Tsitsikamma National Park是途中最闪亮耀眼的部分。 驱车行驶在南非的花园大道上,仿佛整个地球的陆地都安放在我们的北方,因为我们正驰骋在非洲大陆最南端的一条公路上。名为斯坦福Stanford的原野上,一片金黄色的油菜花。 我们的左手边都是郁郁葱葱的丛林、草原、国家公园以及远远近近的城市,而右手边是绵延不绝的海岸线、沙滩和数不尽的绚丽风景,从大西洋驶向印度洋,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美景,远离一切喧嚣。 车窗左侧也不时现出这样的大型工厂,这是位于斯韦伦丹Swellendam的大型石油加工厂。 在海德堡Heidelberg停车歇息。从这里开始,花园大道将为我们展现一连串的精彩画面。 沿着海岸线的道路,森林、湖水、溪谷、海滨沙滩、花园等美丽的风景此起彼伏,不断呈现在眼前。远处是位于Mossdustria的大型石化工厂。导游介绍说,石油匮乏的南非开发了天然气转化为燃油的技术。 莫塞尔贝Mossel Bay,一座欧洲风格的海滨城镇。1488年,葡萄牙探险家所罗门·狄亚斯最先在此登陆,由于此地可以采获大量的贝类Mussel,于1601年被荷兰航海家取名为莫塞尔湾Mossel Bay,现为著名的度假胜地。 黄昏时分,我们来到乔治市George,入住乔治国王万豪Protea酒店Protea Hotel George King George。 伸展在奥特尼夸山脚下的乔治,是一个面临蔚蓝大海、风光明媚的小城。这里是南非著名的蒸汽火车之乡,由早期的英国伐木者所创建,以英国国王乔治二世命名,此不难理解,小镇上随处可见欧式风格的房屋,在阳光的照射下安详而美丽。 乔治国王万豪Protea酒店大堂,扑面而来的英伦气息。 一旁的雪茄吧几乎没有宾客,服务人员客气地招呼我们可以随意休息、拍照。 放眼望去,是一色的单层排屋,我们团组的考斯特及其后的行李挂车妥妥地停泊在客房旁。 而我们所在的客房在一个四面环绕的庭院内,门前有厚厚、软软的大草坪。 刚刚冬去春来,气温乍暖还寒,室外游泳池只能充当拍照留念的背景了。 我们的客房是配备了Queen Size的双床房,窗明几净却也没有多余的物件。 晚餐安排在附近乔治镇一处僻静的中餐馆,餐厅正门旁树立着五星红旗,一旁一块书写着中英文「花园大道华人警民中心」的大牌子赫然在目。 这是花园大道线路上极少的中餐馆之一,开在「警民中心」隔壁可见老板有多么用心维护与当地警方的友好以确保安全。不过客观地说,这顿中餐可算是全程最不好吃的唯一。 今晚恰好是2024年The Rugby Championship英式橄榄球联盟锦标赛决赛,由南非队对阵新西兰队,大堂吧不时响起欢乐的惊呼和遗憾的叹息声,最终南非队如愿以偿获得冠军。 夜色阑珊,万籁俱静,一轮皎洁的弯月挂在天际。遵从导游和酒店方的告诫:为避免安全之虞,只能在酒店的封闭区域内活动,不得外出! 花园大道是南非旅游观光开发得最快的地区,从高级酒店到野营帐篷所有的住宿设施在这里都有分布。不得不说,处在花园大道和卡鲁地区的观光基地的乔治市,酒店的服务、餐饮都保持着相当不错的水准。 一夜安睡,次日的早餐是特别丰盛的自助餐,出品也颇为精致。 南非之行第四日,上午从乔治市一路北上,前往南非的鸵鸟之都奥茨颂Oudtshoorn。 从乔治前往奥茨颂行驶距离约80公里,一路盘山公路,下山进入奥茨颂地界时忽然雨过天晴,路边的植被由茂盛的绿荫树丛渐渐过渡为只有低矮灌木的半干旱半沙漠地带,尽显卡鲁地区一派荒凉的风光、粗犷的风景,其间点缀着一些孤独的小村落。 高速行驶55分钟,我们抵达奥茨颂小镇北部的奥茨颂游猎鸵鸟园Safari Ostrich Farm,奥茨颂有大小150个以上的鸵鸟农场,约占南非90%的鸵鸟在此饲养,其中可供观光的农场有3个。迎候我们的黑人讲解员大步流星地引领我们进入园中的展览厅。 讲解员从鸵鸟毛被古埃及贵族用作头饰讲起,1865年后的5年与1900年之后的15年,这两段时间是奥茨颂鸵鸟毛生产的两次巅峰时期,由于欧洲人对鸵鸟毛的需求膨胀,为羽毛生意及相关产业工作的人达到了6万人,在这么个小镇,还是相当壮观的。 展示板上的非洲鸵鸟骨架结构。 古埃及人使用鸵鸟毛作为装饰的几种情景。 这里的展板显示鸵鸟毛采集-整理-加工-修剪-染色的全过程。 曾经,欧洲人对鸵鸟毛追捧的热衷无以复加,这里展示了各种用来做帽子装饰的鸵鸟毛品类。在19世纪早期,英国为首的欧洲贵族圈内盛行戴有鸵鸟毛的社交礼帽,这使鸵鸟毛价格日益飙升,1865年掀起使用鸵鸟羽毛的服装潮流,一时间,1克的鸵鸟羽毛上升到1克黄金的价值。 鸵鸟皮是除了鳄鱼皮之外第二坚固的皮,而且越用越光滑,所以非常适合做成箱包、手袋、钱包、皮带等。但由于生产过剩,1885年鸵鸟产业突然暴跌,奥茨颂的鸵鸟产业一度凋零;直到1899年-1902年,第二次布尔战争后,鸵鸟毛被应用到建筑领域,以鸵鸟毛为基础的「羽毛宫殿」诞生,使得鸵鸟产业逐渐恢复。 此外,鸵鸟肉可以作做成烤肉、肉干(称为biltong)等食用,据说鸵鸟肉比其它鸟类肉味道更好,使得它一直很受人喜爱,商店里的鸵鸟肉排比牛排还贵。如同牛肉专卖店,不同部位的鸵鸟肉也被分别冠以特别的名称,有各自适合的烹饪方法。 战后,南非的鸵鸟羽毛、皮革和肉类开辟了新的市场,使得鸵鸟行业逐渐恢复。在这种背景下,奥茨颂的鸵鸟园从原始养殖业转型为观光为基础的饲养、加工制造、餐饮融合的新型农场。鸵鸟园小小的卖品部内,各种鸵鸟制品琳琅满目。 这里展示着不同地区的鸵鸟蛋,赞比亚的鸵鸟蛋个头最大,肯尼亚的其次,南非的最小重约1.5公斤,相当于普通鸡蛋的20-25个。南非鸵鸟两天产1次卵,人工孵化需6周时间。 鸵鸟蛋很坚硬,人踩上去都不会破。来到室外,讲解员极力推荐游客站到鸵鸟蛋上拍照留念。 这只高大的家伙循声而来。鸵鸟在鸟类中是最大的,身高约2~2.5米。 雄性体重约80公斤,黑白羽毛;雌性体重60公斤左右,全身为褐色。它们因身体太重而飞不起来,但行走时速却高达70公里。 非洲鸵鸟是世界上唯一只有两个脚趾的鸵鸟。 坐着休息的这位,见到我们入园,即刻昂起小小的脑袋。 近距离观察,颇有一副矜持的神态。 进入到投喂鸵鸟的阶段,先前在卖品部花5兰特(折合人民币才2元)买了一大盒鸵鸟饲料。近处察看鸵鸟的羽毛,果然真的很绵软。 刚才那位静坐的家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将过来,迅速加入争抢的行列,矜持的神态荡然无存。 投喂鸵鸟吃饲料颗粒,以为啄我的手会很痛,但是实际不会,因为鸵鸟没有牙齿,不过能感觉到它的力气很大,把我的手啄得一起一伏,然后冲着我「笑」。 不如整盒让它吃个痛快来得过瘾,事实上仅片刻之间就吃光光啦! 最后来个互动表演,OK完美! 然而,在鸵鸟农场的餐厅,当这盘鸵鸟肉放到我的面前时委实有点不忍。浅尝辄止一下,硬度介于牛肉和鸡肉之间,至于口感,大家的反映不太一致,个人感觉也谈不上好吃,尤其是回想刚刚还在面前活蹦乱跳的情景,就难以下咽了。 现今的鸵鸟农场不再保留骑鸵鸟这一节目,也算是对野生动物的一种尊重吧,鸵鸟产业不只在奥茨颂,可以说在整个南非都是比较重要的产业。从传统养殖到一二三产融合的鸵鸟创意农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产业优势。 结束奥茨颂的鸵鸟投喂,回到乔治市,开始下一段更为精彩的花园大道巡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