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今的中国从何而来? 中国最初的本意是什么? 最初的中国在何时何地诞生?中国“最早”有哪些?答案尽在临汾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壶口回程,二过临汾,再次入住尧都区。两天前第一次来临汾博物馆,赶上闭馆,心有不甘;这次再来,终得顺利入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馆区大门</p> <p class="ql-block">大门两边墙上各有一龙形图䅁(观展后得知其来源于陶寺王墓出土的龙盘)。</p> <p class="ql-block">临汾博物馆,位于滨河九州广场南端,建筑设计造型为日月相抱,设计理念源自象征“日月同辉”的陶寺古观象台。(网图)</p> <p class="ql-block">进入馆区大门,走过广场,到达博物馆楼前。大红地毯沿着台阶直铺向楼门口,我们沿地毯走向二楼,到达博物馆正门入口。</p> <p class="ql-block">坐电梯下到一楼,大厅中的巨型雕塑。</p> <p class="ql-block">展厅布局。</p> 远古足迹 汾河先民 <p class="ql-block">婉蜒的汾河水走过广袤的临汾大地,来到了襄汾县城南5公里的丁村旁。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垜… 就是这里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在数十万年前,经过200多万年发展进化的早期智人,来到了临汾盆地的汾河之滨,他们打制石器、狩猎采集、繁衍生息,留下了一个辉煌的史前文化。</p> 发现丁村 <p class="ql-block">1954年秋,著名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裴文中、贾兰坡(时任考古队长)率领考古队,历时52天调查发掘,在河畔的厚厚砂层中,发现了3枚智人牙齿化石,28种动物化石、2005件石器工具(十万年前制作),填补了中国历史上早期智人和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空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丁村人(早期智人)的牙齿化石,旧石器时代中期(约15一10万年)。</p> 文明摇篮 <p class="ql-block">距今1.2万年,地球上最后一次冰期结束,气候逐渐变暖,人类进人经营农业的新石器时代。吉县、洪洞、霍州的伏羲殿和娲皇宫,就是这一时期历史的记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距今7000年,进入仰韶时代,气温比现在高2-3℃, 降水丰沛,是农业发展的大好时机。翼城枣园文化是目前山西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枣园文化之后是盛极一时的西阴文化,临汾地区为其核心区域。西阴文化东及海滨,西至甘青,南过长江,北越塞外,占据大半个中国,为中华文明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牙,旧石器时代晚期(约1万年),柿子滩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中国、欧洲和非洲的人类进化过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灶神:陶人面桶形器</b></p><p class="ql-block">灶神古称灶王或灶君。因为大约一万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已经进步到定居、农业时代,出现了灶,而且灶与人类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灶与火,对于一个氏族来说,至关重要。这项职责,由氏族山威望最高的妇女管理,因此,最早时灶神一定是妇女形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陶人面桶形器,新石器时代(距今5300年到5200年)</p> <p class="ql-block">住址(地穴式窑洞)</p> 陶寺一最早中国 <p class="ql-block">陶寺,这座黄河中游晋南地区龙山时代晚期至末期都城遗址,在苍黄的黄土塬下埋藏着重要的系列考古证据。</p> 陶寺石磬 <p class="ql-block">陶寺石磬——最早的中国之音</p><p class="ql-block">磬,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礼乐器之一。陶寺遗址4座一类甲型大墓中各出土石磬1枚。主要是用于氏族部落或王国举行重大宗教活动时使用的礼器,是史前礼制萌生的重要证据。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礼制方面,陶寺还有中国最早红铜铸造礼器群,中国最早的礼乐器制度性组合群,中国最早的宫廷礼制性家具组合,中国最早的礼仪制度性宫门——阙门。</p> 中国“最早”知多少? <p class="ql-block">世界之最(两项):世界最早的观象台,世界最早的圭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之最(多达22项):</p><p class="ql-block">中国最早的天下观,中国第一个考古证据链能够与文献记载三皇五帝中尧舜相对应的都城遗址,中国最早的陶楔祖宗构建物,中国最早的凌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史前最北稻作农业产地,中国最早的工官管理手工业体制,中国最早的禅让历史的考古例证,中国最早的【泽中之方丘】地祇祭坛(社坛)。</p> <p class="ql-block">中国最早的汉字</p><p class="ql-block">中国最早的东厨宫室制度</p><p class="ql-block">中国最早将美食文化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的范例。</p><p class="ql-block">中国最早的【豮豕之牙】文德治国理念的实物展示…………</p> 唐人街的来历 <p class="ql-block">海外华人聚居地被称为唐人街,其来源是大唐王朝。而早在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其弟叔虞到唐国(后来其子改唐为晋),唐叔虞之前还有古唐国(也叫陶唐国,其都为陶寺),其建立者为古先贤唐尧,即禅位给舜的帝尧。</p> 龙盘 <p class="ql-block">龙盘出土于M2001,是陶寺王墓出土的四件龙盘中最大的一件。该龙盘为磨光黑陶,盘内用红、白两色绘制蟠龙,红色表现龙头和躯干,白色表现鳞片,口吐多叉舌,此龙为中原地区最早的龙图腾(此盘为仿品)。</p> 帝都初成 <p class="ql-block">以陶寺文明为代表的中原文化,是华夏文明主脉。</p> <p class="ql-block">据考古发掘与研究,陶寺早期城址由宫城、外城构成,总面积大约20万平方米。宫城东、西两侧为普通居民区。东部普通居民区的东侧为仓储区。早期王族墓地位于宫城的东南部。遗址的北端为“地坛”,是中国最早的【泽中之方丘】地祇祭坛(社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陶寺早期遗址面积大约160万平方米,年代距今至少为4300至4100年,是当时中国名列前茅的超大型遗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陶寺早期瓷器</p> 帝都鼎盛 <p class="ql-block">陶寺中期(距今4100~4000年),城址有了巨大的变化。早期小外城即下层贵族居住区被废弃,增建了面积至少280万平方米的外郭城, 方向依然225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都城功能区划完备,完成了宫城、郭城“都城双城制”的华丽转身,奠定了中国古代都城“双城制”的主流模式与制度,完整构建了卫君与卫民相结合的都城规划政冶理念,开中国历代都城规划制度与政治理念相结合的先河。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中国史前最标准的双城制——宫城与郭城,也是中原地区最早、功能区划最完备的都城。这儿有中国最早阴阳八卦宇宙观指导城址规划,中国最早的纪念性大道城市规划,还有中国最早的板瓦,中原地区最早的瓮城城门,中国最早的礼仪制度性宫门——阙门。</p> <p class="ql-block">陶寺文化中期核心宫殿建筑基址IFJT3。前后有两个主殿,类似故宫太和殿、中和殿的布局。</p> <p class="ql-block">宫城南东门门址-最早的阙门</p><p class="ql-block">这应是中国都城或宫城门阙雏形结构,开创中国宫城门阙礼仪制度之先河,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今天北京故宫午门仍保留此种做法。</p> <p class="ql-block">组合头饰出现。汉代称步摇,由玉环、玉坠和骨、玉笄(ji)组成 ,还有用绿松石镶嵌玉环中,更显华贵美丽。陶寺24座墓中有出土,每组2-5件不等,多为女性使用。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绳纹灰陶管</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距今4300年至3900年,陶寺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肥足鬲与圈足瓮</p><p class="ql-block">陶寺文化中晚期日常生活大宗陶器。肥足鬲用于炊煮粟黍。圈足瓮主要用于室内贮藏粮食,亦可用于储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十四节气</b></p><p class="ql-block">二十四节气,尧时就有了,用其指导农业生产。农时节气的发明说明当时历法的先进与农业的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裸眼3D陶寺古观象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朱书扁壶</b></p><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在陶寺宫城范围内发掘出土,属陶寺晚期。上有朱书陶文,这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头一次知道,甲骨文之前还有文字)。</p> <p class="ql-block">朱书陶文证尧都</p> 最早“中国”本义 <p class="ql-block">陶寺遗址完美地诠释了本初“中国” 的概念--地中之都,中土之国。由于“王者居中”的意识形态,决定了王都应建于地中,这才有了《五帝本纪》《集解》刘熙的说法“帝王所都曰中,故曰中国。”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殷墟甲骨文“中”字就是圭尺的摩写。殷墟卜辞中展见“王立中”记载,就是王或王委派天文官进行圭表测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陶寺圭尺(允执其中之“中”),中国最早的圭尺</p> 尧立中国 <p class="ql-block">多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逐步建立起一条比较完整的证据链,证明陶寺城址即为传说中的尧都。陶寺出土的圭表表明陶寺文化已经存在地中的概念,陶寺文化的社会已经进人到国家形态,因而陶寺城址为地中之都,陶寺文化为中土之国,此乃最早的中国。而陶寺地中之都系尧王族首创,故而尧立中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崇山“祖山” </p><p class="ql-block">陶寺遗址背靠的崇山主峰,犹如端坐的巨人,显然是陶寺城址背靠的“祖山”。 陶寺观象台东5号缝观测崇山主峰日切,标定了2月28日春季重大祭祀节日,和10月15日秋季重要祭祀节日。陶寺观象台这种郊天祭日的礼制建筑,是都城必备的建筑要件之一。陶寺观象台的发现,印证了陶寺都城选址的唯一性。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尧舜之族</p><p class="ql-block">尧与舜仅是伟人个人名号还是族群名号,或既是个人名号同时也是族群名号,尚难定论,但是曾经作为尧都的统治者们的样貌我们可以依靠现有的科技进行复原,让人们跨越四干年的时空,看到我们的祖先。 </p> <p class="ql-block">陶寺遗址在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贡献</p> 晋霸春秋(一) 商代青铜器 <p class="ql-block">尧舜之后,政治中心转移,夏商两代千余年间,临汾地区盘踞着若干方国,史籍上记载的唐国就在这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商凤鸟纹铜罍(lei)</p> <p class="ql-block">凤鸟纹铜方簋(guǐ) </p> <p class="ql-block">饕餮纹双贯耳铜扁壶</p> <p class="ql-block">云雷乳钉纹铜瓿(bù)</p> 西周封建 <p class="ql-block">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建立周朝,进行“分封建国”,共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远不止这些,仅临汾地区就有十几个。 晋国,初封时叫唐国。《史记·晋世家》记载,唐在“河、汾之东, 方百里”,位于崇山南北,与浮山先国、翼城霸国、绛县佣国、襄汾贾国、洪洞杨国、霍州霍国等国为邻。汾河下游还封有沈、以、蓐、黄四个小国。另外,周穆王封造父在赵城为赵氏。 </p> 封唐改晋 <p class="ql-block">司马迁在《史记·晋世家》中说,周武王梦见“天”对他说,让你生个孩子叫“虞”,封他到唐国做诸侯。孩子生下来后,手上果然有个像“虞” 的文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唐国叛乱,周公灭唐,周成王封其弟叔虞到此,史称“唐叔虞”。叔虞子燮父,因地南晋水,改唐为晋国。燮父,也成为晋国第一代晋候。 2007年面世的西周早期簋,就有“王命唐伯侯于晋”的铭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周叔虞铜方鼎</p> <p class="ql-block">西周晋国国君</p> <p class="ql-block">西周兽面纹铜鼎</p> <p class="ql-block">西周兽面纹铜甗(yan)</p> 星月交辉 <p class="ql-block">晋文侯开启了晋国走向辉煌的大幕,然而晋国内部持续了67年内斗。由文侯之弟成师被封曲沃始,经曲沃庄伯、曲沃武公三代人不懈斗争,最终成功夺取晋国公室的政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曲沃武公通过贿赂周王室得到承认,成为晋武公。这一旁支夺取正宗地位,深知其害的他制定了晋国基本国策,对内害怕宗室作乱,尽诛群公子,使得“国无公族”,只有异卿大夫。祸兮福兮,福兮祸兮,或许这就为后来的三家分晋,埋下了隐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蟠螭(panchT)纹铜提梁卣(y6u)</p> <p class="ql-block">对外征战兼井,吞并了韩、佛、霸、霍、虢、虞、冀、郇、董、芮、魏、耿、贾、杨、沈、 姒、蓐、黄、东山皋落等近20个诸候国,国力大张,晋国霸业的基石就此奠定。晋国彊域由初封时的弹丸之地,扩大到晋西南和河南西部。临汾大部归晋国,只有白狄在吕梁山南部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饕餮(tao tie)纹铜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青铜鸟形盉(he) </b></p><p class="ql-block">西周(公元前1046年一公元前771年) 翼城县大河口墓地出土。整器为一昂首挺立的凤鸟形,胸腹部向前斜伸出-管状长流,鸟背以形开一椭方口,设椭方盖,尾下腹部有一象首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凤鸟禽体丰满逼真,设计精巧,纹饰华丽。颈部、胸腹及背部饰大小不同的鳞纹, 交错排列,以阳线云雷纹为地。双翼主体纹饰为阴线卷云纹,以细阳线云雷纹为地。双翼后端内侧饰阴线波折纹。</p> <p class="ql-block">流体前端饰阴线重环纹三组,后端饰卷云纹三组。鸟尾和鸟腿饰阴线云纹,足两侧饰椭方涡纹。鸟首凸杏目,斜眉,头上有双角,叶形耳,角面和耳面饰阴线云纹,额部饰阴线菱纹,鼻两侧饰阴线重环纹。通长35.6 厘米、腹身最宽16.0厘米、通高35.4厘米,重4960克。 </p> <p class="ql-block">羽纹铜罍(lei)</p> <p class="ql-block">双兽耳凤鸟纹铜山簋(gu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凤鸟纹铜盉(hè) </b></p> <p class="ql-block">铜跪人顶盘</p> 晋霸春秋(二) 秦晋之好 <p class="ql-block">晋国的西邻秦国,到了秦穆公时期强大起来,他也想在中原有所作为。 第一步先跟晋国搞好关系,便向晋献公求婚,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骊姬之乱”时,秦穆公又帮助内弟夷吾回国当上了晋惠公。不久晋在韩原之战中败给了秦,晋惠公被俘。晋惠公为了回国就叫其子公子圉到秦国做人质,秦穆公也把女儿怀赢嫁给了他。当公子圉听说父亲病倒时,害怕国君之位旁落,便偷跑回晋国继位,即晋怀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秦穆公大怒,就把流亡到楚国的另一位内弟重耳迎接到秦国,把怀赢改嫁给他,并帮助他当上了晋国的新国君。这一段秦、晋两国世代互相婚嫁的故事称为“秦晋之好”,以后又成为结婚的雅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蟠螭(panchi纹四铺首衔环铜鉴,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春秋铜莲瓣壶</b></p><p class="ql-block">蟠螭(pan chi)纹双铺首衔环铜莲瓣壶,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隰县瓦窑坡春秋墓葬发掘出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件形制、纹饰、大小相近。八片莲花瓣状盖,盖为子口。壶身为侈口,长颈,溜肩,鼓腹下垂,圈足,颈两侧各一兽首衔环耳,兽首上立一小兽头,壶盖边缘饰窃曲纹,壶身颈部饰周波曲纹和一周窃曲纹, 腹部饰两周波曲纹,圈足饰垂鳞纹。此器端庄古朴,艺术价值较高。 </p> 晋文公称霸 <p class="ql-block">晋文公重耳流亡19年,前636年回国即位。他整顿内政,励精图治,重用贤臣狐偃、赵衰等五人,短短几年内晋国政平民阜,财用不匮,为称霸诸侯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帮周王平定“王子带之乱”,又于公元前632年,采用“退避三舍”之计,在城濮大败楚军, 接着举行践土之盟,大会诸侯,获得霸主地位,周襄王策命晋文公为“侯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后150年,晋国一直努力领导北方各储侯国,与楚国为首的南方势力相抗衡。楚国不尊崇周王室在名义上的共主地位,晋国是维护西周以来传统政治秩序的稳定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代用鼎制度: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和士依次为五鼎三鼎直至一鼎。</p> <p class="ql-block">蟠螭(panchi)纹铜簠(fu)</p> <p class="ql-block">鸟形捉手镂空龙纹柄铜熨斗</p> <p class="ql-block">错金鸟篆文铜剑</p> <p class="ql-block">侯马盟书</p><p class="ql-block">1965年11月 发掘侯马盟誓遗址,12月9日发现侯马盟书。当时共发掘竖坑326个,大多埋有羊、牛、马和玉环、玉圭、玉璧、玉璋、玉简玉片、玉块等。在42个竖坑内发现有写在玉、石片上的盟书1500余件这是中国古文字考古的重大发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盟书的年代是公元前496年前后,主盟人晋卿赵鞅,为团结宗族、打击赵尼等政敌而举行盟誓活动。有宗盟类、委质类、纳室类、诅咒类和卜筮类等内容,前三类用朱红颜色书写。</p> 六卿专权,三家分晋 <p class="ql-block">晋定公时期,韩、赵、魏、智、范、中行六卿就开始争权。前497 年至前490年爆发“范、中行之乱”,赵简子为首的四卿把范、中行赶到了齐国。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智氏,晋国名存实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03年,韩、赵、 魏三家被周威烈王命作诸侯,中国历史进人战国时代。《史记·晋世家》记载,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静公迁为家人,晋绝不祀”。新田作为晋都,历经209年。</p> 各种纹式陶模 <p class="ql-block">云纹模</p> <p class="ql-block">蟠螭纹模</p> <p class="ql-block">龙纹模</p> <p class="ql-block">凤鸟纹模</p> 三晋变法 <p class="ql-block">魏国李悝制定《法经》,此为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地主阶级法典,吴起改革军事,西门豹移风易俗;赵国有公仲连变法和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韩国是申不害变法。三晋变法不仅引领了时代的进步,也成为中华民族不断进步的重要思想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韩赵魏三国早晚期都城变化。</p> 星光灿烂 <p class="ql-block">唐风</p><p class="ql-block">《诗经》160篇“风”中,有“唐风”12篇(后改唐为晋,唐风该是晋风吧)。</p> <p class="ql-block">成语假虞灭虢、退避三舍、数典忘祖、掩耳盗铃等,用另一种方式述说着临汾的古史;结婚,雅称“秦晋之好”。</p> <p class="ql-block">由叔虞封唐留下“天子无戏言”的佳话,四百年后晋文公同楚国作战中的信守承诺,成为晋国先民和明清时期“晋商”特有的气质风度;每年寒食节,是纪念介子推功不言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清晋商,祖先有“金玉其车,文错其服,能行诸候之贿”的“绛商”; 不阿权贵,有晋史官董狐为典范;欣赏着《阳春》、《白雪》,便想到一代晋国乐师师旷;背诵“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便想起荀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荀子雕像</p> 千秋平阳 <p class="ql-block">晋顷公十二年(公元前514年),平阳始建县(今尧都区金殿镇),烈公元年(公元前419 年),韩武子建都平阳。临汾作为战国韩国都城,历时44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秦汉曹魏为平阳郡县,公元308年,临汾成为刘渊匈奴汉国的都城。隋炀帝大业(公元605~617年)初,改晋州为临汾郡,临汾之名沿袭至今。 </p> 汉代庄园及铜镜 <p class="ql-block">汉代庄园</p><p class="ql-block">"豪人定宣,速游数百,膏田满野,妇婢千群,徒附万计” 《信浪带·体提统得》</p> <p class="ql-block">汉代铜镜的特点是圆形、薄体、平边、圆钮装饰程式化。最流行的有蟠螭纹、蟠虺纹、云雷连弧纹、规矩纹、连弧纹铭文、重圈铭文、四乳禽兽纹、 多乳禽兽纹、变形四叶纹、神兽纹、日光连弧纹四乳神纹镜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汉代是我国铜镜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铜镜,以汉镜出土数量最多。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汉武帝时期、西汉末年王荞时期、东汉中期。</p> <p class="ql-block">铜博山炉</p> 唐代铜镜 <p class="ql-block">唐代铜镜</p><p class="ql-block">唐铜镜在造型上突破了汉式镜,创造出各种花式镜,如葵花镜、菱花镜、方亚形镜等。图案除了传统的瑞兽、鸟兽、画像、铭文等纹饰外,还增加了表现西方题材的海兽葡萄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唐代铜镜的纹饰和总体布局,清新明朗,流畅华丽,自由活泼,特别是高浮雕技法,生气充沛,柔美自然。 </p> <p class="ql-block">唐代陶武士俑</p> 宋元陶瓷 <p class="ql-block">宋金元时期,我国的制瓷业达到辉煌时期,临汾制瓷业在这一历史阶段,建立了自己的品牌,霍州窑、平阳窑享有声誉。临汾出土的诗文瓷枕更是其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平阳窑</b></p><p class="ql-block">又称临汾窑,是金元时期山西重要的烧瓷窑口之一,以烧黑瓷与白瓷著称,兼烧酱釉、钧釉、茶叶末釉、 黑白釉、青黄釉等,品类丰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黑釉中的油滴釉、 兔毫釉,釉变丰富、美轮美奂,胜似建窑,在北方地区独领风骚。钧釉瓷以碗盘为主,胎体多厚重,胎质坚硬,釉色呈天蓝或天青色,少见挂红现象;白釉瓷多采用印花、划花、剔花、彩绘等装饰手法,其中戳印三朵太阳形花纹盘独具特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平阳窑的瓷枕也是该窑标志性产品之一,有腰形枕、长方形枕等几种,枕面常刻划有花卉、人物故事或诗文。</p> <p class="ql-block">“寄寄老人”,金末元初人,陈姓,号“寄寄老人”,是一位制陶名匠,尤以陶砚闻名,时人称 “研师”或“甄陶师”。</p> <p class="ql-block">黄录油龙纹瓷盘,元(1271-1368年) </p> <p class="ql-block">黄绿釉剔花花卉纹瓷瓶 元(1271-1368年) 。梅瓶之称始于晚清,此前称经瓶,贮酒器。是一种瓶体修长,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传统瓶式,其造型特点是挺秀、俏丽。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梅瓶出士于金元墓中,由器盖、器身组成,呈完整的古制配套式样。绿釉杯形器盖,梯形瓶口,束颈,深腹,隐圈足。主题图案为开光内剔划花图案,分别以折枝牡丹和折枝荷花展示。</p> 明清风情 <p class="ql-block">明代实行省、府、州、县四级制。平阳府治临汾县,领广六州二十八县,清代大致沿袭明制,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临汾分属平阳府、隰州、霍州。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平阳府经济发达、商业繁荣,产生了一批著名的富商大贾, 社会文化蓬勃发展。流传至今的诸多器物,涉及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充分展示了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祥和的景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粉彩百鹿图瓷尊 清(1636-1911年)</p> 青史铁鉴 <p class="ql-block">临汾冶铁业在古代非常发达,春秋时期就有冶铁的记载。汉代冶铁业全面发展,是中国铁器发展的高峰期,唐宋时期,临汾地区的冶铁业达到高峰。临汾大云寺的唐代铁铸大佛头、金代铁钟以及明代的铁炮,都是古代临汾冶铁业继续发展的重要见证。</p> 戏曲、戏台 <p class="ql-block">戏曲有100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古代的傩。傩,驱鬼逐疫,是神秘而古老的原始祭礼。商周时期记载“黄金四目”的方相氏大概就是古傩的形式。汉代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和戏乐成分的礼仪祀典,宋代发展为戏曲。戏曲讲述完整的故事,同时集音乐、舞蹈、 表演于一身,是一种高级的艺术形式,一经出现,便风靡天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平阳是早期戏曲文物最为集中的地方。侯马董明墓的金代杂剧砖俑,是研究中国戏曲史的重要资料;洪洞水神庙的元代戏曲壁画,是生动的现场情景再现;遗存于临汾大地上的古戏台,星罗棋布,讲述着戏曲在乡野村落里备受热爱的历程。 </p> <p class="ql-block">舞榭歌台</p><p class="ql-block">戏台是戏曲演出的专门场地,从原始的撂地为场、宋代露台、金代舞亭,发展到元代“前后观”过渡到“一面观”;进化到明代“三开间”戏台、“倒座过路”戏台;成型于清代,出现隔断分前后场、台侧设妆房憩房、台前设看楼。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村必有庙,有庙必有台”。戏台建筑宋元至民国,兴盛不衰,这与庙宇中酬神献戏活动关系密切。平阳戏台,无论是建筑形式、空间配置,还是舞台功能、观赏效果,均达到较高的水平。</p> 元剧作家郑光祖 <p class="ql-block">元代平阳地区的剧作家主要有郑光祖等。郑光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他的代表作品包括《迷青琐倩女离魂》等,在元曲界享有很高的声誉。</p> 赵城金藏 <p class="ql-block">《赵城金藏》 是金皇统年间,山西潞州民女崔法珍在山西、 陕西部分地区,断臂化缘,筹资所刻汉文大藏经。因其雕刻于金代,故称《金藏》,又因原藏于山西洪洞县赵城镇,故称《赵城金藏》。1933年范成发现于山西赵城(今洪洞县)广胜寺,1934年蒋唯心经过多方面研究考证, 终认定这部藏经为金代刻印,故称之《赵城金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2年,为防止侵华日军抢劫金藏,太岳区组织百余人秘密将金藏转移,先是存放于太岳区二地委机关安泽县亢驿村,又先后转至泌源县、太行山区涉县。1949年,《赵城金藏》 运至北平,移交当时的北平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收藏。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部规模浩瀚的佛教典籍,以7000余卷的篇幅汇集了佛经、史料,字体刚劲, 雕刻工整、纸质优良,印刷清晰,在当今世界上已成孤本,极为珍贵,因而被视为稀世瑰宝,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并称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面就是临汾市博物馆馆藏并常设陈展的一卷经文</p> <p class="ql-block">明释伽牟尼佛铜坐像,令人称奇的是坐像为一座四身,背靠背面向四面(四头四身)。</p> <p class="ql-block">走出三楼展厅,本以为观展结束了,不想门口正前方不远处,还有几件展品,其中一件正是我到处寻找的西周兽面纹双龙耳圈足铜簋。</p> <p class="ql-block">元白釉人物图瓷梅瓶</p> <p class="ql-block">从展台前抬头,忽见前方不远处,悬空而停的大红色船形雕塑。船上七人,神态各异,从古至今,有丁村人,晋文公,霍去病等,最后一人是戴着眼镜,昂首阔步向前的现代人,联想到展厅门口的展品,既有最古老的西周青铜器,又有最现代的机器人,这雕塑是否寓意着人类从远古走来,现代的我们正劈波斩浪奔向未来。</p> <p class="ql-block">从丁村遗址到陶寺尧都,从晋霸春秋再到千年平阳,其作为中原文化的代表,是最早的中国,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是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路参观下来,为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强烈震撼,深深折服!</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7k68rcp" target="_blank">【山西壶口自驾游1】随心之旅——途经尧都区</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7mcl5uo" target="_blank">【山西壶口自驾游2】寻根问祖大槐树</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7n99l5f" target="_blank">【山西壶口自驾游3】惊心动魄观壶口</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