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小知识】青海方言词语探源202:欻皮子

邱元胜

<p class="ql-block">【欻皮子 】</p><p class="ql-block"> 人的眼皮跳时,民间认为是冥冥之中的一种预示。故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等说法。</p><p class="ql-block"> 但在青海,当某个人的眼皮跳时,旁边的人就会开玩笑说:“左眼歘歘右眼跳,今晚夕活不到鸡儿叫”(晚夕,夜晚之意)。</p><p class="ql-block"> 意思是说,左右两边的眼皮乱跳,预示着死亡马上就要来临,定是活不到明天凌晨鸡叫。</p><p class="ql-block"> 民间认为,有时候这样的“出言不逊”,反而给对方增加阳寿呢!因此,这叫善意的恶语,是在给别人“冲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欻,拼音为“chua”。</p><p class="ql-block"> 甘、陕、青的方言里的都有“欻”,尤其是陕西人的“日巴欻”(指无赖、品行不端、哄骗、去你的吧等多种含义),就是一个口头禅。</p><p class="ql-block"> 说起陕西话里的“日巴欻”,前些年有一则人们茶余饭后的小幽默,流传在青海的大街小巷。</p><p class="ql-block"> 说:某外国元首访问陕西,他发现陕西人不论说什么,最爱说“日巴欻”这个词。</p> <p class="ql-block">  心里一直纳闷,另走时,他终于憋不住,问“日巴欻”是什么意思。</p><p class="ql-block"> 当地的官员们不好回答,就想糊弄过去。又因为来访者要离开了,想借坡下驴。说是“感谢”、“再见”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外国元首在陕西访问期间,得到了最热情的接待,他心里十分感谢。上飞机回首告别时,高呼:“陕西人日巴欻!陕西人日巴欻!”</p><p class="ql-block"> 据有人分析,外宾第一句日巴欻是“感谢”,第二句为“再见”。</p><p class="ql-block"> 结果,闹出了一个大笑话。</p><p class="ql-block"> 消息传到青海,立马变成一个“热词”。一段时间居然也成为了青海人的“口头禅”,大街小巷随时都可以听到“日巴欻” 。</p> <p class="ql-block">  欻,《说文》等文献解释为“忽”(忽然),疾(迅疾),动(快速动态)。</p><p class="ql-block"> 歘,又是一个拟声字,表示短促、迅速划过的摩擦声音。延伸义为快速。</p><p class="ql-block"> 欻,不仅仅是陕、青、甘人们的口语里有,在其他地方的方言中也有。如:</p><p class="ql-block"> 山东青岛人说“欻”为吃。如:中午去哪里歘?</p><p class="ql-block"> 意思是问中午去哪里吃饭。</p><p class="ql-block"> 山西、河南方言中的“欻”,指动作迅速,或者声音大。如:歘歘地走了。欻欻欻地洗衣裳。与青海方言意思基本相同。</p><p class="ql-block"> 川渝方言中“欻”指淋雨,如:欻雨。</p><p class="ql-block"> 合肥方言中“欻”是回家。</p><p class="ql-block"> 青海,甘肃多数地方方言中,歘还指倒数第一活名次靠后。如:他老是歘在后面。</p> <p class="ql-block">  青海方言里,欻的字义比起其他地方,丰富多了。</p><p class="ql-block"> 1,表示急促并带有声响的。</p><p class="ql-block"> 如:“无数台照相机对着他,欻欻欻欻欻地拍照,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p><p class="ql-block"> 2,表示疾速的,又有急促声的。</p><p class="ql-block"> 如:“这么一点活儿,歘歘地几下就干完了”。</p><p class="ql-block"> 又如,青海民间习惯对正在啼哭的孩子说:“歘!的一下住下”。意思是最快的速度停止哭泣。</p><p class="ql-block"> 3,表示把套上去的再取下。</p><p class="ql-block"> 如:“你把裤子穿翻了,欻下来重新套上” 。</p><p class="ql-block"> 4,表示落伍,掉队,落后的。</p><p class="ql-block"> 如:上述甘肃方言里的“欻在后面”。</p><p class="ql-block"> 5,表示呆在原处,没动地方,未一块儿去的。</p><p class="ql-block"> 如:“所有的人都来了,就张三欻在家里没来”。</p> <p class="ql-block">  6,蔑视他人。</p><p class="ql-block"> 如:你简直就是一个“欻朵螺”(朵螺,就是头颅。欻朵螺就是秃着的,光溜溜没有头发,让人非常厌恶的一颗头颅;另外,还把一副丑恶的嘴脸比喻成男人下身)。</p><p class="ql-block"> “欻朵螺”,表示不守信用,做事不近人情,总之,人品不好。</p><p class="ql-block"> 7,咒骂,殴打。</p><p class="ql-block"> 如:“欻”一顿,意为被骂了一顿,或被殴打。</p><p class="ql-block"> 青海方言里,孩子调皮不听话,大人吓唬说“把皮子剥(欻)下哩”。实际意思是狠狠揍一顿,“欻”就成了“揍”的另一种说法。</p><p class="ql-block"> 此“欻”,发音“戳”。</p><p class="ql-block"> 8,表示用一种特殊方式,剥兽皮或剥树皮。</p><p class="ql-block"> 如:青海民间把剥树皮,叫“欻树皮”。剥离苞谷等农作物的包叶,也叫“欻”。</p><p class="ql-block"> 又如:宰杀牛羊剥皮,说“欻皮子”。</p> <p class="ql-block">  “欻”皮子和“剥”皮子有点不同的是:</p><p class="ql-block"> 剥,是把任何形状的东西,以任意的方法让皮和瓤分离。</p><p class="ql-block"> 欻,长条形或接近长条形的东西,从某一头分离下来。</p><p class="ql-block"> 比如,“剥羊皮”,一般是把羊的腹部,四肢先劐开一道口子,然后一点点剥离。得到一张片状羊皮,加工后用于缝制皮衣等皮制品。</p><p class="ql-block"> “欻羊皮”,是把山羊的皮子从颈部割开,然后像卷裤腿一样,整体剥离下来,得到一张桶状皮子。加工后,用于羊皮筏子 。</p><p class="ql-block"> “欻树皮”也是从树的一头开始剥离树皮。</p><p class="ql-block"> 青海方言里“欻”,有时候又发音“啜”(读音“戳”chuo)。欻皮子,又叫“啜皮子”。</p> <p class="ql-block">  青海方言里,把品行不端者叫“日鬼人”或“谝传货”,也叫“欻斑头”。</p><p class="ql-block"> 欻斑头,原指鬼剃头,即秃斑患者,青海人叫“瘙头”。据说,人如果干了什么昧良心的事儿,就会成为“瘙头”。因此,“欻斑头”就成了一个指人品有问题的词。词中的“欻”,发音“啜”,剃光了头发之意。</p><p class="ql-block"> 欻,发音“啜”时,借剃光头之意,还指用割、挖等方式收获。但,明显是“江湖语”,或带有讽刺意味,也表示不满。</p><p class="ql-block"> 如:一块地的收获,原本大伙儿都有份。但被某一个人擅自收割,全部都据为己有。众人谴责说他全部“欻”(啜)光了。</p><p class="ql-block"> 又如:今日去打麻将,身上带着的钱都叫你们“欻”光了。</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邱元胜,青海省共和县人,上世纪六十几年代生,退休干部。</p><p class="ql-block"> 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青海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海南州作家协会会员,原海南州书画家协会主席,海南州摄影家协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