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里蒙自、河口打卡

老史

<p class="ql-block">刚刚过去的十一国庆,本想过个躺平休闲节日,在家看看电视上高速公路停车场的盛况,景区里再现的人山和人海。不曾想国庆前一天忽接通知,要求把护照首页拍个照发过去,这事儿来得太突然。</p><p class="ql-block">说好的躺平和休闲瞬间就要变成“高速停车场”、“景区人山人海”分之一了。心里有些发怵,那是因为咱曾经也做过那“分之一”,那种焦躁的情绪,无奈的心情,瞬间更懂了牛追兔子故事中牛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目的地已定,是云南邻邦越南边陲小镇Sapa。</p><p class="ql-block">还好,目的地不远,都是家门口那点儿地儿,出门只要一路向南,用不了多久就到了国门。</p><p class="ql-block">看了一下黄历,十月一日是个好日子,宜结婚、出行。早饭后沏上一杯茶,拎上车就出发了。跑了一段竟然发现,今年十一路不堵,甚至连车都没几辆,车子一路疾驰,速度一直在100公里/小时以上。眼看就是中午了,路程也过半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找个地方略做停留,顺便吃个</span>午饭也是不错的选择。瞄了一眼地图,我们所在的位置,可以有三个选择,可以去蒙自、个旧,还可以去建水、开远,思忖片刻,最终选择取道蒙自。</p><p class="ql-block">虽然蒙自曾经去过,再次选择蒙自有几个缘由。蒙自是红河州首府所在地,小城精致幽静还颇有文化底蕴;蒙自是大名鼎鼎的过桥米线的原发地;蒙自还是西南联大旧址所在地,西南联大有太多的故事可以听;蒙自更有滇越铁路碧色寨车站,一个有历史、有功绩的法式风情米轨车站,令人回味令人留恋。</p><p class="ql-block">这样有厚重历史,还有文化积淀的小城,必须逛它一遍又一遍。</p> <p class="ql-block">首先解决喂肚子的问题,来蒙自必须吃米线,因为蒙自是米线的发祥地,准确的说是过桥米线的祖师爷。</p><p class="ql-block">在网上找了一个“火烧房子菊花过桥米线”店,一个老店,好评如潮,车子开到米线店时才发现,没地儿停车,七转八转,终于把车停好。</p> <p class="ql-block">一进入店铺,旺盛的人气、鼎沸的人声扑面而来,座无虚席的餐桌,络绎不绝排队买票的人们,我知道这地方来对了。</p><p class="ql-block">开放式的厨房,一切操作都在顾客的眼前,二、三十种荤素菜品丰俭由己,更有十几种的小料免费选用。</p> <p class="ql-block">蒙自过桥米线有这样的传说:明末清初,云南蒙自有一书生在南湖崧岛潜心攻读,其妻每日送食,路途较远,上岛食凉,见夫君偶有腹痛日渐消瘦,甚是心疼,遂宰鸡煨汤,为夫进补时偶然发现,汤面覆油,看似无一丝热气,实则灼热炙手,更因幼子嬉闹,将肉片投入汤中,发现肉嫩汤鲜的汆食之法。自此,都以此法瓦罐携汤送米线上岛,书生胃口大开,身体日健,愈发用功,终于金榜题名。</p><p class="ql-block">同僚贺喜,其妻如法炮制<span style="font-size:18px;">款待来宾,众人称绝,追问是何佳肴?回想妻子每日辛劳过桥</span>送餐,遂取名过桥米线。此事不胫而走,终成一方名膳。</p><p class="ql-block">我们点选的是22元6个自选菜套餐,感觉一碗浓汤再加上六个荤肉足矣。</p> <p class="ql-block">这一盘盘各色各样的肉食着实诱人,那颜色、那形状、还有那一阵阵钻入鼻子中的香气,对于一个吃货来说,足以勾引出腹中的馋虫。</p><p class="ql-block">“火烧房子”的米线仿佛是改良版的过桥米线,无需再自己动手添加各种食材,近乎于自选快餐米线。</p><p class="ql-block">这里可供选择的主料至少有煎蛋、猪腰片、鸡肉、猪皮、小酥肉、鹌鹑蛋、脆皮、鱼肉片、里脊肉片、猪腿肉、火腿等好多种,价格不同,只有选择品种数量的多与少的区别而已。</p> <p class="ql-block">你看那一口巨型大锅,上方蒸腾着白白的云雾,锅中飘着一层黄油其间可见不少干货,一锅滚开的浓汤随时给顾客加入碗中。</p> <p class="ql-block">米线不限量,且有宽窄、粗细之分,喜欢哪种尽管自取,一碗不够那就加多一碗。</p> <p class="ql-block">还有十几种小料是免费随意添加的。</p><p class="ql-block">对于一个地道的云南土著,吃米线韭菜和辣椒油那是必须添加的,此外,折耳根、酸腌菜、香菜、薄荷通常也是土著们的最爱。</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那一碗,没有添加任何小料。碗中的菊花、青菜、草芽都是每碗的标配。</p><p class="ql-block">不加任何小料是我故意的行为,就是想要品尝一下正宗的蒙自过桥米线的原味。</p><p class="ql-block">跟我们同桌一起就餐的是四位中老年女士,她们从四川成都来建水游玩,今天是专门从建水打车来蒙自吃这家店的米线,据说这家店名气相当大。</p><p class="ql-block">仔细观察了一下,几乎全部食客走后,碗里都剩下半碗汤,那可是真材实料熬煮出来的,就这样浪费了实在是可惜。究其原因是碗太大,如果碗不够大,汤汁热量不够,就不足以烫熟那些生鲜食材,也就失去了过桥米线的特色了。真是一对矛盾。</p> <p class="ql-block">米线吃好后,我们又来到了“西南联大蒙自校区旧址”。</p><p class="ql-block">这是红色教育基地,每次来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恰好在这次来之前,又读了几本记载西南联大旧事的书籍,对西南联大往事又多了一些了解,今日旧地重游,感受更深刻一些。</p> <p class="ql-block">这是蒙自分校的原貌。典型的法式建筑,清一色的法国黄。现在这个旧址已成为博物馆,收集了很多当年的文件、照片、使用的物品还有教师和学生的宿舍摆件。</p> <p class="ql-block">关于西南联大来历:</p><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7日的七七事变,从这一天开始,中国人民进行了8年之久的抗日战争。随着战火的迅速蔓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均落入了日寇之手,南开大学也在日本人的轰炸中沦为了一片废墟。为了保存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和教育实力,高校迁往内地,是教授与学生的共识。</p><p class="ql-block">1937年8月,奉国民政府教育部令: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南迁至湖南,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由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和张伯苓任常务委员。经过紧张的搬迁和筹备,10月26日在长沙举行开学典礼,11月1日开始上课。</p><p class="ql-block">同样在抗战期间,上海战事紧张,同济大学也迁址于四川宜宾李庄。</p> <p class="ql-block">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战事又逼近长沙,立足未稳的临时大学已经无以为继,不得不再度西迁。</p><p class="ql-block">远离日寇的肆虐又有滇越铁路与外界相通的云南,成为了临时大学的下一个目的地。如何去偏远的云南?因经费困难,校方决定:女生、体弱的男生和绝大多数教师乘火车和轮船去,取道越南再回到云南;其余身强力壮的男生和少数教师从长沙步行长征去昆明。</p> <p class="ql-block">于是年轻力壮的男学生和一部分老师,从长沙开始了徒步经贵州向着1600公里之外的昆明跋涉迁徙,联大再一次迁址。</p><p class="ql-block">这一次艰苦卓绝的“长征”,让象牙塔中的师生们看到了一个美丽与贫穷同在,饥馑、苦难的真实中国。对于联大众多走上革命道路的师生来说,这次“长征”的影响不可估量。</p><p class="ql-block">为保存中国文化薪火而进行的艰难跋涉,永远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与文化弦歌不辍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1938年4月28日,湘黔滇旅行团经过长达68天的长途跋涉,终于顺利抵达昆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文人所信奉的古训,这一次浸染了悲壮色彩的文人长征,是联大"刚毅坚卓"四字校训的最佳体现。</p> <p class="ql-block">待全部师生汇聚昆明后才发现,昆明准备的教室和宿舍无法容纳所有的人,于是不得不将文学院和法商学院暂时安排到蒙自,这就是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的由来,所谓旧址就是当年蒙自分校师生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分校利用蒙自的‌哥胪士洋行、蒙自海关等建筑作为教学场所,许多著名教授如‌朱自清、‌闻一多、‌冯友兰等都曾在蒙自任教。<span style="font-size:18px;">蒙自分校存在时间大约为1938年3月15日至8月23日,历时约5个多月后,昆明西南联大建设基本成型后,又迁回了昆明。</span></p> <p class="ql-block">联大学生宿舍。</p><p class="ql-block">战时物资匮乏,教学、生活一应家具很难得到,联大师生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可以得到的材料,他们发现一切木箱是一种万能的材料,所需一切用具都可由木箱来解决,木箱的用途被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学生宿舍中,床可以把木板铺在木箱上;没有桌子就领几个原为装汽油或肥皂的木箱四五个拼在一起就是书桌、书柜和凳子。</p><p class="ql-block">1938年,胡适的大儿子胡祖望也正在联大读书,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们住在一个师范学校中,这里还没有电灯,我们用的是植物油灯,因为不够亮的关系,所以在念书时还要用洋蜡。我们用的桌子是木箱和木板搭成的,柜子也是箱子搭的,注册组的柜台,会计室的柜子,都是由箱子改造的。木箱的功用,在联大显出了它的伟大。</p><p class="ql-block">简陋的木箱,盛着联大师生们生活的艰辛和悲喜,见证了他们同仇敌忾的每一个日子,伴随他们读书、写作、治学和休憩,珍藏了学子们弦歌不绝的西南边陲岁月。</p> <p class="ql-block">这是蒙自分校联大师生曾经使用过的生活用品。</p><p class="ql-block">其中有一把熨斗,这种熨斗现在已经见不到了。上了年纪的人或许还能知道它的使用方法,年轻的娃娃们估计对这种熨斗连见都没见过。只是这种熨斗操作起来可得有点分寸。</p> <p class="ql-block">这是闻一多的宿舍。</p><p class="ql-block">闻一多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诗人、教授,他是与近300名师生一道从长沙徒步赴昆明长征队伍中的一员,他们自称是湘黔滇旅行团,一路上宣传抗战救亡,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民俗风情。</p><p class="ql-block">在闻一多宿舍旁有这样一篇小文叫做:何妨一下楼</p><p class="ql-block">湘黔滇旅行团六十八天的行军生活加深了闻一多与劳苦大众在一起的亲切感,但远离前线、环境宁静的蒙自对闻一多来说正是读书、研究的好地方,他一头就扎进了学术的象牙塔中。闻一多住在哥胪士洋行的二楼,每天除吃饭、上课、如厕外,从早到晚他整天趴在书桌上不下楼。有一次郑天挺教授劝他说:"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楼呢!"旁边的几位先生也跟着说,"是啊,你何妨一下楼啊!"一时间这个话竟不胫而走传了开去,成了他的雅号,后来回到昆明,有一次罗庸在系里说起这件事,于是昆明联大的师生们一传十,十传百地都知道了。闻一多对这个雅号似乎倒也颇"领情",后来同妻子讲到这件事时,脸上堆满了开心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油伞、挂钟、煤油灯,现在哪一样物件拿出来都堪称是文物级别的了。</p><p class="ql-block">油伞早已脱离了日常生活用品的功能,在当代它已经摇身一变成了旅游纪念品。</p><p class="ql-block">那挂钟,曾几何时,家中墙上有一台挂钟,是一个家庭富庶殷实的象征,现在即便家中墙上挂有一个钟,那也必定是一个电子钟。</p><p class="ql-block">煤油灯更是一个稀罕物件,除了在博物馆以外,想见识一下煤油灯长成啥样,都没地儿看去。</p> <p class="ql-block">西南联大的故事,更是一部充满光荣和传奇的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涌现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享誉世界的李政道、杨振宁。</p> <p class="ql-block">国家政治、军事、科技领域的杰出人才,茅以升、钱学森、华罗庚、邓稼先、朱光亚、丁文江……他们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诗人闻一多;作家沈从文、汪曾祺;陈寅恪;朱自清。</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西南联大期间,师生们先后研究取得的成果。</p><p class="ql-block">西南联大在昆明期间,联大师生的逸闻趣事很多很多,现在在昆明老街上有一个饭店,就是当年师生们经常光顾的,饭店内还贴有很多当年联大师生的作品、段子、墨宝和照片。</p> <p class="ql-block">从博物馆出来,还沉浸在对老一辈人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志和毅力的回味当中,我对西南联大、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的故事,十分感兴趣,通过各种渠道源源不断的聚沙成塔,知道了很多西南联大的事件,然而还是能在每次参观、浏览有关联大主题的活动中发现新亮点。</p><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已经<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古老的青石板路上走了许久,抬头间忽然见到这个场面,那表情流露太真实自然了,一定是一对夫妻,趁着街上几乎没有行人的当儿,大秀恩爱,我毫不犹豫就把他们给记录下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就纳了闷儿了,这老俩一定是四顾无人,只有一个踽踽独行的人家我在路上,一个老头子有啥可怕,放开了表演,给那个老家伙点颜色看看,他们哪里料得到我的突然动作。你冲着我撒狗粮,我就让全世界都来看看。</span></p> <p class="ql-block">还有两个漂亮的小妹妹,正在摆着不同的姿态在互拍,突然发现了这是个好机会,偷偷的拍了一张,然而不幸的是被人家发现了,于是赶紧说:你们太漂亮了,我把你们放到我的手机里了。</p><p class="ql-block">万万没想到,小妹妹却对我说:谢谢了。</p><p class="ql-block">这太出人意料的回答,立刻把我整的乱了套了,只一瞬间,我就对她们说:应该说谢谢的是我。</p> <p class="ql-block">在抗战期间,学校曾多次遭遇日本人的轰炸,师生们不得不临时撤离,他们带着书本,甚至带着书桌,充分利用躲避空袭的时间继续学习。师生们始终坚守在这片土地上,为了学校的发展和抗战的胜利,他们默默奉献,坚定不移。</p><p class="ql-block">我深深地为他们所感动,默默地站在他们中间。</p> <p class="ql-block">蒙自分校旧址的对面就是南湖公园,风光美丽,令人联想无限。</p><p class="ql-block">旧址处立着一块石刻,上书“我更爱南湖”,据说这是闻一多的笔迹。</p> <p class="ql-block">蒙自分校旧址的外围已被蒙自政府修建的十分美丽而又不失大气、庄严。</p><p class="ql-block">徜徉、漫步在联大分校旧址就宛若流连于颇有意境的公园之中,久久不愿离去。</p> <p class="ql-block">离开西南联大蒙自分校旧址,又想到了碧色寨火车站,十多年前曾经来过,记忆中的印象十分深刻,也时常惦记着,这次又来到了蒙自,很自然的想再去看看它。</p><p class="ql-block">蒙自碧色寨站是滇越米轨铁路的核心枢纽,是滇越铁路与个碧石铁路的交汇点,在滇南进出口的货物都在碧色寨站中转。因其黄墙黑瓦,法式站房,黑褐色的铁轨,红色的土地,蓝色的天空,构成了碧色寨斑斓多姿特有的风景。尤其是电影《芳华》上映后,碧色寨火车站名声大振,成为了游客和电影爱好者们争相游览打卡地。也‌因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已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碧色寨车站最有特点的是站台上的三面钟。</p><p class="ql-block">所谓三面钟,一面为母钟,安装在车站站房内,主要供车站工作人员使用;车站外墙立面上安装有一个有两个凸出的子钟面,无论你站在战台的那个位置,都可以很容易的看到它,为南来北往的旅客指示时间。</p><p class="ql-block">由于子母钟在不同维度上使用,因此得名三面钟。</p> <p class="ql-block">这次碧色寨车站游的感受与上次感受大相径庭,就坦率的说是大不如前。</p><p class="ql-block">在一切向钱看的当下,碧色寨车站被“有关部门”隔离封闭起来,自驾车根本无法靠前,连导航都找不到。在距离火车站十万八千里的马路边设立了游客服务中心,自驾车到了这里必须停到指定停车场,然后乘坐景区电瓶车前往碧色寨车站,到了景区电瓶车的终点,下车后还需步行,穿过一个又一个的店铺、饭店、摊位才能看到火车站。</p><p class="ql-block">车站也比原来显得破旧了不少,墙皮脱落,颜色斑驳,铁路两边尽是“特色小吃的”摊位,找了半天也没见到记忆中的火车头,问了一个摊主,得到的回答是早就弄走了。原来的展览馆也尽数改成饭店和商店了。</p> <p class="ql-block">带着些许遗憾的心情离开了碧色寨火车站,原本挺有复古感也挺让人留恋的法式小火车站,让他们给霍霍成现在这个样子,心中着实不是个滋味。</p><p class="ql-block">驾车上了高速,一路仍旧向南直奔今日落脚地——河口。</p> <p class="ql-block">从蒙自到河口仅有150公里的路程,且一路高速,所以很快就进了河口城里了。</p><p class="ql-block">这是第一次到河口,路两边是高大的热带树木,建筑物很整洁,道路几乎一尘不染,鲜见行人和车辆,应当是一个人口不多且生活节奏不快的休闲城市。</p> <p class="ql-block">河口是紧邻越南的口岸小城,是滇越铁路上十分重要的站点,由于滇越铁路是法国人修建,越南又是法国的殖民地,所以河口处处都可见到法国元素。典型的就是建筑物顶的样式和外墙的颜色。</p> <p class="ql-block">到了河口寻到预订的酒店,办理了入住手续后,稍事休息,天色就已经黑了下来,等的就是这个时候,因为来河口之前做功课时,已经锚定要在“红河谷1897”饭店进食晚餐。</p><p class="ql-block">晚上的红河谷1897。在五光十色灯光的加持下,明显要比白日里热闹得多。</p><p class="ql-block">老远就看到红河谷1897美食餐厅的招牌,招牌挺一般,但却超有名气和人气。</p> <p class="ql-block">红河谷1897果然名不虚传,座无虚席、五彩灯光、音乐表演,把本是一个吃饭的地方基本搞成了准酒吧、准演艺厅,确实如网上所传,是年轻人贼喜爱的那种风格。</p> <p class="ql-block">每张桌子正上方悬挂着一盏很漂亮的吊灯,颇有中东韵味造型的灯罩,叮叮当当的水晶吊坠配上五颜六色的玻璃<span style="font-size:18px;">灯罩,把夜幕中的饭店打扮得十分神秘。</span></p> <p class="ql-block">台上有妖娆美女为食客们唱着慢悠悠的“靡靡之音”,不断变换的舞台灯光时不时地扫过就餐人员,就好像是在舞台中央进餐一样。</p> <p class="ql-block">那顿餐我们点了好多道红河谷1897的特色菜。</p><p class="ql-block">这道菜名字叫做:越南什锦荟萃。该菜品号称是红河谷1897的镇店之宝。虽不能准确的说出每个品种的名字,但是越南小卷粉和酸肉能够确保准确无误,给人总的感觉就是很好吃、很美味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黄皮果烧鱼,越南称这道菜为鸡皮果鱼。</p><p class="ql-block">黄皮果是一种热带水果,主要产自南亚、东南亚,在中国,黄皮果主产地包括广东、广西、福建等,云南也有种植。黄皮果产地不同,口感也不尽相同。</p><p class="ql-block">黄皮果炖出的鱼是一道很美味的菜肴,这道菜把黄皮果的酸甜与鱼肉的鲜美完美融合在一起,感觉既解了腻又增了香。</p><p class="ql-block">之前曾在广西崇左吃过一道黄皮果烧豆腐,现在回味起来,黄皮果还是烧鱼更好吃。</p> <p class="ql-block">这道菜名字是:河口风味菜包。</p><p class="ql-block">听这名字应当是河口本地菜肴。随着这道菜一起上来的还有一碟蘸料,看起来是要蘸着蘸料食用的。</p> <p class="ql-block">我还是喜欢第一口品尝的是原味,于是没沾一点蘸料,直接下嘴,一口咬下去才发现原来外皮是洋白菜,馅料是火腿。有点意思,火腿自身就有咸味,即便不沾蘸料也有一股咸鲜味道。</p><p class="ql-block">这无异于是一种菜包肉。朝鲜料理中是生菜叶子包上烤五花肉;东北还有一道菜叫做佛手白菜,是用白菜帮子上面加上肉馅,摆盘后上锅蒸。</p><p class="ql-block">用洋白菜包肉馅这还是第一次品尝,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卷筒包嫰蛋。</p><p class="ql-block">这道菜我很喜欢。外层是一张薄如蝉翼粉皮,就是卷粉的那种粉皮,那粉皮<span style="font-size:18px;">几乎吹弹可破,透明得能看到里面包裹的馅料,明显可见有一粒鸡蛋,因为透过粉皮可以清晰的看到蛋黄的模样。</span></p> <p class="ql-block">轻轻的划开粉皮,有溏心蛋黄溢出来,加上一点点生抽,再用调羹舀出一点,放入嘴中,那种鲜美的口感和味道,就喜欢这种吃法,一点不亚于什么山珍和海味。然后再整上一口带生抽的半凝固的蛋清,又是另外一种人生的享受。</p><p class="ql-block">有时幸福感和满足感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和容易。</p> <p class="ql-block">紫苏剁鸡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剁鸡糁”是红河州文山苗族的一道传统食物,所谓</span>鸡糁,就是把鸡连肉带骨一起剁成碎末,再加上姜和小米辣爆炒。乍看上去有点像黑/红三剁,但吃起来会有骨头渣子感。据说剁得好的鸡糁,骨头会化在菜里。</p><p class="ql-block">河口也属于红河州,到这道菜我确实是吃出了骨头渣子,还是很小的那种,咬不动也吐不出来,干脆就直接咽下去了。</p><p class="ql-block">这菜不敢恭维。</p> <p class="ql-block">香蕉田螺豆腐煲。</p><p class="ql-block">这是一道典型的越南菜,有越南国民菜之称。</p><p class="ql-block">把香蕉、田螺、豆腐干好像不应当发生碰撞的食材,一同置于煲中炖煮也是第一次见识。算是尝了个鲜。</p> <p class="ql-block">以上是几道比较有特色的菜肴。</p><p class="ql-block">台上乐声不断,台下大快朵颐。一首越南乐器独奏曲,其实没听出个稀稠来,只是这种乐器也是头一次见,乐器发出的声音好像也从来没有听过,报幕人员讲到这种越南民族乐器的名字,但我们都没注意听,也没地儿打听去。</p> <p class="ql-block">这是红河谷1897饭店的吉祥物。</p><p class="ql-block">大公鸡是真的,长长的尾巴有一人多高,大公鸡很敬业,上班时就站在那儿,摇头晃脑、眨眨眼睛,到了下班时间绝不多待一分钟。</p><p class="ql-block">这是我第二天上午拍的它,前一天晚上我们吃饭时它还在岗,当时有很多人围着它给它拍照,过一会儿我看没人了,想给它拍个照,没想到人家下班了。</p> <p class="ql-block">老河口火车站。</p><p class="ql-block">法式黄色建筑十分有特色,整条滇越铁路蜿蜒曲折数百公里,到处都是法式黄色火车站,宛如一条飘渺在崇山峻岭中的“黄丝带”。</p><p class="ql-block">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是见到这种颜色、样式的小房子,一定跟滇越铁路有关。像建水、蒙自、石屏、个旧、开远……都能看到这样的建筑,说明殖民越南的法国,在那个年代正在逐步向中国渗透。</p> <p class="ql-block">中越两国间客运列车早已停运,但货运列车依旧保持着通行,就是这条铁路,每天都有货运列车通行。</p><p class="ql-block">铁栅栏另一侧就是越南,每日稳定的2~4趟货运列车,而且是早年的米轨铁路。是不是古为今用的范例。</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河口比起白天的河口要热闹许多,街上灯火通明,宛如白昼,路上行人也骤然多起来了,逛街的、吃饭的、坐在门口聊天的随处可见。这个城市是一个时间颠倒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因为是边境口岸,往来中越人员众多,所以服务于签证手续、钱币兑换的公司比较多,这些公司的办公不限于固定时间,几乎是随时可以办公。</p> <p class="ql-block">河口的夜色美丽又迷人,无论是远处还是眼前,街道、建筑物都被灯光装点得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越南被法国殖民长达100年左右,在相当长的年代中,对于中国来讲,越南都是先进的海外国家,由于河口这个边陲小镇紧邻越南,时时刻刻都会受到来自越南的文化、生活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河口大部分建筑外墙颜色依旧以黄色为主要基调,只是黄的程度不同而已。</p> <p class="ql-block">路边店铺内的灯光都是极其明亮,以至于把马路照得通亮无比,根本无需路灯,好像就没有路灯。</p> <p class="ql-block">看到马路上一个施工工地的围挡,上面的文字很让人有感触。河口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抗战期间为中国运输了数不清的物资和人员。</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城市,是一个英雄的城市。它能够讲述的故事又岂止是两个国家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在我们准备出关时,又路过了这里,正好碰上摩托车队游行,急忙拿出手机拍照,前边很多摩托车都已过去,只拍下最后两排。不知道为什么游行,但大批插着国旗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摩托车在这条标语前经过,本身就是一种震撼。</span></p> <p class="ql-block">越南酸肉粽。</p><p class="ql-block">夜幕中街边的小摊位有好几个都是售卖酸肉粽的,多么漂亮的颜色,绿油油的,一看就让人想起嘉兴的大肉粽,只是比大肉粽更粗更长,还有塑料真空封装,看着就有食欲。</p><p class="ql-block">晚饭中那盘越南什锦荟萃中就有它的身影,还很好吃。本来想回程时买几个,一个才25元。</p><p class="ql-block">只是回来时连根毛线都没见到,因为河口的日间马路上根本见不到人。挺遗憾的。</p> <p class="ql-block">逛街时看到路边的一家餐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因为它反其道而行之的装饰风格。别家都是黄色墙面,明亮的灯光,而这个豆豆屋则是一暗色立面,不甚明亮的装饰灯仅仅勾勒了一个建筑边框,简直就是鹤立鸡群,给人以很大的遐想空间,于是决定回来后一定来这家餐厅吃一顿。</p><p class="ql-block">后来我们从越南回来后,真就在这个餐馆大吃了一顿。餐馆也没让我们失望,无论是就餐环境还是菜肴的色香味,都令人十分满意。</p> <p class="ql-block">就餐环境。</p> <p class="ql-block">菜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山楂排骨。</p><p class="ql-block">山楂也可以入菜,那酸叽溜的味道远不同于四大名醋。</p> <p class="ql-block">做好出境前的准备,换点越南盾是必须作的功课,因为越南没有一家店铺、饭店、景点可以使用人民币的,更不用说支付宝和微信了。</p><p class="ql-block">在网上问了一下,去萨帕可否使用支付宝和微信,很多都说可以的。现在,因为去过了我很有发言权,在萨帕任何一个店铺都不行。还是娃儿们有先见之明,在河口换了很多越南盾。一元人民币可以兑换3500越南盾,几千人民币换回来的越南钱币,那零多的都数不过来,感觉成了暴发户一样。</p><p class="ql-block">那日曾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个心情,当时的配文如下:</p><p class="ql-block">祖国日益强大,百姓深有其感,一夜暴富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儿了。</p><p class="ql-block">皇帝还得轮流做,今日终于轮到我了,古人早就说过,这是一般规律,曾有诗云: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古人的先见之明啊。</p><p class="ql-block">手里举着一把花花绿绿的钞票,脑中计算着,数了好几遍都没数清的数字零,一下子有钱了,虽然有点受不了,但一向低调的人家我,还是举起大碗茶痛饮一口,有钱人的生活就是这么低调。</p> <p class="ql-block">准备过海关。</p><p class="ql-block">在中国海关大楼门前,有很多越南人推着巨大黑色帆布箱子,箱子都是满满的,甚至涨到箱子都张着嘴,拉链无法使用,用绳子捆住箱盖。据说这些人是越南职业倒爷,每天都往返于中越两国,把中国的货物带到越南。</p><p class="ql-block">我们在越南海关也能见到很多推着空箱子的越南人在排队等着进入中国。</p> <p class="ql-block">中国领土上的1号界碑。</p><p class="ql-block">界碑的后面是中国海关大楼。</p> <p class="ql-block">这是中国海关大楼面向越南一面。</p><p class="ql-block">我从这个位置拍照,意味着我们已经通过了中国海关,走在去往越南的路上了。</p> <p class="ql-block">出了海关前面就是一座中越跨境大桥,在中国桥头,有这样一个拱形建筑,上有国徽和中国河口四个大字,气势恢宏。</p><p class="ql-block">画面上隐约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戴着尖尖斗笠的人,推着大箱子正从从越南一侧向着中国方向走来。</p> <p class="ql-block">中越跨界大桥桥面也是大不一样,这张图片是中方一侧的样子,路面上不仅有分道线,两侧道路的颜色还不一样,路面上还有图案。走在上面感觉很舒适。</p> <p class="ql-block">这个视频是从越南出关后,准备入境中国时拍摄的。同样是走在中越跨境大桥上,拍的是越方一侧的桥面。工人们正在施工,桥面好像仍旧停留在混凝土凝固后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我站在中、越海关大楼之间的大桥正中间拍摄的。大桥下就是这条中越界河,叫做南溪河。</p><p class="ql-block">远处与南溪河交汇的河是红河,这两条河都是中越界河。</p><p class="ql-block">图片的远方是越南,图片的左边也是越南。</p> <p class="ql-block">越方的桥头建筑,后面是越南老街海关大楼。</p> <p class="ql-block">老街海关大楼,里边一个个危襟正坐的海关人员都是吸血鬼,专门吸取中国人的血。</p><p class="ql-block">我们递上护照及电子签纸质版,坐在框架里边的大檐帽男子拿着护照左翻右翻,啥都没翻出来,用审视的眼光对我们看了又看,问道你们入境去做什么?旅游。报了旅游团没有?自由行。你们一行多少人?6人。于是他朝着远处一个女人一挥手,告诉我们跟她去吧。</p><p class="ql-block">女人把我们带到一个柜台处,问了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然后拿着我们的护照和签证进到他们的办公室,许久回来跟我们说,按照我们的规定,没有报旅行团的自由行人员需要交每人50元的入境费用。我家娃儿对这种情况有所准备,问道我们手续齐全,为什么还要交费用?我也问那个女人,你把你说的规定拿出来让我们看看。女子自知理亏,沉默了一会说,你们不肯交钱,那你们就自己想办法吧,我不管了。看着没有成功的讹到钱,女子开始耍赖了。</p><p class="ql-block">其实我们对这种情况是有准备的,越南老街海关这种顽疾由来已久,据说中国政府也就这种现象与越方郑重的交涉过,但他们依旧我行我素,毕竟这是他们一笔不菲的外块。</p><p class="ql-block">人在矮檐下,没办法,我们也只好在每本护照内夹了一张20元的人民币。还是那个危襟正坐的阿猫阿狗,轮到我时,我先指了指护照,他急忙点头表示明白,然后又有事没事的找了几个话题,最后居然还冲我露了露牙,接着就拿起象征着他手中权利的入境允许章按在了我的护照上。</p> <p class="ql-block">从这一刻,我们就算完全意义的进入了越南境内。入境的不快,很快被我们抛在一边,既来之则玩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