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扇红门,静静地伫立在这里,门上的铜制兽头把手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每次经过这样的老门,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想象着门后藏着怎样的秘密。门不仅是物理上的隔断,更是心灵的门户。推开这扇门,仿佛就能进入另一个世界。</p><p class="ql-block"> ~~南剑山人</p> <p class="ql-block">南剑州有雅士,名兴旺,亦号游龙,别称南剑山人。庚戌十一月,生于闽北延平,祖籍福州闽侯上街丹屿,为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三十一世孙。</p> <p class="ql-block">《南剑州重建州学记》碑文</p><p class="ql-block">延平郡治,当七闽之冲,而旧学跨西山,特踞形胜。九龙、双旌、演仙、文笔诸峰,皆秀拔摩云,环顾如列屏障。建、剑二水,会而南流。风雨晦瞑,神物吼跃。潭静天开,想紫光犹隐隐牛斗间。异时,伟人辈出,其冠巍科、跻膴仕,术业足以师世。循良忠烈,足以动宸极,而猒绅笏者相望也。</p><p class="ql-block">建炎初,溃军突至,一昔灰烬,遂夷为阅武之场。顷岁改卜,乃喧卑近市,故老不以为便。遭时右文,圣天子优游翰简,亲写经传,从师臣之请,攽石本于四方。银钩凤翥,灿焕星日,所以幸多士者甚渥,爰建杰阁而珍藏之。于是,人益以学宫为弗称,而复故之议决矣。太守宋城路公采,参订舆论,慨然有意乎此。会漕使行郡,乃以教授陈师孟所与士子之隶业者,合词以请,得缗钱几二千万。经始于绍兴乙丑之秋。凡是,胥占规橅罔不善,抡材选工罔不精。路公改除,而太守大梁郑公椿年以贤相家风,治先教化;下车未几,棠阴昼静;熊轼戾止,趋工罙峻,故期而告成。殿阁堂庑,雄丽轩豁,十斋南向,窗几明净,虽筦库湢室,皆视昔为逾侈。严严翼翼,人以溪山之胜、轮奂之美,炎州所未见也。</p><p class="ql-block">岁在丁卯夏六月庚申,教授率生徒入新学,舍菜于先圣,升降赞拜,观者咸说。越日,公即而落之,以书抵致远曰:“乡校成,不可以无述,且闻有宿诺矣。”致远自束发已,游息于斯,固尝惜其废而幸其复,敢辞不能?永惟三代而上,言治者本教养之诚,而庠序因以设;三代而下,存学校虚名而亡教养之意。战国并争,处士横议,郑欲毁乡校,而秦遂焚诗书。汉兴,诸儒自以经籍相授,素木瓠叶,行礼于私家。至公孙丞相,甫为之制,其察于二千石者,皆诣太常受业,乡里无素养。厥后,议者谓:“孔子布衣,养徒三千,今天子太学弟子少。”即增员如其数。东汉之季,太学生至三万人。终唐之世,六馆为盛。盖郡国不皆立制度,而教养之法废;徒眩众饰时,为目前具耳。独文翁在蜀,韩愈在潮,以教化自任,历千数百岁,文物光明,人到于今受其赐。我圣主以经术示之好,俾郡县职事者咸列于学官,复贤良孝弟之科,讲饮酒乡射之礼。其有行艺中程者,三岁大比,歌《鹿鸣》而送之。訚訚济济,有三代之风。学者去澳渫,居高明,相与讲习以为说,懿文德以待用。又有如文、韩者为之劝,其于正心、修身、齐家、治国之要,逮夫出处云为,俯仰而无愧。则西汉之经术,东汉之名节,犹以为有憾,顾所成就,卓绝何如哉。噫!师弟子分不严,朋友之道缺甚矣。稚壮改其度,(势)利(夺)其守,曾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友。岂士大夫其智反不能及;殆昔有而今亡也;未穷其技,意轻而诋倍者多矣。师非其所尊,友非其所畏,肆口而评古今,率意而议臧不,将谁使正之?夫惟学校修,则尚师友;师友正,则人伦明;人伦明,则风俗美。故既叙其建□次第,又缉缀所尝习知而为衿佩所通患者,以附于后,庶几其益勉旃。</p><p class="ql-block">秋七月既望,郡人、左朝请大夫、充显谟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赐紫金鱼袋张致远记。郡人、左朝散郎、新差权知筠州军州主管学事、借紫金鱼袋罗荐可书。</p><p class="ql-block">左宣教郎、充南剑州州学教授陈师孟立石。</p><p class="ql-block">右奉议郎、权通判南剑州军州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事、赐绯鱼袋陈康侯。</p><p class="ql-block">右朝请郎、添差通判南剑州军州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事、赐绯鱼袋苏籀。</p><p class="ql-block">右朝请大夫、知南剑州军州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事、借紫金鱼袋郑椿年。</p> <p class="ql-block"> 《南剑州重建州学记》碑文研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南剑山人*游龙*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摘要: 本文对《南剑州重建州州学记》碑文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碑文内容的剖析,探讨了南剑州州学的历史变迁、重建过程及其背后蕴含的教育理念与社会意义,同时阐述了该碑文在研究地方教育史、文化史方面的重要价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引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南剑州重建州学记》碑是福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承载着南剑州(今南平地区)古代教育的厚重历史。碑文详细记载了南剑州州学的兴衰与重建历程,是研究当地教育史的珍贵资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南剑州州学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碑文开篇便描绘了南剑州郡治的地理位置和周边自然环境。“延平郡治,当七闽之冲,而旧学跨西山,特踞形胜。九龙、双旌、演仙、文笔诸峰,皆秀拔摩云,环顾如列屏障。建、剑二水,会而南流。”南剑州处于福建的交通要道,州学所在的西山地理位置优越,周围山峰秀丽,云雾缭绕,仿佛屏障。建、剑二水交汇向南流淌,如此山水环绕的环境给人一种钟灵毓秀之感,仿佛是孕育人才的理想之地。这种对自然环境的描述,也暗示了古人选址办学对自然环境的重视,认为优美的自然环境能够滋养和熏陶学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南剑州州学的历史变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初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早在北宋天圣三年(公元1025年),南平郡守曹修古就在郡治后面的西山上创建了南建州学馆,这比宋仁宗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诏令各州、县办学还要早。州学初创时期,南平地区出现了文教发达的景象,据志书统计,从首创到重建的一百余年间,全郡共有一百二十六人得中进士,本县人占了半数,建炎戊申(公元1128年)李易榜,竟连中十七人,培养出了如黄裳、杨时、罗从彦等众多杰出人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兵祸与毁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然而,建炎初(公元1128年前后),州学遭遇兵祸,“溃军突至,一昔灰烬”,州学被焚毁,曾经辉煌的教育场所瞬间沦为废墟,并且被夷为阅武之场,这对当地的教育事业是一次沉重打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重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绍兴乙丑年(公元1145年),州学开始重建,这一举措得到了各方支持。太守宋城路公采参订舆论,有重建之意。恰逢漕使行郡,在教授陈师孟与士子们的请求下,得到了缗钱近二千万用于重建。经始于绍兴乙丑之秋,在路公改除后,太守大梁郑公椿年继续推动工程,他秉持贤相家风,重视教化,使得工程得以快速推进,最终在丁卯年(1147年)夏六月竣工。重建后的州学“殿阁堂庑,雄丽轩豁,十斋南向,窗几明净”,其建筑规模和设施比以前更加完善和豪华,展现出当时对教育设施建设的重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重建州学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教育意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传承儒学</p><p class="ql-block">碑文纵谈儒学发展历史,在古代,儒学是正统思想,州学作为儒学传播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其重建对于传承儒学至关重要。从三代以上重视教养之诚、庠序设立,到三代以下学校虚名而教养之意渐失,作者通过回顾历史,强调了重建州学在传承儒学传统方面的意义。</p><p class="ql-block">2. 培养人才</p><p class="ql-block">旧州学曾经培养出众多人才,在州学重建后,为当地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继续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各个方面服务,如科举入仕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社会意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匡正风气</p><p class="ql-block">碑文抨击了当时社会轻浮浅薄、追逐势利的风气。州学的重建,期望通过学校的教化功能,使学者“去澳渫,居高明,相与讲习以为说,懿文德以待用”,进而达到“学校修,则尚师友;师友正,则人伦明;人伦明,则风俗美”的社会效果,通过教育来改善社会风气,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p><p class="ql-block">2. 文化传承与发展</p><p class="ql-block">州学的重建也是地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体现。在南剑州地区,州学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兴衰与当地文化发展息息相关。重建州学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传统,促进文化的繁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五、碑文的文学与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文学价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行文结构</p><p class="ql-block">碑文行文流畅,结构严谨。开篇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南剑州的山水形胜,为下文州学的兴衰与重建做铺垫。在叙述重建过程时,条理清晰,详细地记录了从提议重建到工程竣工的各个环节,以及参与重建的人员。最后,作者通过对教育意义的阐述,升华了主题。</p><p class="ql-block">2. 议论抒情</p><p class="ql-block">文中既有对州学历史的客观叙述,又有作者的议论和抒情。例如在论述办好州学的重要性时,作者通过对比三代以上和三代以下的教育情况,以及列举文翁在蜀、韩愈在潮的事例,来强调州学在教化人心、培养人才和改善社会风气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担忧和对理想教育状态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书法与碑刻</p><p class="ql-block">该碑额用篆书,正文用楷书。篆书的碑额显得清秀典雅,楷书字体工整遒劲,刻工精致翔实。无论是书写者还是刻工,都展现了高超的技艺,是古代艺术珍品,体现了当时书法和碑刻艺术的水平。</p><p class="ql-block">2. 审美价值</p><p class="ql-block">从整体来看,石碑的形制、碑文的书写和雕刻风格都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石碑高3.15米,宽1.64米,底有石龟趺基座,气势伟岸。碑亭的建筑风格古朴,与石碑相得益彰,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艺术的美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六、结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南剑州重建州学记》碑文是南剑州古代教育史的重要见证,它记录了州学从初创、毁坏到重建的历程,反映了当时的教育理念、社会风气和文化追求。同时,其本身具有的文学和艺术价值也使其成为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通过对这一碑文的研究,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古代地方教育的发展脉络,以及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当今的教育事业和文化传承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p> <p class="ql-block">转载文献石碑简介:</p><p class="ql-block">《南剑州重建州学记》碑,福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南剑州重建州学记》碑在剑津中学(原南平市第二中学)校园内,于南宋丁卯年(公元1147年)立石,距今八百余年。1984年建亭保护。碑亭面宽进深各四米、高七米,花岗石混凝土结构,飞檐琉璃瓦面,风格古朴。亭的上方悬挂黑底金字匾额,文为“宋碑亭”,石柱镌刻楹联:“独先天下兴州学,屹立西山励后贤”。 《南剑州重建州学记》碑原座向为坐西朝东,建亭时原地转移石碑,现为坐北朝南。</p><p class="ql-block">(现南面是一两米高的驳岸,驳岸下是路面。观宋碑不能从正面进去,要从碑后转向碑前,碑前空地较窄)</p><p class="ql-block">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宋仁宗皇帝诏令各州、县办学,设置教授、教谕、训导等各级学官。据《南平府志》记载,早在北宋天圣三年(公元1025年),南平郡守曹修古就在郡治后面的西山上“独先天下”创建了南建州学馆。州学于公元1128年前后焚于兵祸,绍兴乙丑年(公元1145年)重建,丁卯年(1147年)竣工,并立碑记其事,题为《南剑州重建州学记》。</p><p class="ql-block">碑文介绍</p><p class="ql-block">重建的州学因年代久远,几经乱早已荡然无存,惟石碑历时八百余年,尚巍然屹立,成为历史遗迹。该碑用碑以黑色页岩为料,圆首篆额,高3.15米,宽1.64米。碑底奠有石龟趺基座,气势伟岸俨然,碑额双行直下篆书《南剑州重建州学记》8字。碑文楷书,直下计28行,满行49字,全文共1113字。文字面积占碑面的68%,碑记由北宋宣和年间进士、显谟阁待制张致远撰文,抗金志士、进士出身的罗荐可书写。碑额用篆书,显得清秀典雅,正文楷书字体,工整遒劲,特具功力,刻工精致翔实,为古代艺术珍品。</p><p class="ql-block">碑文开首论述了南平是个山川秀丽人才辈出的地方。记载重建州学过程,盛赞旧州学培养众多人才,纵谈儒学发展历史,抨击当时社会轻浮浅薄、追逐势利的风气,希望复兴学校,推行教化,以匡时弊。这是研究州学教育和地方历史的珍贵资料。</p><p class="ql-block">按志书统计,州学从首创到重建的一百余年间,全郡共有一百二十六人得中进士,其中本县人占了半数,建炎戊申(公元1128年)李易榜,竟连中十七人,著名词人,状元黄裳,理学家杨时,罗从彦,以及碑文作者张志远,罗荐可都是这一期登第的,这是南平历史上罕见的文教发达昌盛时期。碑文还记有重建州学的缘由始末。论述了办好州学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碑文原文分别见于《福建通志》、《延平府志》、《福建南平县志》,与碑记相较,个别文字虽有出入,但仍然是一篇研究地方历史特别是教育史的珍贵资料。</p><p class="ql-block">1961年,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1982年建碑亭保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