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56 双喜临门

快乐人

<p class="ql-block"> 1977年冬天,对张志华来说简直是好事连连,刚刚顺利地参加了高考,又接到《宁夏文艺》编辑部邀请他参加全区文学创作改稿会的通知。他写得诗歌《共产党挥手播春色》被收入1977年全国优秀文学作品选、《民间文学》卷,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p><p class="ql-block"> 在银川参加完改稿会,已是农历腊月二十六,但张志华创作的叙事诗《山水情》仍未脱稿,征得编辑部的同意他留下继续改稿。</p><p class="ql-block"> 大年三十,其他人都回家过年了,张志华仍然住在编辑部的接待室里废寝忘食地改稿。他完全沉浸于作品的故事情节之中,不知外面爆竹声声,待到旭日临窗之时,已是除夕早晨。他伸伸懒腰,揉了揉发酸的眼皮,草草地漱洗完毕,就去上街吃饭。</p><p class="ql-block"> 转了大半个银川城,萧条冷落的街头仅有黄鹤楼一家饭馆营业。走进去一看,吃饭的人真多,油头垢面衣衫褴褛的乞丐也不少。每个饭桌前都站着不同年龄的乞丐,伸着脏兮兮的黑手,眼巴巴地望着客人的饭碗。</p><p class="ql-block"> 张志华挤到窗口掏钱买饭时,一摸口袋,糟了,钱和粮票不知什么时候全被小偷偷走了。这里举目无亲,身无分文,他只好在街头盲目地走了走,又回到住所。肚子饿得咕咕直叫,闻到附近居民家里飘来阵阵肉香,馋得直流口水,实在饿得不行了,就喝几口开水,继续趴在桌子上坚持写作。</p><p class="ql-block"> 好不容易熬到第四天,早晨上班,张志华昏昏沉沉地来到编辑室,将丢钱的事儿吞吞吐吐地告诉了赵编辑。</p><p class="ql-block"> 赵编辑嗔怪道:“小张,丢了钱包,为啥不早说,饿坏了身体咋办?”这时,吴淮生老师也来了,听说张志华丢了钱和粮票,春节期间饿了几天肚子,心疼地说:“你这个小张,咋这么傻,丢了钱包也不告诉我们。编辑部放假,楼里还住着春节期间值班的后勤人员,你咋不找他们帮忙?”</p><p class="ql-block"> 张志华胆怯地说:“大过年的,我怕麻烦你们。”赵编辑道:“这有什么麻烦的,我们又不是外人,编辑和作者原本就是一家吗,没有作者哪来的编辑?”说着他们每人给张志华10元钱,5斤粮票(当时他们每月才拿40多元钱的工资),张志华感动得热泪盈眶,只觉得一股暖流流遍了全身。</p><p class="ql-block"> 中午,赵编辑准备了丰盛的菜肴,约张志华到他家吃饭。饭后又谈了很多诗歌创作方面的问题,谈诗歌的构思,主题的深化,赵编辑一再强调:“作诗先做人,写诗须‘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诗人要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君子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是张志华第一次和编辑面对面畅谈,看着老师和谒可亲的面容,听着老师高屋建瓴的教诲,他心中豁然开朗。</p><p class="ql-block"> 赵编辑还将他写得《论新诗的创作》手稿拿来让张志华看,拿出他多年搜集、剪贴、手抄的厚厚的两本《现代诗歌精粹》让张志华阅读,又拿来了张志华即将在1978年《宁夏文艺》第一期上发表的诗歌《我们和山》的清样,让张志华作最后校正。当晚,编辑部里一位姓张的老编辑听说张志华过年丢了钱和粮票,挨了几天饿,心里过意不去,就请张志华到他家吃年饭。</p><p class="ql-block"> 1978年的春节,是张志华此生最难忘的一个春节,也是最有意义的一个春节。张志华永远不会忘记,《宁夏文艺》(朔方)编辑部的各位编辑对他创作的支持、鼓励和教诲,他发表的每一篇作品都凝结着编辑部的心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78年春天,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张志华拿到录取通知书时,那个高兴劲就甭提了。情不自禁地挥毫赋诗:</p> <p class="ql-block"><b>塞上三九春花开,暖流滚滚卷地来。</b></p><p class="ql-block"><b>千张银铧犁雪浪,万支欢歌飞天外。</b></p><p class="ql-block"><b>今年为何春来早,山山水水笑开怀。</b></p><p class="ql-block"><b>共产党挥手播春色,祖国大地花似海。</b></p><p class="ql-block">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篇《羊倌上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