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在固阳踏秋

李选君

<p class="ql-block">  固阳县,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大青山北麓。东与呼和浩特武川县交界,南和土右旗及包头市郊区毗连,西同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和乌拉特前旗接壤,北与达茂旗相连,总面积5025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固阳县辖6个镇。截至2022年末,固阳县户籍总人口19.41万人。固阳是由古稒阳衍化而来的。“稒”有“稳固、巩固”的意思,“阳”先指秦朝的都城咸阳,后引义为中原地区的皇权所在地;“稒阳”则有“固守北疆、拱卫咸阳”之意。固阳县境内秦汉长城横亘东西,包括北魏六镇之首的怀朔镇在内,历代边城林立,古戍繁多。因扼守石门古道北端,自古便为漠南军事重镇,是中古时期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必争之地;同时,也是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交流融合之地。晚清近代以来,固阳县由历史上的游牧民族驻牧地演变为一个移民城镇,居民多出自晋、陕、蒙、冀四省区,浓郁的西口文化保留了完整的中原民俗民情。</p> <p class="ql-block">  吃过午饭,我们驱车到固阳界内,近观穿越时空两千多年的秦长城。我们都是年过65岁女生,景区不让车进,我们徒步穿行在大山深处,长城脚下,畅聊,感悟生命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秦长城(秦始皇时期所修筑的长城)</p><p class="ql-block"> 秦长城是‌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时修筑的防御工程,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省的东部和南部及吉林省的东南部地区),全长万余里,史称“万里长城”。秦长城是在战国时期秦、赵、燕等国的长城基础上修建的,主要用于防御匈奴等游牧民族的侵扰。</p><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和修筑目的</p><p class="ql-block">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侵扰,保障中原的生产和生活安定,决定修筑长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的修筑不仅连接了战国时期各国长城,还增加了新的防线,使防御更加严密。长城的修筑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体现了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对国家安全的重视。</p><p class="ql-block">具体地点和保护措施</p><p class="ql-block">秦长城的遗址遍布多个省份,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的秦长城是其中一段重要的遗址。这段长城横贯固阳县中部,墙体总长95.6公里,沿线布设了173座‌烽燧和5座‌障城,构成了一个完备的古代长城军事防御体系。1996年,固阳秦长城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当地政府对这段长城进行了多次保护和加固工作,确保其历史遗迹得到妥善保存。</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两点多我们返回,中途绕道游览昆都仑水库。不到晚六点就回到家了。固阳界内还有汉长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继续向北行驶,留作下次踏寻古迹的理由。</p><p class="ql-block">汉长城(汉武帝时期所修的长城)</p><p class="ql-block"> 汉外长城遗迹分为南北两线,现今公开出版的内蒙古地图上,在达茂联合旗、固阳县、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境内绘出有两条断续分布的长城。在茫茫的干旱草原上,这两条长城遗迹近代曾为自大青山后通往新疆商路上的坐标。</p><p class="ql-block">汉代长城起点和终点</p><p class="ql-block">‌ 汉代长城的起点是甘肃敦煌西端的湾窑墩,终点是朝鲜平壤南。‌汉代长城,又称外长城,是汉武帝太初年间所修建的一条长达1万多公里的防御工事。它主要利用壕沟或自然地形作为屏障,并配以烽燧、古堡、亭障等防御设施,形成了一条复杂的防御体系。这条长城在汉代书简中被称作“塞”,其主要目的是防御匈奴的入侵。汉代长城的修筑材料多为就地取材,如沙子和石子,或在沙漠中混合芦草和柳枝进行构筑。虽然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许多部分已经残破不堪,但它依然以其苍凉壮阔的姿态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游客可以沿着长城的遗迹感受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壮美,同时参观当地的博物馆了解其历史背景与修筑过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