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新疆公路交通示意图</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沿着公路看新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资料/摄影/陈邦贤</span></p><p class="ql-block"> 公路是人们出行的便捷通道,是物资与信息传递的纽带,更是打开幸福之门的金钥匙。新疆公路交通的发展推动并见证着新疆人迈向幸福的每一步。</p><p class="ql-block"> 1974年春,武警交通二总队前身部队响应毛主席号令,从湖北宜昌建设工地挥师挺进新疆。50年间,他们跋涉大漠戈壁、鏖战风雪高原,先后参加了天山公路、中巴公路、新藏公路等183条等级公路的建设,总里程达近万公里,为新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p><p class="ql-block"> 为铭记他们的功绩,新疆各族人民先后为筑路官兵竖起了3座纪念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向武警交通二总队颁发了“筑路先锋”的荣誉牌匾。</p><p class="ql-block"> 183条等级公路,183座丰碑!驰骋在天山南北的筑路官兵,赢得了新疆各族人民的由衷爱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哈密机场公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哈密飞机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耸立在星星峡山顶上的中国工农红军雕像。(星星峡是新疆和甘肃省的分界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新疆哈密人民为交通六支队官兵竖立的纪念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筑路先锋”纪念碑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千里戈壁滩上的“一碗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戈壁滩上筑路的测给战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筑路官兵在戈壁滩上施工的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左安成和战友们一起分享获得的公路工程奖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上述部队施工场景和公路照片分别是2000年、2011年、2014年由陈邦贤拍摄)</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 筑路先锋立新传</b></p><p class="ql-block">——武警交通六支队建功哈密公路纪实</p><p class="ql-block"> 文/何高明 / 廖振华</p><p class="ql-block"> 哈密被誉为新疆的东大门,也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正源于此,交通发展至关重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武警交通六支队官兵奉命从内地开赴戈壁滩,征战百里风区,住帐篷喝咸水,以苦为荣,顶烈日冒风沙,战天斗地,在进驻哈密10余年间,该支队先后修筑了哈密至了墩、哈密至巴里坤、哈密至星星峡等近10条公路,哈密地区志专门记载这段历史,并在迎宾大道矗立一座石碑,正面有“筑路先锋”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赫然醒目,背面镌刻着当地群众为筑路部队立碑著功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历史轮回,时隔20年,筑路兵又回到了戈壁滩,续写新的篇章。</p><p class="ql-block">“1993年,这是我刚当兵时修的第一条路。想当年,我们一腔热血,战胜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国道312线铺筑任务!”18年过去了,大队长左安成也从一名新兵走上了领导岗位,他说的星(星峡)哈(密)公路是当年部队历经4年时间,克服千难万苦打造的新疆第一条优良路,交通部一位领导检查时生发感慨:“这可以说不是高速公路的高速路啊!”如此中肯的评价让官兵们兴奋不已,左大队长说:“后来跟随部队修了很多条路,戈壁滩给予我一种特殊的情感。”这位来自山东沂南的汉子言语间不由得流露出几分柔情。</p><p class="ql-block"> 2010年“八一”前夕,左大队长率队胜利铺筑了机场路,在工程异常艰巨、工期非常紧迫的形势下,以业内人都难以想象的优质高效提前竣工,创造的哈密速度打破了新疆公路建设史记录,赢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厅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后来被交通厅和总工会授予劳动竞赛“筑路先锋杯”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 建军节那天,自治区交通厅将一项更重要的工程交给了他们,筑路官兵承揽起国家重点工程——连霍高速公路哈密至吐鲁番段第6标建设任务。来不及庆功,顾不上休息,官兵们投入了新的战斗中。重回戈壁滩,左安成颇有感触,虽然绿化植被明显多了,但扎营筑路,同样面临第一个难题:严重缺水。经过现地勘查,营区选定在靠近沙场附近,因为这里有一个地下井,“尽管井深达200米,可是水质还是较为浑浊,含沙量很高。”左大队长告诉记者。很多人都知道,长期喝这样的水容易患结石病,但在官兵们看来,这口井已经算是“上天恩赐”了。然而到了夏季,戈壁滩几个月不下雨,地下井水将近枯竭,部队百余人的饮用水只好靠车运输,“车跑到100多公里外的一碗泉拉水,一趟下来成本昂贵,水比油还贵!”左大队长无奈地说。虽然如此,部队想方设法保障官兵洗澡、顿顿有蔬菜吃,尽全力改善生活条件。由于地处戈壁滩腹地,自然环境很恶劣,官兵们编了一句顺口溜:风吹石头跑,沙尘管吃饱,白天烈日烤,晚上真寂寥。</p><p class="ql-block"> 测绘兵魏世钧遭遇过一次很大的沙尘暴,时间长达一个多小时,能见度不足3米,当时他和战友在测量放线,无处可躲藏,便立即脱下军装裹着仪器,合抱成一团坚持挺了过去。小魏说:“当时啥也没多想,就是盼着风沙快点停下来。”等到风沙过去了,小魏和战友们面面相觑,全身有如兵马俑一般,想哭又好笑。为了圆满完成任务,官兵们经常吃住在工地,一阵风袭来,碗里就要添些沙土,米饭嚼起来咯嘣作响;早上睡醒时,鼻孔嘴巴里粘着黄尘,呼吸都显得难受,即使这样也没有人怨天怨地。来自河南郑州的工程技术员、中士张铭告诉记者:“现在早上五点多就天亮,直到晚上十点才天黑,在毒辣的太阳底下坚持工作,对耐力和体力算是一种极限考验。”看看现场的官兵们,一个个黝黑发亮的皮肤,有的脸颊、脖颈、手上都晒脱了皮,记者禁不住有些心酸。项目总工程师朱富奎说:“为了赢得质量和进度双优,我们倒排工期、严把关口,大家齐心协力,工程进展顺利。当然,施工中也遇到过一些技术难题。”他说,由于路基表面是盐渍土,对公路稳定性影响很大,为此,他们认真清理掉80厘米厚的表土,然后加铺土工布,最终妥善处理了这一“烦心事”。</p><p class="ql-block"> 另外,他们组成技术攻关小组,反复试验论证,运用科学方法成功解决了困扰施工的风积沙问题。据了解,连霍高速公路哈吐段第6标全长18、8公里,全在戈壁滩上铺筑,但是构造一点都不简单,沿线有31道涵洞、21座小桥、1座中桥,另外有2座互通式立交桥,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筑路官兵迎难而上,历经300多个日夜奋战,截至目前,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官兵们喊出了响亮的口号:一定不负重托,争取早日为边疆各族群众再交一条优良路、放心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戈壁滩上的晚霞(1991年拍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戈壁滩上的霞光(2011年拍摄)</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