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一种精神,来自于阅读,在阅读中我们见证每个生命的成长;有一种力量,源自于阅读,在阅读中我们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有一种智慧,承载于阅读,妙悟方明;有一种理想,寄托于阅读,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 每周的读书活动,旨在促使老师们在闲暇之时,品味书香,放松身心,有所收获与提升,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书香校园。</p> <p class="ql-block"> 李晓娟老师阅读《优秀教师的自我修炼》第二章第二节阅读感悟:一节真正的理想课堂,应该是在平实自然的教学秩序中,学生在教育学的互动中,切实享受安全与舒意的求知氛围,更想有精神与智慧上的追求,兴趣上的保持,情感上的温暖。课堂真正有价值的学习资源不全是教师事先准备的材料,不全是教师期望学生说出的正确答案,也不全是学生识记的知识和那些所谓的秘诀和技巧,还有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和观念,批判性思维的养成与绽放。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学习方式,提倡培养批判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一堂课上的好不好,并不仅仅在于任务完成的如何,方法策略是否多样,学生配合的如何,课堂容量如何,还在与学生有没有生成问题的情景,有没有表达精彩观念的机会,有没有思维碰撞的机遇。</p> <p class="ql-block"> 于晓丽老师读《张曼凌:把日子过成诗》感悟:张曼凌,她会把班级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她的教案和教后记参赛都获得一等奖;她的个人业绩展很精彩,总是受到校领导和全校老师的一致好评;她带的班级几乎每周都是标兵班和模范班……努力工作,享受生活,这是张曼凌一贯坚持的事。也正是因为她一直坚持“行动+坚持、用心+智慧、阅读+反思”,所以她总能保质保量完成自己的工作。她从不把工作带回家,因为晚上和周末是陪家人、享受幸福家庭生活的时间;每年至少外出旅游两次,因为旅游可以让她更加热爱生活,也更加热爱教育。她还将自己的旅游见闻融进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分享自己的快乐的同时,还能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学过的东西。做教师,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每天能看到学生的进步、陪着孩子成长。张曼凌的心中,应该也是时刻都被欣慰和满足充溢着。老师工作那么忙,但是张曼凌却把日子过成了诗。这样一位老师,怎能不叫人艳羡?</p> <p class="ql-block"> 周艳老师读《一只鸡蛋的温暖》阅读感悟:我被故事中所传递出来的精神感动了。故事告诉我们,不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只要我们怀揣着一颗温暖的心,愿意分享我们所拥有的,就一定能够获得幸福和成功。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帮助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这样的故事无疑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不论是多么微小的东西,都可能成为我们追求梦想的力量源泉。</p> <p class="ql-block"> 王小燕老师读《居里夫人传》的第二部分比埃尔·居里第二章:发现了压电现象。感悟如下:任何一项伟大的科研成果都不是凭空而来的,研究者必须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经历异常困苦的过程,就像比埃尔·居里,一直在试图摆脱困扰他的杂念,心无旁骛的进行实验研究一样,正是得益于他这种一旦开始思考就“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性格,比埃尔才能够在青年时就有这样伟大的发明。比埃尔的成功对我们有很大的启迪作用,倘若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钻研精神,无论在任何岗位都全心思索并长期奋斗,那么我们的生活乃至周遭的世界都会变得更加美好!</p> <p class="ql-block"> 王晓娟老师读《温儒敏谈读书》有感:课外阅读要得到重视,不能停留于一般提倡,光有阅读量的要求也不行,关键还要有相应的评价。《课标》中提出的阅读教学评价的建议,不只是课堂教学的,也适合课外阅读。如“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资料,可采用成长记录袋等各种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这里所说“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就包括课外阅读。《课标》还特别提到“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这几点,涉及课外阅读的几个基本方面,是教学中应当关注,同时也可以再细化为阅读评价的几个维度。</p> <p class="ql-block"> 朱海霞老师读吴非《不跪着教书》第四辑感悟:教师要培养学生懂得爱,懂得善良,教师必须有爱和善良的情感,培养这样的情感,未必需要很高的物质基础。如果你能敞开胸怀容纳,会发现这个世界很大,如果你狭隘,如果你短视,如果你的心里只有自己,如果你太看重利益,你的天地就会很小,你就飞不高,或者没法飞起来。如果没有对人世间的爱,世界在人的眼中也就没有了善良,我们要教会孩子从小懂得信任和善良。</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马晓洁读《给教师的建议》感悟: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能不能使教师在工作中有一些空闲的时间呢?怎样进行这种备课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p> <p class="ql-block"> 王亚莉老师阅读《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第四章阅读感悟:阅读第四章让我知道了,本章主要探讨了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生成,它不仅是语文教师每天都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所在。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教学内容的确定并非易事,它需要教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科书编撰、课程资源供给以及考试要求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p><p class="ql-block"> 书中提到了语文实践的重要性。王荣生教授认为,语文教学应该通过带有自然学习性质的听说读写实践、对所要培养的语文实践能力有直接促进作用的实践活动以及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感的语文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语感。这让我意识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p> <p class="ql-block"> 杨彩霞老师阅读赵国忠的《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中的《课堂教学是否具有特色性》。感悟:教师所教的每一堂课都渗透着自己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对教学过程的监控。教学特色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一位著名教师这样形容:一个教师要形成有特色的教学风格,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没有厚实的专业知识积淀,是不可能在教学中厚积薄发、处处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的;也不可能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特色也必须与学科特色相结合。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学科逻辑结构、学科语言,不同的学科思维规律和学习规律。所以不同学科的教与学,就应该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形式,教师应该将学科的这些特点转化为自己的特色,进行渗透。每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特有的魅力,而各门学科的教学则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甚至在对学生的人生影响方面也会有天壤之别。</p> <p class="ql-block"> 靳珊珊阅读《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感悟:在历史周期律中,每个王朝的初期都很艰苦。由于多年的战争破坏,中原大地几乎是一穷二白,开国君臣需要在一张白纸上动笔作画。虽然战争缓解了土地危机,形成人少地多的局面,朝廷和臣民的危机不是特别大,但是真的穷啊。</p><p class="ql-block"> 刘邦贵为皇帝,居然连颜色一样的马都凑不出来;萧何和曹参居然要坐牛车上朝,可想而知,民间有多苦。</p><p class="ql-block"> 李世民登基后南征北战,但是老百姓也很穷困,生活质量不如隋炀帝初年。明朝也一样。朱元璋接手的更是烂摊子,不仅臣民没有归属感,而且南、北都有强大的敌人时刻威胁明朝。朱元璋要做的事很多,击北元、平西南、定制度、发展教育、丈量土地、统计人口,到晚年还得操心太子的事,不得不再次掀起蓝玉案。严峻的形势,硬生生把贫民朱元璋逼成了劳模。皇帝都累成这样,更别说老百姓了。</p> <p class="ql-block"> 于瑞娟老师读宿文渊的《变通》感悟: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顶的生物只有两种,一种是鹰,一种是蜗牛。不管是天资奇佳的鹰,还是资质平庸的蜗牛,能登上塔尖,极目四望,俯视万里,都离不开两个字——勤奋。”一个人的成功与发展,天赋、环境、机遇、学识等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勤奋与努力。没有自身的勤奋,就算是天资奇佳的雄鹰也只能空振双翅;有了勤奋的精神,就算是行动迟缓的蜗牛也能雄踞塔顶,观千山暮雪,渺万里层云。成功不单纯依靠能力和智慧,更要依靠每一个人自身孜孜不倦的勤奋工作。</p> <p class="ql-block"> 每周的阅读活动,不仅展示了教师的读书成果,更重要的是交流了彼此之间的思想。郭岗小学今后还将继续开展其他读书活动,引领教师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多读书,读好书,让教师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工作更加精彩,让浓郁的书香充盈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