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不知道为什么,这条美丽的峡谷就这样无声的荒废了,甚至连户外人的脚印都极少,或许这是奢侈,也是浪费。大里山也是楠溪江的一处源头,海拔在1200米之间,与仙居交界。早些时候看别人视频说,大里山石峰岭山脊上的观景台,是永嘉最美的风景,故萌生了想法。</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处早年已经开发的景区,还未来得及对外开放,听说当时是按4A的标准打造,基础设施到现在还是完好无损。岩门下村是这个景区的入口,却阻止了一切车辆的进入,要想一睹景区的风景,只有依靠徒步才能得以实现。</p> <p class="ql-block"> 是一条瀑水冲开的峡谷,原本就很狭窄,除了这条通行的路,只能打造一排沿谷的建筑,这建筑真实有点仿古,只是还未开始,就已经结束。逆流而上,和一般的峡谷没有太大的差距,先是细声细气的水,看着特别的清澈、秀美。</p> <p class="ql-block"> 这不是我喜欢的一个季节,除了红枫,几朵玫瑰暗自独开,狭谷没有野花迷乱,穿过一段树荫的栈道,又重新回到了主路,再往上走,我就象掉进了一口嵌入山峦的碗,碗底有一潭深水,碗壁挂着一条瀑布,瀑布不高,也就一二十米,没有夺路绝崖的壮烈,却象是似一缕发丝的委婉。因为是从低往高处看,隐约能看到几条不同方向的狭谷,但瀑布之上的听瀑亭,以及远处的另一条高瀑已经跃入眼帘。</p> <p class="ql-block"> 拐了个弯,虽然都有青石板作铺垫,涉足的人少,杂草又开始蓬勃,与路争夺空间,听瀑亭到了,是到了更深狭谷的谷口,石门下峡谷的精华就集中在此段了。听瀑亭,此处压低了尘世间其他所有的声音,除了脚下的流泉,此处没有其他可以流连的风景,除了峡谷中百丈高瀑的半截身姿。</p> <p class="ql-block"> 深谷成“7”字型,沿着栈道内入,我是那个走得最慢的人,两侧光秃秃的山崖千仞壁立,没有太多的话可以交流,不停扫视崖壁的一双眼睛,时而露出惊恐状,都是些远古的遗忘,断口处岩石呈五棱、六棱柱状,标准的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玄武岩奇观。</p> <p class="ql-block"> 越往深处去,更象似走进了“太行”峡谷,我该称峡谷为山涧还是溪流?迈过跨溪的石桥,不是丰雨季,这条百丈飞瀑断成了半截,也就是谷口看到的模样,另一截化作了雨,但最终仍安然落地,重新聚集成一缕清流,流出峡谷。</p> <p class="ql-block"> 此处的栈道一律钢构,富有曲径通幽的美感,过不了多少路,崖壁上又现出了两条高挂的高瀑,一条洋洋洒洒,一条侧着身子缓缓贴壁滑翔,站在崖下的水潭旁,我真的放下了这一辈子忙不完的事,静静地欣赏,其实,有些碎了的水滴,打在摇摇晃晃的菖蒲叶上之上。</p> <p class="ql-block"> 我该换一个角度看瀑布,看峡谷,钢架的栈道牢牢铆在岩壁之上,这是一张通往山顶的“天梯”,避开了所有天险的阻挡。在靠近山顶的一块悬岩,这是岩门下峡谷最美的观景台,除了三条瀑布同时下坠之外,我又象似站到了张家界的峰上,居高临下。</p> <p class="ql-block"> 至此,栈道已经走完了一半,精华就此完结,如果继续,落叶越来越轻,越积越厚,能看得风景只有上游的山势与水库,只是山道阴蔽,常年潮湿,也是蚂蝗寄居之所。开发者的意愿,是将此山道与盘山公路衔接,通往“石林”,通往“永嘉最美观景台”,只可惜我初探大里山,峡谷中无通讯网络,因未下载离线地图,而不得不提前终止了行程,再探大里山时,受到了雨后蚂蝗的攻击,看山道杂草丛生,又不得不放弃了登顶石峰岭山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地址:浙江永嘉岩坦镇石门下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