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路上带给我的诗和远方

刘式国(请勿送花)

<p class="ql-block">  10月17日骑行64公里从沾化到滨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也就是过去的小营镇),今天是我真高兴的一天,是我非常激动的一天,是我收获最大的一天。昨晚到沾化住下后,我的内心很不平静,我的思绪回到了42年前,弹指一挥间,42年前的那些往事就像记录片一样,一幕幕的浮现在我的眼前,就像昨天刚刚发生的,勾起了我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在来沾化之前,我就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一定要吃沾化的大果子(油条)。沾化的油条个头大,炸的很蓬松很软,但吃起来又很酥很脆,真有那个油条味道。早餐我点了两根油条,一个鸡蛋,一碗大米南瓜粥,一蝶小菜,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才花了8块钱,就凭早餐这8块钱,我要说:沾化沾化,我爱你,如果有一天再来,我还要吃沾化大果子。</p> <p class="ql-block">  吃完早餐,我的第一站是华能沾化电厂。我之所以宁愿绕路也要一定到沾化电厂,因为这里留有我的足迹,这里有我的“乡愁”。</p>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七年七月,因沾化电厂工程建设的需要,我从辛店电厂工地来到这里,从事两台12.5万千瓦发电机组的建设。那个时候的工程建设由于受机械化程度不高的影响和制约,安装技术相对今天来说比较落后,就说混凝土浇注吧,全是人工推小车,一车一车浇出来,在当时的条件和环境下,人就成了决定的因素。那时候没有奖金,每个月的现场津贴是6块钱,没有星期天休息一说,义务劳动成了家常便饭,管理人员每周要抽出半天到现场参加劳动,那时管理上有句口号,三人工作二人干,抽出一人上前线。我到现在还清晰的记得,烟囱基础浇混凝土时,吃了晚饭,不用动员,不用号召,不用下通知,都非常自觉地参加义务劳动,一分钱的报酬也没有,可每个人的积极性在今天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还记得,建在徒骇河边上的海水泵房混凝土浇注时,民工累的半夜搁挑子不干了。接到现场打来的告急电话,公司领导首选让管理人员顶上去。管理人员挨门被敲醒后,二话不说,穿上衣服就上“战场”,一直干到天亮,等到接班人员来到后才离开。那时候,人的脸皮薄,遇到这种情况,如果不去参与,就会感到做错了事,好像低人一等。每当想起这些,我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感到:我没有虚度那个火热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今天再来到沾化电厂时,让我非常失落的是沾化电厂要拆除,锅炉已全部拆除完,只有那根大烟囱还耸立在那儿。电厂员工对我说,你要是再晚来几天,烟囱也拆完了。看到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工程,落到今天这一步,心里真不舒服。</p> <p class="ql-block">  在电厂门口,与电厂的员工聊到了我们当时的生活区,他们告诉我,你们当时的生活区现在是沾化中医院,后边还有几排平房。</p> <p class="ql-block">  我随后来到曾经生活了六个年头的生活区,我怀着一丝侥幸的心理,想找一找、看一看我住过的房子还在不在,心里默默的祈祷着,千万别拆了。来到后让我非常非常失望,虽还有几间平房,但我一点印象都没有,怎么也想不起来,心里自己对自己说,这就是我曾经住过的地方吗?</p> <p class="ql-block">  根据导航提供的路线,从沾化出来后大部分时间走国道205,后提示我走黄河浮桥,因为走黄河大桥要绕路远一些。上黄河大坝后,我先绕到滨州公铁黄河大桥,拍了一下大桥北端的竖立着一尊巍峨挺拔的铜雕大象,大桥禁止非机动车辆行驶,我只好在远处拍照。</p> <p class="ql-block">  滨州黄河大坝,沿途设置了很多的旅游指示牌,看到标有“十里花廊”的牌子且又是经过,特别是地里那片长势不错的红高粱,紧紧地吸引了我,如果是其他农作物 也不会让我动心的,我骑车便赶过去,其实过去也就是拍了几张照片留存,证明此地我来过。</p> <p class="ql-block">  今天走浮桥还真走对了,距浮桥不远处是周恩来纪念园。</p> <p class="ql-block">  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76年1月8日逝世于北京,享年78岁。周总理逝世后,骨灰分别撒放在北京上空、北京密云水库、天津海河和山东北镇黄河段上空。为缅怀周总理,发扬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品格,在征得总理家人同意后,周总理骨灰撒放地纪念碑于2017年8月17日落成,该碑是全国唯一—处周总理骨灰撒放地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进园后迎面是一块巨石,园区工作人员告诉我,这是一块“福”字石,经工作人员提示,我再细看一下,嗨,你别说还真像个“福”字。</p> <p class="ql-block">  与中国版图非常相似的“地图”石。</p> <p class="ql-block">  纪念碑正面碑文“周恩来总理骨灰撒放地纪念碑”,由纪东将军题词。</p><p class="ql-block"> 纪念碑石材取自太行山脉,石质为花岗岩景观石。碑身一体,重180吨。纹路似流水,如黄河奔涌、波浪翻滚,现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奇观。碑体总高为18.98米,均宽3.05米,底座高0.78米,寓周恩来生于1898年3月5日,享年78岁。碑顶厚0.76米,五星直径1.8米,碑身高15米,寓周恩来逝世于1976年1月8日,15日骨灰撒放于此。碑台南北28米,东西27米,寓周恩来自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至1949年革命胜利,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奋斗了2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任国务院总理任职27年。碑身于2017年4月1日动工开采,7月15日下午5时剥离山体,18日下午运至河北曲阳石雕厂,经20余天精雕成形,8月14日装车启运,16日上午8时顺利抵达滨州金天地黄河生态园立碑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8月17日早上8时开始竖碑,在碑竖立于底座的一瞬间(下午一点零八分),瞬时天降大雨,在场人们无不惊叹,无不心情悲痛。</span></p> <p class="ql-block">  纪念碑碑体正面的基础是周恩来总理原秘书高振普将军2018年1月8日撰写的《周恩来总理骨灰撒放记》。</p><p class="ql-block"> 周恩来总理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准安,1976年月8日逝世于北京,享年78岁。</p><p class="ql-block"> 逝世后,邓颖超同志向党中央报告了周恩来生前表示其死后火化和不保留骨友的请求,得到了毛泽东主席、党中央的批准,并决定将骨友分别撤放北京上空,北京密云水库,天津海河和山东北镇黄河。受中央安派,时任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中组部部长郭玉峰代来治丧委员会领导执行了这次任务。在中央办公厅和邓颖超的精心组织安排下,1月15日晚8时许,我与张树迎同志到达北京东郊通县机场,登上中央办公厅安排好的安-2型飞机。空军执行这次光荣任务的有,正驾驶、副中队长胥从焕,副驾驶、飞行员唐学文,领航员白海坤,通讯员李永顺,机械师、机务副中队长陈宝森。借着月光,穿破云层,飞向了我们执行任务的目的地。在顺利撒完前3包后,到达山东北镇黄河上空己近午夜,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将周总理的最后一包骨灰在这里安然撒放完毕。期间,历经4个半小时,没搞仪式,没惊动任何人,按照选定的撒放点,圆满完成了任务。于16日0时45分顺利返回北京。完成了邓颖超同志的重托,了却了周思来总理生前的夙愿。</p><p class="ql-block"> 滨州人民立碑纪念,以缅怀周总理,弘扬周总理完全彻底的革命精神。</p> <p class="ql-block">  纪念碑背面碑文“周恩来总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由高振普将军题词。</p> <p class="ql-block">  从纪念园出来后,11点50分我从滨州黄河过浮桥来到南岸,顺南岸大坝到黄河大桥南端打卡。</p> <p class="ql-block">  今天骑行的最后一站,是到山东电力一公司承建的滨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禧苑棚户区改造项目,回“家”看看。山东电力一公司是我的根、是我的“家”,我16岁参加工作来到该单位,在这里工作了44年,一直干到退休,所以,我对她有深厚的感情,虽说现在退休人员归社区管理,但我仍然念念不忘“旧情”,她给予我的是做人的责任,给予我做人的底气,虽说退休十年了,但我仍然要说谢谢您,山东电力一公司!</p> <p class="ql-block">  滨州高新区禧苑小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是公司承建的最大房建类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合同额9.78亿。该项目作为滨州市重点民生工程,是惠民之策、利民之举。项目建成后,将满足当地5个自然村,1811户回迁居民的住房需求,为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城镇化建设,打造品质滨州增添一张亮丽的“新名片”。</p> <p class="ql-block">  在项目部我高兴地看到,作为山东省第一批建筑工程智能建造试点项目,他们创新探索“人机协作”施工模式,将施工现场“智能设备+人+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引进测量智能机器人、外墙喷涂机器人、地面抹平机器人,推动项目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和标准化,逐步由“建造”迈向“智造”。</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骑行虽然结束了,留给我的却是无尽的思念,在退休后有限的时间内,骑上单车到处转转,充实了我的退休生活,使我感到我的退休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特别是在路上能让我“回家”看看,“回家”的感觉真好!“家里人”对我的热情款待我深表感谢!祝我的“家人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