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景德镇出瓷器人皆知之,这个因瓷而生、因瓷而兴、因瓷而名的城市,是罕见的依靠单一手工业支撑起来的城市,它是千年瓷都,世界瓷都。</p><p class="ql-block"> 记得第一次去景德镇是单位组织旅游,跟旅行社去景德镇就是参观陶瓷博物馆,逛瓷器市场,同事纷纷购买瓷器,我也买了一套骨质瓷釉中彩瓷器,如今碎的只剩下一个汤碗一个鱼盘一个小碗。</p> <p class="ql-block">一套清明上河图的骨质瓷器碎的只剩下这几件,骨质瓷好看但太薄了</p> <p class="ql-block"> 这一次我们是跟着北京师范大学考古专业毕业的夏老师去景德镇。夏老师的主旨是:游景点,观古迹,学历史。</p><p class="ql-block"> 我们此行参观了中国陶瓷博物馆、陶阳里博物馆、御窑博物馆,了解景德镇陶瓷的历史发展及不同时期的精美佳作;探索古窑遗址,见识了龙窑、马蹄窑、葫芦窑、蛋形窑、圆窑等的不同;捡拾五代、宋朝、清末民初时期的碎瓷片和烧瓷器具,体会不同时期瓷器的魅力;观摩民间手工制作陶土、釉土,知晓古法工艺;实操拉胚、烧窑、手捏、绘制、上釉、开窑,体验瓷器制作的工序和不易。从古到今,从工艺到实物,从理论到实践,不仅增长了陶瓷知识,还懂得为什么古法工艺、手工制作、柴窑烧制要比现代工业化制作、烧制的瓷器贵那么多,更被先民的智慧、历代工匠大师的优秀作品震撼。</p> <p class="ql-block">始于商代的龙窑</p> <p class="ql-block">首创于元代的葫芦窑</p> <p class="ql-block">明代后期由葫芦窑演变成的蛋窑</p> <p class="ql-block">温度可达1300度的马蹄窑</p> <p class="ql-block">现代煤烧的圆窑</p> <p class="ql-block">青釉柳叶瓶</p> <p class="ql-block">精美瓷瓶</p> <p class="ql-block">年代记不清了</p> <p class="ql-block">双耳瓷瓶</p> <p class="ql-block">逼真的瓷花</p> <p class="ql-block">彪悍的鹰</p> <p class="ql-block">复杂的龙船</p> <p class="ql-block">栩栩如生的飞天</p> <p class="ql-block"> “水土易陶,天赐景德”。</p><p class="ql-block"> 景德镇的陶土主要是高岭土,在1350度以上的高温下能够保持稳定,是制作高温瓷的理想材料,高岭土烧出的瓷器不易变形,色泽纯白。而昌河方便的运输则是助推景德镇陶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p><p class="ql-block"> “村村窑火”,“依河建窑,因窑成市”,景德镇就这样慢慢发展了起来。宋代因景德镇的瓷器“土白壤而填,质薄腻,色滋润”,景德年间被皇帝赵恒选中为皇家制造御用瓷器,并题写“景德年制”四个字而由“昌南镇”变成了知名的“景德镇”。</p><p class="ql-block"> 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在元明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产业形成规模,繁杂的72道工序逐步分散给不同的人完成,专人专攻制作出优质的产品,并且这种专业化分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瓷器质量,</p><p class="ql-block"> 景德镇陶瓷以其“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点闻名世界。我国古代丝绸之路北线骆驼运输的多是丝绸,而南线轮船运输的多是陶瓷。南海一二号古沉船就打捞上来许多瓷器,我在海口博物馆看到过,应该也有景德镇的瓷器吧。</p> <p class="ql-block">住所边景德镇的老民居</p> <p class="ql-block">景德镇处处是陶艺坊</p> <p class="ql-block"> 在景德镇我拍了几百张照片。不虚此行,一路参观老师讲解和实地操作让我对陶瓷比原来苍白的认识有了提高,尽管仍属小白。慢慢整理回顾写成美篇,留待日后翻阅回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1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