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健,地势坤——昔日荒僻地,如今旺商圈,(站前街建街39年志)

文昌一怪客

背景音乐:自强不息 <p class="ql-block"><b>  前不久,在网络上看到南方日报集团官网〖南方Plus〗记者写的一篇文章:《下一站转型升级!广州站前商圈,不被“定义”的专业批发市场》。</b></p><p class="ql-block"><b> 顿时,引发起我的好多往事回忆……</b></p><p class="ql-block"><b> 头一个从脑海深处跳出来的是这么一句话:【40年前的“广州西伯利亚”如今咋样了?】</b></p><p class="ql-block"><b> 为什么呢?这可要首先谈起深刻在脑子里的两个日期了:第一个是〖1985年10月15日〗,第二个是〖1992年8月1日〗!</b></p> <p class="ql-block"><b>  这位记者的文章是这样写的:“火车站商圈,广州服装商贸三大商圈之一。夏至已过,恰逢年中大促之际,周末的火车站商圈人流涌动,从广州火车站一带一直蔓延至荔湾西村的大街小巷里……嘈杂拥挤的服装市场仿佛永远留在了上个世纪……”</b></p><p class="ql-block"><b> 然而,谁知道,廿多年前的环市西路一带只可用荒僻来形容,曾被戏称为荔湾区的“西伯利亚”!要是没有当年的“荔湾西伯利亚”,哪来今日繁华的国际服装商贸商圈!?</b></p><p class="ql-block"><b> 或许不少人更加不知道的是——“环市西”还曾经担当过广州市一条行政街道的街名,而今虽然此路仍在,但“环市西”的街名已经不复存在了……</b></p> <p class="ql-block"><b> 1985年7月,我因有担任过多年街道工厂领导经验的缘故,被调进“环市西街筹备小组”。</b></p><p class="ql-block"><b> 街筹备组成立之初,可以说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筹备组负责人(后来的街党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与近十位成员暂借区政府的一个小房间作为办公室,每天开过简短的碰头会后,各人就骑着自行车,不管刮风下雨,不论寒冬炎夏,穿行于一片片的菜田、水塘、烂地、杂草丛生的破旧弃房和弯弯曲曲的横街窄巷间,开始了各自分工负责的任务落实。</b></p> <p class="ql-block"><b>  经过筹备组全体人员半年多时间的紧张工作,新设街道——环市西街在当年的10月15日正式宣告挂牌成立了。办事处、派出所的办公场所就设在西城大酒店后面铁路旁的两间破旧的杂物房里——这还得感谢酒店的最高领导层,房子是他们作为对新街的无条件支持腾出来的,不收租金、不设归还限期。我们办事处20多位同事就在这8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开始了长达五年多的新街行政部门的全部运作,直到1990年6月,我们才在区政府的财政支持下,搬进了现在的办公楼。</b></p> <p class="ql-block"><b>  环市西街,位于荔湾区最北面,是由西村街划拨出来的地块单独建制而成的。它东靠站南路、站前横路,与越秀区的流花街相邻;南至流花路,与本区的彩虹街、越秀区的东风街为邻;西靠西村街辖内的广三铁路;北至站西路,与白云区矿泉街接壤。全街共有自然街巷58条,域地面积0.825平方公里。</b></p><p class="ql-block"><b> 它,毗邻广州火车站、广东省汽车客运站、广州市汽车客运站。发展到后来,环市西街辖内已有7条马路——站前路、站西路、站前横路、环市西路、流花路、陈岗路、广园西路。</b></p> <p class="ql-block"><b>  新建街道缺乏经济底子,除了只有三家从西村街划拨过来(经济效益比较差)的街道厂社,就一无所有了。那时候,其他旧街的干部都不愿意调到这“西伯利亚”来工作。为了鼓励更多人来参与这块“处女地”的开发,区政府先后几次出台政策,通过考试让自愿来这的非在编干部转为在编。</b></p><p class="ql-block"><b> 我被调进新街伊始,就受命想办法搞活经济。廖副主任等同事打头阵——在与西村街接壤的克山铁路桥头、位于西村街一側的行人路绿化带〖申报临建房〗(门牌:环市西路88号,现在的“重庆八哥酸菜鱼”所在地),并抓紧时间建起一间有阁楼的长条形临街商铺。</b></p><p class="ql-block"><b> 我的重要任务就是在其中两格筹办一个贸易商行,(另外几格用“挂靠”方式租给其他人),多管齐下,试图尝试逐步解决新街经济基础薄弱这一实际问题。</b></p> <p class="ql-block"><b>  那时,整个“环市西”街范围,一片荒僻,更谈不上有什么商行商店了,西环商行是唯一出现在环市西路上的一个不算太小的商店。</b></p><p class="ql-block"><b> 在无资金、无人才、只有我一个光棍司令的情况下,在街党委、办事处领导的授权下,通过各方人士的大力支持,“西环贸易商行”在借得3万流动资金、从各处商店(包括省电台属下的太平洋影音公司)借得上万件、种商品充斥货架的情况下,于建街后的次月开张营业了,我成了商行经理,我的几个手下都是毫无工作经验的小青年,他们基本上是经同事介绍来的亲戚、熟人。</b></p><p class="ql-block"><b> 我在任期间,可谓使尽浑身解数,频出“怪招”——经理、供销员、采购员、售货员、运输工一身兼……</b></p><p class="ql-block"><b> 亲自骑人力三轮车去进货是很平常的事,长期不休假、常常奔跑于省内各地洽谈业务,丢下刚出生不久、体弱多病的女儿让妻子独力照顾… </b></p><p class="ql-block"><b> 天公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苦斗,开业半年多,不但让远在高要的国营食品厂的〖维他豆奶〗系列成功打入广州市,〖环市西街〗的这个西环商行更非无名之辈!“余明”这个经理也成了广州市许多大小商店、士多都知道的名字……</b></p> <p class="ql-block"><b>  然而,因为缺乏后续资金的支持,不久,又遇上了国家宏观调控的紧缩期,商行在一年多后,经过冷静分析后,及时向街道主要领导提出并获批准——为避免更加预想不到的损失,把商行主动停办了,共亏损了1万元。</b></p><p class="ql-block"><b> 西环商行最终尽管由于客观、主观的种种原因,没能逃过失败的命运,但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也给后来的发展街道经济带来了不少有益的提醒、教训与经验。</b></p> <p class="ql-block"><b>  现在回想起来,明白到——如果当年没有广东几大媒体(广东电台、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以及一些国企及朋友的热情、竭力帮忙,一个既无地皮又无资金、人力的小小的街道哪来的开办商行的本事啊!</b></p> <p class="ql-block"><b>  更为关键的是——如果没有当年那些听党话跟党走、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尝试、担当的第一代“开荒牛”们的起早贪黑、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努力,又怎会有后来越来越大越旺的商圈!?</b></p><p class="ql-block"><b> ——这些“开荒牛”,除了我们这些服从组织调动远赴“西伯利亚”的各单位在职人员外,还有不少住在当地的铁路退休职工(当中主要是中共党员),他们的参与——成为后来的居委基干,尽管也要没日没夜、走田埂过山岗爬楼梯的干,却完全是“义工”性质,没有一分一毫的报酬、收入。</b></p> <p class="ql-block"><b>  自筹备建街之初,街道领导就坚持依靠群众,与基层干部、职工同甘共苦、忘我工作,开动脑筋,不断探索。这次的开办商行“试验”失败后,街道领导和负责经济工作的同事另辟思路,此后摸索出了一条办“挂靠企业”的成功路子,一路走下来,经过上下一心的不间断努力,全街经济状况逐年好转、效益逐年提高、国家税收逐年增长。其中,最成功的是在挂靠的企业中,看准时机、运用政策、全力支持一家很有发展前景的民营恒山机器厂的生产扩营、发展,后来,这家工厂经过多年、多轮的更新换代,已成为全国知名的以生产加油机、油站管理系统与油站IC卡管理系统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广州市恒山股份有限公司。</b></p> <p class="ql-block"><b>  作为个人,我一直感觉自豪的是——在荔湾区当时20个行政街道的名称中,有一个是我受领导指派、打报告请示市政府并获批准而更名的。它就是现在的【站前街】。</b></p> <p class="ql-block"><b>  在广州火车站广场前,是一条东西走向的交通要道,它的大名叫“环市路”。东面那段是“环市东路”,西面的是“环市西路”;环市东路属越秀区管辖,环市西路在荔湾区管辖范围内。</b></p> <p class="ql-block"><b>  在与内地企业、港澳商人日渐频繁的互动交往中,不时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当我们用普通话来进行自我介绍,或是操着各式外省口音的客商在说“环市西街”时,“环市西”被听成、说成“还是死”的机会极高。到后来,这些小尴尬更时不时被当作笑话来讲。一些港商朋友还直言建议街领导要求上头部门把街名更换。</b></p><p class="ql-block"><b> 进入九十年代,街道领导日益感到更改街名的必要性。于是,把起草“更改街名”请示的任务交给了其时兼任党委秘书的我。为增强这份请示的说服力,我仔细调研、做足功课,从三个方面来阐明需要更名的理由所在:</b></p><p class="ql-block"><b> ㈠“环市西”谐音“还是死”,而外商前来洽谈生意、投资意向,都极为注重“意头”(喻意)吉利与否,生意倘若做来做去“还是死”,那将是非常不吉、很避讳的。</b></p><p class="ql-block"><b> ㈡“站前”谐音“赚钱”,而商人做生意、搞投资当然希望能赚钱;从另外的角度来说,“站前”有奋勇争先不甘落后、争当排头兵的积极含意。</b></p><p class="ql-block"><b> ㈢从地理位置角度而言,“环市西路”位于整个街道版图的几乎最北边缘,而此时的“站前路”位处整个街道版图的从东北往西南走向的中轴线上,整个街道以它为中线分成上北、下南两大块,(之前的“站前路”到了当时的华侨酒店就往左转,现在的“站前横路”当时也叫“站前路”。后来打通了华侨酒店背后那一段,直通流花路,“站前路”就拉直了,原先左转那段改名为“站前横路”);更重要的是它的前方就是“广州火车站”,更名叫“站前街”可让人见名知意。</b></p> <p class="ql-block"><b>  1992年8月1日,“环市西街”经市政府批准,正式改名为“站前街”,从此迈出了建街七年后的新步伐。</b></p> <p class="ql-block"><b>  在上世纪中后期,原先属于广州市郊区,后来划为白云区的西郊大队已经划归荔湾区,而地处三区交界处的站前路的西郊大厦便是站前街办事处的近邻。</b></p><p class="ql-block"><b> 1991年在三区交界的越秀区地面上、由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集团投资建设的〖广州白马服装市场〗于1993年元月正式开门营业。原先同属于“广州市郊区石井公社”的西郊大队自然是地主兼大股东之一。</b></p><p class="ql-block"><b> 我们站前街在它的协助下,街直属的五个经济单位(工业公司、劳动服务公司、华侨企业公司、民政福利公司、工会经济发展部)共得到30个档位,用于安排挂靠在我们街、从事服装制造、生产的企业,此举对发展街道经济起了非常良好的重要作用。</b></p><p class="ql-block"><b> 如今,广州白马服装市场已经是广州地区规模最大、装修最好、配套最完善、管理最规范、交易量最大的中高档服装市场。</b></p> <p class="ql-block"><b>  自此之后,在一届又一届的街道领导、一批又一批的办事处同事、居委基层干部上下一心、群策群力的努力下,站前街的经济环境、经济状况不断好起来!</b></p><p class="ql-block"><b> 在荔湾(站前街)、越秀(流花街、白云(矿泉街)三区共同发力的情况下,〖白马大厦〗一马当先,引得“鞋城、服装城林立”万马奔腾!闻名国内外的〖广州火车站商圈〗终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越来越旺的繁荣景象!</b></p> <p class="ql-block"><b>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b></p> <p class="ql-block"><b>  如今,当年有份参与建街的领导、同事都已经步入了“退休大军”的行列(有的已经辞世);“站前街”的领导班子也已经换了一届又一届;站前街辖内的市容市貌更是今非昔比!每次当我路过我和我的同事们曾经挥汗苦干过多年的“西伯利亚”地区、如今闻名国内外的繁华商圈所在地,我都无比感慨。</b></p><p class="ql-block"><b> 在“站前”建街39周年的特别时刻,我深切缅怀已故的街党委(首任)李书记及其他已故的“开荒牛”……</b></p><p class="ql-block"><b> 祝福尚健在的“开荒牛”及早期的老同事健康快乐安享天年!</b></p><p class="ql-block"><b> 祝愿我们的“站前街”作为广东省的一个基层单位,在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中,争当排头兵,继续站前、不断站前、永远站前!</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