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平遥古城

心语

<p class="ql-block">来太原参加会议,因青年论坛在下午才进行,计划打个时间差去周边走走。昨晚在雨中走出机场,到早上仍是雨仍是淅淅沥沥地下着,没想到的是这次的山西之行,给少雨的三晋大地带来了久违的一天一夜的大雨。因雨雾原因也改变了行程,一大早乘车来到平遥古城。十一年前曾组织同事们来山西旅行来过这里,但几个朋友却没到过,故地重游,车停雨停,又感恩于老天照顾一次,大雨把沿途冲洗得干干净净,天空也多了彩云,给今天的行程增添了色彩。</p> <p class="ql-block">从古域西门乘电瓶车先来到北门城墙。一棵巨大的老树矗立街头,枝叶繁茂,见证了岁月沧桑。城墙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历经多个朝代的扩建和修复,全长约6公里,墙体平均高10米,底宽8—12米,顶宽2.5—6米。环城墙辟有6道城门,南北各一,东西各二。每道城门都筑有城楼和瓮城,城墙上有72座敌楼和3000个垛口,象征着孔子的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城墙内侧修建有马道,城外有护城河环绕。平遥古城墙不仅是军事防御的屏障,也是农耕社会保障经济发展和邑民平安的象征。在历史上,它曾经历过多次战火的洗礼,包括明初两次遭到蒙古元军的侵略,以及近代日本侵略者的进攻。在1938年,日军对平遥古城墙进行了猛烈的炮轰,导致城墙部分损坏,并在城墙上留下了弹痕。</p> <p class="ql-block">站在城墙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像缸一样的城,它叫“瓮城”,有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据说这座古城的形状像一只乌龟,所以人们也称它为“龟城”。城墙上的蓝色牌匾写着“风雅台”,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风雅与繁华。少雨的山西,千年城墙为黄土夯制二层黄土所建,但完好无损,一天一夜的雨也未有冲刷痕迹,可见墙土干旱渴极程度。</p> <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县衙,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代官署。始建于北魏时期,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可追溯至元朝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约2.66万平方米,坐北朝南,东西宽131米,南北长203米,整体布局呈轴对称,严格遵循中国传统礼制,体现了前朝后寝、左文右武的封建等级制度。县衙的主要建筑包括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内宅和大仙楼等,每一座建筑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  大堂是县官处理重大政事和主持审判的厅堂,堂内陈列着七品正堂的部分仪仗。二堂是古代知县日常办公以及调节民事纠纷的场所,位于大堂之后,内宅之前。二堂在古代县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知县处理日常公务、召见下属以及审理民事案件的地方。墙上挂着三幅卷轴画,中间一幅写着“连广横襟”,两侧分别写有一副对联,“施政正逢康泰年”、“勤民乐见淳熙世”。桌子上摆放着三个青花瓷瓶以及一个烛台,尽显古朴典雅。</p> <p class="ql-block">  相当于今天的司法机关,里面展示的各种刑具让人不寒而栗。</p> <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牢狱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清代监狱,是国内目前唯一保留下来的清代监狱,占地面积在清朝时期最高达到一千七百平方米,拥有“重狱”、“轻狱”、“女狱”、“狱神庙”、“子孙房”等设施。牢狱内部分为轻狱和重狱两种形式。轻狱是仿窑洞建筑,冬暖夏凉,并且有炕有火,条件相对较好。重刑牢房则没有窗户,墙壁特别厚,是普通牢房的两倍厚,墙内有流沙,如果囚犯想挖墙逃跑,就会被活活埋死。监狱中还保存着各种清朝刑具,如脚镣、枷锁等,以及针对女性的刑罚刑具,如骑木驴等,这些刑具的展示让人不寒而栗。这里不仅展示了古代监狱的设施和刑罚,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p> <p class="ql-block">  然后又来到了镖局及票号。汇武林博物馆位于平遥古城于内西大街,是一处集镖局与教场于一体的传统武术陈列馆,原为平遥八卦拳师王伦先生会友习武的教场旧址。汇武林是平遥唯一一家武馆,与票号日升昌倚门相望。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面是陈列馆,共三进院,后面是一个演武场。</p> <p class="ql-block">  日升昌票号成立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是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总号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分号达35处之多,遍布全国大中城市、商埠重镇;年汇兑额白银100万两到3800万两,历时108年,累计创利白银1500万两,以汇通天下闻名于世,对清末民初商业贸易以及近代工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p> <p class="ql-block">  尽管这些年来的旅行走过了不少古城池,但十一年后再次回到这里,仍然让我感受到平遥古城的历史凝重。这里是中国金融业的诞生地,曾经的辉煌和儒商文化的严谨,也历经了千余年而固若金汤屹立在大漠边缘,实属人类奇迹,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走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仿佛穿越回那个繁华的时代,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每一次重游,都能发现新的故事,每一次驻足,都能听到历史的回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