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拉山,美丽的西藏江南缔造者

笑答

来西藏的第三天,从拉萨去林芝。天刚刚见亮,我就起来赶路,沿着拉萨河东行,走国道318。天上白云飘飘,时晴时雨,金秋时节的西藏,脚下虽然还是草色青青,但山林的叶子已经是金黄一片了。 拉萨河银光闪闪,河水从东而来,缓缓流向西去,在这一带形成一片狭长的河谷平原,草地上有牦牛、羊群,有村庄、青稞田,河流蜿蜒,远近都有山峰连绵,风光旖旎。 过了德庆,拉萨河豁然开阔了,竟然像一个湖泊,眼前的风光让人陶醉,停下车去河畔拍照。只见眼前的拉萨河明亮如镜,对面河畔一片金灿灿的彩林,彩林的身后是碧绿的山峰,金色的彩林、绿色的峰峦、白的云、蓝的天,这一切倒映在静静的河面上,河面是一个斑斓的世界。 汽车一直沿着拉萨河溯源而行,路过了墨竹工卡县的工卡镇,小镇不大,但非常整齐干净,房舍崭新,象一座新城。一上午我都没有离开拉萨河,中午时分,开始翻越米拉山。 米拉山,又称甲格江宗,意思为神人山,它横亘于雅鲁藏布江山谷地带,成为雅鲁藏布江东西两侧地貌、植被和气候的重要分界线。米拉山以西属于拉萨地区,米拉山以东属于林芝地区。 汽车走在层层叠叠的盘山公路上,海拔在渐渐升高,一条清浅的溪流像柔滑的丝带曲折流长,这条溪流就是拉萨河的源头。路两边草色青黄,成群的牦牛在山坡上吃草,这里是天然的牧场,旷野辽阔。 米拉山是一个气候分界线,从印度洋上吹来的暖湿气流,顺着雅鲁藏布江这个天然通道长驱直入,当它行进到米拉山时,被南北走向的米拉山像一扇门似的挡住了,于是暖湿气流不再西进或北上,而是在林芝地区回旋形成降水,米拉山是美丽的西藏江南缔造者。 终于来到了米拉山口,这里的海拔5012米,这是从拉萨到林芝路上经过的最高海拨。在山口停下车,我走向观景台,地上已经有白皑皑的积雪,寒风凛冽,我觉得心口有些发慌,可能是高原反应了。 米拉山是藏族心目中的神山,在风口之中,乱石之上,巍然屹立三座西藏耗牛雕像,挺立着高昂的头,向人们展示着坚强和不屈。牦牛是藏族人民的最爱,牦牛的目光直直地盯着远方的苍茫天地,凝聚着精神的向往和追求,人们把洁白的哈达挂牦牛身上,三座雕像傲立于风雪之中,守护这片神圣的土地。 我走向山顶,虽然寒意阵阵,但眼前的景象让人振奋不已,只见玛尼堆上挂起了五彩经幡,经幡在劲风的吹动下翻飞摇曳,连天接地,蔚为壮观。这是藏族人民的信使,将内心美好的愿望和祝福带给上苍神灵。 经幡也叫风马旗,是古象雄时代流传下来的习俗,藏族同胞有许许多多的习俗以及独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转山、拜湖、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打卦、供奉朵玛盘、酥油花和使用转经筒等等,都是本教的遗俗。 本教传统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萨林德”的石堆,玛尼堆垒起来的是精神,留下来的是祝福、虔诚和信仰,就像一种思念和信念:等你回来,留下来,或者,带我走。 米拉山口既是拉萨与林芝地区的分界处,也是尼洋河水系与拉萨河水系的分水岭,山顶上怪石嶙峋,路口上有无数个用小石块堆成的玛尼堆,站在玛尼堆旁,我感觉这里天更蓝,云更白了,只是这里的寒气咄咄逼人。 走下米拉山口,我看见山谷草地上有一座孤零零的藏族毡房,毡房上炊烟袅袅,我好奇的前去拜访,这是一户三口之家,夫妻俩和一个女儿,他们过着草原游牧生活,毡房里有炕桌、箱柜,床铺上整齐地叠着被子,地上的茶炉正煮着热气腾腾的酥油茶,香气扑鼻而来。 藏族同胞十分好客,热情招待我们,端上了刚煮好的酥油茶,老夫妻和我攀谈,那位女孩站在一旁微笑地看着我,听我说话,他们都能听懂我们讲话,而他们说的话我一句也没有听懂,只是点头示意,笑面相迎。 从米拉山下来,一条美丽的河流与我不期而遇,她就是尼洋河。尼洋河在《藏地密码》一书中被描写为女神的眼泪,尼洋河河水湛蓝,像九寨沟的海子,我们结伴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