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北方的山城,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风云变幻中,宛如一艘在时代浪潮中颠簸的小船。蒙古营小学,这座曾经有着“明德小学”之名的校园,却在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风暴中已改名为育红小学。</p><p class="ql-block"> 1967 年,七岁的严俊背着崭新的军挎包,怀揣着对未来的懵懂憧憬,踏入了这所小学的校门。校门口,大字报如汹涌的海浪,层层叠叠地张贴着,仿佛在诉说着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故事。那醒目的红色标语,在阳光下闪耀着炽热的光芒,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入学之际,正值“文革”掀起高潮,校园里弥漫着紧张而激昂的气氛。师生们群情振奋,一场场学习会、辩论会、揭批会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让学校变成了一片热血沸腾的海洋。</p><p class="ql-block"> 一个炎热的午后,空气中仿佛弥漫着焦灼的气息。紧急通知如惊雷般在校园里炸响,全校师生迅速到校院操场集合。几名身穿黄袄蓝裤、腰扎皮带、头顶军帽的大人早已威严地站在台上,他们的身影如同钢铁铸就的堡垒,散发着不可侵犯的气势。高年级的班主任武革命一声喝令,犹如战场上的将军发出冲锋的号令。两个积极分子押着地主分子乔祝霖走上台来。乔祝霖一身黑装,微胖的身躯微微颤抖着,仿佛在诉说着内心的恐惧。他胸前挂着的牌子,在阳光下格外刺眼,那上面的字仿佛是一把把利剑,刺痛着每一个人的眼睛。紧接着,历史反革命分子梁庭元和现行反革命分子李继仁也被依次押上前台。积极分子声嘶力竭地宣读批判稿,那激昂的声音仿佛要穿透云霄。口号声此起彼伏,“打倒某某某,谁不投降就叫他灭亡!无产阶级专政万岁!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胜利万岁!严俊也举起小手,跟着高呼,稚嫩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如同一只勇敢的小鸟在风暴中翱翔。</p><p class="ql-block"> 乔祝霖出身地主家庭,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因剥削贫苦农民而被打倒。曾经他的家族在这片土地上呼风唤雨,如今却如落水的凤凰,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梁庭元曾在国统时期担任文官,在历史的洪流中,他被无情地揪了出来。他那饱经沧桑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痕迹和无奈。李继仁是一位年轻的教师,白皙的脸上戴着一副眼镜,文质彬彬。1967 年 11 月,毛主席发表了“要吸收新血液,要吐故纳新”的指示。第二天,乔祝霖和梁庭元在打扫完校院和厕所后,来到校门口的传达室分捡报纸。这时,年轻的李继仁老师也走进来取报纸,正巧梁庭元因年纪大了不小心放了个屁,李继仁风趣地说这就是吐故纳新。没想到,这一玩笑被别有用心之人揭发,李继仁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分子。他的命运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副眼镜后的眼神中,充满了迷茫和绝望。</p><p class="ql-block"> 在学校里,《毛主席语录》是每个人随身携带的宝贝。上学时,孩子们一边背上军挎包,一边背上忠字牌,那是他们对伟大领袖的忠诚象征。每天早晨一上课,首先要作“天天读”,背诵“老三篇”。那激昂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仿佛是一支支冲锋的号角。课外活动组成学习小组,学习《毛选》要活学活用。课本是“红色课本”,封面大多为红色毛主席像,毛主席语录占了大部分,每一课的开头都有“最高指示”。这些红色的印记,深深地刻在了孩子们的心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69 年 3 月,珍宝岛事件发生,中苏交恶,全国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整个国家仿佛被一层紧张的气氛所笼罩,北方的山城处在战备前沿,紧张至极。按照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示,学校全体师生齐上阵,挖防空洞。五、六年级的老师和同学承担了挖洞和用砖碹洞的艰巨任务,他们就像一群勇敢的战士,在地下与坚硬的土地作斗争。严俊他们年龄小,负责和混凝土和往洞内运灰运砖。运砖的路程是那样的漫长而艰辛,大部分砖要从十几里地外的建材厂背回来。严俊所在的班级有 35 名同学,每人平均要背 7 块砖,每块 4 斤多。男同学咬着牙,顽强地背着沉重的砖块,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女同学则犯了难,个子最小的女生急得直掉眼泪。严俊虽然个子也小,但他心中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费力地完成了任务。他仿佛看到了自己也成为了一名勇敢的战士,为了保卫祖国,为了保卫家园,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战备进入第三年,挖防空洞快要接近尾声,师生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他们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天有不测风云,突然有一天,防空洞坍塌了,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瞬间打破了这份宁静。为了保护学生,2 名校领导和 1 名教师毫不犹豫地冲在前面,他们的身影如同钢铁长城,挡住了滚落的石块和泥土。他们被埋在了地下,生死未卜。紧急救援行动迅速展开,整个校园都陷入了一片紧张和焦急之中。人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他们祈祷着,希望奇迹能够出现。经过艰难的救援,2 名被埋人员得救了,但 1 名校领导不幸遇难。全校师生无比悲痛,他们的泪水如决堤的洪水般涌出。他们以悼念的形式送别了这位勇敢的领导,那庄严的场面,让人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和伟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学校的学习和娱乐生活也丰富多彩。王家凤老师是严俊的班主任,她高挑的个子,严肃的表情让同学们怯生生的。她教课认真敬业,每讲完一节课都要给学生留下作业,自己也做一遍,把本子挂在教室讲台墙上供同学参考。她对学生很严厉,常用教鞭下有瓦特,冷眼中有牛顿,讥笑里有爱迪生激励学生。周健和米建敏是同班同学,米建敏学习特别好,总是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而周健贪玩,学习没长劲,老师总会拿他俩作对比。老师经常带病坚持教学,有一次突然晕倒在讲台上,把同学们吓坏了。大家急忙围上去,有的同学跑去叫其他老师,有的同学则焦急地呼唤着老师的名字。那一刻,他们感受到了老师的无私奉献和伟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课外活动是同学们最快乐的时光。女同学玩跳皮筋、跳格子、丢沙包,她们的笑声如银铃般清脆悦耳。男同学踢足球、弹玻璃球、扇元宝。他们在宽敞的街巷里尽情地奔跑着,仿佛一群自由的小鸟。球门用两块石头作为标志,虽然简陋,但却充满了乐趣。吴国庆同学踢球最好,他那矫健的身姿在球场上奔跑着,仿佛一道闪电。后来,他成为一名体育教师和国家级足球裁判,实现了自己的梦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学唱样板戏也是必修课。学校成立“革命文艺宣传队”,崔卫群同学是文艺尖子,严俊只是群众演员。学唱样板戏要学唱腔、练身段、走台步。他们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自豪的笑容。1972 年 5 月,为纪念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30 周年,宣传队正式汇报演出。演出一开始,音乐锣鼓《东方红》震撼全场。那激昂的旋律,仿佛把人们带回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一段《沙家浜》选段把同学们逗乐了,他们的表演生动而精彩。演出最后台上台下一起演唱《大海航行靠舵手》,那嘹亮的歌声在校园里回荡,仿佛在诉说着他们对伟大领袖的无限忠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严俊回想起那段往事,心中满是对纯真年代的留恋。那个特殊的年代,艰苦朴素的精神成就了他们这一代人的美好回忆。那些曾经的岁月,如同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永远地留在了他的心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10.18</p> <p class="ql-block">(图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