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拿破仑文物展,去探寻拿破仑·波拿巴传奇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站立的拿破仑像”是由法国画家安内·路易·吕艾埃斯·勒费夫创作的,以纪念《法国民法典》(也称拿破仑法典)的颁布。画中拿破仑站在一本厚重的法典旁边,身上佩戴着荣誉军团勋章和费尔勋章,强调了他对法国法律体系的重要贡献。拿破仑曾在撰写的回忆录中留下这样一句话,“我真正的荣耀并不是打了四十场胜仗,滑铁卢一役就能抹去所有的回忆,但有一样将永远流传下去的,那就是我的法典”。</p> <p class="ql-block"> 拿破仑皇帝一世半身雕像</p><p class="ql-block"> 该雕像是由法国雕塑家查尔斯·马里·夏尔·科尔贝托创作,这件拿破仑一世带着三角帽的官方半身雕像,由大理石所制,是拿破仑三世时期为了宣传拿破仑精神而再版的作品,为拿破仑的经典形象之一。</p> <p class="ql-block"> 瓜斯塔拉女公爵</p><p class="ql-block"> 波林·波拿巴是拿破仑·波拿巴的妹妹之一,被认为是拿破仑家族中最美丽的一位。</p><p class="ql-block">这幅肖像画是罗伯特勒菲福尔为柏林波纳拔绘制的,通过画像展示了波林·波拿巴的美丽和优雅,也表现了她作为拿破仑家族一员的尊贵身份。</p> <p class="ql-block"> 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成立拿破仑加冕为帝,紧接着1805年3月17日,拿破仑在巴黎宣布继位为意大利国王,为了加强对意大利的治理和管辖,次年任命他的妹妹波林·波拿巴为瓜斯塔拉女公爵,成为意大利瓜斯塔拉公国的第一位执政女公爵</p> <p class="ql-block"> 拿破仑塑像</p> <p class="ql-block"> 拿破仑侧面雕塑</p> <p class="ql-block"> 拿破仑立像</p> <p class="ql-block"> 维也纳约瑟芬瓷盘</p><p class="ql-block"> 约瑟芬成为拿破仑的妻子之前,曾和他的前夫生育过两个孩子。1794年,他的前夫被雅各宾派处死,她也受到牵连被拘禁,获释后经常出入巴黎上层人士的沙龙,之后结识了拿破仑。1796年3月9日与拿破仑结婚, 1804年拿破仑称帝,约瑟芬被拿破仑亲自加冕为皇后,约瑟芬是一位集美貌、才智和极佳交际手段于一体的巴黎社交界名人,她曾帮助拿破仑争取了许多原来中立、甚至对立的人物,是拿破仑稳固政权的支持者之一,由于因约瑟芬不能生育,在1809年与拿破仑离婚,但拿破仑给予了约瑟芬一系列优待,保留了皇后尊号。</p> <p class="ql-block"> 拿破仑与约瑟芬 </p><p class="ql-block"> 拿破仑与约瑟芬这件浮雕通过描绘拿破仑及其妻子约瑟芬的头像,体现了两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法国历史中的地位,同时展现了浮雕艺术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 拿破仑半身胸像</p> <p class="ql-block"> 拿破仑与罗马王</p><p class="ql-block"> 1811年3月19日,拿破仑的第二任妻子玛丽·路易丝生下了他们唯一的儿子——拿破仑二世,出世后即被拿破仑封为“罗马王”,法兰西第一帝国皇位的继承人。画作描绘了拿破仑怀抱着幼儿罗马王的情景,展现了拿破仑作为父亲的柔情和对儿子的关爱,打破了他作为冷酷军事领袖的刻板印象,画作不仅仅表达了父子之间的情感,更象征着拿破仑对帝国未来的希望和对儿子的厚望。</p> <p class="ql-block"> 拿破仑与露易丝</p><p class="ql-block"> 这幅浮雕肖像画描述了拿破仑与他的第二任妻子玛丽·露易丝之间的关系,同时反映了这段婚姻的政治意义和个人情感,玛丽·露易丝出生于1791年,是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的女儿,作为政治联盟的一部分,他嫁给了拿破仑,以巩固法国和奥地利之间的关系,改善两国之间的外交联系。</p> <p class="ql-block"> 《约瑟芬女皇与皇后》</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探讨了拿破仑的第一任妻子约瑟芬的生平与拿破仑的关系,以及她作为女皇的角色和影响。</p> <p class="ql-block"> 有底座的瓷杯</p><p class="ql-block"> 出自杜伊勒丽宫的红色镀金瓷杯,脚上有两个杯柄,饰有珍珠和古董头像浮雕。</p> <p class="ql-block"> 轻骑兵的帽子、轻骑兵的长剑、骑兵的挎包、骑兵的马头套、马镫,墙上油画是骑兵的画像,右边的是骑兵军官的佩剑!</p> <p class="ql-block"> 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隧道的拿破仑</p><p class="ql-block">画面表现的是拿破仑和他的军队,在1800年5月越过圣伯纳隧道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拿破仑骑马铜雕像</p> <p class="ql-block"> 拿破仑连续20多年纵横驰骋于欧洲战场,他亲自指挥过的战役约计60次,多次击败保王党的反扑和反法同盟的入侵,成功废除神圣罗马帝国,创造了一系列军事史上的奇迹,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也亲自缔造了属于他自己的法兰西第一帝国。</p> <p class="ql-block"> 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p><p class="ql-block"> 这幅《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再现了1799年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期间,拿破仑率领四万大军,登上险峻的阿尔卑斯山,为争取时间超近路翻过圣伯纳隧道,进入意大利的情景,这也是他担任法国第一执政后的第一场战役,画面人物安排在圣伯纳山口积雪的陡坡上,阴沉的天空,奇险的地势加强了作品的英雄主义气概,红色的斗篷使画面辉煌激昂。画面上年轻的拿破仑,充满梦想和自信,他的手指向高高的山峰,昂首挺立的烈马与镇定坚毅的人物形成对比,渲染了他“英雄的气概和史诗般的远征”。</p> <p class="ql-block"> 这幅作品是由安托万·让·格罗创作的。安托万·让·格罗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浪漫主义先驱。他是画家雅克·路易·大卫的学生之一,这幅作品的原画是由雅克·路易·大卫创作的,巨作在枫丹白露宫,后来大卫工作室绘制了系列的小稿用于传播拿破仑的英雄事迹,该类油画的作品区别在马肚子的缎带的颜色。</p> <p class="ql-block"> 马背上的骠骑兵</p><p class="ql-block"> 这幅画是由法国浪漫主义画派的先驱杰利柯·西奥多创作的,原画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它于1812年首次在巴黎展出,被视为画家的成名之作。</p> <p class="ql-block"> 侦察兵帽</p><p class="ql-block"> 猎骑兵第六团侦察兵帽。墨绿色底与刺绣的黄色号角图案形成鲜明的对比,号角图案是列骑兵部队的典型标志,代表着他们的身份。</p> <p class="ql-block"> 克劳德·艾蒂恩·古尤特是拿破仑近卫猎骑兵的指挥官,以凶猛和卓越的指挥才能闻名。画中的他身着阅兵礼服,绣花红皮披风,狐狸毛领,内穿深绿色金花边肋状盘花纽短上衣。</p> <p class="ql-block"> 将军油画像</p> <p class="ql-block"> 士兵帽子</p><p class="ql-block"> 年代:1852—181873</p><p class="ql-block"> 材质:皮革</p><p class="ql-block"> 收藏:法国拿破仑第10骑兵团协会</p><p class="ql-block"> 不仅实用而且具有辨识度高的设计,是那个时代士兵装束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火枪手军官帽</p><p class="ql-block"> 年代:1808——1815</p><p class="ql-block"> 材质:毛毡、金属</p><p class="ql-block"> 收藏:法国拿破仑第十骑兵团协会</p><p class="ql-block">火枪手双角帽,帽子绶带上装饰着法国红、白、蓝三色标志。</p> <p class="ql-block"> 军官油画像</p><p class="ql-block"> 年代:1804——1814</p><p class="ql-block"> 画面表现了一位年轻的步兵中尉,身着阅兵礼服。</p> <p class="ql-block"> 拿破仑在蒙特利奥</p><p class="ql-block"> 年代:1821</p><p class="ql-block"> 这幅油画是由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创作的,画面生动的描绘了蒙特罗战役的激烈场景,画中的拿破仑身穿军装,面容坚毅,指挥着重炮部队向敌军开火。这场战役是拿破仑在第六次反法同盟战争中的一场重要的战役。</p> <p class="ql-block"> 拿破仑雕像</p> <p class="ql-block"> 拿破仑的元帅制服(1808年)</p><p class="ql-block"> 拿破仑元帅巴尔泰勒摩的银色刺绣制服。这套制服采用深蓝色呢绒底,银线刺绣,约翰·巴尔泰勒摩元帅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将领,于1808年被封为帝王伯爵,并担任意大利兵团炮兵少校的职位。为了纪念他在军事上的杰出成就,凯旋门上刺有他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近距离拍摄到的刺绣,针脚细密、工整,处处体现着穿着者的尊贵。</p> <p class="ql-block"> 贵族礼服</p><p class="ql-block"> 年代:1880–2882</p><p class="ql-block"> 材质:丝绸</p><p class="ql-block"> 收藏:法国拿破仑第十骑兵团协会</p><p class="ql-block"> 该礼服设计华丽,材质上乘,代表着拿 破仑时代的社会地位和尊贵身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奥地利瓦格拉姆战役版画</p><p class="ql-block"> 年代:1804—1814</p><p class="ql-block"> 材质:版画</p><p class="ql-block"> 收藏:法国拿破仑第十骑兵团协会</p><p class="ql-block"> 瓦格拉姆战役是拿破仑·波拿巴第五次反法同盟的最后一战,于1809年7月5日至6日在奥地利发生,相同题材的版画保存在枫丹白露宫,采用蚀刻技术雕刻而成,代表了拿破仑在1809年7月6日的战役中“黎明十分”对瓦格拉姆平原发起的进攻。</p> <p class="ql-block"> 将领日常生活装外套</p><p class="ql-block"> 年代:1804–1814</p><p class="ql-block"> 材质:纺织品</p><p class="ql-block"> 收藏:法国拿破仑第十骑兵团协会</p><p class="ql-block"> 这件外套是将领们在非正式场合穿着的日常服装,与他们的军装相比,这种外套更注重舒适性和实用性,同时仍然保留了一定的正式和尊贵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 将领日常生活装外套</p><p class="ql-block"> 年代:1804–1814</p><p class="ql-block"> 材质:纺织品</p><p class="ql-block"> 收藏:法国拿破仑第十骑兵团协会</p><p class="ql-block"> 将领们在正式场合所穿的日常生活装,体 现了军事人物的身份和品味。</p> <p class="ql-block"> 儿童鼓手制服(1814—1815)</p><p class="ql-block"> 八岁儿童鼓手制服 纽扣上配有法国国王百合花图案,在拿破仑时期的军队中,鼓手通常是年龄较小的男孩,他们被征招或招募成为鼓手,并开始接受军事训练,这些年轻的鼓手被视为军队中不可或缺的成员,他们不仅负责操练步伐,还承担着向士兵传达指令和提升士气的重要任务。</p> <p class="ql-block"> 弗里德兰战役</p><p class="ql-block"> 年代:1804—2814</p><p class="ql-block"> 材质:版画</p><p class="ql-block"> 收藏:法国拿破仑第十骑兵团协会</p><p class="ql-block"> 拿破仑战争中一场重要战役,交战双方为由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带领的法军以及由俄罗斯帝国的本尼希森伯爵带领的俄军。画面中展现了1807年弗利德兰战役的关键时刻,通过艺术表达了战役的激烈和拿破仑军军队的英勇。</p> <p class="ql-block"> 加冕场景版画《拿破仑加冕大典》</p><p class="ql-block"> 《拿破仑加冕大典》是发生于1804年12月2日在法国巴黎圣母院举行的隆重盛大的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的国王加冕仪式。1799年拿破仑带着在意大利和埃及战役中取得的胜利荣耀,并在“雾月政变”之后拿到了绝对政权,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废除了法兰西共和国直接称帝,为了巩固政权,拿破仑极其傲慢的让罗马教皇庇护七世亲自来巴黎为他加冕仪式,以示君权神授。想借助教皇宗教势力上的巨大号召力,让法国人民乃至整个欧洲承认他至高无上的帝位,在加冕时拿破仑直接拒绝跪在教皇面前加冕,而是把皇冠夺过来自己戴上。画家避开了这一事实,煞费苦心的选用皇帝给皇后加冕的后半场面,这样既在画面上突出了拿破仑的中心位置,又没使教皇难堪。最大限度的把加冕现场情景完美展现!</p> <p class="ql-block"> 姐姐🫅给弟弟🧍♂️加冕😄😄😄</p> <p class="ql-block"> 法国之战(1804—1814)</p><p class="ql-block"> 这幅画展示了拿破仑战争期间的关键战役,通过细腻的图像传达了战争的激烈程度和军事战略,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艺术和历史观。</p> <p class="ql-block"> 近卫军制服(1805—1814)</p><p class="ql-block"> 拿破仑皇家卫队(意大利)近卫军龙骑兵军士长的制服,采用深蓝色毛呢搭配白色夹衣,制服的扣子上刻有意大利皇家卫队的标志皇冠雄鹰和皇冠伦巴第。</p> <p class="ql-block"> 艾斯林战役(1804—1814)</p><p class="ql-block"> 在1809年的第五次反法同盟中,法军占领多瑙河右岸的艾斯林和阿斯本两个村庄,与前来进攻的奥军展开激战,法军在5月22日早晨一度占据上风,但是最终攻击失败。拉纳元帅及一大批将军战死,这是拿破仑统兵作战以来的第一次正面战场上的严重失利。</p> <p class="ql-block"> 皇家护卫队制服(1805—1807)</p><p class="ql-block"> 白色毛衣制服,粉色背心。</p> <p class="ql-block"> 拿破仑心怀欧罗巴帝国的梦想,纵横欧洲大陆一生中亲自指挥的战役多达60场,法国巴黎的标志性建筑凯旋门就是拿破仑为纪念奥斯特里茨战役的胜利而建。</p><p class="ql-block"> 然而,他也有失败的时候,最为惨重的两场,一场是远征俄罗斯,另一场是滑铁卢战役。这张地图详细描绘了滑铁卢战役的战场布局。滑铁卢战役发生于1815年6月18日,是拿破仑战争中最为著名的一场战役,也是拿破仑个人军事生涯的终结。该战役不仅标志着拿破仑帝国的终结,也成为欧洲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直接导致了拿破仑的第二次流放,被流放圣赫勒拿岛,六年后在岛上去世。</p> <p class="ql-block"> 巴黎大区防卫图(1811年)</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张详尽展示拿破仑时期的19世纪初巴黎及其周边地区防御工事和军事设施的地图,体现了拿破仑对法国首都防御体系的重视和当时的军事工程技术。</p> <p class="ql-block"> 法国荣誉军团勋章是法国政府颁授的最高荣誉骑士团勋章,也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勋章之一。</p> <p class="ql-block"> 它以一个红色丝带吊饰点白色五角星为基础,星的中心是一个金色的拿破仑肖像,周围环绕着橡树叶和月桂叶,象征着荣誉和胜利。</p> <p class="ql-block"> 雄鸡旗杆装饰</p><p class="ql-block"> 雄鸡旗杆装饰是法国的一种标志性装饰,用于装饰国家重要场合的旗杆或建筑物。象征着法国国家的荣耀和尊严 。</p> <p class="ql-block"> 缪拉元帅的天文书</p> <p class="ql-block"> 缪拉将军的公文夹</p> <p class="ql-block"> 缪拉将军的书信</p> <p class="ql-block"> 近卫军军帽(1809-1815)</p><p class="ql-block"> 帽子的前部装饰着金色的绶带和皇冠雄鹰的标记,抢眼的帽顶上有一些明显的痕迹。可以想象,这顶帽子的主人可能经历了非常激烈和残酷的战争。</p> <p class="ql-block"> 士兵帽子及盒子(1852-1873)</p><p class="ql-block"> 该帽子是拿破仑三世时期参考拿破仑军队使用的军帽面制作的。帽子由毛毡制成,有一个折叠的前缘和两个折叠的侧边,通常配有一条帽带和一个带羽毛的黑色配饰。帽子通常配有专属的盒子,用于保存帽子和其他军事物品。</p> <p class="ql-block"> 拿破仑近卫军帽</p><p class="ql-block"> 这顶帽子代表了拿破仑进卫队的身份,其设计和装饰可能反映了军队中的精英地位和特殊荣誉。</p> <p class="ql-block"> 拿破仑公文包</p><p class="ql-block"> 用于携带文件和重要文书的公文包,与拿破仑的行政和指挥工作密切相关,展现了拿破仑作为国家领导者和军事指挥官的职责。</p> <p class="ql-block"> 宫廷装饰布</p><p class="ql-block"> 这种装饰布广泛用于宫廷中以拿破仑的象征—雄鹰为特色,体现了拿破仑时代的权利象征和艺术审美</p> <p class="ql-block"> 庇护七世教皇的肖像</p> <p class="ql-block"> 庇护七世教皇咖啡杯和杯托</p><p class="ql-block"> 这个咖啡杯表面会有教堂肖像,体现了宗教与日常生活用品结合的独特文化意义,杯托用来与特定的咖啡杯配套使用,可能同样装饰有与教皇或宫廷相关的图案,增添了使用时的仪式感和审美价值。</p> <p class="ql-block"> 《拿破仑法典》</p><p class="ql-block"> 这是《拿破仑法典》实物,它是人类历史上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是世界法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部法典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也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对后来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p> <p class="ql-block"> 《所罗门的审判》这幅画是由法国艺术家安托万·让·格罗创作的,其中所罗门形象被身穿冕服的拿破仑取代,画中两个女人:一个象征法国帝国,一个象征法国共和国,而婴儿则代表着法国的命运,处于两个女人之间,等待拿破仑的判决。画作以《索罗门的审判》作为隐喻,表达了拿破仑作为国家领袖,对法国未来的关键性决策。</p> <p class="ql-block"> 宫廷装饰瓷器(1804—1814,瓷器)</p><p class="ql-block"> 瓷器的设计以古希腊三女神(通常指命运女神:克洛托、拉克西斯和阿特罗波斯)的故事题材为原型,这三位女神象征着对命运和时间的管控,体现了拿破仑对自己帝国命运的掌控欲望,通过在宫廷用品中融入古希腊三女神的形象,拿破仑希望彰显他的皇室威严和文化品位,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古代文明的崇敬和向往。</p> <p class="ql-block"> 执政时期的拿破仑半身像(1805—1830)</p><p class="ql-block"> 类似于立像,者尊半身像专注于展现拿破仑的面部表情和服饰细节,更加强调他的个人魅力和领导力。</p> <p class="ql-block"> 宫廷盘子、宫廷杯子、木雕版画、执政时期的拿破仑半身像、迷你盒子和帝国时期画框</p> <p class="ql-block"> 帝国时期画框(木质描金)这个画框来自帝国时期用于装裱重要的艺术作品,其装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趋势。</p> <p class="ql-block"> 宫廷花瓶它与另一件宫廷花瓶是一对,展示了多样化的宫廷艺术和装饰风格,反映了宫廷内部对美的追求和品位的多样性。</p> <p class="ql-block"> 铜制帝国时钟(1815年,青铜)</p><p class="ql-block"> 时钟上装饰有罗马女人形象,月桂花冠以及带有花卉装饰的皇帝大奖章,铜制帝国时钟是一件艺术与公益完美结合的精品,体现了拿破仑帝国时期的风格与品位,这类时钟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通过精美的装饰和象征意义,展示了当时的艺术潮流和社会背景</p> <p class="ql-block"> (1860—1870,水彩)通过细腻的画面,展现了一位军官与女子在优雅场合的交流,反映了社交习俗,时尚以及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 马尔梅松城堡内的宫廷镀金装饰套件,拿破仑时代的装饰风格深受古罗马艺术的影响,古罗马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其辉煌的历史和文化象征着权力和威严,采用古罗马装饰风格的镀金钟表装饰套件,旨在传达拿破仑对帝国辉煌的追求,象征其统治的合法性和强大,通过这些精美的装饰拿破仑成功地强化了法国的国家形象,展示了法国作为现代帝国的文化自信和艺术成就。</p> <p class="ql-block"> 宫廷镀金装饰套件</p> <p class="ql-block"> 古罗马装饰风格的镀金钟表</p> <p class="ql-block"> 镀金装饰花瓶(瓷器)</p> <p class="ql-block"> 三女神果盘(1812年,陶瓷)</p><p class="ql-block"> 用在马尔梅松城堡的器皿,拿破仑时期的装饰风格也受到了新古典主义的影响,强调简洁对称和古典美学。在宫廷中常采用古希腊三女神(通常指命运女神:克洛托拉克西斯和阿特罗波斯)的形象来装饰宫廷用品,象征着对命运和实践的掌控</p> <p class="ql-block"> 拿破仑塞夫勒瓷瓶 (1804—1814)</p><p class="ql-block"> 塞夫勒瓷器起源于18世纪,是法国最著名的瓷器品牌之一,以其精美的设计和卓越的工艺闻名。塞夫勒工厂位于巴黎近郊,自成立以来一直受到法国皇室和上流社会的青睐。这个瓷瓶可能专门为纪念拿破仑而设计,展现了对其历史人物的崇敬和纪念</p> <p class="ql-block"> 拿破仑半身像(1890年)</p><p class="ql-block"> 这座半身像由法国雕塑家安托万·丹尼斯·肖代(1763—1810)创作,原作创作于1807年,该铜像是拿破仑三世时期1890年再版的作品,采用了古典主义风格,强调对称、平衡和理想化的美感,成功地传达了拿破仑作为领袖的威严和荣耀。</p> <p class="ql-block"> 圣赫勒拿岛回忆录(1895年)</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详细记录了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流放期间的生活、思考和情感,为研究拿破仑的晚年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材料</p> <p class="ql-block"> 拿破仑的历史(1864年)</p><p class="ql-block"> 这本历史书籍全面回顾了拿破仑的一生,包括他的军事征服、政治生涯和对欧洲历史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拿破仑半身像(科隆坡作1885年)</p><p class="ql-block"> 这尊半身像由艺术家查尔斯·高多夫鲁瓦·科隆坡创作,是研究拿破仑形象及其在艺术中呈现的重要作品,科隆坡通过新古典主义的艺术手法,成功地捕捉了拿破仑的威严和气质,使这位历史伟人的形象得以在艺术中永存。</p> <p class="ql-block"> 人物系列瓷器(1804—1814)</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套拿破仑《金字塔大战》胜利的餐具组合,由茶壶、奶壶、奶缸、糖缸、大碗各一个,茶杯、茶托若干,组和而成。这套瓷器由法国的皇家瓷器工坊塞夫勒瓷器厂生产,器身上的精细的人物纹饰,可能描绘了当时名人或寓意深刻的故事场景,增添了器物的观赏性,展现了当时的饮食文化,为研究当时的文化和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参考。</p> <p class="ql-block"> 红釉描金系列瓷器(1804—1814)</p><p class="ql-block"> 该套瓷器是拿破仑的弟弟结婚时候定制的一套中国风的瓷器,由皇家御用的达戈里瓷器厂生产,约瑟芬在加冕后该厂成为皇后专属的瓷器厂。该厂随着帝国的落幕退出了历史舞台。</p> <p class="ql-block"> 这套瓷器采用了鲜艳的红釉和精美的描金,展现了中国瓷器对欧洲宫廷的影响及其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在中国文化中红色象征着生命力、幸福和好运,常用于庆祝活动,如新年和婚礼。而在西方文化中红色的象征意义逐渐被接受和理解,人们认为红色能够带来积极的能量和喜庆的氛围,金色则一直与皇室和高贵身份联系在一起,象征着财富、权力和尊贵。这套瓷器代表了拿破仑对东方文化的尊重,也展现了他对东方文化的崇拜之情。</p> <p class="ql-block"> 风景系列瓷器(1805—1812)</p><p class="ql-block"> 这套描绘法国著名风景的塞夫勒瓷器套装是由拿破仑下令生产,通过描绘法国各地的著名风景(卢瓦尔河谷的城堡、凡尔赛宫、枫丹白露宫附近的风景等)向世界展示了法国的自然风景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宫廷挂镜子(1804—1814,木泥金)</p><p class="ql-block"> 下面的雕塑作品是:沉睡的阿里阿德涅</p><p class="ql-block">这件艺术品是基于艺术家皮埃尔的原作重新制作而成,希腊神话中的阿里阿德涅沉睡的形象体现了古典美,最初这件作品是一件古罗马青铜雕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拿破仑半身像(1812年,大理石)</p><p class="ql-block"> 艺术家肖代的作品,大理石雕塑,胸前刻有“拿破仑”字样。其中一个官方模型是在意大利卡拉拉完成的,由皇帝的妹妹—托斯卡纳大公爵夫人Elisa监督(1812年)</p> <p class="ql-block"> 拿破仑的将领们</p> <p class="ql-block"> 骠骑兵</p><p class="ql-block"> 拿破仑时期关于军队对外宣传的油画,该作品为原创小稿,巨幅作品目前在枫丹白露宫,展现了拿破仑骑兵的英勇状态。</p> <p class="ql-block"> 富有欧洲宫廷风的布景!吸引好多游客在此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1821年5月5日下午5:49拿破仑的心脏停止跳动,他的死因被官方组织定论为死于胃癌,此后100多年中有很多人怀疑拿破仑真正的死因,通过现代科学仪器对拿破仑头发的检测,发现头发中砒霜的含量是健康人 的35—460倍,因此怀疑拿破仑实际死于砒霜中毒。</p> <p class="ql-block"> 世人对拿破仑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在大多数人心目中,拿破仑不仅是一代英雄人物,更标志着一个辉煌的帝国时代。正如拿破仑所说:“既是如此,我虽未成功,世人将以我为一个非常之人”。</p><p class="ql-block"> 一个从平凡到非凡的一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