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不是发自内心,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自我批判是有毒的,没有艰辛的努力不可能摆脱痛苦

梦里花落知多少

<p class="ql-block">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由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创作的一部心理学著作。</p><p class="ql-block"> 这部著作借助经典童话《柳林风声》的角色来讲述心理学故事。</p><p class="ql-block"> 家境殷实的主人公蛤蟆先生本是一个热情、时尚又爱冒险的家伙,惹出过不少麻烦和笑话。可他现在陷入抑郁,不能自拔。他的朋友们决定出手相助,其中包括智慧又威严的獾、关心朋友但有点絮叨的河鼠,还有体贴善良的鼹鼠。他们商量来商量去,决定督促蛤蟆重视这个问题,并带他去接受心理咨询。</p><p class="ql-block"> 在心理医生苍鹭的引导下,蛤蟆先生开始了他的心理咨询之旅。</p><p class="ql-block"> 通过一系列的会谈,苍鹭帮助蛤蟆先生探索其性格的根源,尤其是童年的经历如何影响了他的行为模式和情绪反应。</p><p class="ql-block"> 蛤蟆先生逐步意识到自己的“儿童自我”、“父母自我”和“成人自我”,并学会了如何在这些不同的自我状态间平衡,从而完成了自己的二次成长。</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本看似平常却非常深刻的心理书,每个人的幸福和不幸都是三个自我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不能清晰地认知到三个自我的存在,也就不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也就无法拥有幸福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经典的30句话。</p><p class="ql-block">自我认知与成长</p><p class="ql-block">1. 我们绝不是父母的翻版。</p><p class="ql-block">2. 我们看到的自己,并不一定总是我们喜欢的样子。</p><p class="ql-block">3. 困惑是学习过程的第一阶段,这说明固有知识的局限开始被打破了。</p><p class="ql-block">4. 如果你为自己负责,就会认识到你对自己是有自主权的。</p> <p class="ql-block">5. 从当下的你,变成你想成为的自己,必定要经历行为和态度的转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勇气和决心。</p><p class="ql-block">6. 水流默默地积聚威力,看似谦逊低调,可谁要轻视了它,它危险重重的能量就会爆发。</p><p class="ql-block">7.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p><p class="ql-block">8. 不是发自内心的东西,就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p> <p class="ql-block">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p><p class="ql-block">9. 理解你的情绪,是开始改变的第一步。</p><p class="ql-block">10. 不是所有的情绪都需要被立刻处理,但所有情绪都不应该被忽视。</p><p class="ql-block">11. 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自己,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并理解这些情绪。</p><p class="ql-block">12. 情绪不是敌人,学会与它们共处,你会更强大。</p><p class="ql-block">13. 高情商的人都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14. 他们能管理情绪,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p><p class="ql-block">15. 控制冲动,也懂得延迟满足,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p><p class="ql-block">16.情感上的独立意味着,你能够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而不是成为他人情绪的奴隶。</p><p class="ql-block">17. 认为没有人能‘让’我们产生什么感受,除非他们用蛮力胁迫你。说到底,是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感受。</p><p class="ql-block">18. 当你责怪别人时,你其实是在逃避自己的责任。</p> <p class="ql-block">心理咨询与治疗</p><p class="ql-block">19. 心理咨询不是一种弱者的行为,而是一种勇者的选择。</p><p class="ql-block">20. 心理咨询的过程更像是自问自答,咨询师给你指引方向,但更多的是要结合自己的经历去摸索着寻找答案。</p><p class="ql-block">21. 我无法保证事情一定会变好,但我可以承诺的是,我会对你倾注我全身心的关注。</p><p class="ql-block">22. 假如我们都能像这样一同努力,就能预见积极的结果。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取决于你。</p> <p class="ql-block">生活态度与人际关系</p><p class="ql-block">23. 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作者,你有权决定它的走向。</p><p class="ql-block">24. 所谓活得真实,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p><p class="ql-block">25. 这能打破从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经历的束缚。</p><p class="ql-block">26. 理解和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是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第一步。</p><p class="ql-block">27. 学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是建立深厚友谊和亲密关系的关键。</p><p class="ql-block">28. 避免成为‘挑剔型父母’,尊重和爱护孩子,帮助他们健康成长。</p><p class="ql-block">29. 每个人都有潜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开始。</p><p class="ql-block">30. 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与君共勉:</p><p class="ql-block">1、不快乐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与他人无关。</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倒霉蛋儿,感觉什么事儿都不顺,总是不开心的时候,儿童自我便在内心深处起了主导作用。</p><p class="ql-block"> 儿童自我状态是指个体在情感、思维和行为上类似于儿童的模式。</p><p class="ql-block"> 蛤蟆先生虽然是个成年人,但当他感到被指责或遭遇困难时,他就会立刻退缩到一个受伤孩子的角色之中,情绪反应十分过度。</p><p class="ql-block"> 河鼠批评他不应该疯狂驾驶,蛤蟆先生便感到非常难过、委屈和无助。</p><p class="ql-block"> 当他被捕入狱时,他便陷入了极度的悲伤和自怜之中。</p><p class="ql-block"> 当他感到孤独或失落时,会渴望得到他人的安慰和认可,就像一个孩子需要父母的拥抱和保证。</p><p class="ql-block"> 儿童自我的主要问题是过分的依赖感。</p><p class="ql-block"> 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快乐或者忧伤似乎完全取决于外界环境和他人,而与自己无关。这等同于将自己的情绪开关完全交给了他人。</p><p class="ql-block"> 这种思维方式只有在爱自己的父母身边时才能拥有快乐。</p><p class="ql-block"> 当走向社会独立生活时,他人不可能象父母那样宠爱你,以你为中心,帮你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在真实的人生中,被社会反复毒打是每个人的必修课,被批评被指责,遭遇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也是生活的家常便饭。</p><p class="ql-block"> 阿德勒说:“发生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看。”</p><p class="ql-block"> 一个成年人的快乐和不快乐,并不取决于事情的顺逆以及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而是取决自己对外界刺激如何认知、解释和评估。</p><p class="ql-block"> 在同样的苦难面前,选择不同的心态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被贬无数次,他每次都欣然接受,自己找乐子,最终迎来了回京官复原职的日子。而贾谊被贬,却选择了抑郁和悲观的态度,结果33岁便在郁郁寡欢中离世,可惜了非凡的才华。</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对心态的理性选择在于成人自我战胜了儿童自我,而贾谊则身陷儿童自我的心态之中,整日怨天尤人,亲手造成了自己悲剧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2、别人对你不尊重,也是你同意和允许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除了儿童自我,严重影响自己二次成长的还有“父母自我”。</p><p class="ql-block"> 父母自我状态是基于我们从父母或其他权威人物那里学到的规则、价值观、批评或赞美。</p><p class="ql-block"> 在父母自我状态下,个体表现为一种挑剔别人和自我挑剔的状态。</p><p class="ql-block"> 蛤蟆告诉苍鹭,他从不跟人生气,也没有愤怒。</p><p class="ql-block"> 但苍鹭却说,“挑剔的父母自我状态”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处于这种状态的人爱批评人,又容易愤怒,只不过表达的方式有所不同。</p><p class="ql-block"> 蛤蟆的父亲和朋友老獾表现的方式是挑剔别人,向别人发火,而蛤蟆先生的表现方式是自责和生闷气。</p><p class="ql-block"> 生闷气不会对别人发怒,但自己却会受很严重的内伤。</p> <p class="ql-block">  有一次獾擅自到蛤蟆家里,让蛤蟆放弃校董的职位,由自己取而代之。</p><p class="ql-block"> 蛤蟆先生虽然不高兴,却没有表示愤怒,因为他也认为自己不如獾,便决定顺从老獾。</p><p class="ql-block"> 这种懦弱行为的背后反应了蛤蟆先生处于父母自我和儿童自我的混合模式之中。</p><p class="ql-block"> “父母自我”让他不自信,不知道如何表达愤怒,只知道在自我怜悯中默默疗伤。</p><p class="ql-block"> “儿童自我”让他选择无原则地顺从强势的一方。</p><p class="ql-block"> 对于蛤蟆先生的懦弱和矛盾,苍鹭给他的建议是学习不带攻击性地发火。</p><p class="ql-block"> 经过多次咨询,蛤蟆先生决定遵从自己的内心,通过书信拒绝了老獾让他放弃校董职位的要求,坚守了自己的底线,完成了自己的二次成长。</p><p class="ql-block"> 在畅销书《与神对话》中,沃尔什说:“人们以你允许的方式对待你。”</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感觉别人触犯了你的利益,对你不尊重,从某种程度上是你允许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划清与他人的边界需要勇气,但这是完成内心成长的必然过程。</p><p class="ql-block"> 跳出“儿童自我”的盲目顺从和“父母自我”的愤怒与苛责,一个人完全可以找到心平气和的方式捍卫自己的权益,拒绝别人对自己的跨界侵略。</p> <p class="ql-block">3、无条件的接纳自己的阴影,才能得到它的馈赠</p><p class="ql-block"> 苍鹭曾给蛤蟆先生布置过一个作业,让蛤蟆回想童年,看看能领悟到什么。</p><p class="ql-block"> 蛤蟆先生所能想到的是父亲的严厉和母亲的软弱,这些让他非常愤怒,但他不敢表达这些,因为父母已经过世而且给他留下了衣食无忧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压抑的愤怒慢慢就变成了蛤蟆先生的心理负担和不快乐的根源。</p><p class="ql-block"> 苍鹭告诉蛤蟆先生,他应该勇敢地哭出来,充分展示自己的脆弱,不必听已过世的父亲的声音,跳出“父母自我”和“儿童自我”,做一回真实的自我。</p><p class="ql-block"> 当蛤蟆先生放声大哭的时候,也意味着他正在摆脱“父母自我”对他的束缚。</p> <p class="ql-block">  他不必再把哭泣当成多么羞耻的事情,也不必再忌恨严苛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心理学大师荣格说:“你的阴影是你的黄金。”</p><p class="ql-block"> 荣格认为内心的阴影部分包含了未被发掘的潜力和能量,通过认识和整合这些部分,我们可以达到更完整的自我实现。</p><p class="ql-block"> 一个“成人自我”理应具备接受完整自我的能量。</p><p class="ql-block"> 无论自我的优点和缺点都是独特自我不可或缺的部分。</p><p class="ql-block"> 我们无法成为完美的人,但却可以拥抱完整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爱自己的一切,才能勇敢地面对人生的各种苦难,跳出“儿童自我”和“父母自我”的束缚,用乐观的方式应对生活,接纳自己内心的阴影,并准备迎它丰厚的馈赠。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