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佳节过后,常德市商务局离退休人员管理中心为传承党的优良传统与革命精神,于 10 月 15 日至 16 日组织我们前往本省的炎陵县和茶陵县,开展“退休不退色,红心永向党”主题党日活动。<br> <br>活动期间,尽管风雨交加,我们依然满怀热情地参观了多处革命圣地,其中包括秋谨故居、炎陵红军标语博物馆、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以及茶陵县苏维埃政府历史陈列馆。<br> <br>在秋谨故居,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似乎都在诉说着这位旷世女侠的传奇故事。故居中的陈列品,每一件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那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展示着秋瑾英勇无畏的风采;那一封封书信,透露出她坚定的革命信念。置身其中,我们深受触动。那些珍贵的历史图片,仿佛在眼前生动地演绎着过去的岁月;一件件真实的文物,默默诉说着往昔的艰难与坚持;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革命先辈们的奉献与牺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br> <br>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们每个人都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革命先辈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奋力拼搏,才换来了如今的幸福生活。此次活动如一场精神的洗礼,让我们进一步领悟到初心与使命,更加坚定了对党的信仰和忠诚。我们下定决心,即便退休,也绝不褪色,永远红心向党!<div><br></div> 向秋瑾故居前进 秋瑾故居游览图。 全体参观人员冒雨在秋瑾塑像前合影。(刘熹俊拍摄照片) 【门楼】<br>富家宅第通常设门楼以强调主入口。秋瑾故居门楼根据地形和风水的吉凶方位,斜向布置在庭院东南角,以独立建筑物的形式存在,两层三开间,砖墙承重,门框与门扇装在中间,顶部为挑檐建筑精致考究<br> 门楼门框上方的“槐庭”二字为秋瑾亲自书写。 进入门楼后正中【大夫弟】景观。 进入门楼后右侧景观。 进入门楼后左侧景观。 【大夫弟】正门景观。 【前堂】<br>秋瑾故居以堂屋与过厅为平面布局组织中枢,依据建筑格局,堂屋有前堂和后堂之分。前堂是中轴线上前半部分的正屋,主要是作为对外接待宾客,供族人或乡邻聚集议事之地。<br><br> 【白玉兰】<br>秋瑾从日本回国时带回两株玉兰树,分别栽在两个天井里,后来西边的一棵没有成活,就补栽了一棵桂花树,2008年两棵树先后枯死,现在的树是补栽的。<br>点击添加文字 【后堂】<br>后堂是兼有起居、礼仪等功能的房间,主要是作为家庭聚会,闲坐谈心,行祭神、祭祖之礼,执行家规之地,其两侧为主卧房。<br>供桌上灵牌中间是“天地君亲师位”六个金色大字。<br> 【书房】<br>秋瑾善音律,好饮酒赋诗,故在居室套间内设书房,也是其会见密友之地。 【秋瑾夫妇卧室】<br>此房为西正房居室,1896年5月17日,秋瑾和王子芳在此完婚。<br>卧室内的拔步床,俗称"出一步",具有多种功能,床的前半部分可放置梳妆台、镜箱、小坐凳、便器等用具,四周用栅板、帐幔等与外界隔开设置成床龛,安静、隐秘,冬天还有保暖作用。 起 居 室 。 秋瑾半身塑像展厅。 厨 房 。 谷仓农具房(局部)。 谷仓农具房(局部)。 风 车 。 晒盆(上) 撮箕(下)。 量米、量谷用的“斗”。 大家全神贯注听讲解员介绍秋瑾生平事迹介绍。(刘熹俊拍摄照片) <div>前 言</div><div><br>秋瑾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著名的女诗人。1907年7月15日,英勇就义于浙江绍兴古轩亭口,时年30岁。<br>1893年,15岁的秋瑾随父亲赴湘任职而迁居湖南,辗转在长沙、常德、湘乡和湘潭等地生活。这期间,她耳闻目睹了那个年代三湘大地上政权的腐朽与衰败,人民的苦难与抗争,并树立了胸怀天下的大志。1896年,秋瑾的父亲做主,将她嫁入湘潭王家,婚房即今天的株洲秋瑾故居(当时归湘潭县管辖)。在这里,秋瑾哺育儿女,体察民间疾苦,坚持读书习武,结交仁人志士,并从这里走出去,远赴东洋求学,毅然参加革命,成就为一代豪杰,旷世女侠。在她短暂的一生中,为国家为民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最终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br></div> 秋 瑾 年 谱<div><br>1877年11月15日 秋瑾出生于福建省闽县。<br>1883年 开始读书。她天资颖慧,过目成诵。<br>1889年 祖父署理云霄厅事,秋瑾随往,在当地有女才子之名。<br>1890年 学习骑马击剑,这时候的武术锻炼对她后来从事繁重的革命工作,有不少帮助。<br>1891年 其父秋寿南任台湾巡抚文案,秋瑾随往。<br>1893年 秋瑾随父从台湾到湖南。<br>1895年 秋寿南先后调任常德、湘乡厘金局,秋瑾同往。<br>1896年 秋瑾与湖南富商王黻臣之子王子芳结婚,婚后居住在湘潭三都(今株洲清水塘街道办事处)大冲王家大屋。<br>1897年 秋瑾生子王沅德。</div> 1901年 秋瑾生女王灿芝。<br>1903年 王子芳在北京捐了一个户部主事的官职,秋瑾随夫进京<br>1904年 与吴芝瑛互换兰谱,结拜姐妹。<br>1904年5月 离京赴日本留学。参加"三合会",组织"演说练习会",创办《白话》杂志,重兴"共爱会"。<br>1905年 回国筹款,参加光复会。同年,再次东渡日本,并加入同盟会,被推为同盟会浙江主盟人及评议部评议员。<br>1905年底 为反对日本政府颁布"取缔清国留学生规则",愤然回国。<br>1906年 应聘湖州南浔镇浔溪女校教员,并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br>1907年 接替徐锡麟主持大通学堂,担任督办。组织光复军,筹划浙皖起义。<br>1907年7月13日 在绍兴大通学堂被捕。<br>1907年7月15日 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 图为秋瑾男装照。<div><br></div><div>秋瑾主持大通学堂后,经常身穿男子体操军衣,怀藏勃郎宁手枪,腰佩倭刀,骑着马指挥学生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一大批武装斗争中的骨干,在大通学堂成长起来。<div><br></div></div> 秋谨名言 秋风秋雨愁煞人。 孙中山题词<div>鉴湖女侠千古 巾帼英雄</div> 周恩来题词<div>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 ,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 。<br></div> 宋庆龄题词<div>秋瑾工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br></div> 秋瑾故居行<br>常德耆英赴株洲,秋瑾故地韵悠悠。<br>车行三百旅程远,心向一方敬意稠。<br>侠女遗风传后世,忠魂浩气耀千秋。<br>归来满载豪情涌,感慨盈怀永不休。<br>注:耆英(qí yīng),意思是指年长而有智慧的人。<br><br>秋瑾故居感怀<br>秋瑾故居忆女侠,风雨难阻众人夸。<br>砖瓦草木皆有韵,陈列物品映芳华。<br>照片泛黄英气显,书信坚定信念嘉。<br>先辈功绩传千古,吾辈敬仰思无涯。<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