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7月6日,付加惠和女儿北恩及外孙等一行七人,从浙江诸暨开车来丹东。为带孩子们旅游,也为看望交往了58年姐姐我。</p> <p class="ql-block">参观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先生为我和加惠留影。</p> <p class="ql-block"> 说起我和付加惠,那也是奇缘。</p> <p class="ql-block"> 我和她认识于1966年11月。在江西安源。她是浙江诸暨人,我是内蒙昭盟赤峰人。她是17岁,我19岁。距今己走过58个年头。</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的烈火,把我们聚集在安源煤矿。我们一起下矿井,向工人阶级学习,和工人阶级打成一片。</p><p class="ql-block"> 巧了,我俩同住在一个大通铺上。有了亲密接触。想不到这一亲密,亲密了58年,亲密到老,亲密到下一辈。我的女儿知道付阿姨,我的外女知道付姥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方小姑娘清秀美丽</p> <p class="ql-block"> 当时,在我看来,她就是粘糊着我,似乎我比她大很多,什么事都听我的,跟着我。跟着我们。我们还有一个小团队,六个人,</p><p class="ql-block"> 安源煤矿。我们下井一个月。复课闹革命通知是67年吧。本该返校的我们,决定去武汉,韶山再由北京返回赤峰。想不到,加惠想和我们一起走。</p><p class="ql-block"> 她就是那种这文文静静,又风风火火的单纯女孩,一个人独闯,确实不如有大姐姐大哥哥遮风挡雨更安全。那就一起吧。</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起去武汉,看长讧大桥。</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起去韶山毛主席家乡。</p> <p class="ql-block"> 她还要和我们一起去北京。我发现,我们几乎身无分文了。我把大家的钱弄丢了。各地红卫兵接待站,陆续都撤了。乘车不花钱,没有红卫接待站了,吃饭问题来了。加惠还有钱,掏出20几块钱吧,留了三元,其它都给了我们,说她近,一天就到家了。</p> <p class="ql-block"> 在越来越多的接触中,发现付加惠是一个有热情有担当有主见的女孩。她认准我,追随我,和几个大哥哥。</p> <p class="ql-block">我们分手后,留下了通信方式。他父亲是诸暨农校教师。我把钱寄还给她。她对我们的信任,也增加了。</p><p class="ql-block"> 回校后,也没正规上课。直到69年9月上山下乡。我和闺蜜贺新平等人去了左旗浩尔吐公社,乌兰垻大队。</p><p class="ql-block"> 农村的环境,对于我们这些城里孩子是远远不能适应的,一铺土炕,没有水,没有厕所,铁锅烧水喝,牧区基本没有什么菜。我们真是傻了。农村天地广阔,却没有觉得可以大有作为。</p> <p class="ql-block"> 就在我们尚觉得一筹莫展,不知所措的时候,付加惠来信了。</p><p class="ql-block"> 我和我的伙伴们一行十三人,将从杭州出发到内蒙哲盟,上山下乡,安家落户。她问我,离姐姐下乡的地方很近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看完信,眼泪就下来了。</p><p class="ql-block"> 在江南水乡长大的孩子,怎么这么轻易的就来内蒙古了。奔我来的?我,我有什么能力,把你按排到我这里?我这里又是何等凄凉。他们如何能适应内蒙这种寒冷,风沙,缺水缺菜,高梁米,大𥻗子。那怎是青春热血就能战胜的困难。我真蒙了。</p><p class="ql-block"> 我急急忙忙请假去了哲盟。</p> <p class="ql-block"> 几经周折,我才到了通辽。当时公路不好,好多地方不通车。又为省钱,不得不搭拖拉机。</p><p class="ql-block"> 见到付加惠,我们相拥而泣。很快,我发现站在我身边的一个个,那么小那么小的小妹妹,小弟弟。心头涌起无名酸楚。她们这些江南娃,长的小,年令也小,初一初二的都有,十四五岁。加惠是高一的,领头羊。姐姐好,姐姐好。幸好还带一些糖果,给他们,算是没白叫声姐姐。其它,记不得了。</p><p class="ql-block"> 这些吃大米长大的孩子,那粗糙的大𥻗子,高粱米,如何下咽?那单薄的身体,纤细的小手,如何能握住榔头,锄头。我是昭盟左旗一知青,她们是浙江来内蒙支边的知青。我再心疼又有什么办法呢!我急的嘴起泡,眼晴鼓个大针眼。</p> <p class="ql-block"> 去哲盟通辽余粮堡公社探望他们。不是使命,不是责任,是一种说不出的怜爱。</p> <p class="ql-block"> 我走的时候。加惠送我。</p><p class="ql-block"> 照了这张照片。</p><p class="ql-block"> 我左眼用头帘挡着,</p><p class="ql-block"> 实在太难看了。</p> <p class="ql-block"> 后来,我冬天回赤峰,把加惠叫到赤峰,一起过年。物质匮乏的年代,真难为我老妈妈了。我又和她一起。去那些大哥哥家,东家吃,西家吃。还有好心的汉忠的嫂子,为她做衣服。我的闺蜜贺新平,李桂芬。也都待她如亲妹妹。让她感受我们内蒙人的仗义和豪爽。让她深感她追随的老昭(内蒙昭盟)还是很可信赖的。</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这些江南弱女子(男生少)。面对大片的高粱地,玉米棒。哭也哭了,怕也怕了,回也回不去了。索性,甩开膀子干吧。</p> <p class="ql-block"> 要说这帮孩子,也真夠可以。您可别小瞧。他们经过几个月的磨炼,真是有了胎胎换骨的改变。加惠带领他们,完成各种指标,同时,和贫下中交朋友,当地的农民也心疼她们,尽量让他干些力所能及的事。和贪下中农关系,相处很好。</p> <p class="ql-block"> 在农村的每一天,他们都踏踏实实的,在政策的不断完善中。不断有去工厂的,去读书的,回家乡的。加惠做为点长,把小弟弟小妹妹一个个送走,自己坚守到最后。被送到通辽师范大学上学。毕业后,又回到余粮堡当老师。整整十年。</p><p class="ql-block"> 在这十年中,和原来的师弟,当兵回到家乡的楼祖南,结为伉俪。在即将分娩的时候,才拿到回诸暨的调令。</p><p class="ql-block"> 可怜可爱的女儿提前来到妈妈生活了十年的内蒙古通辽余粮堡的土炕上。由一位从未接过生的肋产士,去三十里地的公社己来不及,强赶鸭子上架,几起几落,…。九死一生。取名北恩。你能想到1978年了,农村还是这样。医疗条件依然很差。</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八十年代,联系比较少,工作都比较累,孩子又小。似乎是两点一线,什么都顾不上了。但是每年的书信总还是互致问侯。</p><p class="ql-block"> 我出差,绕路也要去看她。</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诸暨西施故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旁边的孟丽娜,是去内蒙最小初一学生。因为我们这些大姐姐,她得到些许照顾,并送她去文工团,鼓励她上学。她在诸暨接待我。</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西施故里。</p> <p class="ql-block"> 大约是96年,加惠带她们同事,</p><p class="ql-block"> 周航老师来丹东看望我及旅游。</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工作的312台。</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起去五龙山!</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起去锦江山。</p> <p class="ql-block">我去深圳出差,返程,去杭州看加惠。</p> <p class="ql-block"> 杭州</p> <p class="ql-block"> 2018年,加惠带着三岁的小外甥,来通辽参加辽师范的同学聚会。并回余粮保看望老乡。更重要的是去看望下乡多年来,己经80多岁的,给予他们巨大帮助的贺新平的姑姑。</p><p class="ql-block"> 加惠那份感恩的心,一辈子都记得姑姑在她们最困难的时候,给予青年点的她和同学们点点滴滴的帮助。一顿热腾腾的米饭,一铺热乎乎的炕头,一句暖暖的问侯,让大家一辈子在深情中生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2019年,我组织六个和加惠相关联的我的同学,应加惠之邀,去诸暨探望她,她热情的接待哥哥姐姐们。</p> <p class="ql-block">杭州西湖楼外楼</p> <p class="ql-block"> 五十多年了,大家能从北到南,从南到北,你来我往。同学们由衷的称我和加惠是他们的政委和司令。</p> <p class="ql-block"> 贺新平,我的发小。</p><p class="ql-block"> 是她在哲盟通辽的姑姑成就了加惠他们这些江南娃。让他们感到有家,有亲人,有奔头。</p> <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我和先生结婚50年。我的朋友陪我们,一起来千岛湖和绍兴。</p> <p class="ql-block"> 加惠和女儿开车从诸暨赶到绍兴看望我们,请我们吃饭,送大家礼物。</p><p class="ql-block"> 女儿北恩和妈妈。</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和加惠饭后在绍兴小馆留影。中间是我在原单位最好的朋友杨桂荣。</p> <p class="ql-block"> 神彩飞扬的付加惠,</p><p class="ql-block"> 共和国的同龄人。</p><p class="ql-block"> 我永远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 春华秋实。</p><p class="ql-block"> 五十多年,我们未相忘。</p><p class="ql-block"> 因为找不到合适照片,这个美篇拖延好几个月,想想放弃,想想又不甘,就算免强完成了,自己都不滿意。我们这份情爱,不是三言两语能表达的,只是简略叙述了五十多年来。我的这一代人经历的苍沧岁月。</p><p class="ql-block"> 虎头蛇尾,不是我的风格。</p><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1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