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游记】 海法、拿撒勒、提比利亚 萨法德、约旦河洗礼圣址 戈兰高地(上)

沧浪水韵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拍摄/编撰;沧浪水韵</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美篇序号;4676298</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到访参观;2016年9月10日~12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2016年9月10日~20到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经历了一场难忘的旅游,回到家后中东国家的宗教信仰、耶稣基督、伊斯兰真主、邻国间战扰纷争、萦绕心中久久挥之不去。9月10日首先来到以色列的海法,海法这个名字在希伯来语中的意思是“美丽的海岸”,这座城市背靠着“上帝之山”卡美尔山(Mt Carmel),西邻地中海,以色列北部港口城市,是以色列第三大城市,仅次于耶路撒冷和特拉维夫。在十九世纪末,大马士革与海法之间的铁路便已铺设完成,而当犹太人移民到海法之后,海法便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海法拥有许多大学,包括海法大学和以色列理工学院。特别是理工学院建校112年,已享有“以色列的麻省理工”之美誉。 <p class="ql-block">海法还是以色列科技研究和高等教育中心,有以色列工业技术研究学院(以色列历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和海法大学。海法的电影艺术闻名于世界,每年秋季举办海法国际电影节。1993年6月21日,海法市与中国上海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p> <h3><br></h3> <p class="ql-block">巴哈伊花园(Baha'i Gardens)依山而建,自山脚一直绵延至山顶,长度近千米,最大坡度超过60度,从山脚仰望,如同悬挂于空中的花园,十分壮观。进入大门,一座规模宏大的花园铺现眼前,非常震撼。整个海法的美景都框在镜头里,当然少不了远处的地中海。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只存在于历史的尘埃之中,而巴哈伊花园却是现实中的空中花园。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巴哈伊圣地收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巴哈伊阶梯花园,位于以色列海法市的卡梅尔山上。这里是巴哈伊教先知巴孛的安息之地,巴哈伊教的至圣之所是巴哈欧拉的陵寝,第二圣地则是巴哈伊花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巴哈尹花园的中轴线上有一条由白色大理石砌成的阶梯,宛如一条玉带,贯穿于层层叠叠的绿毯之中。沿着中轴线,树木、水池、花盆、雕塑等景观对称分布,展现出一种对称齐整的美。而远离中轴线的地方,景观则不再严格对称,而是融合了多种园林风格,使得整个花园既有规律之美,又不乏变化与活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巴哈伊花园的建造颇为曲折,自巴哈欧拉于1891年亲选此处作为先知巴孛的长眠之地以后,工程断断续续达百余年。</p><p class="ql-block">巴哈伊花园最终在2001年惊艳亮相,并免费向游人开放,如今已成为以色列的旅游胜地。巴哈伊花园建造成本为2.5亿美元,每年维护费用也高达400万美元。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朝圣者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在圣殿中祈祷、默思、诵经,并拜谒其他的巴哈伊圣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于2008年把以色列海法市的巴哈伊圣地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巴哈伊圣地包括海法的巴哈伊花园,和位于阿卡附近的巴哈欧拉神庙.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其不仅具有普世的精神价值,在建筑风格和设计上也具备独特的文化价值,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与近代宗教(仅约150年历史)有关的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其不仅具有普世的精神价值,在建筑风格和设计上也具备独特的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导游介绍,巴哈伊公园的夜景特别的美,因不在海法住宿,从导游处摘了一张夜景美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巴哈伊阶梯式花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贫瘠的卡梅尔山坡上因势利导建设规模如此宏大、绿茵盎然的花园着实令人赞叹,以色列人凭着的顽强与科技狠活让紧贴海边港口码头的逼仄之地建造出一处融合了自然美景与宗教和谐精神的圣地,令世人刮目相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耶稣的故事开始于以色列北部城市拿撒勒。 原来的拿撒勒只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村庄,而今却是全球数十亿基督徒向往的圣地之一, 罗马教皇本尼迪克特在2009年曾亲临此地主持弥撒,因为这里有世界上最伟大的女性—圣母玛丽亚。</p> <p class="ql-block">以色列北部的加利利群山之中那个叫拿撒勒的小镇,是耶稣父母居住的地方,圣母玛利亚在这里由圣灵感孕,也是在这里长大的耶稣基督的故乡,所以一直是各国基督徒心目中的圣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拿撒勒最著名的建筑是天使报喜大教堂,也有译为圣母领报大教堂,是基督教重要的礼拜堂之一,在这里《圣经》说天使嘉百利奉神差遣向童贞女玛利亚报知她“圣灵感孕”的喜讯,玛利亚和未来的丈夫约瑟得知将生下的儿子就是人们盼望已久的弥赛亚一救世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圣母玛利亚摊开双手,低着头,看着刚出生的耶稣。表情羞涩、慈爱! 她的脚下踩着一条蛇,这是魔鬼撒旦的化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座位于拿撒勒狭窄街道里的教堂,其庭院狭小又高低不平。据考古发掘表明,早在公元2世纪,这个遗址上就建了教堂以纪念天使报喜的传说。另据资料也说明,历史上的确曾有过耶稣其人。2000多年前的耶稣,贫困户木匠之子,生于马槽,童年及少年时期经历不详,30岁时传教,33岁时被钉十字架而死,死时只有表兄约翰守着他,其他门徒都弃他而去,而他却在死后影响了整个人类的精神世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入口铜门上镌刻着耶稣诞生、约旦河受洗、加利利湖传道以及钉十字架受难、升天的故事。这些画面设计和材料的使用,使得天使报喜教堂不仅是一座宗教建筑,也是一件艺术作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现在的这座教堂己经是这块遗址上建的第五座教堂了,建成于1969年。这座教堂将老教堂整体容纳其中,新教堂建筑形式恢宏独特,又解决了对老教堂遗迹遗物的保护,融宗教、历史、艺术等多种元素于一体,创造了相嵌复合式世界唯一的教堂。教堂的墙体选用的淡黄色岩石,给人圣洁纯真、轻盈华丽、欢欣愉悦的感受,符合即将传递救世主诞生这一讯息的喜欢情绪,不同于其他教堂那么庄严肃穆而沉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楼的尖顶说是依照百合花的形状设计的,因为百合代表着玛丽亚。总共16个花瓣一分为二面,32代表了22个希伯莱字母以及上帝在创造世界时发布的10条禁戒,而表面雕刻的M又是玛丽亚名字的缩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这位置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堂内分层结构的特别之处,教堂分上下二层,上层是礼拜堂,下层中心的位置向下沉䧟,较好地保留了老教堂的遗址,以及圣母玛利亚和丈夫约瑟、耶稣儿时居住的岩洞和约瑟的木匠作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请注意图片中间的这根石柱 ,就是在这里,天使嘉百利向纯洁的少女玛丽亚宣告她将受神的感应而受孕,会成为救世主耶稣的母亲,成为圣母 玛利亚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使报喜教堂是基督教世界中最为神圣的礼拜堂之一,它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基督徒朝圣的重要目的地。考古发现:在教堂的下方,考古学家发现了早期教堂的遗址,包括拜占庭和十字军时期的遗物,这些发现证明了该地点悠久的宗教历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耶稣神奇的化身来到人间,但从出生就隐含其不平凡。当玛利亚和约瑟知道圣灵感孕的喜讯时,当时正值罗马皇帝奥古斯都下令,要所有犹太人都要注册户口,当玛利亚随丈夫约瑟不得不带着即将临盆的妻子返回老家伯利恒时,耶稣降生在了伯利恒一个岩洞的马槽里 。据说刹那间天呈异象,人们奔走相告圣婴诞生的喜讯,生下8天后,按犹太人的规矩行了割礼,秉承神意取名“耶稣”,意思是“主是拯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墙壁上镶嵌着世界各国的教会捐献的圣母像,这些圣母像由马赛克拼成,展现了不同国家信徒心目中的圣母形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台北,落款;中華聖母爲我所祈。好一幅传统文化的《送子观音图》很讨喜。</p> <h3><br></h3> <p class="ql-block">日本,穿和服的圣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韩国,民族服饰的圣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印尼 这版有点像海中女妖,不知是背后是个什么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h3><br></h3> <p class="ql-block">傍晚入住犹太教的四大圣城之一提笔利亚(傍晚时分天色已暗照片效果很差)。《圣经》把以色列形容的美丽富饶,“是流淌奶和密”的地方,而现实的以色列国土大部分是戈壁与沙漠,气候又热又干燥。正如马克·吐温描写的那样“景色凄凉首屈一指,山上寸草不生,色彩单调,地形不美,一切看起来都很扎心,无遮无拦,没有远近的感觉,在这里距离不产生美,这是一块令人窒息,毫无希望的沉闷土地”。然而进入现代以来,以色列人凭借顽强的意志和科学态度,在这片贫脊的土地上采用先进的滴灌技术,使农业生产、粮食作物、水果蔬菜不仅自给有余,还可以大量出口,而同样气候地质条件的约旦、巴勒斯坦却需要进口粮食。</p> <h3><br></h3> <p class="ql-block">离圣母报喜堂不远,便又有一座小教堂。导游告诉我们这也是一座非常著名的教堂,叫作天主教婚姻教堂,即以色列迦拿天主教婚姻教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迦拿天主教婚礼教堂,不算太大,但是挺庄严肃穆,正面天主教婚礼教堂的圣坛。可惜,今天我们没有赶上见识到在这里举行的婚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修女发放结婚证书的地方,原来那时也需要白纸黑字的书面喜证,婚姻是人生的大事,理当慎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可以进入教堂下面,据说这里面是耶稣行神迹的地方。“神迹”,英文名是miracle或sign,指宗教圣经中提到的,由全能者上帝施行的奇事或不可思议的现象。神迹是只有神所特有的权柄,是高出自然律的现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耶稣的第一个“神迹”是把水变成酒。约翰福音中说耶稣和他的门徒一同参加在迦拿举行的一场犹太婚礼。当主人的酒用尽时,耶稣的母亲玛利亚告诉耶稣说,“他们没有酒了。”耶稣回说,“妇人,这与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耶稣的母亲对仆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做什么。耶稣命令仆人将空石缸都盛满水,他们照此办理,于是耶稣又告诉他们舀出一些水来,送给首席侍应。侍应品尝时,水已经变成了酒,他并不知道耶稣所做的。这是耶稣所行的第一个神迹,用以展示他的荣耀,并且他的门徒就信任了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点水变成酒的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鉴于耶稣在此将水变成酒,由此承认及祝福婚姻盟约,这个教堂已经成为教徒们举办婚礼的最热衷场所。对于很多不能在此举办婚礼的教徒而言,有生之年来到教堂更新一下婚盟,同样可以得到上帝的祝福,在这个圣母玛利亚让耶稣帮忙婚宴的地方,对于天主教徒来说有极大意义,更新神圣的婚盟,意味着上帝的恩典再有机会降临到婚姻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教堂对面的商铺 ,里面卖的葡萄酒说是耶稣点的酒 。好多游客在买。这个小巷好多卖酒的 ,我没拍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墙上写着耶稣行神迹的希伯莱文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以色列萨法德是一座赋有古老犹太传统和艺术气质的犹太小镇。黑衣黑帽的传统犹太教信徒比比皆是,而艺术街区中,云集了不少艺术家,让古城焕发着艺术的光芒。小巷狭窄鹅卵石路的尽头,身着传统黑衣黑帽的犹太人款款走来,透着浓浓的历史仪式感。萨法德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山城,海拔987米,环城皆山。这座位于上加利利山区的小镇,虽然人口只有不到三万人,犹太人却把它与耶路撒冷、希伯伦、太巴列并列为犹太教四大圣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十五世纪末期,大批西班牙裔犹太人逃到萨法德,并在这里建立了犹太教神秘主义哲学教派(Kabbalah),至今这里仍是Kabbalah教派的中心,很多人来此学习犹太传统。按照犹太教的说法,以色列这四大圣城,分别由四大物质所代表:耶路撒冷—火,萨法德—风、太巴列—水、希伯伦—土。在这四大圣城中,萨法德位于以色列北部,是距离特拉维夫比较远的一座城,来回400公里。</p><p class="ql-block">2012年,萨法德被CNN评选为全球最美小镇,真的是名副其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萨法德位于以色列加利利山区,被誉为最纯正的犹太古城,至今仍居住着三万多名犹太人。在小镇里,随处都可见穿着黑衣戴着黑帽留着大胡子的人,他们头发两鬓都留着小辫子,走起路来两根小辫子不停地摇晃,凝重中透着历史的仪式感,鞋底敲打石子的回声让小城愈发显得有些不平常。当地人说,这些神秘的黑衣人就是最虔诚的犹太教徒,在以色列这种犹太教徒大约还有10%的人口,而在萨法德小镇这样的教徒很多随处可见,因为这里原来就是犹太教原教旨主义的发源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是按照犹太教原本的教义要求行事。所以萨法德还保存着许多犹太教古老的传统和文化,全世界有很多人还会特意来这里学习犹太教的传统方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萨法德成为许多犹太人艺术家的聚集地方。有艺术画廊和展览室,还住着著名画家和雕塑艺术家。许多人都是为了一睹犹太艺术的风采慕名而来,当看到这些色彩斑斓形象美丽的艺术品时,都会不由自主沉浸其中。我们走着看着,好像融化在美丽的犹太艺术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午间在萨法德就当地餐,干烙饼就图片上的凉菜,所谓鹰嘴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笠日清晨的提笔利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饼二鱼教堂建于1982年,是现代建筑。先进入中庭,四周是罗马式环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饼二鱼”是圣经所记载主耶稣在世时所行的又一件神迹,发生于有一天约有五千男子(另有不知数量的妇女和孩子)在野地里聚集听主耶稣讲道,主也施恩治好了当中的病人,到黄昏时,门徒恳请主叫众人散开到村子里买他们自己的食物,但主却叫门徒供应吃的给众人,这顿饭给门徒出了一道难题。因为人数既然这么多,门徒何来这么多的钱买食物供给众人呢?当时有一个孩童,带着五个大麦饼和两条鱼,他本来可以留给自己吃,或与自己的家人分吃,但他却把“五饼二鱼”贡献出来,交给主。当时众门徒都认为“五饼二鱼”分给五千人,每人只有一小点,如何得饱呢?但主却吩咐门徒去请众人一排一排的坐下,每排大约五十人。主便拿起饼和鱼来望着天祝谢,擘开,递给门徒,再分给众人。奇妙地,众人都按着所需要的分吃,吃饱之后,主吩咐门徒收集零碎的,免得有糟蹋时,竟装满了十二个篮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祭坛下那块石头就是圣经里讲的【五饼二鱼神迹】发生的地点。祭坛前边地板上有五饼二鱼的马赛克图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花坛草坪修剪整齐,地面上有鹅卵石按五餅二鱼拼的形象图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教堂外面广场比较大, 放上二个巨大的石磨磨具,是古代5世纪用于磨橄榄变成油的工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洗礼用的贮水容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八福堂建于八福山山顶上,在圣经中耶稣在此登山训众,圣训第一部分就是讲述八福,这座山因此得名。耶稣曾向世人指明八种人是有福的:虛心的、哀恸的、温柔的、渴求慕义的、憐恤的、清心寡欲的、使人和睦的,以及为正义而受逼迫的。八福堂是一座于1938年建成的造型优雅的教堂,建筑呈八角形,有八种颜色的玻璃窗,标志着八种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八福教堂是天主教堂,风水宝地,1938年意大利人设计建造,位于加利利湖附近的八福山上,纪念耶稣当年在这座山上传讯天国福音《圣训》第一部分是专论八福的。顺便推介基督教七宗罪:傲慢、贪婪、淫欲、暴怒、贪食、妒忌、懒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基督教还有七美德:希望、仁慈力量/勇敢、睿智、公正、信念、谨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八福堂属于新教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彼得向耶稣表衷心的圣彼得献心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受职教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祭台前的那块岩石,它被称为“基督之桌”,传说耶稣复活第三次向门徒显现后,就是以这块岩石为桌子,与门徒们一起吃他亲手准备的早餐。也就是在这里,耶稣三次问彼得:“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又三次告诉彼得:“你牧养我的羊” 。所谓“受召”,“就职”,“首席”都是指着这件事说的,耶稣要担负起基督教领袖的重任。</p><p class="ql-block">基督之桌“Mensa Christide”</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里又有个值得一提的圣经故事,据说耶稣复活后曾经三次在加利利海边显灵。在彼得受职教堂的圣坛下面一块巨大标志着拉丁文“Mensa Christide”的岩石,这是他为信徒准备早餐的地方。餐后他嘱咐大门徒彼得要秉承基督教义,传播基督教,並且将首席“牧师”授予彼得。尽管耶稣受难时,彼得慑于恐惧竞然三次不敢承认自己是耶稣的门徒,复活后,耶稣依旧大度地将振兴基督教的重任托付给了彼得。后来彼得也不负圣望将基督教传播到欧洲……以至基督教最终成为影响了上亿人的信仰宗教。由此,罗马天主教在梵帝冈建造了世界上最大、最宏伟的圣彼得大教堂来纪念他。上面彼得跪在地上,接受主耶稣对他的任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色列有个叫“Yardenit”的地方,相传耶稣当年就是在约旦河受洗礼的圣址,是其信徒们一生向往的圣地。能在约旦河耶稣洗礼处接受洗礼,那是一生的荣耀。耶稣洗礼处每天都有来自于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肤色的人,据统计,每年人数超过了50万人。</p> <p class="ql-block">约旦河洗礼处河岸上,有一面特别长的墙,墙上嵌着一块块琉璃瓦烧成该写各国的文字碑,内容是;马可福音中耶稣受洗的篇章。其中有筒体中文和希伯莱语各一块。据说是一位香港神父捐献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简体中文版,是一位香港神父捐献的,碑文摘抄;那时,耶稣从加利利的拿撤勒来,在约旦河里受了约翰的洗礼。他从河里一上来,就看见天裂开了,圣灵仿佛鸽子,降临在他身上。又有声音从天上来说,你是我的爱子,我喜悦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约旦河是条波澜不惊风平浪静的小河,Yardenit耶稣受洗礼处,水不深,大致有15米宽。洗礼处(Yardenit)两岸桉树围绕,花藤成片。窄窄的河道,浅浅的河水一眼就可以望到底。平静的河水几乎感觉不到流动。偶有小鱼在水里游动的时候,才给水面带来些许的涟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详细介绍可连接专题美篇文章。</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7kplf55"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i> </i>以色列·约旦河, 耶稣受洗礼处</a></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戈兰高地,一个伴随着硝烟弥漫战火纷争经常出现在媒体的地名,如果没有战争的降临,是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平静悠闲的湖边小山坡。戈兰高地南北长71公里,中部最宽处43公里,面积1156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此刻站在本塔尔山国际维和部队哨所观察站,府瞰山下的眼泪谷,一片安静祥和的景象。东边远处山峦背后是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与此仅相距60千米距离,哨所后方是叙利亚边界缓冲区和以色列加利利谷地,我们当年本塔尔山观察哨还对游客开放,据说后来中东局势紧张了,哨所就禁业参观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战勤車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以色列宣布建国于1948年,当时联合国曾经有过决议将巴勒斯坦一分为二,一半归阿拉伯人,一半归犹太人,耶路撒冷则归联合国管理。开始是阿拉伯人不干,以色列宣布建国之日隔天,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等周围的国家同时对以宣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然而阿拉伯人联合起来都没打得过这些从欧洲以及世界各地来的犹太人,不仅仅是武器装备的优劣,甚至大多数情况是阿拉伯国家武器装备更优,更重要的是犹太人生死存亡、全民皆兵、同仇敌忾,战略战术略胜一筹;后来以色列人占上风,就不顾联合国决议了,不仅仅占领了耶路撒冷宣布其为“永久首都”,还占领了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戈兰高地等大片土地,除了第三中东战争中占领的西奈半岛后来归还给埃及,其余的至今还在以色列人控制之下。到了上世纪80年代,打仗占不了上风的阿拉伯国家才作出让步,承认以色列国的存在和认可联合国曾经划分的土地,阿以关系有所缓和,巴勒斯坦人于1988年宣布建国时,距离联合国决议已经过去了40年。自以色列建国,犹太人跟阿拉伯人打了五次大的战争,死伤数十万人,到现在也没有消停。我自记事就听到“中东战争”,“巴以和平”,“以土地换和平”不一而足。说到底是土地的争议,民族宗教原因和耶路撒冷(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归属问题,这是个令全世界都头痛的问题。</p><p class="ql-block">详细介绍可连接专题美篇</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wyd36jj"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i> </i>战争·旅游与人</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谢谢观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沧浪水韵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4年10月18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