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三苏祠是千年文脉的见证,文化巨匠的殿堂。当我们去三苏祠正好遇见在三苏祠内桂花开放时段,桂树繁多有金桂、银桂而尤为引人注目的当属启贤堂前600多岁的金桂,它不仅见证着生命的延续更记录着历史的痕迹与文化脉络承载着几代人共同的记忆;此时正遇桂花开放,感觉是香气扑鼻,人文花香,特别的美哉……美哉……美哉。</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的一个周日,孩子休假,叫我们出去玩一天,就坐她的车去了眉山苏轼的故居——三苏祠。</p><p class="ql-block"> 三苏祠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南段,始建于北宋,现为清康熙四年也就是一千六百六十五年重建遗存,占地面积65000平方米,是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及祠堂。</p> <p class="ql-block"> 三苏祠为清代园林式文人祠堂,祠堂由前厅(古祠大门)、飨殿、启贤堂、来凤轩、东西厢房及廊构成三进四合院,在同一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东西厢房在左右均衡的基础上又有自由变化,从而形成不严整对称的格局。三苏祠的正门,门楣上悬挂着特别醒目的“三苏祠”牌匾,我和妻子还专门叫孩子给我们照了一张合影作为纪念,表明去过这个地方。进入二门后,是一个宽敞的庭院,院内有假山、水池和花草。正大门中与二门的前面的左右两边有两根大的银杏树,据解说员宣讲,分别代表着苏轼和苏辙的象征,进入正大门右侧与两根银杏树成斜三角形处,有一根黄角树,命名为“眉州第一树”,这棵树在苏洵出生前就有的,据解说员讲,在苏洵小时候,常在这棵树下游玩。进入二门大成殿:供奉有苏洵、苏轼、苏辙的塑像,是三苏祠的主殿。当然还有启贤堂、东西厢房。启贤堂:用于祭祀和纪念苏洵,堂内陈列着苏洵的生平事迹和作品。东西厢房:分别陈列着苏轼和苏辙的生平和作品。三苏祠是研究三苏及三苏文化的重要场所,是研究明清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的重要实物范例。</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参观完大成殿也就是供奉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塑像后,再往三门进入启贤堂们前的右侧还看见苏三父子的千年古井和千年黄荆,据说这古井里的水犹如“圣水”,常饮耳聪目明,神情气爽。同在千年古井和千年黄荆的右侧解说员带领我们目睹了并蒂丹荔,也就是照宁元年一千零六十八年,苏轼三十三岁,在居父丧期间,苏轼将离眉山时,亲手在家中栽植的荔枝树,现已成古木树桩存放于处,以作纪念。世事难料,自苏轼这一去,便再也没有回眉山。</p><p class="ql-block"> 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均是宋代文坛的杰出代表,他们的文学作品至今仍被传颂。三苏祠始建于北宋时期,后经多次重建和修缮,成为今天我们所见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 苏洵与程夫人共育有三子三女,长子、长女、次女均早逝。幼女八娘(苏轼兄弟之姐),十六岁嫁于表见程正辅(之才),因在程家备受虐待,十八岁郁郁病逝。苏洵于嘉祐元年,也就是一千零五十六年正月作《族谱亭记》,痛斥程家“大乱吾俗”。八娘去世八年后,即嘉祐四年即一千零五十九年,苏洵又作《自尤诗》,深深自责,并详尽叙述其女死外家事,苏程两家遂断交。程正辅的兄弟程之邵、程之元相继与苏轼兄弟复交。四十年后,程正辅与苏轼尽释前嫌。</p><p class="ql-block"> 程夫人(苏洵妻),眉山人,大理寺丞程文应之女,十八岁嫁于苏洵。程氏富,而苏氏贫。夫人人门执妇职,孝恭勤俭。司马光为其墓作铭曰:“贫不以污其夫之名,富不以为其子之累,知力学可以显其门,而直道可以荣于世。勉夫教子,底于光大。寿不充德,福宜施于后嗣。”这里只是提提而已,其他不必多讲。下面主要详述一下苏轼的生平事迹及后辈们传承。</p> <p class="ql-block"> 苏轼出生于一千零三十七年一月八日,逝世于一千一百零一年八月二十四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所以,才有苏东坡的别名,别名除苏东坡而外,还有苏文忠、苏仙、坡仙、苏玉局,其实苏轼才是他的全名。苏轼,出生在文教昌盛、经济发达的宋代眉山,生长在家风淳正的书香门第,受到良好教育,“奋厉有当世志”。科举入仕之后,一生命运大起大落,但始终坚守“立朝大节”,胸怀天下,勇于为义。而且,他还以“自成一家”的追求,探索“究天人之际”的哲学,研究“通古今之变”的史学,完成“宇宙第一大观”的文艺成就,成为“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的文化巨人。无论处于何种境地,他都乐观旷达,潇洒自适,以迷人的魅力影响千年。嘉祐二年即一千零五十七年进士及第,秘阁制科考试入三等,官至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端明殿待读学士,兵部和礼部尚书。苏轼七岁知书,十岁能文,二十一岁进京应试,名动京师。为官四十余年,先后出任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登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方官,以其卓著的政绩彪炳史册。他一生仕途坎坷、跌宕起伏,一直心怀爱国爱民、奋厉当世的崇高理想,秉持求实求真、探索创新的认识追求,奉行信道直前、独立不惧的处世原则,坚守高尚节操、潇酒自适的生活态度。他赈济灾伤、放免积欠、兴利除害、改革役法、整顿边防,政绩卓越,见于事功。所以,陆游感叹到:“公不以一身祸福,易其优国之心。千载之下,生气凛然。忠臣烈士,所当取法也。”其“仁政爱民、民为邦本、尽责担当、扶贫济弱”的民本思想,“奋厉当世、忠君爱国、忧国忘身、廉洁齐家”的家国情怀对后世亦颇有启示。</p><p class="ql-block"> 苏轼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天才全能作家。其散文标志着北宋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诗称“苏诗”,代表着宋诗的最高水平;词称“苏词”,开创了豪放词风;他创造了新一代文赋,开明清小品文先河;他创立了“尚意”书风,史称“苏字”,雄居宋代四大书法家之首;他是中国“文人画”的倡导者,其绘画理论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他在农业、水利、医药、军事、音乐、烹饪、养生等领域亦著述甚丰,创造极广。苏轼的影响早已跨越时空,跨越地域,成为中国文人的杰出代表,被誉为“第一千年影响世界历史的十二位英雄之一”。嘉祐六年即一千零六十一年,苏轼二十六岁,任大理评事凤翔府(今陕西凤翔)签判。他深入民间,考察民情,修订衙规,减决囚禁,为抗击西夏的将士运送给养,与百姓一起抗旱救灾。</p><p class="ql-block">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的北宋文坛领袖,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后进。他在《答李昭玘书》中说:“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未文潜之流,皆未世之知,而轼独先知之”。所谓“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来),或“苏门六君子”(陈师道、李方叔),都是苏轼首先奖掖提拔的人才,其师生情谊传为佳话。</p><p class="ql-block">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艺术生命力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创作力乃至文化创作有着恒久不衰的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和读者。宋代早就有苏文生吃菜羹;苏文熟,吃羊肉。”的评价。民代,又将三苏父子推崇唐宋古文运动的散文八大家中的三家,“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的这种文化现象,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p><p class="ql-block"> 苏轼是著名的美食家,喜饮酒、善烹饪、好美味,其烹饪酿造之道,嘉惠众生至今。美食名篇:《老饕赋》、《菜羹赋并叙》、《东坡羹颂并引》、《食豆粥颂》、《猪肉颂》等。美酒名篇:《东坡酒经》、《桂酒颂》、《酒子赋并引》、《中山松醪赋•洞庭春色赋》、《饮酒说》、《蜜酒歌并叙》等。名菜:东坡肘子、东坡肉、东坡鱼、东坡羹等。自制酒:真一酒、蜜酒、松醪酒等。</p> <p class="ql-block"> 苏轼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其交游之广几无人可以比肩。无论皇亲国戚、达官显贵,还是文人墨客、僧侣道释,乃至贩夫走卒、田野村夫等,苏轼都坦诚相待,成为朋友。在苏轼的眼里“天下无一不好人也”。</p><p class="ql-block"> 苏轼一生有三次婚姻,前妻王弗、续配王闰之、侍妾王朝云。育有三子,即苏迈、苏迨、苏过。</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婚姻,王弗,眉州青神县人,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十六岁嫁于十九岁的苏轼。“谨肃、知书、敏而静”,是一位贤良淑德的女子。王弗二十七岁病逝于京城开封,归葬眉山。苏轼与王弗育有长子苏迈,苏迈出生于一千零五十九年,逝世于一千一百一十九年,字伯达,苏轼前妻王弗所生。元丰七年,也就是一千零八十四年任贷州德兴尉;大观元年,也就是一千一百零七年出任嘉禾令,罢归额昌,终年六十一岁,葬郏县。苏迈娶中书人石昌言孙女石氏妻,有子五人:箪、符、箕、签、筹。祠内碑亭存有《苏符行状碑》。</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婚姻,王闰之,字季璋,苏轼继配夫人,王弗之堂妹,眉州青神县人。二十一岁嫁于苏轼,生子迨、过,全名苏迨、苏过。在苏轼人生大起大落时“处穷厄不悲戚,居显要不张扬”,为人慈爱宽厚。苏轼日:“三子如一,爱出于天。”季璋四十六岁病逝京城,与苏轼同葬河南郏县小峨眉山。苏轼与王闰之育有二子,即次子苏迨,苏迨出生于一千零七十年,逝世于一千一百二十六年,字叔寄、竺僧,改字仲豫,续配夫人王闰之所生,元祐元年即一千零八十六年,官承务郎。轼贬岭南,迨居宜兴,终年五十四岁。苏迨娶欧阳修孙女为妻。有一子篑。篑无后,苏岘(苏过孙)过继给苏篑为后。幼子苏过,出生于一千零七十二年,逝世于一千一百二十三年,苏过字叔党,小名似叔。续配夫人王闰之生。初任右承务郎,长期随待苏轼身边。四十岁时监太原税,三年后知偃城县,宣和五年,也就是一千一百二十三年权通判中山府。终年五十一岁,葬郏县。有《斜川集》二十卷行世,书法、绘画也颇擅长,人称“小坡”。娶范镇孙女、范百嘉之女范氏内麦,生子七人:箭、籍、節、笈、簟、篷、竺;孙男二人:峤、岘。</p><p class="ql-block"> 第三次婚姻,王朝云,字子霞,苏轼侍妾,钱塘(今杭州)人。十二岁入苏家,后纳为妾。生子遁,早逝。朝云“敏而好义,忠敬若一”,三十四岁病逝于惠州,葬于惠州西湖栖禅山寺之东南。</p> <p class="ql-block"> 三苏文化,不仅是眉山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全民所共有,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p><p class="ql-block"> 苏轼无疑是三苏父子中最令人仰慕的大文豪,他的文化精神体现在四个方面:爱国爱民,奋厉当世的崇高理想;求真求实,探索创新的认识追求;信道直前,独立不惧的处世原则;坚守节操,潇洒自适的生活态度。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