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 · 赤子】我的老伴 我的骄傲

如影随形

<p class="ql-block">昵称 如影随形</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677732</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木匠家庭出身的孩子,从小跟斧子,刨子,锯子和木头就有缘,因此父亲给他起的名字“楠”,是一种珍贵的优质树木,这大概就是父亲对他的希望,让他不仅成材,还要成为优质的人材。后来,他们不到学校上课了,他就跟着父亲学起了木匠。天生聪明的他,很快就可以独当一面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7年初夏他自己就可以独自走家串户做家具了,且受到同行师傅们的夸奖。他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这样写道:“在这近两年的时间里,我挑着木工工具和父亲一起,走过许多村庄,进百家门,做百家活,吃百家饭,识百样人生,让我受益匪浅。这段宝贵的经历,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让我享用终身。”</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1969年拍摄</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他早就对解放军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想当兵,想到外面的世界看看。1969年,在二姐夫的帮助下,他瞒着父母报了名。直到征兵的首长做家访时,父母才知道儿子报名当兵的事。就这样,他就要当兵了,就要成为解放军战士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新兵连里,训练的生活紧张而单调。但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从不甘落后。在训练场上,班里事物以及内务整理等各方面,他都认真去做,并且尽量做在班里的前列。不久,他加入了共青团。半年多的连队生活很快过去了。他们这些新兵也由一名社会青年转而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了。如果说,入伍前两年的木工生涯让他积累了宝贵的人生财富,那么半年的的连队生活,更使他人生财富的升华。总参的首长来接他们回原部队了,从济南到西安,地区的变化,没有影响他们身上的军人作风和精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2019年在上海家中写回忆录</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部队老同志的夹道欢迎中他们四十位新战友列队走进了又一座新的军营——总字707部队,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测绘大队。在传统意义上讲,测绘就是大地测量和绘制地图,前者是为后者提供坐标控制。地球是一个近似椭圆体,大地测量的任务就是测定地球表面的坐标,把它再以全国甚至全世界统一坐标系系统中表示出来。为此,需要按一定的方法,在地面上布设多种精度的测量点位,用相应的大地测量仪器测出个方向角,高度角以及部分点上的天文,水准,重力和部分点间的距离等。这就是常规的大地外业测量,有外业测量队完成。将按固定的格式记录的外业测量数据,用特定的数学模式和计算方法,对数据进行误差修正和运算处理,最后推算出各测量点的精确坐标,这就是测量内业工作,就是707部队所做的工作。这项工作涉及到多方面的测绘理论,有很强的技术性。以往大都是大专院校测绘专业毕业的技术人员来完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原总字7070部队大门</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们这四十位新兵,是首次为测绘专业征招入伍的战士,没有经过院校测绘专业知识学习。为适应专业工作,部队成立了教导队,对他们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自1966年以来,他已经有三年多没有进课堂了,教员们循循善诱的引导,使大家很快转到了学习的氛围中,一种津津有味的学习情绪在他身上萌生。后来,去农场劳动,挖防空洞等等,业务培训未能按原计划实施,一些基础课就不上了,他们被分到各个业务队,直接由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讲测绘专业基础知识,也就进入业务技能培训了。在老同志的帮助下,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他就完成了三角控制网,高程水准等项目的一般测量计算工作。在那个时候,每完成一项,他都会做详细的笔记。但是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他深感自己专业理论知识的贫乏,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1971年在武汉</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国家实行了工农兵上大学的制度,部队推荐他们同期入伍三个战士到解放军测绘学院校学习深造。他被分在大地测量专业,1971年4月学校组织他们到湖北襄阳地区进行外业实习,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他认真学习,并做好笔记,对测量外业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从观测误差到仪器设备检验,从测区实地选点到实际观测等都系统地实践了一遍。另外,在校期间,在党组织的关怀下,经战友周静玉介绍,他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1975年参加珠峰高程计算</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2年,他从测绘学院毕业回到原部队。虽然这次在校学习的时间不长,但充实了他的测绘专业知识,系统地学习并实践了大地测量的外业知识,对大地测量的内业计算也有了整体的概念,为实际工作和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5年3月由国家测绘局和总参测绘局共同组织了珠峰测量分队,在国家登山队的配合下,再次对珠峰高程进行测量,这次测量增加了珠峰地区控制网点数,也增加了天文和重力点的观测次数,并把天文点和重力点推近至珠峰更近的距离,以提高垂线偏差的计算精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1981年在西安</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次珠峰测量中,他受总参测绘局的委派,和国家测绘局其他两位同志一起,于1975年4月赴珠峰绒布寺大本营,验收珠峰外业测量数据。绒布寺大本营海拔高5300米,登山队员们那种不具怕牺牲,勇往直前不达峰顶不罢休的精神,深深感动着他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月初,他们拿回了第一批测量数据,将各任务分配到每个计算小组,他被分在了高程组。经过全体人员加班加点日夜奋战,终于在1975年6月20日算出了珠峰的精确高程8848.13米。这一数据,改写了珠峰在我国各种资料和版图中数据的记载,也极大影响了世界对于珠峰高度的关注。6月28日晚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了全体登山队员和内外业的测量人员,他有幸一起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1984年在西安</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从参加珠峰高程计算后,他在队里很少参加常规大地测量的计算任务了,多数是一些带有分析研究性课题计算任务,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对他来说,既是挑战也是促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8年开始,国内的形势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国家开了科学大会。在部队召开的科技大会上,他第一次受到了部队的嘉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0年,他又被调到总参测绘研究所工作,在研究所里,大都是六五年以前的大学生。他到研究所一室报到后,被分配在人造卫星动力测地课题组,和鲁福研究员一个办公室。对他而言,这是个全新的课题,为此,他曾经到武汉测绘学院和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学习实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1994年在西安文职装</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个时候,无论工作多忙,他都会抽出时间进行学习,他做的笔记有厚厚的几大本。通过学习实践,他系统的掌握了人造卫星轨道运动规律理论,对卫星轨道计算和卫星测地方法也有了深入的了解。这对他以后的业务转型和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十分重要。后来他撰写了《多普勒观测结果几项改正公式的推导》的论文,刊登在研究所《测绘科技》杂志上。作为卫星定轨和测站定位计算程序国内第一人,不能不说他所付出的努力也是无人能及的,他费尽心思,走在下班的路上思考,在家做饭吃饭也在思考,多少次梦里都在搞程序设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2005年在上海</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几年的努力,他从对卫星测地一无所知,克服了一道道技术难关,编写出了具有高难度的卫星定轨和测站定位计算程序。经过中国科学院评定,他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为工作出色,研究所决定送他到武汉测绘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他回到西安测绘研究所。半年后,他的著作《GPS微星的精密定轨》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九十年代初,国务院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终身特殊津贴制度,无疑他是榜上有名的,尽管津贴补助标准有限,但荣誉却是无限的。1995年总参政治部组织了“总参中青年高级专家休假团”到张家界休假,他有幸成为其中一员。他本人也入选《中国当代学者大辞典》。</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奖章</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9年他被调到总参三部十二局工作,从此,他更加努力。他是国家863高科技发展计划的专家,他由原来的文职干部转为军官,被授予大校军衔,他说:尽管是迟到的大校。但毕竟还是有衔了,也不枉军旅生涯几十年。2001年他退休了,他说:“人们都说,勤奋出人才,我算不上人才,但我有勤奋,有付出,因而,我收获了,学业,事业,家庭,爱妻和女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