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千载琼玉流光,积浩渺烟云华翠——再说北海公园二三景

布衣崔

<p class="ql-block">  北海公园是中国现存历史上建园最早、保存最完整、文化沉积最深厚的古典皇家园林。北海公园的形成最早要追溯到辽代,后经历元、明的扩建,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宫后花园。</p><p class="ql-block"> 北京著名的皇家园林有圆明园、颐和园。圆明园建于清康雍年间,颐和园更是在乾隆才开始修建。可见北海公园可是皇家园林中的大哥大。</p> <p class="ql-block">  团城,原是太液池中的一个小屿,金时成为御苑(大宁宫)的一部分,元代在其上增建仪天殿,明代重修,改名承光殿,并在岛屿周围加筑城墙,初步奠定了团城的规模。乾隆年间进行较大的修建,增建了玉瓮亭。</p> <p class="ql-block">  玉瓮又称“渎山大玉海”,制作于至元二年(1265年)。 重约3500公斤,周身浮雕海龙、海马、猪、海犀等出没于汹涌波涛之中,栩栩如生。须弥座之上,正中“卍”(万)字统御全局。元世祖忽必烈曾将玉瓮放置琼华岛广寒殿中,传说曾用以盛酒大宴群臣。</p> <p class="ql-block">  明代广寒殿倒塌,玉瓮遗落在西华门外真武庙中,道士们将其用以腌制咸菜。直到清康熙年间,才被发现,乾隆十年(1745年),乾隆皇帝“令以千金易之,置承光殿中”。</p> <p class="ql-block">  乾隆十四年(1749年)建玉瓮亭,将玉瓮陈设于亭中并配以汉白玉雕花石座。</p><p class="ql-block"> 渎山大玉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大型玉雕器,且在元明清三代都有历史传承记叙。渎山大玉海从广寒殿到团城,也间接反映了北京的历史变迁,所以渎山大玉海成为了我国镇国玉器之首。</p> <p class="ql-block">  承光殿为团城主殿,前有玉瓮亭;后有古籁堂、敬跻堂、余清斋等;东西有配殿。在其正东和东南有乾隆帝御封的“遮荫侯”和“白袍将军”。</p> <p class="ql-block">  在承光殿前,我似乎是又见到正定隆兴寺的摩尼殿(右下角图)和阳和楼前关帝庙(左下角图)。都是飞檐翘角,精美绝伦。</p> <p class="ql-block">  团城没有逃脱掉那些强盗们的掠夺,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团城横遭洗劫,白玉佛左臂都被击伤,团城上的珍宝文物被洗劫一空。</p> <p class="ql-block">  至今“承光殿”内,只有这尊白玉佛。游客被栏在了门口,不让踏入殿内,只能远远地观望、顶礼膜拜这尊白玉佛。</p> <p class="ql-block">  承光殿的屋檐翘角下层有十二个,上层是四个,是因为承光殿主殿的东西南北四面均有抱厦,黄琉璃瓦、绿剪边,构成双重檐歇山殿顶,形式别致。</p> <p class="ql-block">  此树为二针一束的油松,相传为金代所植,至今已有八百多年,该树苍劲挺拔,树冠圆如伞盖。因乾隆皇帝曾在此树荫下纳凉,在阵阵清风轻拂下,暑汗尽消,乾隆皇帝一高兴,当即封此树为"遮荫侯"。这应该是树界“级别、等级”最高之树了。</p> <p class="ql-block">  白皮松,树龄也高达八百多岁,相传也是金代所植。该树树杆挺直粗壮,底部尤若手掌撑开,威风凛凛之姿,犹如千军万马中的挥刀将军。乾隆御封其为“白袍将军”!</p> <p class="ql-block">  敬跻堂,在“承光殿”后侧,该堂呈弧形,构成团城后围墙,其后就是北海公园“永安桥”和“太液池”。堂内原藏古籍,为乾隆读书赏景之所 。(拼图中) </p><p class="ql-block"> 东侧“古籁堂”,乾隆来团城在此处小憩,留有七言绝句:"轻翻谡谡复泠泠,白雪培根枝蔚青。一晌凭窗听古籁,憬思曾亦古人听"。</p><p class="ql-block"> 西侧“余清斋”,乃乾隆往来禁城和西山御园途中,闲读小憩之处。</p> <p class="ql-block">  进北海公园南门,走过永安桥,穿越“堆云”牌坊,可以看见“永安寺”。永安寺上面最顶端就是北海公园白塔。白塔归属永安寺,名为永安寺白塔。一首《让我们荡起双桨》,让北海白塔深深植入人心。</p><p class="ql-block"> 永安寺是皇城的象征,也是藏传佛教入主中原帝都的象征,还是中国汉藏佛教在清代融合的开始,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此段文字摘编自“百度百科”)</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永安寺门前的摆放的铜兽很特别,有鳌、有鹤,尤其是鹤,造型独特,其中有个是三头三足,似乎是个摆架。</p><p class="ql-block"> 北海公园外面的北海大桥,原名(明清时)就叫“金鳌玉蝀桥”。就在团城旁边,是中南海与北海的分界桥。这座九孔连拱石桥,犹如一条洁白玉带,飘在“三海”之上。她是北京市城区内最大的古石桥。也被称之为“御河桥或金海桥”。</p> <p class="ql-block">  永安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法轮殿后以北,是用太湖石堆叠的假山。假山中空,共两层,一层东西分别开两洞门(共计四洞门),其中,东西居中两门额题刻“楞伽(lengqie)窟”。二层正中建有石窟门一座,两侧分别设有镂空石雕假窗,洞窟内两侧,分别有通往更上一层“正觉殿”的楼梯步道……</p> <p class="ql-block">  沿着“楞伽窟”楼梯,就可到达更高一层“正觉殿”前平台。平台东南角和西南角分别建有意远亭和‌云依亭,两亭具有独特的制式和高耸的基座,壁上还有方形镂空石窗,突显高耸基座上的变化,不使其单调呆板。‌</p> <p class="ql-block">  由于不想占用太多篇幅,且永安寺内建筑殿堂众多及殿内供奉的佛像神态自若、殿外环境优美、巧夺天工。所以打算以一篇小视频单独推荐给大家……</p><p class="ql-block"> 下面用一组(六张)拼图,将“楞伽窟”内外景象介绍之……</p> <p class="ql-block">  无论窗楣还是门楣上的太湖石,那真是:“远看似有形,近看真岩石”。巧夺天工,精妙绝伦!</p> <p class="ql-block">  漪澜堂,仿佛拥抱着琼华岛,在岛的北侧靠海而建。</p><p class="ql-block"> 漪澜堂的古建筑群在1959年后一直被“仿膳饭庄”占用,直到2016年才迁出,北海公园开始对其进行全面的修缮工作。修缮工程历时三年,恢复了建筑群的历史原貌。2022年12月29日,修缮后的漪澜堂重新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漪澜堂,东有倚晴楼,西建分凉阁,中间以环型长廊连接。建筑群包括漪澜堂、‌碧照楼、‌道宁斋、‌远帆阁、‌晴栏花韵和‌大戏台等多个院落,每个院落都有其特定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  漪澜堂由于是新修缮完成,所以里的各殿堂布局布置均焕然一新,现在进去你还会感觉到那扑鼻的油漆味道,满眼的五光十色色彩以及现代人的装修装饰风格……</p> <p class="ql-block">  漪澜堂始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是乾隆皇帝依镇江金山寺“寺包山”设计形式兴建的“屋抱山”式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漪澜堂是园林中的游憩、宴饮及文化生活场所。乾隆帝常在此读书、休息、看戏、赏景以及进行文化活动。</p> <p class="ql-block">  这里至今没有对外开放。据门口介绍,该园内山石、古树(17棵之多)结合巧妙共生,且山石嶙峋,古树生长条件恶劣,需要闭园涵养。</p><p class="ql-block"> 该园内有烟云尽态亭和亩鉴室两处园林建筑。看着这名字,是真能勾起人的遐想啊……</p> <p class="ql-block">  阅古楼,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为保存《三希堂法帖》石刻而建。平面作半月形,上下两层,左右围抱。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皇帝诏令将内府所藏魏晋至明代名家书法手迹汇成《三希堂石渠宝籍法帖》并摹刻上石,共刻石495方,后藏于此。(摘自公园介绍)</p> <p class="ql-block">  拼图上部应该是“三希”之一的“伯远帖”石刻;下部是悦古楼内部呈“D”字型院子一侧。</p> <p class="ql-block">  被古树掩映着的悦古楼半圆形外红墙,斑驳的树影洒落其上,似墨染疏影,浑然天成。</p> <p class="ql-block">  北海公园这座皇家园林,历经近九百年的风风雨雨,经过多次战火摧毁以及侵略者的掠夺,但她依然顽强地浴火重生,终于于新中国成立后又回到了劳动人民的怀抱中。至今,随着公园的建设,她的风彩更是日新月异。</p> <p class="ql-block">  留一个问题给读友:为什么永安寺前的那对石狮子是面向寺门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谢谢大家观赏阅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布衣崔 2024.10.1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