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事业

靳亚丽

<p class="ql-block">年近五十,是一名“老教师”了,经验“老”丰富了,学生越来越带不动。</p><p class="ql-block">终于争取到一个培训学习的机会,机会难得,很是珍惜。</p><p class="ql-block">果然是唯学习方能解惑。</p><p class="ql-block">给我们上课的有省教研室教研员、河师大高级教授、一线最优秀教师。</p><p class="ql-block"> 他们是走在教学之路上的探路者、领航人。</p><p class="ql-block">“这种给学生答题模板的方式框住了孩子们思维,禁锢了他们的创造力,这是已经被淘汰的方式,如果我是评委,一定给你<span>PASS</span>掉”。这犀利又中肯的评课让我不寒而栗,我已经很很落后了。</p><p class="ql-block">大情境,大单元,大概念、任务群、中原名师……这些陌生的名词属语扑面而来,深感自己的无知和学习的匮乏。</p><p class="ql-block">整天抱怨孩子们课堂参予度越来越差,注意力不集中又缺乏思考力,不能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却没有去思考是自己的思想、方法老化,不能引起这些“啥都知道”的娃娃们的兴趣。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他们的脑子里早已<span>充</span>满了各种信息,不是过往年代中那些“一张白纸”亦或“半张白纸”的无知少年,没有点鲜亮<span>的</span>色彩或者动感强劲的东西,怎能将他们点亮,点燃?</p><p class="ql-block">看新乡教研室主任刘萍萍老师怎么设计《活板》的教学。</p><p class="ql-block">设计的情景活动是:穿越到北宋开一家活<span>字</span>印刷店</p><p class="ql-block">设计的任务群是:</p><p class="ql-block">任务一:开业准备准备什么分别派什么用场?任务二:员工招聘招聘怎样的人?</p><p class="ql-block">任务三:员工培训,制<span>作</span>板的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任务四:印刷产品适合接什么样的生意?</p><p class="ql-block">任务五:写经营心得,写出优势和劣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刘老师在讲《大单元教学情景活动设计》时举的一个实例。这</span>种情境设计调动了学生们的参予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这个过程中,思考力和专注度还需老师费力费神的去培养,去提醒么?</p><p class="ql-block">终于发现需要改变的是我们教师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我们要和时代,和这个时代的孩子们与时俱进。</p><p class="ql-block">濮阳市三中董金刚老师的讲座《用写作留存专业思考--语文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经验谈》,河大杨亮教授的讲座《得鱼忘荃--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策略》都明确指出,做为一名教师,每年至少要读懂几本专业的书,要不断反思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或教训并梳理成文字,要争取学习培训的机会,要用不断的学习来成长自己,强大自己以提升自己的价值。</p><p class="ql-block">而想想我们因为懒散或其他原因,有几个能精下心来读本专业的书?有几个能给自己的工作用心留痕?有几个能有学习培训的机会?</p><p class="ql-block">工作≠事业,如果仅仅把工作当工作,那我们完成教学任务即可,回顾将近三十年的教学生涯,扪心自问,自己是把教育教学当作工作还是事业?是的,仅仅把它当工作,追求一下教育教学业绩而已,所以只配得上“教书匠”的称呼罢了。</p><p class="ql-block">如果我们把教育教学当成终生热爱的一项事业呢?我们追求的会是什么?我们会怎么去追求呢?</p><p class="ql-block">培训我们学习的老师是优秀的、是成功的,但他们也是普通的,其实他们就是我们中间的一员。他们之所以成为他们,是因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著,是不叫苦累的付出和拼博,是不懈的努力和学习,是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超越。</p> <p class="ql-block">  教师只有摆脱了职业感的束缚,不把教师当成谋生的手段,而是出乎自己的需要,像孟子那样以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为乐,那么他才能在教的活动中自由的有创造性的发挥自己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只有教、学双方在互动之中都抛弃一切世俗的、外在的各种顾忌,沉浸在艺术的创造过程之中才能达到“孔颜乐处”的境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