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b><b style="font-size:22px;">“芦花飞雪”访东营</b></p><p class="ql-block"><b> 一“致敬母亲河,走近入海口”文化采风交流活动纪实</b></p><p class="ql-block"> 孟庆国</p><p class="ql-block"> 10月11日,是农历重阳节、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敬老节。由河南省华夏文化艺术院组织的甲辰年重阳节“致敬母亲河,走近入海口”文化采风交流活动,于当日在山东省东营市启动。在此后两天的采风活动中,来自河南省华夏文艺术院的十几位老领导、老专家和艺术家们,在渤海与黄河交汇处的渤海边、入海口、黄河湿地公园及几处文化景点观光、采风、创作、交流,度过了一个欢乐、充实的重阳节。</p><p class="ql-block"> 此次文化采风交流活动由华夏世博集团及所属河南科智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东营分公司精心安排。参加这次采风交流活动的老同志有:华夏文化艺术院顾问戚建庄、崔战杰、吴廷伟,党支部书记王金宣,常务院长周首林,副院长乔台山、王星光、王信军、葛臣,秘书长孟庆国,非遗交流保护中心常务主任裴景岭,华夏志愿者救援队队长牛振西等。四位领导同志的夫人应邀参加了这次活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万年来,这条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的万里长河,自西向东,穿高山、飞峡谷、越丘陵、淌平原,一路上接纳山川河谷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波澜壮阔的汹涌波涛,呼啸奔腾着流入大海。她那亘古不竭的流水,如同母亲的乳汁,滋养了神州大地,养育了华夏民族,也孕育出灿烂的中华文明。</p><p class="ql-block"> 东营,是黄河这条巨龙的尾巴,万里奔腾的黄河在这里汇入渤海,形成了黄河三角洲、黄河入海口的旖旎风光和黄蓝水流交汇的独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 11月12日,我们首先来到孤东海堤。孤东海堤是上世纪70年代起,为开发胜利油田而开始建设的围海造陆工程,大堤长达110多公里,气势恢宏,如长龙卧波,镇海锁龙。堤外碧波粼粼,渔帆点点;堤内芳草凄凄,钻塔林立,是领略黄河三角洲自然风光和“沧海桑田”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从孤东海堤码头乘游艇海上观光,不一会就到了黄河入海处。当河海水际分界线出现在海面时,游艇上的人顿时欢腾起来。雄浑的黄河与碧蓝的大海在这里相拥,形成了黄龙入海、黄蓝分明的旷世奇观。不亲临此地,是体会不到她的美丽、壮观和震憾力的。游艇停在海面,大家走上甲板,唏嘘声、欢笑声和拍照的快门声响个不停,每个人都想把这美好的景色和精彩的瞬间,留在相机里、手机里和心里,变成永恒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文思敏捷的行旅诗人崔战杰从黄河入海口联想到王之涣“黄河入海流”的名句,忽然来了灵感,不一会,一首《入海口回望鹳雀楼》的诗作发到了群里。诗曰:</p><p class="ql-block">“呀呀学诗第一首/识得黄河入海流。</p><p class="ql-block">重阳采风到东营/不时回望鹳雀楼。</p><p class="ql-block">滔滔浊浪几纵横/巍巍华夏挺潮头。</p><p class="ql-block">碧草翠沙鸟翔集/芦花飞雪将进酒。”</p> <p class="ql-block"> 从海上回到陆地,我们来到了黄河口生态旅游区。黄河携带大量泥沙从东营市垦利区流入渤海,每年向海内延伸约2公里,年均造陆3万亩左右,这里是祖国大陆最年轻的土地,也是唯一土地面积年年增加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 在黄河入海冲积的百里平原上,水网渠塘密布,沙土细腻肥沃,到处生长着密密匝匝的芦苇和随风摇曳的怪柳,荒草密布,鸥飞雁鸣,白鹳翔集,百鸟栖息,形成了黄河三角洲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 时值金秋,正是芦花盛放、虾肥蟹鲜的季节,蓬蓬松松的苇絮随风摇曳,悠悠飘飞,形成了“芦花飞雪”的壮美景观。</p> <p class="ql-block"> 我们高兴地在刻有“黄河入海口”的巨石前合影,在浩渺雄浑的黄河入海处河道旁流连,在观河楼上眺望,在木栈道上感受秋风拂面的惬意和湿地风光的美妙。副院长葛臣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他笔下的黄河波涛汹涌,大气磅礴。这次他专门带来了一幅精心创作的黄河国画作品,在黄河入河口展示后,赠送给华夏世博集团。大家争相与之合影,留下自然黄河与丹青黄河同框的美好瞬间。</p> <p class="ql-block"> 东营因黄河而生,因石油而兴,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城市。黄河在此入海,使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与博大雄浑的海洋文化融为一体,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黄河口文化。广饶县后李文化遗址考古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居住和生活,留下了丰富的史前文化、古齐文化遗存。这里还是兵圣孙武的故里,山东吕剧的故乡。20世纪60年代,在这里发现了大油田,因胜利油田的崛起和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国家于1983年设立东营市。行走在东营广袤的大地上,“磕头如捣蒜”的抽油机,纵横交织的输油管道、罐塔林立的储练油厂不时映入眼帘,海面上,石油钻井平台隐约可见,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外来文化与地域文化,传统农业和现代工业,已开发的土地和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在这里交相映辉,构成一曲立体的美妙乐章。华夏世博集团东营分公司的同志带我们参观了几个文化景点:广饶博物馆、孙武祠和知青小镇。</p> <p class="ql-block"> 同行者多为饱学之士,对地域文化有浓厚兴趣。在广饶博物馆反映当地悠久历史的文物和图文资料前,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科技史专家、《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黄河文化专题”主编王星光教授当起了讲解员,热心地给我们介绍黄河中下游社会变迁史和科技发展史;王信军、裴景岭都曾是河南省豫剧三团的领导,对戏剧文化情有独钟。在吕剧文化展厅,俩人给大家介绍豫剧和吕剧文化的发展与异同。</p> <p class="ql-block"> 广饶是孙武的故乡,孙武祠雕梁画栋,恢宏大气,内有孙武生平展和众多珍贵的石刻碑碣,漫步其中,中华兵圣的智慧和兵家文化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 黄河口知青小镇是在原山东建设兵团一师旧址上打造的一处以黄河文化、农耕文化、军垦文化、知青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园区。在这里参观,我们这些有过这段生活经历的老同志,回忆着、感受着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军垦、农垦战士和广大知识青在黄河三角洲上披荆斩棘、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大家一边考察,一边交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汲取着文化营养和创作灵感。乔台山副院长既是非遗专家,又是摄影师,每到一地,跑前跑后地拍照,78岁的老人了,兴奋地像个年轻人。原河南省人大副秘书长、九三学社河南省副主委兼秘书长戚建庄博学健谈又会玩,旅途中不知疲劳,热情地与大家互动交流,图片、诗作与音乐经他手随意组合,不时有一篇精彩的顶端新闻与大家分享,让我们受益非浅。</p> <p class="ql-block"> 此次采风活动的最后一站,是到东营市人力资源产业园考察交流。园区是一栋30多层的大楼,就在我们下蹋的同润大酒店对面,东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有关职能部门在此办公,华夏世博集团东营分公司及其他数十家相关企业也集中在楼内办公。市政府为这些企业提供全产业链服务,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和平台支撑,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借助人力发展与产业发展的良性耦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驱动与创新驱动支撑。当天是周日,园区专门安排运营总监王鑫全接待我们。王主任热情健谈,对东营市情和人力资源服务状况了然于胸,随着他介绍的节奏和一组织数据展示,我们能够融摸到东营市社会发展的脉动和经济发展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 参观结束后,我们在华夏世博集团东营分公司召开了座谈会,大家畅所欲言,愉快交流。牛海峰董事长向我们介绍了东营分公司的运营情况,并表示今后将经常组织老领导和专家学者到集团所属单位和机构考察指导,为企业发展献智赋能。葛臣副院长有备而来,首先向东营分公司赠送了书法和绘画作品,随后,又与周首林、戚建庄两位书法家一起,现场挥毫泼墨,为东营分公司留下了一批书法力作。</p> <p class="ql-block"> 三天的文化采风交流活动结束了,参加活动的同志都感到收获满满,意犹未尽。多位老同志有感而发,写出了不少诗文佳作。看到大家高兴而去,满意而归,我做为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之一,感到由衷地高兴,并期待着在华夏文化艺术院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向大家学习,为大家服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