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上旬,出发前一周,在父亲家里看到迟子建老师写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有点巧,顺手借来,两天看完。<br><br>诗化的语言中,深藏于大兴安岭、带着远古神秘气息的鄂温克族走向衰亡,走向同化。<br><br>不是这本书让我向往大兴安岭,对于博大的大兴安岭,鄂温克族只是很微小的部分。 大兴安岭,辽阔广袤的森林之海,中国之肺,动物家园,植被宝库,秋日缤纷,冬日雪原,一直参与中华文明发展的兴安岭多民族,还需要一本书的推荐吗?不需要。<br><br>为什么在当下这个信息纷繁的世界中,人们这么容易被网络的力量触动心灵,忘记那些沉淀在历史长河中无比丰富多彩的社会发展脉络<br><br>大兴安岭,一直都在历史的深处,中华文明的深处。<br><br>现在,蕴育古老文明的原始森林越来越稀少,人工林、次生林比比皆是,我们会怀念原始、交通不便、到处是参天巨木的原始大兴安岭。<br><br>可是没有现代化文明的干预,我们难以走进大兴安岭。文明发展是把双刃剑,对于大兴安岭如此,对于鄂温克族也如此,对于全人类也如此。 <p class="ql-block">这个九月的秋天,我们走进了大兴安岭,从呼伦贝尔大草原,走进根河、满归,大兴安岭深处的小镇,落叶松、白桦树、杨树交错而生,鄂温克人曾经的家园,驯鹿的迁移路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额尔古纳河沿岸的卡线,森林、草场、湿地,深蓝色的河流哺育着两岸的众多生灵,鸟儿自由地飞过斑斓秋色中的边境铁丝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没有过多的追忆历史,只想走进一直向往的大兴安岭秋色中。</p> 十天的自驾时光,五彩斑澜的秋色足以慰藉人生中长久的思念:<br><br>海拉尔---额尔古纳---根河---满归---白鹿岛---临江---室韦---卡线---海拉尔<br><br>走过的路线并不长,一千多公里<br><br>在大兴安岭深处,在秋色的旋涡中,缓缓而行,迷失 激流河,名字让人遐想曾经的激情岁月,曾经的水量丰沛,运载着整个兴安岭的巨大原木走向中原,如今水量日缩,沉默流淌,不再号子声声、热血澎拜<br><br>还有根河、额尔古纳河、莫日格勒河、海拉尔河<br><br>奔流或沉静,闪光或阴暗,传递着大兴安岭强壮又低沉的脉动,春日希望,夏日跋扈,秋日收获,冬日沉睡。<br><br>我们一路行走在河畔、森林、草场、湿地、丛林的秋色中。 最爱的小镇是满归,在秋色中发光发亮的小城,温暖极了,人很少,时间停滞。<br><br>有个小小的火车站,慢节奏的绿皮车驶向海拉尔,朝发夜返。<br><br>有座很近的凝翠山,左观日出右日落。<br><br>有条并不湍急的激流河,晨雾飘过秋天的树影。<br><br>每条街道的尽头就是秋色,一眼秋近。<br><br>每个方向,通往根河、漠河、白鹿岛,所有的方向,路路皆秋。 同行的友人各自不同最爱。<br><br>有人喜临江,有秋林有草场,有额尔古纳河有晨雾。<br><br>有人最爱莫日格勒,百曲蜿蜒,金色草原,牛羊遍地,夕阳暮归。<br><br>还有人都爱,追秋而行,何处不乐秋? 最伤感的时刻,白桦林中到处是巨大的树墩,枯黑黯然,落叶堆积,青苔陪伴<br><br>他们会如同那个年迈的满脸皱纹的鄂温克萨满那样,<br><br>对着风、对着雨、对着身边的树、对着停留的动物昆虫,<br><br>诉说自己的光荣岁月,顶天立地,骄傲雄壮,睥睨万物。 回来两三日,呼伦贝尔下起了大雪,<br><br>有人困于风雪中,有人惊喜雪中秋色,<br><br>只要你去了大兴安岭,所见就是此生拥有的最美秋色。<br><br>人生漫漫,相逢的机会并不多,<br><br>但满归,真的很想再去一次,住一年,安静守候大兴安岭的春夏秋冬。<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