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传承系列纪录片开拍——建湖县烈士纪念馆

紫百合

<p class="ql-block"><b>  10月13日,我们兵分两路,一路由顾宪副会长带领2位研究生奔赴滨海,拍摄造平安与黎民的红色丰碑宋公堤,采访宋乃德之子宋齐生。</b></p><p class="ql-block"><b> 另一路由孟惠惠副会长带领前往建湖,上午到建湖县烈士纪念馆和华中鲁艺殉难烈士纪念碑实地拍摄和采访。</b></p> <b>建湖县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盐阜地区建立党小组较早的地区之一。为褒扬先烈,教育后代,县政府于1984年筹建县烈士陵园,1988年12月在县城镇西村建成烈士纪念塔,并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亲笔题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b> <p class="ql-block"><b>  建湖县烈士陵园始终坚持“褒扬先烈,服务至上”的理念,积极发挥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每年组织开展清明祭扫、烈士公祭、国家公祭等活动,精心做好中小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社会各界群众祭扫接待服务工作,树立了良好对外形象。每年来园瞻仰、凭吊、祭扫,接受教育人数约1.5万人次。县烈士陵园被盐城市政府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华中鲁艺抗日烈士陵园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b></p> <p class="ql-block"><b>  在盐城幼儿师范专科学校鲁迅艺术学院陈德田书记的热情帮助下,联系到了分管建湖县烈士纪念馆的建湖县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陈磊主任。</b></p><p class="ql-block"><b> 恰逢双休日,原本应该休息的陈磊主任,为了支持我们的拍摄和采访工作,特地找来了当年北秦庄战斗见证者的后人杨大林(党员、村主任)。一早送就读高三的女儿参加高考辅导班后,匆匆赶到建湖县烈士纪念馆,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b></p> <p class="ql-block"><b>  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当月,由陈毅任军长的新四军军部在盐城举行隆重的重建大会。大江南北的杰出文化战士和进步青年纷纷向盐城聚拢,一所新型艺术学院很快在盐城贫儿院应运诞生。这就是华中鲁艺。</b></p><p class="ql-block"><b> 华中鲁艺直属新四军军部领导,院长即刚任新四军政治委员的刘少奇。师生们在战斗中学习成长,使鲁艺渐渐成为苏北乃至华中抗日的一面耀眼的文化旗帜。</b></p><p class="ql-block"><b> 未隔半年,日伪集中兵力向我盐阜地区扫荡,华中鲁艺据军部指示,于1941年6月22日撤出盐城。两日后转移到盐城县五区(今建湖县庆丰乡),在这里进行抗日救亡宣传。短短几天时间,动员了1500多名青年农民参加抗日自卫队。6月底,他们转移到湖垛镇附近,400余人分住在高马等几个大的村庄。 </b></p><p class="ql-block"><b> 1941年7月23日,根据军部指示,鲁艺华中分院将全体师生分为两队,一队由院部、文学系和美术系大部分师生组成,随军部行动:二队由戏剧系、音乐系大部分师生和普通班师生组成,由孟波、邱东平、许晴带队,约200余人,另行转移。</b></p><p class="ql-block"><b> 当日傍晚,鲁艺华中分院二队从军部驻地左庄以东的陶家舍出发,准备去盐城以西楼王庄一带。这时,湖垛镇正被一个中队的日军和近一个团的伪军占领,为了避开敌人,鲁艺华中分院二队选择了我党群众工作基础较好的盐城县五区为行军路线,途经吉家庄、北秦庄,然后到达楼王庄。</b></p><p class="ql-block"><b> 7月24日凌晨,鸡叫二遍,行军又开始了。许晴带着几个战斗班和戏剧系的十几位同志走在前面,丘东平走在中间,我和周占熊等在队伍的后面。出庄不远,天空已露出曙光,我们看到正前方远处隐约有一群人在走动,实际上是</b><b style="font-size:18px;">遭遇到了前来“扫荡”的一个小队的日军和一个中队的伪军包围。师生与敌人进行了激烈战斗。</b></p><p class="ql-block"><b> 丘东平来到离北秦庄一里多路的一座小桥旁,沉着地指挥逃出来的同志冲过桥去,向西北方向的张庄转移。不少同志脱险了,丘东平却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b></p><p class="ql-block"><b> 许晴临危不惧,喊了声:“有武器的跟我来!” 陆原等3人带3支枪跟着他,凭借一堵土墙阻击敌人,掩护别人突围。子弹打完后他被迫退到河边芦苇丛里,冲过来的敌人发现了他,一枪击中他的头部,许晴壮烈牺牲。孟波在后边听到枪声,就带战斗班的同志赶上前去继续与敌人作战,同时叫队伍后退,四散隐蔽到高高的水稻田中。我们走到一座小木桥的西头,眼看敌人顺着小路和田埂,端着枪吼叫着,像一群凶恶的野兽一样向西冲来,孟波和战斗班的同志就伏在河边的坡地上隔河向敌人开枪射击。敌人听到枪声,暂时停顿了一下。我们每支枪只有三五发子弹,子弹打完后,我们就卧赴进茂密的稻田。北秦庄周围都是种的早稻,这时早稻即将收割,长得很高。敌人冲过桥后,由汉奸翻译向稻田里高喊:“起来,起来,不起来就打死你们!” 边喊边用轻机枪向稻田里扫射,尽管子弹在大家身旁直飞,但师生没有一个站起来,宁可被打死,也决不向敌人屈膝投降。</b></p><p class="ql-block"><b> 在这场遭遇战中,丘东平、许晴、李锐、袁万华、张炳炎、丛云生、王海纹、叶玲、施予、徐辉、吴斌、朱丹、魏征、李馨和新安旅行团负责人张平、张杰等30多位师生不幸牺牲,邵惟、石流、左林、张修等60多人被敌抓走,还有五、六十人被冲散。当地群众亦有4人受伤,8人惨遭杀害。</b></p><p class="ql-block"><b> 下午二时许,日伪军撤走后,避难的群众回来,冲散的师生在三位带队人之一的孟波的召集下汇合。只见北秦庄田埂上、稻丛中、沟河旁,到处散落着鲁艺华中分院二队师生的遗体,鲜血染红了北秦河,染红了散乱的行李包、小提琴、稿纸。幸存的师生们为失去自己的领导、老师和战友而放声大哭,悲痛不已。</b></p><p class="ql-block"><b> 3师7旅20团2营住在张庄,孟波找到黄营长,请他们帮忙派人去寻找鲁艺分院失散的同志,并把已到张庄的同志集中到营部隔壁的祠堂里。接着章枚、洪藏、苏克等也陆续到了张庄,中午时已集中了四五十人。下午孟波和苏克等与三师2营的组织干事和一个战斗班,到北秦庄一带去打扫战场,把牺牲烈士的遗体就地埋葬。将丘东平、许晴两同志的尸体用船运回张庄。</b><b style="font-size:18px;">第二天一早,把丘东平、许晴两位烈士葬在新河庙附近的高地上</b></p><p class="ql-block"><b> 大家怀着极为沉痛的心情开了肃穆的追悼会。在会上,孟波要求同志们忍住悲痛,振奋精神,以实际行动来为牺牲的丘东平、许晴等革命烈士报仇,大家含着热泪举手宣誓表决心。</b></p><p class="ql-block"><b> 安葬完毕刚回到营部,敌人又来袭击张庄,我们就随2营在建湖一带打游击。以后又陆续找到了走散的学员近三十人。</b></p><p class="ql-block"><b>  刘少奇、陈毅获悉鲁艺华中分院二队在北秦庄遭受敌人袭击后,第二天即派20团政治处魏主任前来慰问; 又派了一个除奸小组到北秦庄一带查处汉奸。</b></p><p class="ql-block"> <b>鲁艺华中分院二队突围后,军政委兼鲁艺分院院长刘少奇接见了突围出来的师生,号召大家化悲痛为力量,继续战斗,并将鲁艺分院改建成军部和3师两个文工团,从此,鲁艺分院撒下的文艺种子又在苏北、在华中大地上开花结果了,他们以更加高昂、更加灼热和旺盛的革命热情,继续投入到抗战的新文化运动。</b></p><p class="ql-block"><b> 1941年12月14日下午二时,延安文艺界举行了追悼青年作家丘东平等遇难烈士大会,艾青、丁玲、欧阳山、高长虹、吴奚如、陈荒煤、刘白羽等均参加了追悼会。</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华中鲁艺殉难烈士纪念碑</b></p> <p class="ql-block"><b>多年来,北秦庄干群深切怀念鲁艺华中分院二队烈士,逢年过节均办供品,到烈士墓前祭奠;当地政府特地将烈士牺牲地改名为东平乡、许晴村、鲁艺大队等,以示纪念。</b></p><p class="ql-block"><b>  1984年,建湖县和庆丰镇两级政府在东平村境内建起了华中鲁艺抗日殉难烈士陵园,将一座烈士群葬墓迁在纪念碑的正后方。这里已成为盐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时节,都有新四军老战士和全县数以万计的中小学生前来祭扫与凭吊。</b></p> <p class="ql-block"><b>  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献身的英雄烈士,人民是不会忘记的。</b></p><p class="ql-block"><b> 1987年10月,当年在北秦庄战斗的亲历者和鲁艺华中分院二队带队人之一的父亲孟波,特地到这里祭奠壮烈牺牲的战友,悼念丘东平、许晴等烈士。建湖县已矗立起高大的“华中鲁迅艺术学院殉难烈士纪念碑”。</b></p><p class="ql-block"><b> 真是“悠悠岁月东流去,巍巍丰碑留人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当年北秦庄战斗见证者后人84岁的杨大林(党员、村主任)</b></p> <p class="ql-block"><b>杨大林接受采访,口述了听其奶奶诉说的北秦庄战斗情况。</b></p><p class="ql-block"><b> 那年,听说日本鬼子 进村,青壮年都跑出去了,奶奶因为年迈又裹着小脚,就留在家里,突然家中冲进日本鬼子和伪军,一番抢劫掠夺后,又冲到村庄,看到鲁艺华中分院的师生,就扫射枪杀,不少年轻的老师和学生都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几个女学生不愿受俘虏被侮辱,勇敢地跳进了北秦河,河水都被染红了。有的跳河后,日本鬼子还凶残地用刺刀扎进她们的头颅……</b></p><p class="ql-block"><b> 听了他的叙述,我不仅感慨,那些年轻的学生怀着救国抗日的志向,从全国各地,甚至是海外赶来,参加鲁艺华中学院的学习和战斗,牺牲时是那么的年轻,就义时是何等的壮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北秦庄战斗见证者后人杨大林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北秦庄战斗亲历者孟波女儿孟惠惠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这次到建湖县烈士纪念馆,参加红色传承系列纪录片的拍摄和采访工作,意义重大,责任在肩。这是赓续红色血脉,这是弘扬新四军铁军精神。</b></p><p class="ql-block"><b> 可以告慰先烈们的是,人民会铭记你们!我们会铭记你们!</b></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父亲孟波展板前留影</b></h3> <p class="ql-block"><b>  建湖县烈士纪念馆,有着一千三百多名烈士忠魂埋在此地。巍巍松柏长青,烈士英魂永存!</b></p><p class="ql-block"><b>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b></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字编辑 孟惠惠</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孟惠惠 杨凌霄</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部分图片素材 网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