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探访

天高云淡

<p class="ql-block">  秘境,一指鲜为人知,二指可望不可及。上海就有不少这样的地方,比如何东旧居。何东(1862~1956),香港开埠后的第一代首富,且是近代上海房地产巨商,今北外滩的大名路(原百老汇路)、塘沽路(原文监师路)、峨嵋路(原密勒路)和南浔路一带房地产几乎全部是何东的产业。澳门赌王何鸿燊(1921~2020),则是何东的侄孙。1926年,何东购进西摩路(今陕西北路)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地块兴建自己的住宅,人称何东公馆。1949年后,何东家族举家迁回香港,陕西北路457号何东旧居由上海房地产部门接收。1957年,毛主席倡议重新修订《辞海》,并建议由上海来完成此事。第二年,何东住宅就成了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上海的许多文化精英集中在此办公。以后,这个编辑部改组为上海辞书出版社,并于1979年正式出版了新版《辞海》。</p> <p class="ql-block">  由于摄影家森山大道摄影展在何东旧居举办,因此何东旧居近年首次向公众开放(2024.6.29~2024.10.7)。托摄影展的福,我终于有幸走进了这座心仪已久的公馆。</p> <p class="ql-block">  何东旧居是花园住宅,花园是中式的,几棵古木老树尤为引人注目。一棵是近百年的古藤,历经沧桑仍婉蜒遒劲;另两棵是百年香樟,粗壮挺拔,浓荫蔽天,为这座古园名宅增添几分雅意。</p> <p class="ql-block">  何东公馆建于1928年,主体建筑在花园中央,假三层砖木石混合结构,为仿英国文艺复兴时代流行于17世纪欧洲的建筑风格。住宅东门,装饰有带三角形装饰的门楣,两根爱奥尼克柱支撑着一个迷你阳台。建筑南立面呈现近似的风格,但规模更加宏伟。通高两层带四槽的爱奥尼克柱式门廊柱身修长,柱头有精巧柔和的涡卷,柱脚有多种复合曲面的线条,串着上端的雕饰。底层有敞廊,二层柱间则为弧形阳台、铸铁花式栏杆。平屋顶,四周围女儿墙,环形栏杆上饰雕刻望往。纵三段,两侧有转角墙,有平拱、石拱窗循。深挑檐,檐下有块形线脚装饰。立面,用水泥砂浆作糙面墙面。2005年,何东旧居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  室内装饰,典雅精美。门厅为黑白相间的大理石铺地,浅色系的旋转楼梯不见奢靡铺张,倒有一丝意料之外的清新恬淡。房间铺柚木地板,饰雕花护壁,吊顶的石膏线脚也各不相同。主要房间均设有壁炉且形式各异,壁炉与木家具的雕饰都精工细作。原住宅内,锅炉房、暖气水汀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屋顶有一部分设计使用了玻璃顶棚,光线透过玻璃顶棚后,温柔地射到屋内,这在上海的老建筑中是不多见的。站在阳台上,则可以欣赏中式风格的花园。</p> <p class="ql-block">  关于何东旧居,还有些叫人扑朔迷离的未解之谜。有说何东住宅的原业主为赫希斯特生物公司上海分部的总裁卡茨,后来别墅转给了何东,这与何东购进该地块兴建自己的住宅说法显然是有出入的。又说何东住宅由美商克理洋行设计,而著名匈牙利籍斯洛伐克建筑师邬达克(1893~1958)当时是克理洋行雇员,所以许多人以为这座花园洋房是邬达克的设计作品,但根据邬达克家书判断,邬达克可能是建造这处住宅的监理。</p> <p class="ql-block">  另根据英商字林洋行1937年出版的《字林西报行名录》的“上海街道名录”栏中的登记,西摩路457号的户主是罗伯特·何东夫妇。而据长着一副蓝眼睛、高鼻梁的“老外”面孔却讲着一口地道纯正上海方言的香港“太平绅士”何鸿章(1926~2017)回忆:“我的曾祖父是英国人,曾祖母是离上海不远的苏州人士,他们在香港生了我的祖父罗伯特·何东,中文名字叫何晓生。曾祖母热爱中国,她的谆谆教诲,影响了祖父的一生。祖父后来娶了我的祖母,她也是中国天津人氏。由此,我们的家族就开始有了中国的血统。”何东靠在最大的英商怡和洋行做买办并晋升华行总经理而发家致富,后来何东家族中有许多人在怡和洋行担任过重要职务,何东家族因此成为香港的第一名门望族。</p> <p class="ql-block">  何东离开怡和洋行后,通过股票投资成为香港和上海巨商,通过收购股票也掌控了香港和上海多家公司。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何东派他的儿子何世俭(1902~1957)回到上海,后成为上海知名证券经纪人。随着事业的发展,在上海安家提上日程,何世俭于是购进了西摩路爱文义路转角的那块地产,兴建了自己在上海的住宅。那么问题来了:1937年登记的住宅信息为什么是何东?推测,很有可能何东早就买下了这处地产。</p> <p class="ql-block">  从旧行号图上看,地皮北临今陕西北路493弄自在里。自在里以南就是一块何东住宅内的草地,这应该是今陕西北路461号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吧。七一中学由1905年创立的崇德女中和1911年创立的进德女中于1953年合并而来,1958年男女首次共校并改校名为七一中学,2000年又合并了江宁中学,于2007年正式更名为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原陕西北路535弄30号校址至今保留了前身崇德女中的一幢三层洋房。永安公司的郭氏家族女儿、著名影星阮玲玉(1910~1935)等曾在此读书,中国现代文学大家郭沫若(1892~1978)、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广平(1898~1968)等名人曾在此授课。</p> <p class="ql-block">  早年,这座公馆四周环绕着上海常见的竹篱笆,形成了一道自然的屏障。需要透过篱笆的缝隙,人们才能窥探到那精心打造的花园和宁静的住宅。现在陕西北路北京西路街角处已经打开,变成一个街角口袋公园,一块牌子上写着:“辞书出版社旧址开放共享绿地”。静安区积极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动员鼓励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附属绿地对社会开放,把封闭空间变成开放空间,让市民群众有更多休憩之处。经产权单位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辞书出版社同意,静安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对3000平方米花园实施改造提升,于去年底竣工开放,今后市民可以在书香、花香、咖啡香的萦绕下和水声、树叶婆娑声中阅读休憩了。</p> <p class="ql-block">  网上有称,与何东旧居隔街相望的陕西北路470弄太平花园,亦为何东的产业,但未找到来龙去脉。明确的说法是:太平花园,20世纪初由中国近现代史上同为外交家、经济学家的伍廷芳(1842~1922)、伍朝枢(1887~1934)父子所建。房屋为联体式别墅,富有浓郁的欧罗巴风情。老房子主要是呈U形的三排欧式建筑,民国初年由伍廷芳出资先建造了1栋3层7单元公寓楼,1928年起伍朝枢又在弄内续建1栋相同式样8单元楼房,另面向陕西北路也建造了1栋。中间原本是花园,解放前夕改建成了两排楼房共25单元。所以弄内有40个号,但只有1~15号和沿街440~476号共7个号于2017年被公布为静安区文物保护点。</p> <p class="ql-block">  这里曾是南欧人在上海的一个集居点,弄内居民以侨民居多。早期入住者大多是中产之家,如医生、工程师、洋行经理等。抗战开始,中国住户开始增多。二战期间,大批犹太难民涌入上海避难,其中绝大部分进入虹口集居,小部分则分流到了静安,太平花园因此成为庇护犹太人的“小诺亚方舟”。据说,第一个住进太平花园的犹太人就住在15号里。直到现在,仍常有犹太后裔前来寻根。</p> <p class="ql-block">  沿街的陕西北路446、448号西摩公馆,属于太平花园一部分,早年开了一家西摩饭店。历时近3年的修缮,西摩公馆首次以《镜中的瞬间》中法青年摄影联展(2024.7.7~2024.7.31)形式对外开放。为了让老建筑修旧如旧,修缮更新时把壁炉、横梁、大门都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但是开放面积不大,如同“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但愿“窥一斑而见全豹”。</p> <p class="ql-block">  相邻的陕西北路430号犹太住宅,始建于1913年,建筑为西式花园别墅,砖混结构四层 。房主原为犹太人,1、2楼从事黄金美钞买卖,3、4楼用作活动和居住,一家人在此过着舒适富裕的生活,直至1950年代初返回以色列。我在想:太平花园当年的犹太难民,会不会是他家引茬过来的呢?</p> <p class="ql-block">  来到延安中路549号煦园旧址,知道的人恐怕不多。煦园建于上世纪20~30年代,曾经的江南精致园林如今风光不再,整个园区曾被租出去作为创意园,目前几乎已搬空,仅剩一块2007年公布的“黄浦区文物保护单位”铭牌表明这处园林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园子的主人是前浙江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洪桢良,后来传到了他儿子洪君彦(1932~2012)即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1881~1973)养女、女外交官章含之(1935~2008)的前夫手上,因此过去一直被叫做洪家花园,后来洪家把园名改成了煦园,猜想多半跟彼时的延安中路还叫福煦路有关。1951年,这里成为了上海评弹团前身“上海人民评弹工作团”的驻地。1961年,因为此地还有上海人民杂技团,于是评弹团搬去他处。</p> <p class="ql-block">  有资料表明,上世纪40年代后期在今延安中路549号的范围内并存过547、549两个门牌号。即今549号东部那片有着江南园林景致的区域原为547号,这是洪桢良旧居;而西部那幢英式洋房才是真正的549号,实为叶启宇住宅。叶启宇(1894~1962),浙江慈溪人,早年在英商业广地产公司任职,后自立门户,曾出任三兴烟草公司董事长和天堂戏院院主,也曾作为建昌钱庄和杭州泰华药房的股东,但人们对他最深的印象可能来自于那家曾经在上海闻名一时的著名南货店“叶大昌”。</p> <p class="ql-block">  让人惊艳的是园林部分,占地不大,然而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错落有致,牌坊、曲径、假山、池塘一应俱全。虽然破旧斑驳,却也看得出洪家曾经的辉煌。一座小牌坊,两面分别题刻着“松篁深处”和“小琅嬛”。所谓“琅嬛”,是传说中的仙境名,为天帝藏书的地方。牌坊立柱上还刻着对联,一面是隶书,一面是篆书,据说是沈尹默(1883~1971)所题。假山上有历经百年沧桑的木构凉亭,三个山洞口分别刻着“奇花异草”、“渐入佳境”、“曲径通幽”,鹅卵石径上拼成的动物图案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经过延安中路555号儿童艺术剧场旧址,如今变成这般模样让我惊讶和感叹。1958年,剧场在宋庆龄(1893~1981)的亲切关怀下,由1951年改名延安电影院的原金门大戏院改建而来,据称是新中国第一家儿童艺术剧场。一代人总有一代人心中美好的记忆,尽管遥远,但这里就是我们儿时魂牵梦萦、心驰神往、编织梦幻的殿堂。可现在看上去却像一个极普通的“仓库”,只有斑驳的墙上挂着一块“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创建 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场”的小牌子,苍凉无比。</p> <p class="ql-block">  跨过延安路陕西路口的人行天桥,又来到陕西南路30号马勒别墅,一幢极具北欧风情的花园别墅,由英籍犹太人爱立克·马勒(1875~1954)于1936年建成。据说,当时马勒的女儿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来到安徒生童话世界中的城堡,女孩醒后用蜡笔描绘出自己梦中的幻景,于是马勒将它变成了现实,圆了女儿的梦。马勒住宅在上海近代建筑史中占有重要地位,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从小到老一直想进去欣赏一番却无机会,当年为共青团上海市委办公地,现又变成衡山马勒别墅饭店。门前写道:“本酒店非旅游景点,谢绝游客参观。谢谢您的理解和配合!”一段《温馨提示》,梦想破灭,进入没戏。</p> <p class="ql-block">  最后,前往历峰双子别墅。名字很陌生,地方却很熟悉。因为它坐落于上海第二繁华的商业街——淮海中路796号,先后为民航局、电影局所在地。这间双子别墅兴建于1921年,由昔日沪上洋行买办姜忠汾(1866~1933)出资建造。1927年,姜忠汾在原楼旁加盖西翼,赠予其弟使用,两座别墅通过空中走廊连接,形制基本类同,自此形成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双子楼格局。2005年,上海市政府批准公布为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  2008年,国际时尚集团历峰对双子楼进行改建。2009年,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2023年,这里再次进行修缮翻新,其内部设计由法国知名设计师操刀,其后交付来自法国的L'ÉCOLE珠宝艺术中心(上海)使用,成为了L'ÉCOLE第三座全球永久艺术中心。借举办“尚绿之境”展览(2024.5.25~2024.10.7)的光,这座神秘的海派大宅限时对外免费开放了。</p> <p class="ql-block">  其华丽的列柱,生动精巧的雕塑,大面积玻璃花窗装饰,是建筑重点保护部位。故外墙、木制吊顶、木制楼梯、钢窗等,都进行了保护性修缮。特别是楼梯旋转空间均使用彩绘玻璃,在阳光的照耀下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  历峰双墅的园林经过精心设计,亦有着移步换景的迷人气质。</p> <p class="ql-block">上一篇:<a href="https://www.meipian.cn/578jlzb6"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花开蒲汇塘(续)</a></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下一篇:</span><a href="https://www.meipian.cn/582g9poc"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凝固的音乐|上音建筑欣赏</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