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顾 全</p> <p class="ql-block"> 现在有不少学生不会读书。一次,我请一位学生读一篇7、8百字的课文,竟出现大、小9处错误,再问他这篇课文主要说了些什么,也没能说清楚,究其原因,我们有些老师让学生在课内读书的时间太少,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处处问”,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学生缺少的正是读书思考的认识过程。</p><p class="ql-block"> 最近,听了我校青年老师周莉《灰雀》第2课时的教学,觉得她的可取之处就是有目的地让学生多读书。</p><p class="ql-block"> 《灰雀》一课计13个小节,第1小节在上节课教学中已经完成,其余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2至10小节时,教者采取了四个层次的读。</p><p class="ql-block"> 第一层次,让学生默读,要求学生把灰雀上哪儿去了的有关句子画下来,然后教者用投影打出列宁和小男孩对话的句子,再指名读,接着问:“从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答:“小男孩本来不敢告诉列宁灰雀上哪儿去了,后来打算放回灰雀。”也有的学生直接说:“灰雀被小男孩捉去了。”这一层次的读主要是让学生了解2至10小节主要讲了什么。</p><p class="ql-block"> 第二层次,通过集体读对话,让学生了解男孩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抓住关键句:“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组织学生品味列宁这句自言自语的话如何读,教师通过指名读、范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了赞叹、惋惜而又低沉的语调。 </p><p class="ql-block"> 第三层次,再通过集体读、对读,让学生了解小男孩态度变化前后各是怎样的?体会“没看见,我没看见。”“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和“一定会飞回来的!”等句,从而分别读出“紧张”、“肯定”、“坚定”的语气。由此,学生理解了一个小男孩起初不敢说实话,而后在列宁的影响下勇于改错的一个小男孩的诚实形象。</p><p class="ql-block"> 第四层次,在学生了解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基础上,教者又组织对话朗读。此时,学生的读就显得贯气、较为流畅,并且较好地读出了人物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11至13小节时,教者又突出了“果然又看见……”等句的读和品味,在作者彻底展现的人物形象中让学生受到了真、善、美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最后,教者再一次组织分角色朗读,起到了升华情感、总结全文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朗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多读书应成为语文课的特色。斯霞老师说得好:“要使儿童学好语文,培养写的能力,必须多读课文。看得多,读得多,才能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运用;才能达到融会贯通,豁然开朗的意境。”(《永远和孩子在一起》)新编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以为,像青年教师周莉让学生在课内有目的地多读的做法,是值得大力提倡的,只有多读,才能真正达到叶圣陶老先生说的“美读”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原载2001年第10期《小学教学参考》,刊登时略有改动和刪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