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0月16日下午5点我们登上了额济纳旗开往呼和浩特的绿皮车,17日上午9点到达呼和浩特车站,早上阴云密布,下起了蒙蒙细雨,导游接到我们,根据下雨的实际情况,带我们在市区游览了三个景点。</p><p class="ql-block">首先前往绥远将军府参观。绥远城将军衙署是清朝为巩固西北疆边陲的稳定,奉行对大漠南北蒙古地区实施政治、军事统治而建。清乾隆龙(1739 年)建成,将军衙署亦同期竣工。这是清代八旗驻防制度的产物,对于清朝控制边疆地区具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将军衙署坐北朝南,建筑群按照“前朝后寝”的功能分布,建筑沿中轴线排列,体现了中国官式建筑规划选址和建筑营造的设计理念。整体布局分纵向三列,中列为五进院,内有房屋 132 间。</p><p class="ql-block">其主体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照壁、府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以及厢房和耳房,左右对称有东西跨院。大堂、二堂及门院为驻节将军公务办公之所,三堂、两院则为将军眷属内宅。</p><p class="ql-block">从清代乾隆二年至民国六年,共有 75 任绥远将军在将军衙署任职。到 1949 年,先后有 79 任将军、20 任署将军、都统、政府主席和省主席在此办公。</p><p class="ql-block">将军衙署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地位等级最高的清代边疆驻防将军府之一,有着“漠南第一府”的称号,对于研究清代边疆政策、绥远历史文化等有着重要价值。它犹如一部无言史书,记载着敕勒川这片土地近 300 年的发展脉络,埋藏着呼和浩特凝固的情感记忆。</p> <p class="ql-block">早上因为火车晚点,我们在车上吃了,午餐导游安排在一家非常好的具有浓厚地方特色餐厅享用了羊肉涮锅,正好是其中一位朋友的生日,她的好友专门买了一个生日蛋糕,大家为她过了一个很特别的生日。</p> <p class="ql-block">之后我们来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华东街27号的内蒙古博物院</span>参观。</p><p class="ql-block">雨中的博物院让我们感到建筑观设计融合了蒙古族的传统元素,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博物院前身是内蒙古博物馆,始建于1957年,2008年改称内蒙古博物院。</p><p class="ql-block">走进<span style="font-size:18px;">远古世界展厅</span>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远古时代。展厅内展示了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包括恐龙化石、猛犸象化石等。其中,查干诺尔龙化石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体型巨大,骨骼结构清晰可见,让人不禁感叹远古生物的神奇与壮观。通过这些化石,可以了解到内蒙古地区在远古时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演化过程。例如,恐龙的种类繁多,有食草恐龙和食肉恐龙,它们在这片土地上曾经繁衍生息。</p><p class="ql-block">文明曙光展厅呈现了内蒙古地区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发展历程。展示了各种石器、陶器等文物,这些文物反映了古代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中,一些精美的陶器上绘有独特的图案和纹饰,体现了当时人们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审美观念。还了解到了红山文化等重要的古代文化遗址,这些遗址对于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边关岁月展厅主要展示了内蒙古地区在历史上的军事防御和边塞文化。看到了古代的兵器、盔甲、城墙模型等文物,感受到了当时的战争氛围和军事防御的重要性。例如,匈奴、鲜卑、突厥等古代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崛起和衰落,他们与中原王朝之间的战争与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的交流。</p><p class="ql-block">大辽契丹展厅展示了辽代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成就。精美的辽代瓷器、金银器、玉器等文物,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其中,辽代的佛教文化也非常繁荣,展示了一些佛像、佛塔等佛教文物,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和精神追求。</p><p class="ql-block">交融汇聚展厅体现了内蒙古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和文化的多元性。展示了不同民族的服饰、乐器、生活用品等文物,让人感受到了各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例如,蒙古族、满族、汉族等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中,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内蒙古文化。</p><p class="ql-block">解放之路展厅讲述了内蒙古地区的革命斗争历史和解放历程。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等资料,了解到了内蒙古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看到了一些革命先烈的遗物和照片,对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奉献精神表示敬佩。</p><p class="ql-block"> 镇馆之宝展示了匈奴鹰顶金冠饰,这是一件极其精美的文物,金冠饰的造型独特,顶部是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鹰的身体用黄金打造,工艺精湛。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匈奴族的文化特色和权力象征。听讲解员介绍,这件金冠饰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体现了当时匈奴族的高超技艺和独特的审美观念。</p><p class="ql-block">作为国内至今为止发掘的最大的恐龙化石之一,查干诺尔龙化石的巨大体型令人震撼。站在化石下方,抬头仰望,仿佛能感受到远古生物的强大生命力。博物院还在化石最佳欣赏角度安装了全息投影,以裸眼 3D 的方式复原这一史前巨兽,让人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它的形态和生活习性。</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又来到大昭寺参观,顺便游览了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塞上老街,古建筑、非遗手工艺品、特色小吃应接不暇,市民游客熙熙攘攘,一派繁华景象。发轫于明清时代的塞上老街从那时起就是贸易中心,来自草原的特色商品与来自中原的茶叶丝绸在这里集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商文化、民族文化和老城文化,也见证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街区内88处不可移动文物、37个非遗项目和16家老字号为这里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大召寺是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领阿拉坦汗于明万历七年(1579 年)主持创建,万历八年(1580 年)竣工,距今已有 400 多年的历史。有传说称,阿拉坦汗之前信奉萨满教,后来喇嘛教传入,他的腿病被精通藏医的喇嘛治好,于是决定修建大召寺。最初寺名为“弘慈寺”,后来改为“无量寺”,蒙语称“伊克召”,意为“大庙”。</p><p class="ql-block"> 大召寺的建筑特点为“伽蓝七堂式”,规模宏大,占地三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八千多平方米,分五重殿堂,包括山门、天王殿、菩提过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整体布局严谨,殿宇高低错落,具有典型的藏传佛教寺庙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寺内的屋顶装饰有一排排脊兽,金瓦红墙,彰显着皇家的威严和气派。西跨院有石头旗杆、汉白玉吉祥八塔、乃春庙、藏经阁等建筑;东跨院有天王殿、千手观音佛殿、玉佛殿、弥勒佛殿等。</p><p class="ql-block">大召寺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也是蒙古地区仅晚于美岱召的蒙古人皈依黄教初期所建的大型寺院之一,在蒙古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它不仅是一处佛教圣地,也是内蒙古地区重要的宗教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镇寺之宝是寺内供奉着一座国内最大的释迦牟尼银佛,高近 3 米,用一吨半的银子打造而成,工艺精湛,是大召寺的标志性文物。</p><p class="ql-block">位于佛像前的两根通天柱上的五爪龙雕,造型生动,工艺独特。是用黄泥和纸浆做成,里面是空心,历经岁月却无一点裂痕,令人惊叹。</p><p class="ql-block">大召寺的壁画采用天然的矿物原料绘制,历经岁月依然色彩鲜艳,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晚餐我们是在大众点评中订的餐,让我们非常意外的恰恰定在了我们住的酒店餐厅,环境优雅,菜肴很有品味,这也是我们这次同游的最后一个团聚,为我们这次愉快旅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