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今天很荣幸和这么多艺术界的同行一起参加</span><b style="font-size:22px;">“纪念杨瑞生老先生诞辰110周年”</b><span style="font-size:22px;">座谈会。杨老先生和我的父亲刘天放生活在同一个年代。我父亲也是一位老艺术工作者。他们那个年代的老先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做事严谨认真,工匠精神刻入到骨子里。</span></p> <h5><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刘爰(中)在观赏杨瑞生先生的书画作品</b></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人一进展馆就被杨老先生的作品震撼到了,那些微雕作品,刻在方寸面积上,人看着都很模糊,很难想象杨老先生是怎么完成的,这需要日复一日的真功夫。</span></p> <h5><b><font color="#167efb">杜仲增老师在座谈会上发言</font></b></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而且我刚才听杜仲增老师发言,说起他在北京看到一位大师现场制作微雕的事情,真的是熟练到一定程度,就是一种心灵感应,而这种我们看似刀笔如飞的状态,是需要常年累月的打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杨老篆刻的章法气、势、情、韵皆备,特别是在他退休后期间创作的大量作品,能静下心长年累月地做这一件事,真的是不不容。</span></p> <h5><font color="#167efb"><b>杨瑞生微雕作品鼻烟壶,象牙微刻山水画和《酷吏列传》。</b></font></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微雕是个细致活,需要相当高的微观雕刻技艺和书法功底,以及熟练运用微雕工具的技能,一件成功的作品,杨老不但需要有高度的工艺技巧,而且还要有艺术家的文化修养思维和创作才情,它是一种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完美结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另外,我看到由山东魏启后书画艺术馆出品,李氏一品堂设计印刷的</span><b style="font-size:22px;">《杨瑞生艺术作品集》</b><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这本书</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装帧精美,设计考究,印刷质量非常好,</b><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甚至远远超过了市场上的其他一些类似的书籍,在这里,也向设计制作者表示感谢!</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是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杨老那么多精品得流传并发扬。</span></p> <h5><b><font color="#167efb">新书设计李勃(右1)刘爰(左1)在座谈会现场</font></b></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另外特别感谢杨瑞生先生的长子杨大哥精心策划搜集整理让我们见证了杨瑞生先生的作品,并发扬光大,再次向杨老先生学习致敬。感谢今天所有在座的各位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b>刘爰,</b> 女,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会员、山东省新闻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山东省女画家协会副主席、泰山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山东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大众日报》高级编辑。</p> <p class="ql-block"><b>【编者言】基因强大,艺术传承!</b></p><p class="ql-block">女画家刘爰的父亲刘天放,是一位优秀的党报元老级画家。曾经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西画,具备深厚的绘画功底。回国后即从上海辗转来到山东解放区参加了革命工作 ,是山东首届文代会元老,50年代以油画、漫画、连环画著称,26岁创作了第一本漫画连环画:美帝侵华史,在抗美援朝时期轰动全国。继而又创作出版了十几件套连环画有黄继光、邱少云、为了胜利、徐建春等。刘天放当时在总编室工作,为了方便画版他善于创新,发明了字数刻度尺,后来在全国各大媒体推广。创作的漫画长期在人民日报"讽刺与幽默"栏目刊登,也是新中国漫画界的元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