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网摘:王世真教授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化学系。1948年和1949年在美国衣阿华大学分别获化学硕士、博士学位,任美国衣何华大学放射性研究所副研究员,是国际上最早合成放射性标记物的工作者之一。1951年8月,王世真院士携全家突破重重障碍回到祖国,受到周总理亲切接见。王世真教授是我国核医学事业的创始人,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化系教授。1956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同位素应用训练班,第一批核医学骨干从这里走向全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与王世真教授怎么有交集呢?说来话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少时,因为国家的三线建设需要,父亲做为筹备处人员率先到四川简阳县搞基建,筹建中国医学科学院分院,于是举家从协和医院搬迁到简阳,期间因为WG曾回到北京,三年后再度南迁。此时,因为母亲调入座落在北京昌平的医科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工作,为了让我们多享受北京生活,父亲一个人先走,我与弟弟、母亲在昌平生活了半年,首次遇到王世真教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彼时,王世真教授是放射所研究室主任,但家安在北京市里,每周末夫妻搭乘单位到市里的班车回家,他的妻子是位外国人,大家尊称为“王太太”。因为是外国人,格外引小孩子注意。王太太和蔼可亲,但不会说中国话,总穿一条长裙,见到小孩子就双眼弯弯地眯眯笑,有时还会掏出糖来分给大家。因为母亲带我和弟弟到市里玩,便同过几次车,到北京还到她家去玩,仍然笑眯眯,仍然不说话,小孩子们讨了糖果便高兴地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是因缘很奇妙,我与弟弟有一张照片(可惜没在手头),半身,应该是我七八岁的光景,照片很清晰阳光,是母亲协和医院的同事周前教授拍的,那天我们一家从动物园回来,她正好拿着相机路过,于是就有了我们姐弟的照片,洗得大大的送给母亲,而周前教授恰是王世真教授在王太太去世后再婚的妻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顺着时间轴往后,因为单位搬迁,王世真教授也随放射研究所到了简阳,父亲那时是所里的书记。放射所是我国卫生系统最早从事放射医学与核医学研究的专业机构,记得七十年代一次氢弹试验父亲也随实验人员到了西北爆炸现场。但是在那个年代,即便担负高深的科学研究,研究人员也要下乡,所谓“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一次王世真教授与研究员们一起到了我下乡的公社,找到我,认真仔细地交待:这是你妈妈让我给你带来的蚊香,农村蚊子多,要注意不要被叮,会得传染病……,后面一串疾病的专业名称。临走前王教授又特意嘱咐我:点蚊香要慢慢点,注意点燃没有。你妈妈真是关心你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再以后就没有与王世真教授实际接触了,虽然工作后在一个大单位。看到当年的领导在回忆录中写道:王教授是只身一人在这里工作,他的办公室就在试验楼里,室内放了一张单人床,兼做卧室。除了工作之外,王教授每天要安排体育锻炼,风雨无阻,这是他能够保持精力充沛的法宝。他的锻炼方法有两项,一是打乒乓球,如果找不到对手他就走路。可惜那时不知道王世真教授也喜欢乒乓球,不然是不是有机会向他当面讨教?</span></p> <p class="ql-block">医科院在四川简阳的旧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