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腾龙洞 <br> 大水井古建筑群系国家4A级景区 ,位于湖北省利川市柏杨镇水井村,东望荆楚,西连巴蜀,北接长江三峡奉节,南邻湖南张家界。是2001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iv> 一大早顶着大雾沿着山里的道路前往大水井古建筑群。一路上,路两侧的山涧里云雾缭绕,我们的车子就好似在仙境一般。当来到景区时,云雾仍没散。<br></div> 大水井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末清初,其建筑规模宏大,整个建筑雕梁画柱,工艺精巧,玲珑剔透,令人叹为观止。建筑群由李亮清庄园、李盖五庄园和李氏宗祠三部分组成,占地1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余平方米。 大水井古建筑群<div><br></div><div> 大水井古建筑群,是长江中下游规模最大、保护较好、艺术价值极高的古建筑群,集西方建筑与土家建筑特色于一体。整个建筑群由李氏宗祠、李氏庄园和李盖五宅院等三部分组成。解放前是李氏集族权、政权、军权于一体的“土围子”。李氏宗祠及庄园建筑宏伟,修饰华丽。</div><div> 整个庄园尽管有24个天井,174间房屋,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但却没使用一颗铁钉,全部采用木骨架,凝固了一个民族的建筑文化史,是土家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div><br> 大水井古建筑群——李氏宗祠<div><br></div><div> 李氏宗祠于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始奠基),由第一任族长李祖盛主持修建,据说铺四十几条三十余米长的条石作基础,仅奠基就用了10年,于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完工。占地面积8千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余平方米。经几代人打造,城墙总长约400米,高8米,厚3米,有射击孔100多个,解放以前一直有哨兵看守,壁垒森严。</div> <div>大水井古建筑群——李氏庄园(李亮清庄园)<br></div><div><br></div> 李氏庄园,土家建筑的交响乐。沿着宽敞的青石板路,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便是翘角凌空的朝门庑殿顶和高高悬挂于门楣的“青莲美荫”四个大字。<div><br></div><div> 李亮清庄园是大水井古建筑群主要建筑之一,系李氏先祖李廷龙第五代孙李亮清旧宅,建于清代中期至1949年。建筑占地1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共有24个天井170余间房屋。整座建筑东掌相连,阁楼高耸,雕栏玉砌,中西合璧,是鄂渝边境旧时民居建筑的典范。朝门匾额“青莲美荫”,系取唐代诗人李白自号“青莲居土”中的“青莲”之意,表明庄园主人以李白后代自诩,借历史名人以光耀门庭。</div> 大水井古建筑群之李氏祠堂 大水井古建筑群——李氏宗祠<div><br></div><div> 气派宏伟,不乏文化内涵。庄园前院更是气度不凡,极尽创意,200平方米的院坝全用规格统一的平板青石铺就,前廊拱卷欧式方柱粗壮挺拔,雕凿精美,堆塑华丽。两侧吊脚雕梁画栋,可谓匠心独运,土汉结合,中西合璧。<br></div> 大水井古建筑群之李氏祠堂(马头墙)<div><br></div><div> 从庄园中轴线从前至后由底就高排列着三大殿,为建筑主体,两侧屋宇相连,天井密布,一室一景,阁楼呼应,气象万千。</div> 大水井古建筑群——李氏庄园(李亮清庄园)<div><br><div> 其装饰艺术也令人目不暇接,精雕细刻的柱础,玲珑剔透的窗棂,造型奇异的廊柱,曲径通幽的走廊,精致豪华的陈设,使整个庄园富丽堂皇而不俗气。</div></div> 大水井古建筑群之李亮清庄园——中西结合的装饰<div><div><br></div></div><div> 在欧式建筑门廊及柱头上的雕塑造型有莲花、有飞鸽,中西结合,寓意丰富,赏心悦目犹如是进入了艺术的殿堂。</div> 大水井古建筑群之李亮清庄园的建筑飞檐<div><br></div><div> 最具特色的“走马转角楼”、“一柱六梁”、“一柱九梁”的建筑格局,备受建筑行业的推崇和借用。<br></div> 大水井古建筑群之李亮清庄园匾额与外墙装饰 大水井古建筑群之李亮清庄园匾额<div><br><div> 上图为在中堂内悬挂的“乡邦同寿”朱底金字 大木匾,是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4年)忠孝南团亲友乡邻为“诰授奉直大夫李府少鸿三大老爷艾服官正之庆”贺送的。<br></div></div><div><br></div><div> 下图为祠堂里的“海邦著绩”匾。李氏族人李光显从军30余年,曾经担任广东水师虎门提督,身经大小战役数十次,屡立战功。两广总督阮元特颁海邦著绩匾予以褒奖.</div> <p class="ql-block">大水井古建筑群之李亮清庄园楹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图李氏庄园中堂。门前楹联是: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p><p class="ql-block">为官心存家国岂计身家</p><p class="ql-block"> 展示的是主人追崇的人生格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图为族中子弟读书的地方。门两旁的楹联是:门户光明耕读为本彝先辈 主业旺盛仁义传家启后昆 </p><p class="ql-block"> 体现了主人对于后辈的教诲之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家人用膳的房间。门上楹联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p><p class="ql-block"> 反映了庄园主人节俭的品德。</p> <p class="ql-block">大水井古建筑群之李亮清庄园楹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图为中堂正门楹联: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其乐 家门和顺虽饔飱不济亦有余欢</p><p class="ql-block"> 显示出李氏家族谨记祖上家训观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家人居住的房屋。门口的楹联是: 竹映碧空寒标猶闻鸟声啼 梅照大地春色尽在风霜里</p><p class="ql-block"> 透露出主人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p> 大水井古建筑群之李亮清庄园的竹兰梅菊及山水等挂屏 大水井古建筑群之李亮清庄园中堂太师椅 大水井古建筑群之李亮清庄园中堂摆件 大水井古建筑群之李亮清庄园书房 大水井古建筑群之李亮清庄园老爷房 大水井古建筑群之李亮清庄园少爷房 庄院两端有小姐楼及绣花楼各一座,飞檐高翘,一东一西,遥相呼应,造型布局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在群体组合、装饰配合以及与大自然完美融合诸方面,李氏庄院匠心独运,颇具功力。 大水井古建筑之李亮清庄园小姐楼<div><br></div><div> 李家小姐活动的场所。阁楼高出其他层面,便于通风和观看外面的景象。建筑法式独特,一柱六梁的格局,为湖北古建筑所罕见。</div> 大水井古建筑群之李亮清庄园绣楼<div><br></div><div> 这是李氏家族女人绣花挑朵的地方。也是李氏庄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楼台亭阁,美轮美奂。</div> 大水井古建筑群之李亮清庄园绣楼(绣品) 大水井古建筑群之李亮清庄园奶妈房 大水井古建筑群之李亮清庄园活动室 大水井古建筑群之李亮清庄园长工房 <div>大水井古建筑群之李亮清庄园彩楼连廊<br></div><div><br></div> 前厅、中堂、后堂皆设有井,沿天井回旋上下左右,逐台升高,楼道互通,而彩楼迂回高矗,可观整座大院,有数门可供出入。院内的窗棂有雕花和石刻景,栩栩如生,巧夺天工,天井中的防火池或方或圆,或刻或雕皆为一体。 大水井古建筑群之李氏祠堂拜殿<div><br></div><div> 拜殿是李氏宗祠的核心,是李氏家族每年三月清明会、七月盂兰会、十月冬至会祭祖时跪拜祖宗的地方。</div><div> 殿内四周原有李氏《家规》、《家训》、《遏欲文》、《劝孝文》等木刻。大殿两端山墙上分别有斗大"忍"、"耐”二字,下置"廉泉井”、"让水池”,喻示李氏家族的清廉礼让。</div><div><br></div><div> 祠堂内的楹联比比皆是,很多都是取自“朱子家训”,无不体现出主人为人处世和对后辈的教育。 </div><div><br></div><div> 上图为拜堂正门楹联:先辈勤俭持家做出许多事业 </div><div> 吾侪耕读为本莫忘这个根源</div><div> <div> 中图为拜堂内堂门楹联: 皇王土圣贤书可耕可读 </div><div> 天地德父母恩可酬可报</div></div> 大水井古建筑群之李氏祠堂祖宗殿<div><br></div><div> 祖宗殿是李氏宗祠的正殿,是李氏家族祭祖的中心殿堂。殿前檐高悬“魁山堂”巨匾,李廷龙、李廷凤兄弟分别字天魁、岐山,“联字以名其堂”,故名“魁山堂”。</div><br> 大水井古建筑群之李氏祠堂过失桥<div><br></div><div> 讲礼堂中有“过失桥”巨石一块,长⒊81米,宽⒊45米,厚0.27米。石中心阴刻太极凤云纹,四角各阴刻蝙蝠图案,是当年李氏族长执行家法和审理案件的地方。过去李氏族人触犯族规,要跪在这块石上,任族长训斥和责罚,故名“过失桥”,是李氏宗祠建筑最大的石质构件。</div> 大水井古建筑群的城墙<div><br></div><div> 城墙是李氏宗祠的防御工事。除正面堡坎外,城墙总长 390米,高约6米,厚约3米,全由巨石垒砌而成。城墙上雉堞向外悬挑,上有射击孔 56个。原有房廊遮蔽风雨,常年有乡勇巡逻驻守。</div><div><br></div><div> 城墙墙梯依山势逐级升高,角梯皆为整块巨石建成,依次布设枪炮孔108个,严密地封锁着所有的通道。可谓壁垒森严,固若金汤。</div> 最后来到了李氏庄园的水井。这也是这处古建筑群被命名的源头。说起来还真有一段故事。 大水井古建筑群之水井<div><br></div><div> 水井原为本地自然泉井,泉水甘冽,四季不涸。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前,川军贺国祥率众围攻李氏宗祠,因城防坚固,数日不下。后经人指点,转攻水井,导致祠堂用水不足,族长李盖五被迫议和。</div><div><br></div><div> 事后李盖五吸取“围祠断水”的教训,修建城墙,将水井围入祠中。墙外嵌有李盖五亲书”“大水井”石刻,每字70厘米见方,行书阴刻,气势狂放。有对外虚张声势之意,实乃工程之大、意义之大、作用之大。</div><div><br></div><div> 因此后人就把李氏庄园称为“大水井”。有意思的是我在庄园里转了一圈并没有见到“大水井”石刻。等我出园区时问了工作人员,她告诉我石刻在围墙外面的崖面上,只有一条小路可通往。因为天下雨路窄且滑,她劝我不要前往。我听劝并感谢了她的好意。实际上,我回来整理美篇时查了许多关于大水井的攻略,竟然没有人晒出过“大水井”石刻的照片。可见那条小路的确不太好走。</div> 到这里,我们就算把大水井古建筑群浏览一遍。感觉到大水井古建筑群以“天人合一”为理念,建筑法式多,审美观独特,更值得传承和弘扬。<div><br></div><div> 从明末清初到民国年间,大水井古建筑群由东而西多次兴建,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特点,那一个个窗饰,一处处石刻,仿佛是凝固的音符,组成一部无声而恢宏的土家民居建筑交响乐,穿越历史和时空在耳边久久回荡。</div> 离开大水井古建筑群,我们又驱车前往利川的另一处国宝级景点腾龙洞参观。 腾龙洞景区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郊,也是湖北恩施腾龙洞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的主要园区, 景区总面积69平方千米。腾龙洞景区由水洞、旱洞、鲤鱼洞、凉风洞、独家寨、三个龙门、化仙坑组成。腾龙洞有着中国最为庞大的洞穴系统,整个洞穴群共有上下五层,目前已探明的洞穴总长度59.8千米,洞穴总面积200多万平方米。 经中外洞穴专家两次实地考察论证,腾龙洞属世界特级洞穴之一。<div><br></div><div> 2020年12月29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腾龙洞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div> 利川腾龙洞景区<div><br></div><div> 从卫星俯瞰图上可以看出腾龙洞景区由水洞和旱洞组成。腾龙洞洞穴系统由旱洞、水洞及地面穿洞组成,洞穴系统总长度59.8km。旱洞与水洞呈北偏东走向,两洞口相距近百米,基本上处于上、下两层,上层为旱洞称为腾龙洞,下层为水洞称为落水洞。旱洞洞口高74m,宽64m,规模宏大,撼人心魄。</div><div><br></div><div> 腾龙洞水洞也称“清江伏流”,长度达16.8km。落水洞位于清江伏流入口处,洞口高50m,宽25m,落水洞顶板距腾龙洞底板约40-80m。清江自地面蜿蜓而来,至此跌落形成“卧龙吞江”瀑布。伏流由若干个支洞洞口和孔隙通地表,形成若干“窗口”如鲇鱼洞、响水洞、黑洞等景观和地表袒露水面如“观彩峡”等景观。</div><div><br></div><div> 腾龙洞旱洞前4公里一段地面较平坦,洞腔浩大,洞穴最高处可达237m,最宽处174m。洞内现形成平均宽度在40米以上、长度100多米以上的大厅10余个,如迎宾厅、望龙厅、教场厅、白沙厅、三元厅、五洞厅等;洞内有三岔口山、妖雾山、白龙山、白玉峰、花果山等山峰,其中以妖雾山规模最大,山体高度达125m。腾龙洞主要支洞27条,支洞中又有若干小支洞。支洞中岩溶景观千姿百态,玲琅满目。</div> <p class="ql-block"> 从景区入口进来,步行首先来到水洞——清江伏流(卧龙吞江)。</p> <p class="ql-block">腾龙洞景区——卧龙吞江(腾龙大瀑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八百里清江上游河段流经利川盆地,在腾龙洞水洞洞口处陡然下降,形成30多米的巨大落差的瀑布。江水奔腾而下,浩浩荡荡地“冲”进水洞中,水流冲击两岸,卷起千堆雪,形成气势磅礴、涛声震天的壮丽景观。从远处看,黑漆漆的水洞犹如一条盘卧的巨龙,张开大口,一口吸进奔腾的江水,故称之为“卧龙吞江”。</p> <p class="ql-block">腾龙洞景区——卧龙吞江(腾龙大瀑布)</p> <p class="ql-block">腾龙洞景区——卧龙吞江( 腾龙大瀑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八百里清江千回百转,至腾龙洞口猛然跌落成宽50多米、落差30余米的大瀑布,真可谓巨龙吞江。从此悄然潜入地府长达16.8公里,又从黑洞流出,最大流量达每秒1460立方米,是中国最大的伏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伏流之一。是岩溶科学上最具代表性、典型性和完整性的伏流,被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道先编写的《岩溶学词典》引为范例。</p> 腾龙洞景区——清江伏流(大瀑布) <p class="ql-block">腾龙洞景区——卧龙吞江(腾龙大瀑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水洞中的岸边穿行,站在不同的角度观看轰鸣巨响的瀑布奔腾而过,空气中充满了溅起的水雾。洞中怪石嶙峋,曲折蜿蜒,大洞叠小洞,洞洞相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块巨大的石头挡在了前面,起名:官財石。它外形酷似棺材,深藏于悬崖的溶洞之中,仿佛远古巴人的悬棺葬。“棺材”和“官财”谐音,天石地石方位相生,“天地设奇石以托风物之灵异”,官财石不仅寓意着升官发财之意,更寄寓了远古巴人超越生死的宗教观念。</p> <p class="ql-block">腾龙洞景区——卧龙吞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水洞通往旱洞的途中还有若干夹洞。穿过这些夹洞沿着江边栈道便来到了旱洞(腾龙洞)。当站到洞前广场时,你会被眼前的景象震撼。</p> <p class="ql-block">腾龙洞洞前广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经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比利时专家1988年9月第一次联合探险考察以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和欧洲洞穴基金会专家2006年10月第二次联合科考探险、实测:腾龙洞总长度59.8公里,洞穴面积200万平方米、洞穴容积接近4000万立方米。其中洞口至4000米洞道面积为23万平方米,容积1575万立方米,是目前发现并有相应数据公布的洞穴中世界上最大的洞穴通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腾龙洞属超大型洞穴系统,位居亚洲前列的地貌类型之一;原国际洞穴协会主席权威专家福特教授在本公园考察后评价“腾龙洞是我见到的世界上最壮观的地下河洞穴之一,其地下河入口景观可与世界自然遗产地-斯洛文尼亚的斯科契扬洞相媲美”,为世所罕见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洞口形态为岩屋状。</p> <p class="ql-block"> 腾龙洞口高74米,宽64米,洞内最高处235米,洞中有5座山峰,10个大厅、地下瀑布10余处。可容20多辆卡车并排驶入,可容直升飞机自由出入,规模宏大,撼人心魄。洞口左边有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任重亲笔题写的“腾龙洞”洞名。</p> <p class="ql-block"> 进入洞口一下就被眼前巨大的穹顶给震撼住。眼前是一片宽阔水面,名曰“龙涎池”。在池中有一眼清泉,被称为“喊泉”,俗称“啊啊泉”。据说站在岸边,亮开嗓门一抒心中郁结时,一股清凉的喷泉便会冲天而起,将胸中的烦闷冲刷的一干二净。</p> 腾龙洞景区——旱洞龙涎池 <div><br></div><div> 过了龙涎池不远,有一处清江古河床遗址。这里曾是清江故道,是腾龙洞旱洞内的地质遗迹点之一。腾龙洞是世界上容积量最大的溶洞,它是上个世纪前中国发现的最长的溶洞,腾龙洞旱洞是早期的清江河道,洞中部分地带还能见到具有水平层理、斜层理的地下河冲积砂层,故名“清江故道”。</div> <p class="ql-block">腾龙洞景区——清江古河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洞口正中的几段木材,是远古时沉于水土之中形成的阴沉木。阴沉木材质坚硬,香味独特,被认为是“宝物”、“神器"这几段阴沉木,证明腾龙洞曾是清江的通道,远古时代,浩浩荡荡的清江就从我们身边奔腾而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再往前便到了腾龙洞电瓶车乘降站。由于洞穴幽深,我们决定乘车前往洞穴内部的观光景点。</p> <p class="ql-block">腾龙洞景区——溶洞华钙钟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电瓶车乘降点下车,只见溶洞中各种钟乳石景观在灯光的映衬下美轮美奂。</p> 腾龙洞景区——溶洞钟乳华钙 <p class="ql-block">腾龙洞景区——溶洞钟乳华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沧海桑田(流石坝与壁流石组合)景观是天然的洞穴水流,经过千万年以来的侵蚀形成奇特的岩溶奇观,层层叠叠,状如梯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沧海桑田是腾龙洞旱洞内的地质遗迹点之一。流水不断从中厚层灰岩断裂带中溢流出,碳酸钙不断析出沉积而成,形如层层梯田,是腾龙洞中最大的流石坝及壁流石组合,也是洞内唯一发育的大型喀斯特地貌化学沉积遗迹。</p> <p class="ql-block">腾龙洞景区——溶洞钟乳华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谷丰登地质景观。五谷丰登是形成于洞壁的碳酸钙沉积。含重碳酸钙的地下水,沿洞顶或洞壁裂隙向下流动,由于温度与压力变化,沉淀形成了壁流石,犹如硕果累累挂前壁,呈现一副“五谷丰登”的画面,在这里仿佛能看到收获时节农民金灿灿的笑脸。</p> <p class="ql-block">腾龙洞景区——溶洞钟乳华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地图地质景观。 洞顶的清泉垂直而下,滴落在下方的石上,珠玉飞溅,沉积物向四周扩散泥流,日积月累造就出了一幅美妙绝伦的天然地质中国地图。</p> 腾龙洞景区——溶洞钟乳华钙<div><br></div><div> 金盆洗手(边石坝)地质景观。</div>金盆洗手是边石坝的俗称,是经过数十万年沉积形成的呈盆状的沉积堆积物。“边石”二字指的是溶洞水池边缘的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洞穴沉积物,这些沉积物不断增高,像堤坝一样起到拦截水流的作用,被称为边石坝,被围成的水池则被称为边石池。 腾龙洞景区——溶洞钟乳华钙<div><br></div><div> 人类祖先地质景观。清江不仅是巴人的发祥地,而且是人类的摇篮。远古人类在清江流域迈出第一步后,钻木取火,穴居溶洞之中。洞穴上方有一个巨大的人类头像,是古代人类走出清江流域后,在此地留下的头盖骨。它化为岩石,守望人类的故乡。</div> 腾龙洞景区——溶洞钟乳华钙<div><br></div><div> 四重门地质景观。四个洞口错落有致地展现在眼前,它代表着人的一生必须经过的四个年代: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走过四重门预示着越活越年青。</div> 在洞穴中漫步游走,狭窄洞壁的通道在灯光的相互辉映下,洞顶上方出现各式各样的水波荡漾和水怪横行的景象,恰似沧海桑田的变化仅在瞬间,各种景观有的很梦幻,有的很真实,让人目不暇接,宛如在时空隧道中穿梭。<div><br></div><div> 最后,我们乘坐观光电瓶车来到洞穴剧场,观看大型情景演艺节目《夷水丽川》。</div><div><br></div><div> 《夷水丽川》剧场是中国最大、设施最完善的洞内原生态情景剧场,位于腾龙洞内的天然穹隆型溶洞大厅。雄奇的溶洞,配以土家族古色古香的吊脚楼,呈现出古朴、原始的环境氛围。 </div> 腾龙洞景区情景剧《夷水丽川》土家族舞蹈 腾龙洞景区情景剧《夷水丽川》土家族舞蹈 腾龙洞景区情景剧《夷水丽川》土家族舞蹈 在欢愉的气氛中演出结束。游客们也在这特别的剧场里,切身体会到了土家族淳朴、原始的民族歌舞的韵味。 走出腾龙洞口回望,真是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千万年的造化,成就了这样地质奇观。<div><br></div><div> 利川的游览就此结束。明天准备前往三峡之巅。这是我的一位非常喜好自驾野游的亲属提醒我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他还提醒我途中有几处景点可考虑。一是旱夔门,一是梭布垭石林。</div> 长江三峡之巅简介<div><br></div><div> 中国最美在长江,长江最美在三峡,三峡最美在奉节,奉节最美在“三峡之巅”。</div><div><br></div><div> 三峡之巅风景区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地处长江三峡之首,因杜甫”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的诗句而得名。三峡之巅是物理形态的最高处,是景观形态的最美处,是文化层面的至善处,是精神层面的至上处,是绿色发展的至臻处。</div><div><br></div> "诗圣”杜甫,公元766年来到夔州,站在“三峡之巅”,放眼长江滚滚,创作写诗430余首,占他全部诗作的三分之一。刘禹锡在夔州,于巴渝民歌的基础上开“竹枝词”新风。中国诗词的四个"第一”均产生于此地,李白的“天下第一快诗”《早发白帝城》、杜甫的“天下第一律诗”《登高》、刘禹锡的“天下第一情诗”《竹枝词二首·其一》、康熙皇帝的“天下第一景诗”《六言诗》,都发生在奉节。 康熙皇帝六言诗及刘禹锡的竹枝词 其一(这两块石刻就在长江三峡之巅景区内)<div><br></div><div> 经过精心策划和匠心打造,2020年5月1日,奉节三峡之巅景区对外开园,游客将在海拔1388米的长江三峡最高处,鸟瞰欣赏瞿塘峡两岸如诗如画的风景。</div> 早饭后出发,沿着G242国道行驶,山里的道路崎岖蜿蜒但很平坦。差不多两个小时后经过了梭布垭石林景区。 梭布垭石林景区(国家4A级景区)<div><br><div> 梭布垭石林拥有大小共100多个经典的自然景观,开放的有青龙台、莲花寨、磨子沟、九龙汇四大景区,每个景区各具特色,景区内独特的“溶纹”、“戴冠”景观,是一大亮点,狭缝秘境、化石古迹随处可见,堪称一座远古地质博物馆。经中山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考证,确定石林形成4.6亿年前的奥陶纪时期,整个石林犹如一座海底迷宫,美轮美奂。</div></div><div><br></div><div> 由于之前刚刚参观过红石林景区,所以决定放弃入景区参观,继续赶路。不久经过三峡原乡。三峡原乡,奇峰异石,谷幽水秀,森林茂密,空气清新;三峡原乡,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谷中居民依然过着部落式村庄生活,排排古老的瓦房,错落有致,对“三峡原乡”概念做出了诠释。因此得名“三峡原乡”,那村庄就叫“花姑阆苑”。</div> 利川至奉节山路风光(三峡原乡公路段)<div><br></div><div> “三峡原乡定位为传统村落的原汁原味生活。” 重庆赤甲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包括重现远古巫人部落在此以“种花、养花、插花”为业的生活意境。</div><div><br></div><div> 公路两侧修建了一些景观雕塑,增加了诸多的文化韵味和气息。</div><div><br></div><div> 很快我们就来到了公路旁的旱夔门观景平台。</div><div><br></div><div> 三峡原乡景区俗称旱夔门,位于奉节县兴隆镇回龙村椅子淌腹地,距离重庆奉节县城约40公里外。它由两处高约600多米的绝壁构成,两山之间形成一道400多米宽的天然大石门,因其形状和险峻酷似长江三峡之首的夔门而得名,而被世人称为“旱夔”,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div> 旱夔门观景平台<div><br></div><div> 旱夔门景区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质奇观吸引游客,其中包括一条3公里长的迷宫河,河谷底两岸树木茂盛,四面被绝壁环绕。在迷宫河里,有一处奇特景象,即飞泉下方的碧绿深潭,大约每隔10年就会突然持续喷出数十米高的水柱,响声如雷,十里开外都能听见,被称为泡泉。此外,旱夔门景区还包括三峡原乡、九曲花街、花姑驿站、花海之心等特色景点,是一个集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div> 三峡原乡(旱夔门)景区<div><br></div><div> 我们没有过多逗留,打卡拍照继续前行。前面便到了另一处观景平台——蜡烛顶。</div> 蜡烛顶观景平台<div><br></div><div> 蜡烛顶为恩施市太阳河乡白果树坪村的蜡烛顶组,海拔1500米左右,因山顶上一酷似蜡烛的巨石而得其名。</div><div><br></div> 远望云海漫漫云台观,鬼斧神工梭布垭石林;近看绝壁千仞板壁岩,雄踞虎卧狮子包;后靠巍巍壮观石乳关,天然森林氧吧三里荒;穿过隧道即到奉节兴隆镇。近年来民宿火爆,这里成了“候鸟”的天堂。<br><div><br></div><div> 再往前进途经一段狭窄幽深的地带,名曰虎爪峡。谷底云雾缭绕,河水蜿蜒曲折,两侧峰峦耸立,怪石奇绝,两边近百米的山体高耸入云,形成凶险之隘。</div> 九盘河虎爪峡<div><br></div><div> 虎爪峡位于奉节九盘河流域中段,与对岸的白龙山相对望,整个山形脊梁犹如一只老虎爪而得名。峡谷因形似虎爪而得名,两岸地势险峻,悠悠九盘河蜿蜒其中,风景秀丽。</div><div><br></div><div> 这里不仅以其壮美的山水风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而著名,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停车场,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停车服务,因此成为自驾行和摄影爱好者的驿站营地。</div> 奉节小寨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景区标识<div><br></div><div> 在S201巫恩路上继续行驶,经过奉节小寨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不远便来到了奉节县城。</div> 奉节县城<div><br><div> 奉节县隶属重庆市,位于重庆市东北部、长江三峡库区腹心,东邻巫山县,南接湖北省恩施市,西连云阳县,北接巫溪县, 幅员面积4098平方千米。奉节已有2300多年的建制史,是历代路、府、州、郡治所在地, 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县城之一。</div><div> 奉节是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全国首个“中华诗城”。奉节还是移民大县,在三峡大移民中,12.8万移民作出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div><div> </div><div><br></div></div> <p class="ql-block">重庆奉节——夔门大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夔门大桥(Kuimen Bridge)是中国重庆市奉节县境内连接奉节县南、北两岸片区的过江通道,位于长江水道之上,是奉节县重要的对外通道。该桥东距下游三峡水利枢纽工程160千米,距瞿塘峡口10千米。</p> 重庆奉节_夔门大桥<div><br></div><div> 夔门大桥线路全长930.25米,主桥长893米,为混凝土边主梁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斜拉桥。主塔处塔梁间采用纵向弹性半漂浮体系。线路北起诗城路,上跨长江水道,南至巫恩路;桥面为双向四车道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为40千米/小时。</div><div><br></div><div> 我们没有停留跨过长江瞿塘峡继续前行,很快经过白帝城景区。</div> 奉节长江三峡岸边码头 奉节白帝城景区客服中心<div><br> 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白帝镇白帝村,地处瞿塘峡口长江北岸,白帝山上,东望夔门,南与白盐山隔江相望,西临奉节县城,北倚鸡公山,地处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西端入口。<div><br></div><div> 继续抓紧时间去三峡之巅。沿着山路上行。在偏马桥观景平台停留。这里居高临下可远眺江边的杜甫草堂。<br></div></div> 奉节偏马桥<div><br></div><div> 偏马桥典故。据传,唐代刘禹锡在夔州任刺史时,常下乡了解民风民俗。有次他从浣花溪骑马到鹿场坪,途经一小桥,听见有人在唱竹枝词,听得正入神,马偏 了一下,差一点把他从马上摔下来。后来人们就把这里改叫偏马桥了。</div> 夔州杜甫草堂<div><br></div><div> 明正德《夔州府志》卷3:杜甫宅“在府东北。即古之东屯,今草堂也”。草堂湖蓄水前原叫草堂河,也叫浣花溪。诗圣杜甫曾在这里寓居1年零9个月,共创作诗歌437首,成就了诗圣晚年诗歌创作最高峰。杜甫在其58年的生涯中,共创作诗歌1400余首,其中在奉节2年左右时间就写了近三分之一。</div><div><br></div><div> 在翟塘峡,杜甫写下“白帝高为三峡镇,翟塘险过百牢关”;在八阵图前写下了“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在任橘官时,又写下“园甘长成时,三寸如黄金”。为纪念杜甫,如今将浣花溪更名为草堂湖。</div> 夔州草堂湖(浣花溪)<div><br></div><div> 沿着观景平台旁的路径,我走上了山顶的飞龙寺。</div> 奉节飞龙寺<div><br></div><div> 奉节飞龙寺始建于宋朝,由一位名叫慧能的僧人创建。他看到这里的秀丽风景,便决定在此地修建寺庙,初名为“飞龙禅寺”。经过历史沿革,最终定名为“飞龙寺”。</div><br> 飞龙寺不仅是一个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生动的佛像造型,展示了岭南地区禅宗文化的魅力。寺庙内的历史名人题写和碑刻,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艺术。<br><br><div>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和七月十五,飞龙寺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和信徒前来参加,感受寺庙的热闹氛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div><div><br></div><div> 奉节县飞龙寺上有三峡之巅、下有远近闻名白帝城。</div> 重庆奉节--三峡之巅景区入口 <p class="ql-block">重庆奉节--望夫坳观景平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望夫坳:又名坳口观景平台,是过去因妻子盼出峡的丈夫早日安全回归在此等望而得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是这个地方的实景写照。坳口是8公里瞿塘峡最佳观景点,更是观看江峡船行之地。当地古代人远行,就是靠船进船出,最牵人心绪的是船。李白的巴女词:“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道出了亲人久别而盼归,踮足翘首,近问远望的关切心情。</p> 重庆奉节--望夫坳观景平台<div><br></div><div> 现在站在山坳是左眺三峡之巅,右观白帝城、飞龙寺,面赏白盐山壁,俯瞰高峡平湖之胜景的观景平台。</div> 望夫坳观景平台至三峡之巅路标<div><br><div> </div><div> 离开望夫坳直上山间十几公里的盘山公路,来到三峡之巅景区核心区域客服中心停车场。堪堪赶上最后一班上山的电瓶车,好悬啊。</div><div><br></div><div> 经过10多分钟左右,电瓶车把我们载到赤甲山顶。</div><div><i></i><br></div></div> <p class="ql-block">重庆奉节--三峡之巅(夔鼓广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电瓶车站走出来,便来到了夔鼓广场。正中是夔鼓神坛,一面巨大的夔鼓立在当中。据称该鼓鼓面直径3米,宽6米。神坛北侧有余秋雨题写的“三峡之巅”石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进入三峡之巅景区沿着西面的通道走,迎面是一座吊桥——夔乐桥。</p> <p class="ql-block">重庆奉节--三峡之巅 (夔乐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夔乐桥:彰六律,正五音之桥,是登顶感悟之路,体验五音弦桥。礼音之行,通夔乐彩桥,寻游山麓之巅,感怀夔乐美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该桥东连夔鼓广场,西跨火焰山,桥长55米(包括桥平台),桥宽3.3米。</p> <p class="ql-block">三峡之巅游览线路导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律回廊:一廊双层三接头,三脉七景五维度。廊桥融有五音六律数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所以叫六律回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律古为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阳律”和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六阴律”,合称阴阳“十二律”,是远古时代的一种律制。从低音起算,排列成奇数的六个调叫律,排列成偶数的调叫吕,称为“律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音同是远古的音律五音阶:“宫——商——角——徵——羽”。律在音先,律分阴阳,寓意凡事都得讲究规矩,“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道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律回廊架两山之间,通为事哲理之巅,人生只要通六律,正五音一定是名利双赢之家。桥通三脉七景五维度,它既是人生美好的向往,更是通往山川大美之去处。此去脊梁可赏长江龙脉、巫山地脉、后夔音脉;感受神韵夔鼓、风韵亭廊、竹律雅道、龙台水景、古城幽谷、后夔乐坛、赤霞荡悠;领略物理形态最高、景观形态最美、文化层面至善、精神层面至上、生态发展至臻之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三峡之巅游览线路导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夔”字门:山脊夔字一点红,屹立巅顶绿林中。“夔”是三峡图腾,看其结构,一解便知:字由五个部分组成,即“首、止、巳、八、文”,看似复杂,实则简单,虽然简单,寓意深厚:三峡之“首”,“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万里长江,最美三峡,延绵七百,瞿塘起首。高山仰“止”,三峡第一景三峡之巅,高峡平湖巅峰仰止;山水第一门夔门,好山好水夔门仰止;中华第一诗城,有诗有城人文观止。万物成“巳”,奉节有独特的自然优势孕育丰富的物产,百业兴盛。三峡有优质的生态环境造就名胜的景观,万人欣赏。秋兴赋“八”,“八”字从来受人青睐,悦耳和声。此更意合诗圣《秋兴八首》,夔峡乃诗峡,八方诗人聚夔州,八万诗篇描三峡。厚重人“文”,“夔”字从文,演绎着三峡区域的历史文明,成就了“江峡文化”,四首“天下第一”的诗词成就了千年绝唱。万古夔州、自成一韵,千年文明,源远流长。神州之夔,专属三峡,夔州、夔门、夔峡……。华夏之大,夔为此生。唯我独尊,唯我独有。代言江峡,吉祥如意。你从门下过,合家幸福多,陪字留个影,天天好心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竹律雅栏:竹源于自然,是用具中最早、最多、最好的物种。自音祖后夔用竹做的编管乐器“籥”(yue)之后,竹就列为音乐分类“八音”之一,是"天人合一”和“天人协调”的体现。当今的笛、笋、笙、筝、鼓板、京胡、二胡、板胡等传统乐器皆离不开竹子。竹律雅栏全长123米,竹筒666根,按照乐谱曲线高低安插于生态之道,是融入自然,返古还朝,用竹制音符追思音祖,找回“寻游山脊间,体味古乐趣”的感觉,更是对人们“一同升,一路顺”的美好祝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继续上行便到了四望乐坛。这里是音之圣顶,是寻根音祖,问道三峡的圣地,塑有音祖雕像。</p> <p class="ql-block">重庆奉节-三峡之巅 (音祖雕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音祖雕像:浮雕后夔一一雅乐鼻祖,浮雕高5.5米,宽4.4米,仿汉白玉制成,居高脁远,音容镇定。后夔,人名,舜臣,掌管音乐之官。《百家注》上记载,夔姓始于上古时期,传说是帝尧时的乐正夔的后代。周时封楚国的后裔于夔,即今三峡区域。《文选·张衡》有:“伯夷起而相仪,后夔坐而为工。”之载证。《吕氏春秋·察传》中记载了一则史话:有一日鲁听说哀公问孔子:“听说尧舜时代有一个国家乐师叫做夔,他只有一只脚,是真的吗?”孔子解释道:“夔”出身平民,受到重黎举荐,舜帝重其才华,授予礼乐最高职位“乐正”。“夔”精“四乐”“五音”“六律”,以通“八风”使得天下大服,助王者号令天下。之后重黎又准备推荐其他音乐人才给舜帝,而舜帝却说我有夔这一个人就足够了。“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节、十二时、十二辰、十二经水、十二经脉。”,也成为了“天干地支,阴阳五行”的思想发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长江有夔门,人间有夔乐,夔为图腾,三峡独有。巅峰夔韵,鼻祖圣坛。</p> 步行依山而建的小道来到“三峡之巅”的观景台——迎龙台。 迎龙台,海拔1388米,是长江三峡的至高点。因山脊似龙脊,巅顶似龙头,台迎山川之龙脉故曰迎龙台。上面有余秋雨先生题字“三峡之巅”石碑以及“秋雨注”。 三峡之巅迎龙台(海拔1388米)<div><br></div><div> 秋雨注:要把漫漫苦旅写成一篇篇文章 之弊。 每一篇都必须有一二个停驻点稍滞留。否则就有 "流语泛”之疪。但是, 这一篇却成了例外,因为三峡无论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是险峻奔涌的流动体,很难让笔墨在何处稍稍滞留。<br> 出乎意外,正是由于这篇文章,我受邀为三峡题写了两个石碑,一是“三峡之巅”,二是“千古诗跡——白帝城"。石碑镌刻得很精致,我的笔墨能以这种方式在那里停驻,日夜守护着神话般的美丽,真是莫大荣幸。<div> 余秋雨新版《文化苦旅》</div></div> 奉节夔门--长江三峡之巅观景平台(海拔1388米)<div><br></div><div> 瞿塘峡落日景色由于太阳西下到一定角度时,由大气层的发散作用,阳光被分散,由于红光的穿透力大于蓝光和紫光,所以形成了我们所说的“一轮红日挂天边”。</div> 奉节夔门--长江三峡之巅观景平台(海拔1388米)<div><br></div><div>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夕阳透过朵朵云层,把天空白云染得红彤彤,把瞿塘峡映得金灿灿,留下美丽的黄昏与坦然宁静的氛围。瞿塘落日含情脉脉,含羞待放。伴着夕阳渐渐的西沉,橘红色的光映红了一切,像是天空中燃烧的一团火焰,落日的余晖,映着晚霞,迎着微风,飘向天际。</div> 奉节夔门--长江三峡之巅观景平台(海拔1388米)<div><br></div><div> 观景台海拔1388米,分为上下两层。从观景台俯瞰,可以看到雄美的瞿塘峡景观。瞿塘峡也称夔门,瞿塘关。长江犹如一条巨龙从瞿塘峡中穿过,峡谷两岸断崖壁立,高约百丈有余,峡谷宽约几百米,两岸高高的山峰挺立,犹如门户一般。</div>古时,峡谷中水深流湍急,江面最窄处不及50米,波涛汹涌,呼啸奔腾,令人心悸,因此这里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 三峡之巅远眺白帝城<div> </div><div> 站在观景平台向西北方向远眺,把镜头拉近可以清楚地看到瞿塘峡口的夔门大桥,以及瞿塘峡里面的白帝城景区以及连接景区客服中心的廊桥。</div><div><br></div><div> 真是风光无限尽收眼底,意犹未尽。 </div> 之后,我们在景区工作人员的提醒下回到出口电瓶车站。我们与工作人员一起乘坐最后一班下山的电瓶车回到山下客服中心停车场。<div><br><div> 我们真是够幸运,最后一班电瓶车上山,最后一班电瓶车下山。<br><br> 晚上,我们没有回奉节县城,而是前往巫山县城休息。</div></div> 巫山县,隶属重庆市,位于重庆市东部边缘,处三峡库区腹心,地跨长江巫峡两岸,东邻湖北省巴东县,南接湖北省建始县,西抵重庆市奉节县,北依重庆市巫溪县和湖北省神农架林区。<div> 巫山在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国巫郡,秦汉改郡为巫县,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巫县加“山”字,巫山县名自此始。1997年6月,重庆直辖市成立,巫山县隶属至今。</div> <h5> 早饭后,我们打算去巫峡神女峰景点参观。按照一些自驾客的攻略,观赏神女峰的最佳地点不在景区内,而是一座村寨。我们设定了目的地就出发了。</h5> 巫山县城至神女峰最佳观赏点的线路<div><br></div><div> 出现城不远前面便看到巫山长江大桥。在路边远眺巫山县城,长江三峡段巫峡静静流过。</div><div><br></div><div> 巫峡位于重庆巫山县和湖北巴东县两县境内,西起巫山县城东面的大宁河口,东至巴东县官渡口,绵延45公里,包括金蓝银甲峡和铁棺峡,峡谷特别幽深曲折,是长江横切巫山主脉背斜而形成的。巫峡又名大峡,以幽深秀丽著称。整个峡区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是三峡中最可观的一段,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充满诗情书意,可以说处处有景,景景相连。<i></i></div> 巫山县长江巫峡(巫山长江大桥,位于长江三峡段的巫峡入口处,是一座钢管中承式拱桥)<div><br></div> 巫山长江大桥<div><br></div><div> 巫山长江大桥,位于长江三峡段的巫峡入口处,是一座钢管中承式拱桥,项目总投资1.96亿元。大桥桥面净宽19米,双向4车道,主跨492米。大桥引道全长7.4千米,路基宽8~12米,为山岭重丘二级路。它被称为“渝东门户桥”、“渝东第一桥”,并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是世界上最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div> 巫山长江大桥<div><br></div><div> 在河西岸的桥头还有一些反映巫峡先民生活场景的浮雕。随后我们继续沿着山路行驶。但最终到达终点时才发现,那里远离长江,根本无法看到神女峰。问了当地人才知道我们走的方向不对,只好放弃。</div><div><br></div><div> 这好像人生一样,有时设定的目标却未必能达到。那就重新开始,选定下一个目标继续前行。我们准备前往宜昌市石牌保卫战遗址参观。</div><div><br></div><div> 石牌保卫战遗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石牌村,距市区17千米。该遗址因石牌要塞的天然地理优势而得名,是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历史遗迹。石牌保卫战发生在1943年5月21日至6月3日,是中国军队以弱胜强的一次著名战役,被誉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国人牢记这段历史。</div><div><br></div><div> 石牌因其峰顶巨石矗立如牌而得名。该抗战遗址现已开发为石牌要塞风景区,由杨家溪军事漂流、石牌抗战纪念馆、石牌抗战纪念碑三部分组成。现为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div> 巫山县至宜昌石牌抗战遗址路线 <div><br></div><div> 很快驶上G42沪蓉高速公路,途中遇到一座大桥。</div> 何家坪大桥(桥梁主线长456.651米共有五跨)<div><br></div><div> G42沪蓉高速何家坪大桥位于重庆境内奉节至巫山段,是该高速上的一座重要特大桥,桥梁全长451m,主桥为独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div><div><br></div><div> 这条公路上一是桥梁多,二是隧道多。接近中午11:11时驶入段家屋隧道,出隧道将很快到达巴东服务区。</div> G42沪蓉高速段家屋隧道(11:13)<div><br><div> 刚进入隧道时间不长,前面的车速慢了下来,一会儿工夫干脆停滞不前,此时前方情况不明。</div><div><br></div><div> 说实在的,如果是在露天的路上被堵车还好说。像这种在悠长幽暗的隧道中被堵车了,前后都被车辆夹击的态势,实在是心中觉得不踏实,丝毫没有安全感。但也只能耐心等待,在不安中熬着。</div><div><br></div><div> 在漫长的30分钟煎熬之后,车子终于缓慢移动。</div></div> G42沪蓉高速段家屋隧道(11:43)<div><br></div><div> 逐渐接近车辆肇事现场,原来是在快出隧道时有车辆肇事。交警在紧急处理后,拖车正在将肇事车辆运离现场。</div><div><br></div><div> 心里一块石头总算落地。开车在外安全第一,时刻要保持警惕,万不可忽视驾驶安全。</div><div><br></div><div> 虽然平安走出段家屋隧道,可是在服务区查询石牌抗战遗址的信息时,却被告知当下正在维护升级改造,暂停开放。刚刚平息的心情又起波澜。</div><div><br></div><div> 事已至此,遂决定结束这次巡游,直接踏上返程道路。清明已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候鸟归巢。我也该回家了。</div><div><br></div> 归程的路就比较好走了,一路高速出重庆进湖北,转向河南过黄河。 <h1>G45大广高速河南段</h1><div><br></div> 4月5日这一天走的是G45大广高速,过了郑州不远前方指示将要跨过黄河。虽然地理书上说中国南北分界是以淮河为界,但是老百姓还是认为黄河以南算是南方,河北才算北方。 G45大广高速黄河大桥<div><br></div><div> 开封黄河大桥(Kaifeng Huanghe River Bridge),是中国河南省境内连接开封市祥符区和新乡市封丘县的过河通道,位于黄河水道之上,是大庆—广州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45)的一部分,也是沟通黄河两岸交通的枢纽。</div> G45大广高速黄河大桥(百度地图)<div><br></div><div> 开封黄河大桥北起兰考——原阳高速公路(豫高速S32),上跨黄河水道,南至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30);大桥全长7837.68米,主桥长度1010.27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20千米/小时 。</div> <div>G45大广高速黄河大桥<br></div><div><br></div> 开封黄河大桥分别由主桥、南北引桥、索塔、斜拉索和索塔等组成;主桥路段呈北至南方向布置。 <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5日,中午12:00时刚过,我驾车驶上G45大广高速公路开封黄河大桥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开封黄河大桥(开封黄河高速公路特大桥)为G45大(庆)广(州)高速公路南北跨越黄河的特大桥。2006年11月28日,大(庆)广(州)高速公路河南段标志性建筑——大广高速开封黄河大桥(开封黄河高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开封黄河大桥于2004年9月开工建设,总投资约20亿元,全长7858米,主桥长1010米,桥宽37.4米。它是河南省境内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部分斜拉桥。在当时与同类型桥梁相比,其连续跨数和连续长度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该桥的建成对河南乃至全国的桥梁技术发展和经济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 。</p> 跨过黄河母亲河就好似回到家乡怀抱倍感亲切,在外的游子总要回家的。<div><br></div><div> 春节前夕从北方向南方,那时的大地一片肃白冰封,寒风刺骨。如今南纵北归时,春风和煦大地已是铺满了绿装,冬小麦早已茁壮生长,生机盎然。</div><div><br></div><div> 过河南进河北,向北一路坦途。当车子驶出河北山海关进入辽宁万家那一瞬间,我终于回到了故里。</div> G1京哈高速山海关段 万里雄关漫道 长城内外妖娆<br><br> 万里长城起初东起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关)老龙头,西至嘉峪关。后来明长城又经九门口延至丹东虎山脚下。<div><br></div><div> 因此那时候长城内外有别,被称作“关里关外”。东北被认为是外夷之地,出关在百姓嘴里叫作“闯关东”。直到近现代,东北才真正成为富庶之地。现在是我们国家的重工业基地,黑土地大粮仓。</div> <p class="ql-block"> 经过3天长途奔袭2200公里,于4月6日晚上19:00安全抵达家中。第一时间给孩子们报平安。</p> 平安短信<div><br></div><div> 好好休息一下。接下来两天将车子送到4S店做全面保养。总结本次新春巡游。</div> 细细想来,从1月20日出发南下到4月6日北上返回,总计两个多月(78天)时间,南纵北横途径12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有的省市进出两次),行程近11000公里。不仅观赏了一路自然风光,更是感受了沿途人文景观,特别是少数民族浓郁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 自从4月初回到家里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大半年。这期间除了挑选和处理拍摄的照片以及视频外,还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包括地方志、人文知识、地理知识和旅游攻略以及网友的游记等等,以补充自己的无知和不足。<div><br></div><div> 到今天,11集《南纵北横二万里 —— 新春巡游记》已经全部完成。感谢在我编写美篇期间伴随我、关注我、支持我、鼓励我的亲朋好友以及那些我并不相识的网友。</div><div><br></div><div> 今年的出游活动结束了,期待明年的出游会有新的突破和精彩。我始终相信,生活是美好的,只要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就会有动力和激情出行,去寻找美好的风景。我认同好的风景在路上!</div> 2024年10月30日 于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