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蓑 烟 雨 任 平 生——跟 万 老 师 学 朗 诵

上善若水

<p class="ql-block"> 9月23日,万云老师又给我们上朗诵课,上课的内容是学诵《定风波》一词。《定风波》乃宋代文豪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成篇于公元1082年三月初七。彼时,苏轼偕数友人行于沙湖道中,突逢骤雨,众人皆狼狈,唯有东坡独不觉,缓步吟啸,泰然自若。不久雨歇天晴,感怀之下,挥毫写下此词,故成此千古绝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词尽显苏轼豁达超逸之气度,亦映射出他笑对人生苦难、从容应对世事变迁的乐观精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万云老师演唱的《定风波》</b></p> <p class="ql-block">  万云老师不仅朗诵课上得好,可她唱歌可是专业水平。她和同学们说,她特喜欢《定风波》这首词,喜欢苏轼这种旷达超脱的胸襟,以及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乐观态度和超然的情怀。她用两天时间学唱《定风波》,并把音频发到群里,和大家分享,让学员体悟。我们听了以后,很受启发。大家觉得万老师的演唱,既唱出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又唱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跨越苦难以后的觉醒和重生!</p> <p class="ql-block">  跟着万老师学朗诵、学唱歌,可让我们既学到技巧,又欣赏到经典佳作。愉悦心情,陶冶情操、滋养精神!让我们生活多姿多彩!</p> <p class="ql-block">  上课时,万老师首先帮助学员了解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即苏轼,北宋时期的文学巨擘。他生于眉山,自幼聪慧,才情出众。</p><p class="ql-block"> 在文学上,其诗词文赋皆擅。诗风豪迈奔放又不乏细腻婉约,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尽显雄浑壮阔,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则满是深情幽思。其散文位列“唐宋八大家”,行文纵横恣肆,如《前赤壁赋》说理与抒情完美融合。</p><p class="ql-block"> 仕途上,他一生坎坷。因新旧党争,屡遭贬谪,从繁华京都到黄州、惠州、儋州等地。但他旷达乐观,在黄州写下《赤壁赋》《黄州寒食帖》等千古佳作,于困境中寻生活意趣,“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便是他豁达心境的写照。</p><p class="ql-block"> 生活里,他是美食家,东坡肉、东坡饼等美食流传至今。他亦好交友,与黄庭坚、佛印等交游唱和,其人格魅力与文学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中国文化史上璀璨夺目的明星,其精神与作品永远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上课时万老师让学员了解作品背景,让大家更加准确的理解作品。</p><p class="ql-block"> 作品背景:这首词作于1082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事案”被贬黄洲,任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他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苏轼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缓步前行,表现出作者旷达超脱的胸襟。</p> <p class="ql-block">  再次,万老师对该作品主旨进行总结,确定朗诵基调。</p> <p class="ql-block">  最后,她把容易读错的字词列出来,领读,让学员反复练习。</p> <p class="ql-block">  万老师领着大家朗诵,强调朗诵的技巧和方法,让学员体悟这首词的内涵,意境。下课后她还把雅坤朗诵的视频转发给大家学习。</p><p class="ql-block"> ( 雅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播音指导,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持人节目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亨受政府特殊津贴。她的作品深受诵友们和听众喜爱。)</p> <p class="ql-block">(部分图来自网络,致谢原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