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李常三</p><p class="ql-block">说起位于辽宁北部、辽河中游右岸的沈阳市法库县,人们似乎首先想到的是那里水草丰美、山川秀丽、民风淳朴、物阜粮足。还有秀水河子歼灭战遗址、</p><p class="ql-block">大辽第一楼“白鹤楼”和一年一度国内驰名的沈阳法库飞行大会等景区和盛事。</p> <p class="ql-block">殊不知,在法库县正南27公里的冯贝堡镇冯贝堡村,有一位名叫吕义邦的热血男儿,坚持不懈地做一件在国内工业遗产收藏界很有影响的大事,传承工业文化,干出了“名堂”。</p> <p class="ql-block">近20年来,他亦农亦工,赡养老人,顾及妻女,负重生活,但仍全力保护传承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工业遗产“重器”,数台国家“一五”计划期间156项工程中苏联生产援助的老旧机床。</p> <p class="ql-block">国内外的铁轨(段)、“手动工具之母”铁砧子等“老物件”,研究其历史背景,挖掘背后故事,重点对在校中小学生和有关团队讲述展示这些工业老物件曾经的“汗马功劳”和陈年旧事。</p> <p class="ql-block">10月12日上午,辽北大地,秋光普照,祥和恬静。</p><p class="ql-block">沈阳市劳动模范、沈阳收藏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振金陪同“毛主席的好工人”、最美奋斗者、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92岁高龄的尉凤英老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劳动模范于桂华老人。</p> <p class="ql-block">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杨建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辽宁省劳动模范苏广林及沈城红色收藏爱好者代表,来到吕义邦合计约700平方米的“中国工业遗产露天博物馆”参观学习。</p> <p class="ql-block">法库县委副书记张影,县政协副主席、县总工会主席丁斌,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党委书记、局长宋德伟,冯贝堡镇党委书记乔娇娇等负责同志,专程来到吕义邦的家,看望尉凤英老人及随行的劳动模范等人。</p> <p class="ql-block">吕义邦热情地向大家讲述起他走上重点收藏中国工业遗产老物件不平坦之路的经历,仔细讲解这些工业收藏品里国产机床、铁砧子等物件的来历、应用价值等,如数家珍,娓娓道来。</p> <p class="ql-block">尉凤英老人边看边抚摸着当年在国营东北机器制造总厂(国营724厂)工作时,操作过的同类“老伙伴”车床,十分激动。老人家嘱咐吕义邦抓紧将这些设备分门别类、登记注册,填写说明,便于人们参观了解,并表示将向有关管理部门和社会推介。</p> <p class="ql-block">今年40多岁的吕义邦,从小生长在一个半农半工的家庭,爸爸是通过到沈阳锅炉厂学习电焊技术的同时,掌握了一些机械设备的性能和维修保养。</p> <p class="ql-block">吕义邦从青年时期就子承父业,开始与这些铁质重器打交道,从他那粗壮的胳膊,有力的双手就能看出他摆弄起铁器来的不凡身手。</p> <p class="ql-block">他收藏的各类铁砧子就达70多个,最重的达450多公斤,产自10多个国家,生产年份最早为1902年德国制造。</p> <p class="ql-block">收藏的机械类机床有十多台,最珍贵的当属印在新中国第三版2元人民币纸面上的原型车床,即国营沈阳第一机床厂1956年生产的“工作母机”1A62型号车床。</p> <p class="ql-block">收藏的最早铁路铁轨(段/根)为1892年英国制造,从清朝到新中国如今的铁路铁轨基本齐全,足以见证中国铁路工业发展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干啥像啥,勇于创新,不甘人后是吕义邦做人行事的主要特征,近年来他组织配套制造的指盘式搂草机,在邻省展出时,还受到特别的关注。</p> <p class="ql-block">他曾说,我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80后,能执着地走在红色收藏之路上,要感谢沈阳市及法库县政府等有关部门及朋友们的支持,更要感谢我的爱人吴桂红。没有她的支持就没有我收藏保护的700多件重量级老物件。</p> <p class="ql-block">参加省、市、区红色收藏展览及捐赠仪式所获得的各种荣誉应该归属我爱人多一半。能为共和国工业长子省份留下众多老工业记忆,是我最大的欣慰。</p> <p class="ql-block">吕义邦铭记东北老工业基地历史,竭尽全力挖掘和保护民族工业遗产,赤子之心,令人敬佩。</p><p class="ql-block">空谈误国,实干兴邦。</p><p class="ql-block">匹夫尽责,义邦不让。</p> <p class="ql-block">沈阳收藏研究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