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引领助成长 深思笃行促提升——郑州市小学数学教育质量改进提升项目(二)

小学教研室

<p class="ql-block">  秋意渐浓风微凉,时光恰好正当时。2024年10月17日,郑州市中原区小学数学教师再次共聚,参加郑州市小学数学教育质量改进提升项目研修活动,共研教学智慧,共探教育真谛。本次活动由郑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主办,中原区教学研究室承办,中原区互助路小学和中原区锦江小学协办,聚焦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再次展开课例设计与实践研究。</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在中原区锦江小学举行,由中原区互助路小学副主任喻太燕主持。参加此次活动的专家和领导有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王艳玲,中原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晓燕,中原区教学研究室主任张贵民,中原区锦江小学校长赵凤琴,中原区教学研究室副主任李志华,教研员刘惠萍、李燕。参会的还有各校数学业务领导,七所项目实验校核心团队老师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学数学学科中心组老师(高段)</span>以及其他学校的骨干教师共400余人。</p> 专家讲座 <p class="ql-block">  王艳玲教授以《如何在教学研究中改进》为题,从课堂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介绍了教学设计思路分为四步:研磨内容主题、解构教材编写、学情诊断分析、设计单元(课时)学习。<span style="font-size:18px;">王教授提出:教师要有研究意识,教学设计要有明确思路。进而</span>先后以《比》和《分数乘法》两个单元教学设计为例,详细讲解了如何基于教学研究改进和调整教学设计。<span style="font-size:18px;">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厘清本质,基于证据设计实施,最后通过师生访谈探讨成效,案例呈现中,向老师们介绍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令与会教师受益良多。</span></p> 课例呈现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是淮河路小学的王佳老师执教《速度、时间和路程》一课。首先,经历“比快慢”的问题解决过程,认识时间和路程,感受速度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发现速度和时间、路程的关系,进一步理解速度的概念。接着,在“北京之旅”的具体情境中,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速度×时间=路程”这一数量关系,建立模型意识。</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是互助路小学赵玉茹老师带来的《按比分配》问题。她从认识稀释瓶开始,切入对“比”的不同意义的理解。在配制稀释液中经历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回顾反思的过程解决按比分配问题。用多种方法解答,发现他们都是从“比”出发,但因理解角度不一,转化的策略就不一样。最后在按要求快速配制稀释液中感知稀释瓶的作用。整节课关联旧知,沟通联系,引导学生总结发现,逐步建立按比分配问题模型,在思考与问题解决中提升应用意识。</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课是由伊河路小学范丽娟老师展示的五年级解决问题《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范老师课前设置任务,课中方法探究,在描一描、写一写、说一说中,让学生尝试在自主探究中解决估测树叶面积问题,并且知道选择的测量标准面积越小,得到的值越精确。在以郑州地标为背景的练习中夯实了基本方法,并进行了拓展延伸,整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深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第四节是由建设路第二小学马亚乐老师带来的《植树问题》。马老师基于学生的经验,立足学生的困惑点及思维拐点,在教学中渗透了化繁为简,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透过现象看内涵,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模型意识。并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p> 评课交流 <p class="ql-block">  万里之船,成于罗盘,专家引领共研讨,思维碰撞明方向。课后,王艳玲教授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精彩评课,对四位教师的授课给予了认可与肯定,同时也提出了问题与建议,让老师们深受启发,解开备课过程中产生的困惑。</p> <p class="ql-block">  教与研携手,学与思并肩;引得东风至,扬帆再启航。在专家引领下,在中原区教育局的正确引领下,老师们定会带着满满的收获继续前行,也一定会在教学的新航道上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常学常新、勤学勤进,且思且悟且成长。</p>

中原区

小学

教学

老师

数学

学生

问题

设计

王艳玲

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