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森林公园,徒步休闲好去处

周隆和

<p class="ql-block">10月13日,是国庆长假的第一个周日,考虑到节前、节日期间都没有外出徒步,于是在徒友的要约下,一拍即合,参加了龙岩环健户外组织的“上杭马鞍山休闲环穿活动——全程约15千米、做高海拔785米、累计爬升600米”。</p><p class="ql-block">早起,又是一个天高气爽的秋日,也是一个气温渐升的秋日。前些日子受冷空气的影响,以及台风的影响,气温骤降,一时间似乎进入了冬季,一时间大街上的行人穿着各异,可谓是春夏秋冬四季服装的大展示。全队40人,8:00许从龙岩人民广场乘坐大巴向目的地出发。</p> <p class="ql-block">说是前往上杭马鞍山,说实话,好像之前从未听说过,还真不懂位于那个乡镇?不过“马鞍山”这名字耳熟能详,因为安徽的马鞍上市是一个鼎鼎有名的城市。当大巴从上杭白砂下高速,才明白,马鞍山在白砂镇。9:16许,大巴到达嫩洋村,停在了一户新房前面的大坪上,到了徒步的起点。一栋村野别墅,肯定是幸福人家,家里只有老两口在家,通过沟通来意,主人欣然为我们提供了休整的场所。9:21许,整装一番的队伍开启了徒程。</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村里家门前的水泥村道稀稀拉拉的前进,坐在家门口的老人热情地问我们从哪里来的?要去哪里?我们说要去“马鞍山”,他们频频点头,其中一位老人家告诉我:马鞍山上面可以看见上杭县城,汀江河上的几座大桥也看得清清楚楚;还有一座明朝时期的寺庙,其他地方很少见。听老人家一说,充满期待;当问及村里人多吗?老人家说:有800多人,全部姓罗。</p> <p class="ql-block">在村道上走着,长着青草的荒地里,一头老黄牛见到我们,立刻放弃吃草,扭头便走,应该是被陌生的我们“吓的”;躺在竹架上的又大又白的大冬瓜,十分惹人;路坎上静静的木结构老房子,向我们诉说着岁月的沧桑。</p> 在村道上走着,此起彼伏的狗叫声热烈地欢迎着我们,走着走着,一辆崭新的军绿色拖拉机吸引着我们的眼球,应该是受传统拖拉机的刻板印象,瞧着“爬山虎”,让人感觉不可思议,全然没有过去的拖拉机的影子,如果一定要说有,那就是山地轮胎。徒友不约而同地说:太酷了!有遮风挡雨的驾驶室,驾驶室内还有一台电风扇,就像一辆正儿八经的汽车。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驻足聆听</p> 当我们即将走出村子的时候,一位热心的阿姨,问我们去哪里?我们说去马鞍山,阿姨不假思索地说:走错了!要从村庙那地方向上走!我们驻足愕然了一会,并将信息送给前面的徒友,只听领队说,跟着我往前走,不要听别人的……只听耳边传来阿姨自信的声音:肯定走错了! 离开村子,便离开水泥村道,立马进入山林。山林的入口处,是一块长着许多参天大树的地方,我想应该是过去村头的位置。本以为往上攀登,没想到是沿着石砌古道一路向下。一路向下,古道左下方是茂密的竹林,古道右上方是茂密的树林。<br>第一次徒步山林,已进入山林是走下坡路的,甚感疑惑!边走边想,终于想通了,原来马鞍山海拔不高,才785米,为了达到更高的爬升高度,先下到海拔低的地方,然后再向上攀爬。<br> 我们就这样沿着完好的石砌古道,在树阴下,在光影斑驳中,在鸟儿们的合唱声中,不紧不慢,迈着轻松的步伐,不知不觉下到溪边草地,时间9:51许。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塌方路堵</p> 离开溪边小草地,路面湿漉漉的,大家下意识减慢了速度,但不一会出现了第一次拥堵,原来塌方堵路,还有流水渗出。通过堵路,依然沿着小溪古道平缓前行,在古道草树丛中穿行。 10:02许,一栋土木结构,已经处在倒塌中的房子出现在左手边,应该荒废多年了,但门前的三五棵海棠鲜花绽放满枝头,有的粉红、有的洁白,洋溢着春天般的气息。老屋门前是川流不息的涓涓溪流,溪流对面是一块小山凹草地,过去应该是一块菜地,或者水田。朝着山凹望去,湛蓝的天空挂着两块悠悠的白云,组合成一幅蓝天白云、黄绿翠绿的大山风景画。 10:10许,全队走出大山,漫山遍野的橙子林展现在眼前,随后穿过20米左右的橙子林,便走在了水泥路面的机耕道上。果实累累的橙子树,洋溢着果农丰收的喜悦,虽然基本上都是青绿的,向阳的部位有的开始泛黄,特别当阳的有极少部分已经金灿灿的了,但丰收在望,十分可人,就是不知道味道如何?要是能尝上一口就幸福了!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经过廖屋</p> 10:23许,进入廖屋。廖屋人家不多,应该是一个10户左右的小自然村。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进入泥土机耕道</p> 10:28许,全队走出廖屋,离开水泥村道,进入泥土机耕道。刚刚踏上机耕道的我们,惊动了草丛中休息的一只母鸡和她的孩子们,十来只可爱的小鸡,有的毛色黄绒绒、有的毛色黑绒绒的,叽叽喳喳,奔走着,紧追快步向前的母亲;母鸡,时而快走,时而放慢脚步召唤者后进的孩儿们,火急火燎地“逃离”我们。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上到坡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原地休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翻越障碍</p> 随着不断向深山迈进,我们走在了长满在杂草的泥土机耕道上,因为机耕道比较宽,两边的竹木无法遮挡热烈的秋阳,又是当阳,相当晒人。10:46许,全队上到一个坡口,说是偏离轨迹了,前面的徒友正在探寻路线,于是就地稍息,大家喝喝水、补充补充能量。找来找去,决定进入坡口左手边的灌木丛,但没有走几步,前面的徒友就停止脚步,在原地稍息,说是堵路了,正在疏通。原来是被倒塌的松树枝干挡住了去路,需要穿过去和翻过去。 我们似乎走在了山路上,没有高兴多久,全队来到了一大片塌方处,山路不见了,又需要通过塌方点,然后寻找到山路的延伸线,于是全队聚集在一起,等待寻找到通过路线。塌方处有一条小溪,但小溪边上的泥土湿软,无法通过。经过领队和几位老驴上下左右探寻,最终决定从塌方落差最小处,领队用“袖珍”锄头锄坎开道,然后一个一个爬上去。大家陆续爬上坎,一个先行爬上坎德三五个人的小分队朝着没有的灌木丛向上攀爬,后续德大部便参照前面山路的高度,沿着看着好像是前面山路德延伸线沿着小溪向前平出,走了一段,果然走在了前面山路的延伸线上。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等待过溪</p> 11:46许,在一个山路三岔路口,我们选择了向下行走,也就是贴近小溪,或者跨越小溪。因为茂盛茂密德芦苇阻挡,大家又在原地稍息。 12:07许,全队才缓缓通过,终于跨过了小溪,看到了“湖洋田”(客家话,其实就是沼泽地),“湖洋田”长满了绿油油盛开着各色花朵德小草,迷惑着大多数不知情的徒友,身边一位来自北方的徒友,坚信就是一块草地,于是抬脚踩踏,不踩不知道,一踩吓一跳,一脚下去软绵绵的都是水。跨过小溪,我们小心翼翼地走在了湿软的田坎上,需要劈路,走走停停,才走了50米左右,又原地等待跨过小溪。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香藤果</p> 12:26许,跨过小溪,溪边的一棵不知名的树枝上,垂下一串黄色的野果,果实中指大小,拼成一个球状,偌大的一棵树,瞧来瞧去仅此一串,感觉很奇怪。身边的徒友说,小时候吃过这种野果,没有什么味道,有微毒不能多吃,至于叫什么?说是有两种叫法。为了尝鲜,我们鼓动前面的徒友把它摘下来,于是两位徒友齐心协力把果子摘下。去皮品尝了一颗,里面有三颗种籽,含在嘴里滑滑的,不甜、不酸、不涩,是一种清淡的味道,有点意思。(回家后,经查询,叫香藤果。)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开吃午餐</p> 12:32许,与先行到达的小分队胜利会合,时间不早,大家在山路上席地而坐,开启了午餐时间。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饭后起步</p> 12:58许,大家饭足水饱,开启了午后徒程,朝着向前延伸的山路前进,可没有走出几米,走在前头的徒友发现前路不通,于是折回过溪,沿着水渠前进。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跨栏</p> 13:26许,走出水渠,翻越竹木围栏,说是翻越,腰好的可以从竹栏中间穿过去。上到泥土机耕道上,总算走上了康庄大道,顿觉舒畅了许多。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小卖部</p> 13:29许,乌石村的村舍、金黄的稻田和收割完的稻田渐渐展现在眼前。13:38许,沿着村道到达乌石村中心位置的小卖部;看到小卖部,大家不约而同地暂停前进的脚步,走进小卖部的凉棚,有的徒友趁机补充补充饮料和方便食品。稍作停留,在领队的催促下大家又匆匆上路。我们过溪桥,便看到摆放在村道边的两只可爱的石狮,从其身上的沧桑感看,应该有些年头了,其实走近一看才知道,两只大狮子中间还有一只很萌的小狮子,而且不但用水泥牢牢固定,还将两只大狮子用钢筋连同水泥底座拴在了一起,看来是为了防盗的需要。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乌石村一角</p> 告别石狮子便沿着水泥村道开始向上,大概上行了100多米,便告别村庄,头顶炽热的秋阳,走在了黄泥巴机耕道上。 13:52许,离开黄泥巴机耕道,向左向上进入宽度不到前面一半的泥石机耕道上,又有了树阴的关照。紧接着,从一个养猪房的墙边,一闭气迅速通过,走在了森林茂密的石砌古道上。 走着走着,白底红字红顶的四方路牌映入眼帘,“严禁挖掘”四大红色大字十分显目,走近认真一看,是国防光缆的提醒路牌,还有联系电话。这样的路牌,每个一百米左右就有一个,成为一道特别的风景。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稍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上到制高点的路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进入围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清点人数,休息等待</p> 就这样持续上行,尽管有些地方存在或多或少的路障,14:15许,稍作休息,继续上爬;14:27许,先行大部人马,终于上到制高点的路口。上到路口,正面是绿色的铁网拦着,但似乎开有一个可以打开的门;左边是下行的石砌古道,右边是沿着铁网的“山路”,其实就是建设绿色铁网围栏时开辟的山路,就是将围栏外边的树木进行了清理,现在方便围栏的日常维护。为了缩短剩下的徒步里程,说是从围栏里面穿过去的距离最短,可以缩短两三千米。看着时间不早,大家欣然选择了围栏里面的山路。进入围栏,的确有山路的痕迹,于是平缓前进。没想到才走两分钟左右,便于到茂密的小竹林当道,于是干脆点数人头,顺便等待后面的分队。考虑到后续分队离我们有些远,于是不再等待,跟着领队钻进比人高的小竹林。本以为能很快走出小竹林,走了一段感觉不对,小竹林已经没有山路的痕迹,要不断开路,于是接受上午的教训,后队改前队,退回到围栏门口的山坡口。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会师一笑</p> 退回到山坡口,只见后续分队的徒友们已经坐在山坡口休整了,有的坐着,有的站着,居然以这种方式会师,自己都觉得好笑!他们开心地“取笑”我们——走在前面又走错路!一个个开心地哈哈大笑起来。特别是负责收队的黑豹,之前在一起徒步,因为爱拍摄,成了和他一起收尾的人,朝着我笑着说,今天跟我一起殿后,就不会走错路了!说实在话,今天徒步到现在还真是这样。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加快了下山步伐</p> 这样一来,我们前队人马变老实了,按照人家走过的轨迹,选择了左手边往下走的古道,后续分队说是再休息一会,于是我们先行一步。我们沿着围栏外边的石砌古道一路下行,心里想:不是要登上马鞍山吗?好不容易爬了半天,上到一个高点,怎么下山了呢?想归想,跟着领队,走在坡度不大的古道上,大家不自觉地加快了步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香藤果</p> 15:12许,终于下到谷底,过小溪桥,右手边围栏内一棵挂满一串串枣红色、聚集成团的果子诱惑者我们,于是走在身边的徒友驻足观赏,说是跟前面的是一样的,只是果子颜色不一样,于是想办法摘下一串,以便跟前面的一串对照比较。经过比对,这串枣红色的比黄颜色的要甜一点点,感觉更好吃一些。不解的是,这颗树(香藤)满树都是果实,而之前的整棵树才一串果实,实属不解?看来自然界就是神奇。 继而右拐,来到一户农舍门前,走在了水泥路面的村道上,说是村道,一来几乎被芦苇遮挡,二来除了房屋保持完好、有人居住的一户人家外,没有看到其它可以居住的房屋。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进入山石公路</p> 15:21许,上到宽阔的、路面尚未铺设的、安装有坚固护栏的公路上,也就是土石上山公路。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进入机耕土路</p> 16:02许,离开土石公路,进入机耕土路。 16:24许,离开机耕道,沿着围栏外围继续上行。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上到第二个高点路口</p> 16:33许,终于上到新的高点路口。上到高点路口,才知道,因为时间不允许,没有登顶马鞍山峰顶,也就几乎成了今天徒步中的最高点。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马鞍山寺</p> 爬过高点路口,下个长坡,便下到一个平地,右手边靠山有几间平房,平方前面的路对面搭有一个遮阳棚,里面摆满了简易桌凳,原来是一个供人休闲的地方。我们正好遇见一伙前来休闲,吃完晚饭再回去的上杭县城上来的人们,听他们说,晚餐吃自己煮的粉干,并且正在操作中。<br>这时,我们同时来到了马鞍山寺庙所在地,寺庙坐落在东南角,坐东南向西北,但庙门朝北。寺庙不大,红墙红瓦,土木结构,应该有几十年的历史。<br>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远眺杭城</p> 马鞍山是一个远眺杭城的好地方,站在凉棚山崖边,向西远眺,上杭县城沐浴在热烈的秋阳中,因为逆光的原因,显得朦朦胧胧,但蜿蜒汀江、汀江大桥、高楼大厦还是依稀可见,显得神秘有余。要是太阳西下,要是旭日东升,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将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没有登顶,自然没有能观赏村里的老人家说的明朝时期就有的寺庙,也就没有能站在峰顶一览杭城全貌,只好留待下回。大家在凉棚下稍作休息,有的趁机烧上一壶开水,在领队的催促下,16:56许,匆匆起步下山。<br>下山,一开始我们走在了正在改铺柏油路面的水泥路机上,随后走在已经挖掘,尚未开铺的水泥森林公路上,再往下就走在了老的森林水泥公路上。为了在天黑前赶到嫩洋村乘车点,大家步履匆匆,只顾走路,无心观赏。<br>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草药种植公司</p> <p class="ql-block">17:55许,大家终于先后回到上午的起点处。到达起点,瞧着后续分队居然坐在板凳上或者席地而坐休息,甚是惊讶!原来他们走的是内圈,少走路一公里多一点的徒程;还有一个小分队,本来想打车回嫩洋村,在乌石村小卖部老板娘的指引下,抄捷径最早回到起点。原来如此!</p><p class="ql-block">全程18.54千米、累计爬升718米,这叫休闲,只有自己知道;本次徒步,中途兵分三路,每个人都是赢家。不过,有一遗憾,就是没有拍摄全队合影。但无论如何,马鞍山可以从白砂镇嫩洋村、泮境乡乌石村、临城镇水西村上行,可开车、可徒步,是离上杭城最近的森林公园之一,是节假日休闲徒步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据介绍,马鞍山森林公园位于上杭县城东面,距离县城5千米,是上杭国家森林公园四大景区之一,集森林生态保护、旅游休闲、观光度假、探古访幽、科普教育为一体,景区景色优美,旅游资源丰富,适宜全年生态旅游。由福建省上杭白砂林场负责建设管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内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外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