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善晋美,色彩缤纷——山西长治篇(二)2024.9.12—9.14.

落英

<p class="ql-block">9月12日住长治潞州区</p><p class="ql-block">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长治市主城区西北,总面积58.72平方公里,湿地形貌典型,风光旖旎,资源丰富,有植物520多种,鸟类168种,还有近万亩芦苇、菖蒲、草荡和上千亩湿地防护林,是三晋大地独一无二的城市湿地,也是山西省乃至华北地区湖泊、河流湿地的典型代表,属全国保护最完好的原生态、天然沼泽湿地之一。</p><p class="ql-block">2007年获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海河流域最大的城市湿地;2010年获批“省级风景名胜区”,2014年获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漳泽湖建于1960年,库容4.27亿m3,是山西省第三大水库,水面面积24平方公里,湿地公园建成后,面积达58.72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今天天气晴朗,早上湖边微风拂面,水天一色,道道波纹形成美丽的图案,风景宜人。</p> <p class="ql-block">有一些荷花还开着</p> <p class="ql-block">气象科技馆</p> <p class="ql-block">长治博物馆——位于潞州区占地面积13340平方米,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展厅面积5200平方米,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历史博物馆。藏品数量达到60000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184件(套)。国家二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上党门——位于长治市西大街的府坡街北端,是隋代上党郡署的大门。上党门始建于隋开皇年间。唐玄宗李隆基任潞州别驾时,在衙署内大兴土木,增建飞龙宫、德风亭。最盛时亭堂楼宫有280余间。金元之际毁于兵火。明洪武三年(1370)重建上党门门庭,后又增建钟鼓楼。弘治三年(1490)重修。1932年再次重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6。</p> <p class="ql-block">长治代表性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潞安府城隍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大北街庙道巷,是为祭祀城隍神而营建的,是全国现存已知的府城隍庙中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12229平方米,建筑面积5175.03平方米,始建于元代。</p><p class="ql-block">潞安府城隍庙坐北朝南,一进三院,前有神道,南北向中轴线长408米,由南往北依次有六龙壁、宏门、木牌楼、石牌楼、山门、重楼(玄鉴楼)、戏楼、献亭、城隍殿、寝宫及各院东西配殿、廊房等建筑。除城隍殿,均为明清建筑。</p><p class="ql-block">2001年潞安府城隍庙作为元至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国5。</p><p class="ql-block">宏门</p> <p class="ql-block">六龙壁——潞安府城隍庙中轴线的最南面,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城隍庙的照壁。现在</span>马路对面一个住宅小区内。它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由须弥座、六龙壁身、硬山壁顶构成。六条龙古朴苍劲,肢体立体,首尾相应,栩栩如生。据说原是九龙壁,南面的龙不在了。</p> <p class="ql-block">山门</p> <p class="ql-block">重楼(玄鉴楼)</p> <p class="ql-block">献殿</p> <p class="ql-block">中大殿(城隍殿)——仅存的元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老顶山炎帝像——坐落于长治市东老顶山上。老顶山炎帝像是一座大型铜像,像高39米,总重量100吨,由中国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设计,1990年9月1日奠基,1995年10月安装完成。炎帝铜像为全身站立像,披发、赤臂,上身着兽皮,下身以树叶相遮,微微抬起的双手捧着一捆谷穗,其面部神态庄严肃穆,气度非凡,是以一个神化了的人的形象设计,突出体现了对先祖的崇拜和敬仰。<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是长治市的标志,也是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雕塑之一,</span>是亚洲最高的炎帝铜像。</p> <p class="ql-block">远望长治市</p> <p class="ql-block">远望滴谷寺</p> <p class="ql-block">9月13日,住长治潞州区</p><p class="ql-block">太行山中八泉峡——原名“八道水”,因峡谷中有八股泉水同出一地而得名,是太行山大峡谷中气势宏大、内涵丰富的一个高品位景区。景区总面积为24.11平方公里,最低海拔约600米,最高海拔1400余米,最大落差约1100米。八泉峡被称为“太行第一雄峡”,先后荣获“国家AAAA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十大最美峡谷”等诸多荣誉,被称为“世界级极品旅游资源”。</p><p class="ql-block">网红打卡地——八泉之心</p> <p class="ql-block">悬流滴翠</p> <p class="ql-block">八泉洪纷</p> <p class="ql-block">溪流下水草碧绿,如同碧玉</p> <p class="ql-block">9月14日住高平</p><p class="ql-block">今天计划主要看长治长子县的历史遗存。长子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县,是山西省最古老的地名之一。5000多年前,炎帝神农氏在这里试种五谷,教民农耕,并产生了“神农传耕”,“精卫填海”等著名神话传说。4000多年前,尧王出生于此,尧的大儿子丹朱又封于此,并由此而得长子县名。这里被称为上党文化的摇篮。</p><p class="ql-block">去往下霍村护国灵贶王庙有很长一段路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长治长子县下霍护国灵贶王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丹朱镇下霍村南,庙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大殿为金代遗构。国7。可惜经过长长的红砖墙路,到此被告知不开放,外观拍两张,网图寺中彩塑。大门紧闭,没有找到文管员的电话,给县文旅打电话无果。</p><p class="ql-block">有人说今天全县的古建都不开放,只好离开,附近的布村玉皇庙也放弃。</p><p class="ql-block">挺遗憾。</p> <p class="ql-block">网图,庙中彩塑</p> <p class="ql-block">长治长子县法兴寺——位于长子县慈林镇翠云山。始建于北魏,宋代重修。法兴寺三绝:唐代金刚舍利塔,唐代燃灯塔,圆觉殿宋代彩塑十二圆觉像,保持了大唐的风韵。国3。</p><p class="ql-block">1984年至1996年,由于旧址慈林山煤矿采空区,殿基沉降,墙体开裂,于是整体西迁到翠云山。</p><p class="ql-block">“法兴寺”匾额是1995年迁移基本结束后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题写。最初的山门匾额是由唐朝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唐高宗李治所赐,称为广德寺‌。在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皇帝宋真宗赐名法兴寺,也为法兴寺题写了匾额。</p><p class="ql-block">现匾额看着太大,和山门有点儿不协调。</p> <p class="ql-block">两旁栏杆上的龙,是当地的一些民间匠人陆陆续续雕刻出来的,这些龙没有一条是完整的,据说有一个寓意,人生都是不完美。</p> <p class="ql-block">法兴寺山门石阶下的“金鸡报佛台”,是法兴寺搬迁后发现的奇观,每当游人在此双手拍打,或用脚跺,如鸡鸣般的回声清脆悦耳,又如青蛙鼓鸣,令人叫绝。这一现象有待科学家研究考证。</p> <p class="ql-block">唐金刚舍利塔——始建于唐咸亨四年(673年),由唐高祖李渊的第十三子郑惠王李元懿在任潞州刺史时建造,为了供奉37颗佛骨舍利。这些舍利子和大藏经被保存在塔内。舍利塔通体回字形,砂石构建,塔檐叠出三层,四角攒尖宝珠顶。内部还有佛像壁画。似塔非塔,似殿非殿,风格独特,为一绝。</p> <p class="ql-block">唐代燃灯塔——建于公元773年,是国内现存的三座唐代燃灯塔中做工最精致、内涵最丰富、结构最精巧的一座。此塔青石雕造,高2.26米,雕刻精美。被誉为“长明灯”,点燃后风吹不灭。为法兴寺第二绝。</p> <p class="ql-block">圆觉殿——建于宋元丰三年(1066年),高8米,石门框,隔扇窗、构架都由石柱、木柱支撑,斗拱宏大,气势非凡。殿中宋代彩塑十二菩萨像,气质高华,仪态雍容,被称作宋塑菩萨之冠。金刚塔、燃灯塔和十二菩萨彩塑为寺内三绝。</p> <p class="ql-block">殿内佛坛上供奉着释迦三尊,均为泥质彩塑,端庄的体态,丰满而不失庄重的面容,衣纹流畅自如,气势非凡。弟子阿难、迦叶侍于佛的两侧,两位护法金刚仗剑而立。</p><p class="ql-block">整组作品包括十二圆觉菩萨,由“制匠人冯宗本,画匠人陈道荣、吕荣”制作于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十二圆觉像——圆觉殿内的十二圆觉彩塑像分列圆觉殿东西两侧 ,各六尊 ,面丰体腴 ,雍容大度 ,是现存比较少见的宋代寺庙佛塑精品。各尊圆觉均为坐姿 ,有结跏趺坐、单腿趺坐、双盘入定 ,或是轻松自在的如意坐姿 ,还有双腿交脚下垂、双脚自然下垂等坐姿。手的姿态有合十、有结印 ,整体配合自然 ,神完气足。莲台基座或为四角 、正方或长方 、六角、八角束腰 ,或为圆形 , 各个不同。目前 ,十二尊中较为完好的为八尊 ,东西各四尊 。东面第五尊 ,虽然破损严重 ,整个表层脱落 ,手肘全无 ,而神情犹在 ,依然姣好 ,并仍可分辨出其美丽矜持的少女容颜 ,或许 ,正是她使得众多专家艺术家产生“东方维纳斯”的联想。十二圆觉像的相貌相似 ,美丽丰满 ,五官相像。但十二圆觉像神情各异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 ,有的温和慈祥、像是在广施善法;有的似乎敬事敬业、如对至尊;有的严肃果敢、威严而不可侵犯;有的矜持淡漠、超然物外;有的好似忠心不二;有的若有所思;有的如有所悟……“十二圆觉”各有其名 ,等觉菩萨、妙觉菩萨是主菩萨 ,其余亦可称为十地菩萨。法兴寺圆觉殿彩塑 ,具有比较明显的唐代遗风 ,被称为 “宋塑第一”,确实当之无愧。</p> <p class="ql-block">在法兴寺搬迁过程中 ,壁画的损毁 ,使塑像背后那些营造气氛的包括头光、背光在内的壁画损失殆尽 ,圆觉殿的气氛在恬淡清净中失去了一些肃穆庄严,也是一件遗憾的事。</p> <p class="ql-block">倒坐观音——观自在菩萨像,又名水月观音。宋塑。是现存倒座观音中年代最早、最为精美的一座彩塑,是后代倒坐观音塑像的开篇之作。她右腿曲蹲,左脚轻踏荷叶,重心落在左胯,右手微抬微翘,左手为支撑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其姿态出色地突显了观音流畅的线条和优美的身段。故称自在观音。</p> <p class="ql-block">毗卢殿,现为法兴寺后院主殿,俗称三掌殿。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六十年至嘉庆十三年重修,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落架重建。毗卢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前置回廊,单檐悬山顶。琉璃屋脊,檐口用黄绿琉璃瓦剪边。</p><p class="ql-block">殿脊琉璃为明弘治五年(1492年)的遗存。整组琉璃屋脊胎体细腻,釉色亮丽。浮雕龙纹尤为生动,长嘴唇,大门牙,巨口或张或闭,气势强悍,耳贴脑,角如刀,须发飞扬。白眼珠,黑眼睛在鲜艳的黄绿色琉璃屋脊的映衬下异常的醒目而突出,拧眉怒目,炯炯有神。细脖子,粗身子,四肢强健有力,动感强烈,极富张力;各色人物,形象生动,洗练传神,为明代琉璃制品中的上佳之作。</p> <p class="ql-block">毗卢殿内明代壁画和毗卢佛塑像</p><p class="ql-block">殿内主尊造像为三身佛:居中者为法身毗卢佛像、东侧报身卢舍那佛像、西侧应身释迦牟尼佛像。毗卢佛像身旁左右两侧塑胁侍菩萨立像。后墙三身佛像间绘制二弟子、二菩萨、二供养菩萨像。左右山墙则绘有二护法天王像。</p> <p class="ql-block">清代额坊雀替及彩绘和木雕,嘉庆年间制作。</p> <p class="ql-block">九连环大院——长子县张店镇九连环民居博物馆——长子县唯一一处明清大型民居群落,相传为北魏时期杰出的天文历算家、国子监祭酒、太原太守、光禄大夫李业兴的故居,遵循“九宫八卦”和“辉耀北斗”等传统易学理念设计而成。这座民居院院有门相通,各门打开为一整体,各门关闭又独成单元,分中有合,合中有分,院院相连,院院相通,上有串楼,下有暗道,故称为“九连环大院”,是目前长治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清代迷宫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仙翁山木化石群——当地人推荐的景点,游客中心和很大的停车场都关闭,没有游客。按图索骥,几处木化石有玻璃房遮蔽,看似无人管理。</p> <p class="ql-block">木化石——这里的木化石群均生成于2.5亿年前的晚古生代二叠纪晚期。此株6号木化石发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直径约0.9米,树皮树干分明,文理清晰,整体保存完好,属松柏类南阳杉树种。是较为粗大的木化石之一。</p> <p class="ql-block">紫云山景区紫云阁</p><p class="ql-block">免费摆渡车把游客送到各处景点</p> <p class="ql-block">崇庆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城东南22千米的紫云山山腰下。占地面积1650平方米左右。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1996年国4。</p> <p class="ql-block">千佛殿——崇庆寺的主殿,建造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历经一千多年的岁月,主体构架却仍然是创建时的原物,被誉为“北宋早期小型歇山顶木构建筑的典范之作”。大殿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平面近方形,梁架绝大多数构件为宋代原物,是我国宋代小型殿宇中的代表性遗作。</p> <p class="ql-block">千佛殿内供奉着释迦三尊,具有宋塑风格,主像释迦如来身穿袈裟端坐在须弥座上,面色安详,体态圆润,金色背光细密繁复,华丽无比。两侧的文殊和普贤两位菩萨,均身着袈裟低头浅笑,身后的船型背光如扶摇升腾的火焰,细部缀饰繁花似锦。主尊释迦牟尼佛前为一尊明代增塑的毗卢遮那佛。佛坛束腰须弥式,束腰壸门内剔地突起雕龙纹、卷草纹、狮子纹等。殿内东、西、北三壁为千佛悬塑,现仅存西壁的200余尊。</p><p class="ql-block">这些彩塑风格鲜明,造型精妙,具有深远的艺术和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文殊和普贤菩萨的背光之后还各塑有观音站像一尊,这种形制的造像极为少见,据说在山西仅此一例。</p> <p class="ql-block">殿内造像,千佛殿的千佛,现在只剩二百多尊。</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明代天启三年建造。</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里仅存的两尊明代天王像——东方持国天王和南方增长天王。肌肉饱满,怒目圆睁,炯炯有神。</p> <p class="ql-block">大士殿,又称罗汉殿、西配殿,为宋代建筑,明代重修。西阔三间,进深四椽,屋顶为悬山式,殿内梁架结构几乎全部还是宋制,外观经后代的修缮,明清式特征明显。</p> <p class="ql-block">殿内三面的佛台低矮,高度约为0.8米。神台上塑三大士及十八罗汉像。中央佛坛为长约3.69米、宽约3.6米的方形台基。中尊为驾锦毛犼的观世音菩萨,左尊骑青狮的文殊菩萨,右尊为跨白象的普贤菩萨,通高约2.4—2.6米。三神兽皆伏卧在平台之上,背置仰莲平台宝座,三菩萨踞骑于上,双腿或屈或伸,皆脚踏莲花。皆为宋塑。</p> <p class="ql-block">两边贴墙的佛坛上南北各塑有与真人略同的九尊罗汉彩塑坐像,通高约1.6—1.7米。这些彩塑均为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塑造,虽经后代的修饰装绘,但仍得见宋塑的神韵。坐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神态多变,衣纹流畅,坐姿倾侧自如,体态丰盈健硕,尚存唐代丰满的遗韵。</span>被著名雕塑家钱绍武盛赞为“宋塑之冠”。</p><p class="ql-block">崇庆寺宋代彩塑,风格鲜明,造型精妙。各类塑像在写实的基础上而注重精神内涵的塑造,既有深入的个性刻划,又富有别具特色的装饰效果,其形象与艺术构思具有精深的民族特色,包含了东方人性格的内涵和世俗情调,在中国雕塑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地藏殿(十帝殿)的明代彩塑——彩塑造像塑造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正中佛坛上的主尊造像是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像两侧环墙而砌的神台上是十帝阎君与六曹判官像。阎君与判官上方是悬塑阴曹地府。阎君形象以历史上十位著名帝王为蓝本,借用皇帝的威仪来表现阎君的威严,用“人间王”来再现“阴世王”,也是特殊的历史文化孕育出的独具特色的艺术形象。</p><p class="ql-block">红脸皇冠的主神据说是汉高祖刘邦。</p> <p class="ql-block">琚村护国灵贶王庙(三嵕庙)——祭祀后羿的庙宇,宋代始建,现为明清遗构。宋徽宗在崇宁年间封后羿为“护国灵贶王”,因此,此庙也被称为“护国灵贶王庙”。</p> <p class="ql-block">护国灵贶王殿为金元遗风的明代木构建筑。</p> <p class="ql-block">“护国灵贶王殿”——郭沫若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主神后羿,两侧为风伯、雨师、雷公、电母。后羿是古代上党地区著名的“司雨致雹”之神和“伏魔除妖”之神。</p> <p class="ql-block">后院寝宫内奉祀的主神为后羿与王妃嫦娥,两侧的十六尊属神为宫廷侍女与天宫伎乐。</p> <p class="ql-block">大悲殿的四十二臂观音——大悲殿主尊造像为大悲观音,又称四十二臂观音,左右胁侍像为大梵天王与帝释尊天。四十二臂观音像除去主体的两只手臂,还有四十只手臂,每只手掌的掌心有一只眼睛,每只手臂各配上佛门三界中的二十五“有”(即三界中二十五种众生生存的环境),两数相乘积为一千,故称千手千眼观音,俗称为“千手观音”。千眼表示遍观大千世界一切众生苦,千手表示遍除一切众生苦,故又称大悲观音。</p> <p class="ql-block">紫云山碑——庙内明崇祯壬年中州范志完题写的“紫云山”名碑,范志完是范仲淹后裔,河南人,崇祯时期任山西巡抚,在省内外多处留有墨宝。</p><p class="ql-block">相传当年后羿用系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七个颜色带子的十支五色(黑白黄绿红)箭射日,最后一支紫色带子的白干箭插在此山前坡,白干化作白皮松,紫色带子化作紫云,故名紫云山。</p> <p class="ql-block">寺庙内的其他殿,时间关系没有一一参观。</p><p class="ql-block">车上见到紫云山白松坡的一片白皮松林都被火烧死,挺着黑黢黢的枝干。司机师傅说前几年有人烧荒,火势太大。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些松树能重生。令人唏嘘。</p> <p class="ql-block">五凤楼——位于长治上党区南宋村,始建于宋,明清重修,为玉皇观的山门。长治玉皇观,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是一个规模宏大的道教建筑群。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五凤楼)、拜厅、后殿;两侧有配殿、钟鼓楼。</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长治玉皇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p class="ql-block">五凤楼为四檐歇山式顶,上铺筒瓦,琉璃剪边脊,由石柱、木柱混合建成。该楼高20米,面阔3间,进深3间,平面近似方形,从正立面看则为五重檐式建筑,飞檐伸展,犹如五凤展翅。外加围廊,红墙绿瓦,高大雄伟。楼下前檐施廊柱一排,四根方形小抹角石柱排列整齐。这样高规格的同类建筑,世界上只有三座,其余两座在北京和日本东京。</p><p class="ql-block">相传五凤楼是为了纪念玉皇大帝的五个女儿金凤、银凤、玉凤、彩凤、翠凤而修建的。五凤楼内还有五大奇观,包括‌荆木大梁、‌桑木独梯、‌八卦藻井、‌一根断梁和‌七拱十三踩,这些特点使得五凤楼不仅在建筑艺术上具有重要价值,也成为了研究古代建筑技术和艺术的宝贵资料。</p><p class="ql-block">一层匾额“五凤楼”三字为清代书法家郑板桥书写。</p> <p class="ql-block">荆木梁——五凤楼内的顶部前后贯通着两根直径约50厘米的彩绘大梁,荆木是一种灌木,较为纤细,一般用来编织箩筐,直径约50厘米的荆木至少需生长400年以上,此乃五凤楼奇迹之一“荆木大梁”。登上五凤楼,还可以触摸到巨大的斗拱。</p> <p class="ql-block">桑木独木梯——桑是落叶乔灌木,植株较矮,木质粗糙,多分叉,易开裂,很难成材,但五凤楼内的桑木梯是由一棵桑木主干雕凿而成,高7.13米,小头直径42厘米,大头直径76厘米,共凿15步台阶。按年轮推算,树龄约500年,实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抬头望去,可看到4根圆形通天木柱直达屋顶,顶部的藻井,垂莲吊挂,木制构件十分精致。庞大的藻井,就像花盖宝架于梁架当心,使建筑物尤显壮丽,此乃五凤楼奇迹之三“八卦藻井”。</p> <p class="ql-block">献亭——祭神摆放贡品之处。此四角方亭由四根粗大的雕龙石柱撑起,斗拱密布,飞檐高翘,八卦攒尖悬顶,上覆灰色筒瓦。</p> <p class="ql-block">雕龙石柱</p> <p class="ql-block">献亭断梁——东边横梁特意断开,缘由未知。是玉皇观另一绝。</p> <p class="ql-block">献亭的八角藻井</p> <p class="ql-block">凌霄殿——灵霄宝殿额上的踩数级为十三踩,是古建筑中最高规制,据考证超过北京故宫太和殿的九踩,是此观的又一奇。所以人们称其为“天下第一玉皇观”。</p><p class="ql-block">屋顶琉璃脊兽、筒板瓦作,黄绿琉璃相间,色彩鲜艳,捏烧精细,是上党地区明代琉璃艺术之代表作品。</p><p class="ql-block">这些斗拱也叫八卦斗拱——一个导游说。没弄懂。</p> <p class="ql-block">附近还有四御宫、东花园等其它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五凤楼所在的南宋村是中国传统村落,还有明清民居和古建。</p><p class="ql-block">关帝阁——南北朝始建,明重修,距今1400多年,原为进出村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登上关帝阁,上面的建筑年久失修,有文字显示为明代重修。</p> <p class="ql-block">阁下古道</p> <p class="ql-block">阁下古道石桥通向村内和孟家高楼</p> <p class="ql-block">孟家高楼——一座居住与防御并用的军事设施。楼高五层,约20米,建成四百余年,四周设口,高大雄伟,气吞山河。孟家高楼是军事制高点,发挥着防御外来入侵的重大作用,让村庄固若金汤,保卫着村民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危。</p> <p class="ql-block">下一站要去晋城高平了,长治的观音堂还没有开放,留作一个念想、一个下次再来的理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