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双林寺、镇国寺)— 世界文化遗产

曹xisheng

<h3>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是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县城之一,具有超过2700年的历史。这座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并在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和扩修城池,最终形成了现今所见的规模和布局。平遥古城以其完整的古城墙、古街道、古民居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展现了明清时期中国北方城池的典型特点。</h3><h3> 1997年12月3日,平遥古城(包括平遥城墙、官衙、街市、民居)与周边的‌双林寺、‌镇国寺,即“一城两寺”,共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h3>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平遥古城凤仪门(下西门)至迎薰门(南门)之间的古城墙</b></p> 平遥城墙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前827~前782年),为夯土城垣,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筑。平遥城墙高约12米,平均宽5米,东南隅有文昌阁、魁星楼,东城墙顶部有点将台。城墙上72堞楼,3000垛口,寓孔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蕴含丰富儒家文化内涵。古城墙集防御功能、文化功能于一身,体现了明清时期中国北方城池典型特点,承载厚重的历史文明,是平遥古城重要的载体。1988年1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平遥城墙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平遥古城</b></p> <p class="ql-block"><b>1、平遥古城南大街</b></p> <p class="ql-block"><b>2、平遥古城西大街</b></p> <p class="ql-block"><b>3、平遥县衙</b></p> 平遥县衙坐落于平遥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在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二百余米,东西宽一百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 2024年9月19日至23日,正值2024第24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期间,平遥县衙是大展展区之一。 <p class="ql-block"><b>4、日昇昌票号</b></p> 日昇昌票号前身为“西裕成”颜料庄,财东李大全和掌柜雷履泰于清道光四年出资30万两银改营,是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票号博物馆占地面积1963 平方米,建筑面积2414平方米,三进院落,100余间房屋。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1997年12月3日,“一城两寺”即平遥古城(包括平遥城墙、官衙、街市、民居)、双林寺、镇国寺作为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双林寺</b></p> 双林寺,原名中都寺,位于平遥县西南六公里桥头村,其地本为中都故城所在,因之得名。作为“一城两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林寺则以彩塑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双林寺占地面积约为一万五千平方米,内分东西两大部分。双林寺中现存最古之碑为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姑姑之碑”。年代久远,字迹模糊,第二十行“重修寺于武平二年”尚可辨认。“武平二年”(571年)乃北齐年号,既是重修,其创建年代必早于此。即使从北齐算起,中都寺也已历经一千四百多个春秋了。<br> 双林寺坐北朝南,寺的外围是一圈高大的夯土包砖墙。寺内分东西两大部分。西部为庙院,有十座殿堂、三进院落。释迦殿、罗汉殿、武圣殿、土地殿、阎罗殿、天王殿组成前院;大雄宝殿和两厢的千佛殿、菩萨殿组成中院;娘娘殿、贞义祠组成后院。东部主要是禅院和经房。<br>  双林寺是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镇国寺</b></p> 镇国寺,位于平遥县城东北15千米的郝洞村,始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963年)。初名“京城寺”,明嘉靖时改称“镇国寺”,延用至今。寺庙经金、元、明、清多次重修、重建,现存寺院共有两进院落,坐北朝南。 镇国寺的建筑,以万佛殿为最早,虽经历代多次重修,但仍保持了五代时的风貌,是中国佛教寺院中现存的三处五代建筑之一,其中的彩塑,更是全国寺庙殿宇中保存至今的唯一五代作品。 镇国寺的创建,无疑对研究五代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这个时期,北汉仅拥有山西中南部的一小片领土,无力同后周王朝政权抗衡,便大力提倡崇信佛教,为求得佛祖庇佑,在所辖境内大修佛寺。镇国寺内有不少文物提供了宝贵的研究史料。如东西碑亭五代时期的半截碑,残缺不全的文字中,记载了北汉小朝廷的宫廷斗争,对研究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有着重大的参考价值。<br>  1988年1月13日,镇国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5月13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镇国寺等二十六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