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名刹双塔寺—如果只看双塔你就错过了😊

南岸青栀~

<p class="ql-block">  此次太原之旅,仅一日之暇。斟酌再三,选定双塔寺与山西博物馆这两处佳地作为此行的目的地。无巧不成书,两位朋友得知我将前往太原,皆首推双塔寺。这般巧合,使得我对双塔寺愈发心驰神往,很想一探究竟。</p><p class="ql-block"> 双塔寺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它位于太原城区东南方向,一反我国千百年来寺院建筑坐北朝南的传统习惯,因地势而拓建,居高临下,<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坐南朝北</span>。可谓背拥太行群峰,面俯汾水一带。身临其境,凭着古老的塔身,可广瞰古城太原之全貌,晋中盆地之沃野千畴。</p> <p class="ql-block">  恰逢十一佳节,由于景区实施控流措施,需排队在阶前等候,便有机会留下熙攘之中难得清静的一刻。</p> <p class="ql-block">  山门为青砖仿木结构,门额上书“永祚寺”,出自启功之手,两侧墙壁镶嵌三彩琉璃图龙🐲,是太原苏氏琉璃传承人葛原生所做,也是他第一个孔雀兰作品。从侧面望,琉璃在阳光下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与建筑相得益彰,浑然一体,使整个寺院显得庄严肃穆、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  从色彩上看,黄色高贵明亮,彰显皇家与宗教庄严;绿色清新淡雅,充满生机;蓝色深邃宁静,似含无尽智慧。三色琉璃相互映衬、搭配和谐,视觉冲击强烈,美感独特。 </p><p class="ql-block"> 琉璃烧制的龙身蜿蜒盘旋,龙爪有力,仿佛随时都能腾空而起,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晋书·乐府》说:“永祚,犹远祚也。”寓意“永远传流,万世不竭”。这也许就是寺名的来由和含意吧。据说,永祚寺初创时,仅建了一座补辅太原“文运”不足的文峰塔,至于紧靠塔而建的几间简陋寺舍,早已荡然无存。据说,当时的寺名也不叫“永祚寺”,而叫“永明寺”。</p><p class="ql-block"> 关于“永明寺”“文峰塔”起建的原因,在明万历本《山西通志》《太原府志》都曾有明确记载。<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因永祚寺内有两座巍峨壮观、耸入云端的古塔,引人瞩目,受人青睐,故被习呼为双塔寺。</span>久而久之,永祚寺之本名逐渐鲜为人知,而双塔寺之俗称却家喻户晓,尽人皆知。</p> <p class="ql-block">  永祚寺是国内罕见的全部采用<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砖仿木</span>无梁建筑的寺院。而大雄宝殿是永祚寺最大的建筑,纯砖结构,是标准的<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无梁殿</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宇</span>,供奉释迦牟尼的一层正面青砖雕砌,嵌入式檐柱六根,每根檐柱下面,都是精心雕琢的须弥座磉墩,花板与阑额相连,上置普拍坊,坊上雕刻五铺作斗拱,全部是青砖雕刻而成。比例严格规整,着实不易,而且为防止呆板增加美感,工匠别出心裁,再雕出垂帘柱,通雀替,抱梁云☁️,麻叶穿插坊等装饰构建,并在上面雕刻出云纹,卷草纹,忍冬纹等图案,布局巧妙,赋予了建筑灵动的最大生命。</p> <p class="ql-block">  二层三圣阁供奉着送子观音,佛像前顶部有砖雕藻井。院内左右为僧房和客房,院中除了青砖甬道,种植着据说是太原最古老的明代牡丹,只是这季节暂无缘一见“紫霞仙”的绰约风姿了。</p> <p class="ql-block">  藻井上雕刻着繁复而精巧的图案,逼真的质感,恍惚间让人觉得如同木质般温润。天然和谐的圆形镂空在屋顶上排列得错落有致,仿佛夜空中闪烁的星辰。这些镂空为硬朗的砖石结构增添了一抹柔和的元素,使得屋顶的线条如流水般圆润、流畅,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精致感。</p><p class="ql-block"> 在时光的流转中,阳光或月光悄然穿过镂空,洒下一片如梦如幻的光晕。那光晕似轻纱般缥缈,为这古老的殿堂平添了一份空灵而通透的美。</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古建筑之间,精美的砖雕工艺令人赞叹不已。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匠人的巧思与用心。</p> <p class="ql-block">  出殿远望,穹顶之上,琉璃瓦的铺设紧密有序,与砖石结构的屋顶完美贴合,使得整个建筑浑然一体,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古朴中不失绚丽,庄严的气氛似乎弥漫着寺内的每个角落,能让人的心灵瞬间沉静下来。</p> <p class="ql-block">  在寺后的东南高地上,这里有巍峨的宣文塔和文峰塔相峙而立,同为八角13层,两者建成时间相差九年。宣文塔是明万历年间<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晋王朱敏淳</span>,邀请高僧<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妙峰禅师</span>(明代大德高僧,著名建筑师)主持修建的,并由万历皇帝的生母宣文李太后出资筹建,当时傅山祖父<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傅林所建造的文峰塔</span>已经伫立此地啦,但是晋王觉得一座文峰塔略显简陋单薄,与九边第一重镇的明太原府不甚匹配,于是就在文峰塔的西北侧建了座类似新塔,也是八角十三层,高度54.78米,但是不同于文峰塔的朴素,新塔外檐采用了琉璃剪边,美观外抗风雨侵蚀,在太阳下也更显宝像庄严,与殿宇形成了“两峰插天”、“楼阁巍然”的大观。此塔二层以上八面辟拱门,从底层可盘旋而上攀登至顶。</p> <p class="ql-block">  从老照片可看(1907年法国汉学家拍摄),原来的宣文塔二层,有平坐围栏,登塔者可走到塔外,凭栏仰望,目前已不存在。</p> <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地势较高的永祚寺成为太原外围的重要防御据点,高大的双塔成了碉堡,古老的寺院成了兵营,敌我双方为争夺双塔要塞发生激战,炮火导致宣文佛塔二至八层被击损三分之一。明刹古寺饱经战乱,满目疮痍。历经三十多年风雨后,1984年作了修补。</p><p class="ql-block"> 图为战争中毁损的宣文佛塔</p> <p class="ql-block">  如今走到已修复完整的宣文塔下,愈觉珍贵,仔细观赏,只见13层塔檐都用孔雀蓝色琉璃瓦砌出晶莹美丽的边沿。在塔的第一层撩檐枋下,斗拱与斗拱之间的空处,嵌刻有砖字“阿弥陀佛”、 “宣文佛塔”,字体犹如一条飘带,层层叠压,美观而匀称。这几个字既表明了塔的属性为佛塔,也巧妙地添补了斗拱与斗拱间平板的空间,真可谓独具匠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关于双塔,想提及的是:现代建筑中, 深圳·星河双子塔是中国最高的等高双子塔;而在历史建筑中,太原永祚寺双塔则是<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中国现存最高的双塔。</span></p> <p class="ql-block">  令人兴奋的是,当前宣文塔已然开放,可以登塔游览,更令人兴奋的是,那如潮水般热切期望登塔的人,已排起了长龙😂,但吾也毫不犹豫加入了其中。</p> <p class="ql-block">  等待登塔之际,怂脸自拍一张权当纪念啦☺️,望着低处近观尤如通天巨柱的凌霄塔,不禁有点小担忧:这 13 层的塔大概相当于多少层楼高呢?这定然与昨天刚攀登过的太行山大峡谷里 88 米的摩天筒不同,在摩天筒那里人并不多,可在这里,倘若你不能一气呵成冲顶,后面可有无数人紧紧跟着呢,那就有点尬了吧😅,正思忖着,二宝好奇地跑过来,要和我一起挑战登塔。我很开心💙立刻鼓励她:“你瞧,前面还有个 3 岁的小宝宝也要登塔呢。”</p> <p class="ql-block">  随着队伍的递进,不经意地一抬头,云和双塔宛如一幅自然天成的画卷,悄然呈现于眼前,无需刻意构图,真是:</p><p class="ql-block"> 白云袅袅覆天涯,世界皆藏素锦纱。</p><p class="ql-block"> 双塔巍峨穿雾霭,沧桑古韵映芳华。</p><p class="ql-block"> 似仙之境人间落,静立千秋守岁遐。</p><p class="ql-block"> 岁月悠悠云韵绕,传奇永载韵如霞。</p> <p class="ql-block">  终于可以进塔啦!塔内设有狭窄的旋转楼梯,以供游客盘旋而上。楼梯较为陡峭,宽度仅够一位成人通行,并且越往上爬空间越显局促,到高层时转身都比较困难。台阶由古老的砖石砌就,颜色深沉,纹理斑驳。</p> <p class="ql-block">  塔内各层空间相对较小,但每层都有开窗,可以稍作调整再继续攀登,这样登塔远比想象中轻松。</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很快到了顶部✌,宣文塔内部的空间结构非常独特,内顶宛如一个巨大的穹庐,似神秘的苍穹倒扣在塔内。那由古老砖石精心拼接而成的顶部,散发着岁月沉淀的深邃色泽。</p><p class="ql-block"> 内顶与塔的整体构造相呼应,宣文塔平面呈八角形,而内顶的弧度仿佛也在隐隐呼应着这八角的形态,从下往上看,八条角线仿佛从塔底一直延伸至内顶,给人一种稳定庄重以及对称之美。</p> <p class="ql-block">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从宣文塔望去,与从下面角度欣赏文峰塔所呈现出的稳重大气不同,此时的文峰塔塔身显得格外挺拔秀丽,轮廓清晰优美。</p> <p class="ql-block">  看那塔身上的砖石纹理在阳光下若隐若现,仿佛是岁月留下的印记。那塔顶的塔刹高高耸立,犹如一把利剑直插云霄,给人一种雄伟壮观之感。“矗矗孤高势若吞,凌空疑是玉龙腾。”</p> <p class="ql-block">  站在塔上其他瞭望窗口俯瞰太原城,古老的街巷纵横交错,青瓦灰墙的古建筑与现代高楼大厦交相辉映,远处的汾河如一条银色的丝带,缓缓流淌间,似乎能感到城市的脉搏在这里有力地跳动着。</p> <p class="ql-block">  看这张老照片,是克拉克考察队于 1908 年从宣文佛塔拍摄的文峰塔的场景。想象着在那时能够在塔外小憩,观望远方,该是何等惬意的感觉呀。</p> <p class="ql-block">  下塔之时,因人流集中且空间狭窄,常常出现“撞车”的情况。小宝坚持走在前面,不时会有向上登塔的阿姨、叔叔伸出援手帮她一把,或是轻声嘱咐几句。我跟在后面,不时地表达着谢意,心中甚是温暖。这一个个小小的举动,如同一束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这略显拥挤的下塔之路,也将是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廊腰缦回,檐牙高啄。</p> <p class="ql-block">  双塔巍峨立碧空,雕刻层叠韵无穷。巧夺天工千古颂,相互辉映意葱茏。</p> <p class="ql-block">  在黑白手绘插画中,塔的线条刚硬而又不失柔美,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岁月雕琢的痕迹,有种别样的美。</p> <p class="ql-block">  两塔南北对峙,并肩而立,既保持了统一的风格,又各有其艺术特色。南塔琉璃沿边,色彩绚丽,轮廓秀美;北塔素砖砌体,雕饰清丽,豪放粗实。</p> <p class="ql-block">  古老而高大的双子塔矗立于绿树之中,在蔚蓝天空下显得格外庄重威严,仿佛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故事。</p> <p class="ql-block">  倘若来到此地,你只认为有晋阳奇观“凌霄双塔”和不用一木皆为砖砌的绝妙无梁殿,那就很可能因一种错失而心生遗憾了。这里的碑刻文物极为丰富,其中明代的《宝贤堂集古法帖》刻石最为珍贵,它是迄今为止全国保留原石最为完整的一部大型藩府刻帖,非常值得细细观赏品鉴。</p> <p class="ql-block">  《宝贤堂集古法帖》是明代晋府世子朱奇源奉其父晋庄王朱钟铉之命,并以其堂名“宝贤堂”为帖名,于1496年在山西太原集刻而成的十二卷石刻丛帖。共12卷,以其取其字之精妙,以见一代人物之用心。</p><p class="ql-block"> 162块刻石,128位书家,真、草、行、篆各种书体包罗尽显,《它不仅收集了《淳化阁帖》、《大观帖》和《绛帖》的精华,同时还增刻了晋王府内私藏多年的名人法书,包括唐褚遂良、宋黄庭坚、元赵孟頫、明宋克等书法珍品。 </p><p class="ql-block"> 中国书法的兴衰流变,被严谨忠实地保留下来。上自史前仓颉,下迄明代张弼。情致与物相,在这里一线相传,步步卓绝。</p> <p class="ql-block">  法帖,悄然无声,却又似蕴含万语千言。它,乃是现代人能够真切触摸的明晋藩“历史瑰宝”。1980 年,这部法帖悉数迁入这满溢人文气息的永祚寺。置身其间,仿若徜徉在一条穿越千年的汉字长廊。于此,可体悟那或恭正大气、或如高峰坠石般刚猛、或似万岁枯藤般苍劲的独特韵味,令人无尽臆测、深深神往,亦是临摹书写的上佳之选。</p> <p class="ql-block">古藏静处,岁月凝香盈古意;凿痕斑驳,风雨流韵诉沧桑。</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p> <p class="ql-block">怀素</p> <p class="ql-block">  游罢太原双塔寺,心潮澎湃难息。恰遇秋日菊花节,虽未得见牡丹之娇艳,却邂逅菊花之烂漫,为古寺注入蓬勃生机。双塔巍峨,菊花绚烂,一古一今,一刚一柔,似能体悟时间的沉淀中,生命的璀璨绽放。回京后已购得法贴,体会秋的记忆中那醇厚韵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