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悟困境中的生命尊重

剑锋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出处】</b>第七十五卷 魏纪七 曹魏·邵陵厉公正始九年(戊辰,公元248年)</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原文】</b></p><p class="ql-block"> 初,爽以桓范乡里老宿,于九卿中特礼之,然不甚亲也。及懿起兵,以太后令召范,欲使行中领军。范欲应命,其子止之曰:“车驾在外,不如南出。”范乃出。</p><p class="ql-block"> 范至,劝爽兄弟以天子诣许昌,发四方兵以自辅。爽疑未决,范谓羲曰:“此事昭然,卿用读书何为邪!于今日卿等门户,求贫贱复可得乎!且匹夫质一人,尚欲望活;卿与天子相随,令于天下,谁敢不应也!”俱不言。范又谓羲曰:“卿别营近在阙南,洛阳典农治在城外,呼召如意。今诣许昌,不过中宿,许昌别库,足相被假;所忧当在谷食,而大司农印章在我身。”羲兄弟默然不从,自甲夜至五鼓,爽乃投刀于地曰:“我亦不失作富家翁!”范哭曰:“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也!”</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大意】</b></p><p class="ql-block"> 当初,曹爽因桓范是他同乡年长的故旧,所以在九卿中对桓范特别加以礼遇,但关系不太亲近。司马懿起兵时,以太后的名义下令,想让桓范担任中领军之职,桓范打算接受认命,但他儿子劝阻他说:“皇帝的车驾在外,您不如出南门去投奔。”于是,桓范就离城出去。</p><p class="ql-block"> 桓范到了之后,劝说曹爽兄弟把天子挟持到许昌,然后调集四方兵力辅助自己。曹爽犹豫不决。</p><p class="ql-block"> 桓范就对曹羲说:“这件事明摆着只能如此办理,真不知你读书是干什么用的!在今天的形势下,像你们这样门第的人想求得贫贱平安的日子还可能吗?而且普通百姓有一人被劫作人质,人们尚且希望他能存活,何况你们与天子在一起,挟天子以令天下,谁敢不从!”他们都漠然不语。</p><p class="ql-block"> 桓范又对曹爽说:“你的中领军别营近在城南,洛阳典农的治所也在城外,你可以随意召唤调遣他们。如今到许昌去,不过两天两夜的路程,许昌的武器库,也足以武装军队。我们所忧虑的当是粮食问题,但大司农的印章在我身上,可以签发征调。”</p><p class="ql-block"> 桓范悲痛地哭泣道:“曹子丹这样有才能的人,却生下你们这群如猪如牛的兄弟,没想到今日受你们的连累要灭族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悟读】</b>高平陵之变上演,司马懿发动政变直指曹爽。具体详细就不说了,感兴趣的朋友自行百度。</p><p class="ql-block"> 今天不说曹爽和司马懿,而是说一说上面材料中的桓范。</p><p class="ql-block"> 要知道,在高平陵之变中,桓范建议曹爽和司马懿死磕到底,曹爽惜命没采纳,这也恰恰给后世留以幻想,假如曹爽听话了,结局会如何?</p><p class="ql-block"> 桓范,出身龙亢桓氏,家族世代为官,多有担任太傅、少傅,属于标准的士族出身。</p><p class="ql-block"> 桓家所在龙亢与曹操老家谯县都属于沛国,两人算是老乡,但桓范进入曹操集团的时间在建安末年,也就是在曹丕篡汉前,说白了就是站队时间晚。</p><p class="ql-block"> 熟悉官场的朋友都知道,入局时间早晚很重要。</p><p class="ql-block"> 桓范入局时间短这意味着他没有办法通过曹魏早期的战争上位,只能通过后面的熬资历升官。</p><p class="ql-block"> 按照《三国志》中记载,桓范进入曹魏集团后,在魏明帝曹睿之前,桓范基本上就是在和王象编书。</p><p class="ql-block"> 曹叡继位之后,桓范开始进入提拔快车道,先后担任了中领军、尚书、东中郎将、使持节、都督青徐诸军事、兖州刺史、冀州牧(未履职)。</p><p class="ql-block"> 之所以提拔如此之快,个人猜测和曹叡对大士族压制原则,通过扶持其他非核心士族来平衡。</p><p class="ql-block"> 注意,桓范在此之前并没有实际的政务和基层经验,包括你看他后续担任如都督青徐军事、兖州刺史,在位上都没有实际的政绩或军功。</p> <p class="ql-block"> 桓范的上位是基于曹叡的权力平衡需要才如此。</p><p class="ql-block"> <b>所以说,一个人的命运,既要考虑个人的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b></p><p class="ql-block"> 可是,当历史的马车停留在你面前,并强行拖拉你上车了,你能不能在挤满人的车厢中站住脚不被挤下去,归根结底还是要看你够不够水平撑起来。</p><p class="ql-block"> 从桓范的一些经历来看,能力有没有只能通过司马懿的话的来旁证,但其他方面 ,桓范是有问题的,而且问题不小!</p><p class="ql-block"> 一个,他在担任使持节都督青、徐诸军事时,与当时的徐州刺史郑歧因为房屋问题发生矛盾,差点动用皇帝节杖斩杀郑歧,结果人没杀,反而被郑歧提前举报弄的被丢官。</p><p class="ql-block"> 二个,桓范即将上任冀州牧,彼时镇北将军吕昭出仕比桓范晚,但官职比桓范高,桓范觉得要做后进之辈的下属是耻辱,干脆称病不上任了。</p><p class="ql-block"> 三个,对于要做吕昭的下属桓范曾经想向他老婆抱怨:范谓其妻仲长曰:“<b>我宁作诸卿,向三公长跪耳,不能为吕子展屈也。”</b></p><p class="ql-block"> 桓范老婆听了之后就顶了桓范两句:其妻曰:“君前在东,坐欲擅斩徐州刺史,众人谓君难为作下,今复羞为吕屈,是复难为作上也。”</p><p class="ql-block"> 意思就是,以前你在徐州当官,为难人家郑歧,说明你不会当领导,现在你又觉得在吕昭手下做官很丢人,那是你不会做下属。</p><p class="ql-block"> 桓范听后大怒,觉得自己有被冒犯到,于是:<b>范忿其言触实,乃以刀环撞其腹。妻时怀孕,遂堕胎死。</b></p><p class="ql-block"><b> </b>瞧瞧,不就是你老婆说你几句吗?至于如此?</p><p class="ql-block"> 所以,这三件事你看出桓范这个人一些问题吗?</p><p class="ql-block"><b> 自视甚高、心胸有点狭隘、权力欲望很重、自尊心极重要面子、不甘于人下。</b></p><p class="ql-block"> 这种人属于那种想往上走,只要有机会就注定要搞事情,所以你再去看高平陵之变的时候他的所作所为就不难理解了。 </p> <p class="ql-block"> 咱们把视角切回到高平陵之变中桓范身上。</p><p class="ql-block"> 按照马懿的说法,曹爽集团中,桓范称得上是智囊,可惜曹爽不能用,个人觉得这个和桓范的性格有很大关系。</p><p class="ql-block"> 在政变开始,司马懿有这么个动作: </p><p class="ql-block"> <b>召司徒高柔假节行大将军事,据爽营;太仆王观行中领军事,据羲营。</b></p><p class="ql-block"> 重点在后半段关于王观的任用。</p><p class="ql-block"> 但在王观之前,这个领中领军事,占据曹羲军营的工作司马懿是想让桓范来做的。及宣王起兵,闭城门,以范为晓事,乃指召之,欲使领中领军。</p><p class="ql-block"> 曹爽虽然亲近桓范,但对其不重用,而桓范的性格司马懿这个老狐狸也知道,但既然要政变,司马懿肯定是会做到万无一失,你曹爽身边能打的牌全部给你算得死死的,能拉拢的提前都给你分化好。哪怕桓范你不用,我司马懿都把他给统战拉拢了。</p><p class="ql-block"> 而司马懿这个举动对于桓范来说内含有三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其一,不计较曹爽与他的亲近。</p><p class="ql-block"> 其二,让其在政变中出力,将来必定能够有极大的政治分红,比如王观就吃的满口流油。</p><p class="ql-block"> 其三,示好桓范,表示未来的政治格局中会有一份他的。</p><p class="ql-block"> 桓范一开始是心动了的。</p><p class="ql-block"> <b>范欲应召,而其子谏之,以车驾在外,不如南出。范疑有顷,儿又促之。</b></p><p class="ql-block"> 桓范知道司马懿政变,对于司马懿的示好也准备接受,但他的儿子劝说住了。他这儿子当真是坑爹的货。也正是两人一番合计才做出了投奔曹的决定。</p> <p class="ql-block"> 个人认为,这里父子两人的计算其实有这么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其一,桓范和曹爽表面亲近实际上有距离,但不代表桓范的儿子和曹爽不能玩到一起去。</p><p class="ql-block"> 其二,从作用来看,曹爽身边的人基本上都属于关键时刻不顶用的,而桓范去了能迅速获得曹爽的重用。</p><p class="ql-block"> 其三,假如桓范帮曹爽打翻盘了,消灭司马懿,那么桓范必定能迅速进入朝堂核心。</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最后一个,这是桓范美梦寐以求的。</p><p class="ql-block"> 所以你理解了这一个再看为什么桓范会去投奔曹爽?</p><p class="ql-block"> <b>前路虽难,但巨大的政治利益当前,怎能不去搏一把呢?</b></p><p class="ql-block"> 只不过桓范把这事想的过于简单。一方面,曹爽这人富二代,没有创一代的那种敢拼敢打敢豁出去搏命的血性。</p><p class="ql-block"> 另一方面,司马懿久经战阵,曹爽集团里面有几个能打的?两军交战,曹爽绝对要被虐。</p><p class="ql-block"> 再一方面,桓范说自己掌握大司农印,能调粮草,但只要高平陵之变的消息传开,一个有太后,一个有皇帝,地方绝对会用各种方式来拖延命令以观其变。</p><p class="ql-block"> 到时候不见得他能调得到粮草,而司马懿背后则是世家大族,完全可以绕过曹魏的国家机构撑起来。</p><p class="ql-block"> 最后,曹爽掌权十年,早就把世家大族给霍霍的非常不爽,司马懿搞政变是挑头,背后未尝没有他们的默许甚至推波助澜,大家都等着弄死曹爽吃一波政</p><p class="ql-block">遗产,怎么可能让你曹爽翻盘呢?</p><p class="ql-block"> 所以说,桓范以为敌人是司马懿,但实际上还有几乎司马懿身后许多世家大族。</p> <p class="ql-block"> 之所以要提桓范,因为在他身上我看到一个东西:<b>泼天的富贵必须用以血肉为土,浇灌以鲜血才能开出绚丽的权力之花。</b></p><p class="ql-block"> 用市场经济的话来说,盈亏同源,风险越大收益越高。</p><p class="ql-block"> 桓范不是看不到司马懿的示好,也不是看不到去帮曹爽的风险极大、难度极高。而是泼天富贵摆在面前,你要是不去捕一把,你一定会抱憾终身。</p><p class="ql-block"> 还记不记得之前提到的桓范是什么人?<b>自视甚高、心胸有点狭隘、权力欲望很重、自尊心极重要面子、不甘于人下,这种人属于那种只要有机会就注定要搞事情、想往上走的那种。</b></p><p class="ql-block"> 这么个机会,桓范会去想试一试,与其说是他儿子的鼓捣,倒不如说他内心的野心被激发而已。</p><p class="ql-block"> 跳出桓范的故事,去看到更近的当下。泼天的富贵咱们是别想了,老老实实本本分分过好当下还是比较切实际。</p><p class="ql-block"> 对于要搏机会还是去赚稳定收益,没人能给你一个确定的答案,选哪个都是自己的因果。只是我们往往会在事后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做那个决定。</p><p class="ql-block"> 我想,可能桓范在被司马懿灭族的时候,也在后悔为啥当初要跑出去投奔曹爽。</p><p class="ql-block"> 之前提到了,我们对于选择往往有非此即彼,总觉得选择了 A 结果不好,就会认为选择 B 结果一定好。</p><p class="ql-block"> 恰恰生活的不确定就在于,不见得你选择 B 就一定比 A 更好,也有可能更坏。</p><p class="ql-block"> 当然,你可能想不到选择 B 结果到底会如何,但你天然的会倾向于那个你没选的结果是更好的。</p><p class="ql-block"> 至于我们会后悔为什么没有选择 B ,后悔有用吗?</p><p class="ql-block"> 大家都知道后悔没用。为什么会后悔?<b>你在当时做的那个决策,是你在当时的环境、心境等一系列因素下共同作用在你认知中对你最有利的结果</b>。</p><p class="ql-block"> <b>而你之所以后悔,是因为彼时彼刻,那个你做决策的环境、心境等一系列因素变了,这个时候的思考出来的东西自然和之前的不一样,于是你就后悔了。</b></p><p class="ql-block"> 不同决策环境下的决策能放在一起对比吗?显然不具备可比性。</p><p class="ql-block"> 后悔有用吗?不是时空上的不可逆,而是你后悔的东西压根不在同一个频率。</p><p class="ql-block"> 最后问你一个问题,<b>如果你是桓范,你是选择支持曹爽还是接受司马懿的示好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