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放弃的,还是这份执念。

旭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羡慕那种六零后还背着包在路上旅行,在学习,在探索的那些人。人生来到这个世界只有一次,在接下来完全自由支配的时间里,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对自己才是合算的?哪些事情是我该坚持做下去的?是我思考的主题。——俞敏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b style="font-size:18px;"><i>沐浴夕阳,鼓荡风雅。</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总是在每日清晨、午后或者夜晚,会有几次的濡墨挥毫。砚台总是湿漉漉的,同样湿漉漉的毛笔,搁在砚边,随时等待宣纸或是毛边纸的铺开,落下纵横的线条</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h1><span style="font-size:18px;">书法启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军校课外兴趣小组。自此业余的热爱着,忙里偷闲悄悄挑灯坚持着。先由基本做起,不偷工减料,这样便有了自信,有了自信,再进一步去探索,一路用了力量。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一晃进入花甲之年,方才自在的沐浴夕阳,心无旁骛的鼓荡风雅。关于书法,蔡澜先生说:附庸风雅有什么不好?表示你已经走在艺术欣赏的路上。但走这条路的时间长度,如果做其他一件事,恐怕已是功德圆满了。可我怎么感到刚迈进她的门槛呢!</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很慢,作为东方闲适情调的书法艺术,就是以慢来展开的。它是旧时代的产物,适合于那个时代的节奏、氛围,它不需要以速成的形式来实现。宋高宗说自己:“凡五十年间,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笔墨。”这么忙的一个人,习惯了书写之慢,在慢中得到了乐趣。慢,使过程长了起来,看不到远处的目的,有时一年半载,不见鲜明的长进,却也持抱不放。曾国藩说:“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想必古人都是如此,安心于慢,不舍不弃。就做一个执着于理想的慢行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慢慢写。”一个笔画要写好,需要百遍还是千遍,难以明说,只得不停地重复。只有慢写,才能细致地体味其中的轻重提按、起承转合。慢,使人的心性滤去了浮躁、芜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慢生活中的书法,我一直是以为有情有调的,养心养性的。就像稀罕的海南黄花梨、小叶紫檀、红酸枝,它们的生长期如此之长,人一辈子都过去了可能还没长成材。当我们见到这种慢生长的珍贵树种做成的书案,它高雅的色调、高贵的品位,让人心存敬畏,这就是由于慢而培养出来的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书法,是一门很私人的雅好,是面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所以,如何表达,是以心灵为主宰的。我是非常提倡这么一种书写观的,字不必写得太妩媚、花俏、工巧,宁肯写得更敦厚、素淡、拙朴,因为字不是为别人写的,它是个人身心修养的外化,是倾向于自我的,理应恳切一些。</p><p class="ql-block">‍这断断续续叠加的几十年,是书法在温柔长情的陪伴着我,并没有觉得是在“苦苦坚持”反而有一种顺水推舟的随意感,没有功利心,没有企图心,仅仅是希望在凡尘俗世纷扰生活中留给自己一个清净明澈的空间。</p><p class="ql-block">‍一个时代快速向前,就会有一些慢的旧日行为不适,渐成边缘也是必然的。不过,仍然会有那么一些人,发自内心地喜爱,在这条古老的长河上,鼓荡风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