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客独来独往游圆明园

范老师

<p class="ql-block">‌‌圆明园是中国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占地面积约350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圆明园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统称为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博物馆和艺术馆。</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的建筑,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既有中国传统的宫殿、楼阁、亭台、轩榭、馆斋、廊庑等各种园林建筑,又有西洋的水法、喷泉、钟表、建筑等各种异域风情。圆明园的建筑,不仅体现了清代皇帝的权力和富贵,也展示了清代皇帝的开放和包容,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和成果。圆明园的园林,景色优美,气势恢宏,既有江南园林的秀丽和精致,又有北方园林的雄浑和壮观,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典范。圆明园的园林,以水为主,以山为辅,以建筑为点缀,形成了一个生动的山水画卷。圆明园的园林,不仅有自然的风光,也有人文的景观,是清代皇帝的情感寄托和审美表达,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和象征。</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是中国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占地面积约350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圆明园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统称为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博物馆和艺术馆。圆明园的园林,景色优美,气势恢宏,既有江南园林的秀丽和精致,又有北方园林的雄浑和壮观,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典范。圆明园的园林,以水为主,以山为辅,以建筑为点缀,形成了一个生动的山水画卷。圆明园的园林,不仅有自然的风光,也有人文的景观,是清代皇帝的情感寄托和审美表达,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和象征。</p> <p class="ql-block">康熙末年和雍正年间,圆明园开始兴建。雍正帝即位后,将原赐园向南延伸,在赐园的南面修建宫廷区,严格仿照紫禁城中轴对称的形式,包括新辟的大宫门,还有左右外朝房和内阁各府各衙门的值房,这里日后成为皇帝在圆明园主政的主要建筑群。同时,将原赐园向北、东、西三面拓展,构建曲水岛渚,增设亭榭楼阁,这部分构成了后来乾隆帝御题“四十景”的主体(其中至少有三十三景于雍正在位期间完工)。此外,还修建了福海及其周围的建筑组群。扩建后的圆明园,占地面积达到3000亩左右。每个景区内,既有庄严宏伟的宫殿,也有使人感觉轻松灵巧的楼阁亭台与回廊曲桥,假山、湖泊以及蜿蜒的河流点缀其中。在雍正时期,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形成。</p><p class="ql-block">乾隆帝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于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乾隆九年(1744年),圆明园四十景全面竣工。</p><p class="ql-block">长春园,清乾隆十年(1745年)开建,原名东园,后改名长春园,取“长春不老”之意。长春园的建筑风格,既有中国传统的园林建筑,又有西洋的水法和建筑,是中西合璧的代表作。长春园的主要景点有:大水法、远瀛观、海晏堂、方外观、养雀笼等。</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的遭遇浩劫,是在清末,这期间,圆明园遭到了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两次洗劫和焚毁,成为了一片废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惨痛的一页。</p><p class="ql-block">第一次浩劫,是在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攻占了圆明园。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内肆意抢劫和破坏,将无数珍贵的文物运走或毁掉,将无数华丽的建筑洗劫或焚烧,将无数美丽的园林蹂躏或毁灭。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内逗留了一个多月,将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p><p class="ql-block">第二次浩劫,是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再次攻占了圆明园。八国联军在圆明园内继续抢劫和破坏,将剩余的文物运走或毁掉,将残存的建筑洗劫或焚烧,将遗留的园林蹂躏或毁灭。八国联军在圆明园内逗留了几个月,将圆明园变成了一片荒地。</p><p class="ql-block">圆明园的浩劫,是中国人民的耻辱,是世界文化的损失。圆明园的浩劫,不仅摧毁了一个园林,也摧毁了一个时代,也摧毁了一个民族。圆明园的浩劫,是中华民族的伤痛,是人类文明的悲哀。</p> <p class="ql-block">复原图</p> <p class="ql-block">复原图</p> <p class="ql-block">12兽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