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知青岁月(27)遇见天之骄子

KLRS

<p class="ql-block">一年春耕大忙时节,我下乡插队的小岔沟来了一批工农兵大学生,他们来自某医学院,到这儿是来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p><p class="ql-block">这些天子骄子在我们小岔沟只劳动了三天,但带来的影响却像在本不平静的海面上骤然又掀起狂风巨浪,让天生敏感爱焦虑的我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p><p class="ql-block">这批工农兵大学生有三十几人。他们的年龄参差不齐,有人老气横秋,在我们当时看来,已是大叔级别,快有三十岁了。还有人年龄似乎比我们还小,一副中学生的模样。他们说话的口音南腔北调,有人说话我根本就听不懂。他们的外表和气质也是千差万别,有人像刚从田野中走来,身上还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有人则文质彬彬,书卷气十足。……看得出这些工农兵学员来自天南海北,各行各业。</p><p class="ql-block">他们中有几位穿着军装的女学员特别令人瞩目。她们有着苗条的体态,婀娜的身姿,在草绿色军装的衬托下是那么自然得体,赏心悦目。她们白皙细腻,柔嫩光洁的脸庞在绿色军帽,红色领章、帽徽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冰清玉洁,光彩照人,犹如天上的仙女穿着军装下凡了,我的目光被她们吸引的久久不愿挪开。</p><p class="ql-block">那几天我们干的农活是种玉米。一个胖胖的,敦实实的女大学生和我分到一组。她性情豪爽,跟我毫无陌生感,反客为主地和我唠起了家常。她告诉我她是班里的团支部书记,以前也是一名知青,在农村劳动了几年后,被保送上了大学。接着她便详细地讲起了她的奋斗史,听着她的讲述,对她的羡慕和敬佩感从我心底油然生起。</p><p class="ql-block">劳动休息我在河边洗手时,两名穿军装的女大学生也来到河边。我听见其中一人说,今天不巧,赶上"倒霉"了。另一人说,明天在宿舍休息吧,别累着了。第一个人却说,反正干活也不累,出来还能看看这山里的风景,多好的散心机会呀!</p><p class="ql-block">无意间听到她们的对话,却让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儿。我们和她们身份的差别,已让劳动目的截然不同。我们为了生存,为了前途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苦劳动,在她们那儿则变成一场解闷消遣的观光赏景之旅了。</p><p class="ql-block">那天干活中途,天空突降急雨,我急忙跑回青年点避雨。刚休息片刻,却听到男知青宿舍传来整齐嘹亮的歌声,我好奇地向那边儿望去,只见这帮工农兵大学生们整齐地坐在男知青宿舍的炕沿上,正引吭高歌着一首首歌曲。那副陶醉认真的样子竟像是在教室里上音乐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着他们快乐的样子,听着他们惬意的歌声,一股酸楚的感觉涌上我的心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些天之骄子和我们知青相比简直太让人羡慕嫉妒了。</p><p class="ql-block">那几天,我对这些大学生们怀着很矛盾的心里。一方面我对他们的一切都感到好奇,很想近距离多观察些他们的一举一动,但可怜的自尊和强烈自卑又让我时刻都躲着他们。因为对他们每一次的观望都是对我心灵的一次刺激和伤害。我很清楚,我们和他们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我们这些肚子里没有多少墨水的知青,如今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早已失去了最初那并不闪亮的光环,没有任何让人高看一眼的法码。每天和社员们一道干着最简单、最原始的农活,曾经的豪情万丈已经变成对朝不保夕、食不裹腹生活的担忧和焦虑,仅剩下能早日回城这一丝丝希望在支撑着我们。再看人家工农兵大学生多么风光无限,大学校园里那多姿多彩的生活;他们身上那耀眼夺目的光环;大学生那无尚荣耀的称呼,哪一项不让我们期待向往,哪一样不让我们望尘莫及。时代宠儿,天之骄子,高高在上的身份碾压了我们多少个等级?真是应了这里的俗话: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呀!</p><p class="ql-block">此时,我又不由地想起了自己的过往。在我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为我精心绘制了一幅蓝图,那就是让我能上大学,成为一个高素质的有用之人。为了这幅蓝图,我比别的孩子早上学两年,因为年龄小,心智不成熟,我吃了不少亏,受了不少苦,这些都没能改变父母的坚持。</p><p class="ql-block">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场风暴的席卷下,才刚满十六周岁的我,就被裹挟着离开了城市,离开了亲人,来到这穷山僻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单调艰苦的日子,干着繁重不堪的农活。这场突如其来的人祸把父母为我精心绘制的蓝图瞬间变成了可望不可及的海市蜃楼,多年的心血和希望毁于一旦。想到这里,我不由万分心疼起父母,可怜起自己来了。</p><p class="ql-block">凭心而论,我们下乡的这个大队,对知青在劳动和生活方面的关心和照顾还算不错。但有个奇怪的现象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下乡几年来,我耳闻目睹几乎没有看到、听到有知青被保送到大学去读书,反倒有很多当地社员都被送进高等学府学习深造。这是什么原因呢?或许是跟招生保送政策有关?那时大学招生政策是社来社去,哪来哪去。但这些被保送上大学的农村社员毕业后,都被分配到外边工作,没看见谁又回到农村啊。</p><p class="ql-block">虽然我们知青受到文革的影响,文化底子比较薄弱,但和当地社员比起来,高出的还真不是一星半点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那儿曾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儿。一年招生面试时,招生老师对某个被推荐的社员出了一道简单的有理数学题,可他(她)竟连这么简单的数学测试题都不会不说,还说老师的题出错了。因为大队的强烈推荐,那名社员也被录取上大学走了,但这个笑话却被留传下来。尽管如此,却丝毫没有影响这些文化层次不髙的人陆续被送进大学读书。</p><p class="ql-block">在我印象中,那几年只有一名知青被荣幸地推荐上了大学。那年上面给了我们大队一个上大学的指标,我们小队推荐了两人去参加面试,一个是农村当地的高中毕业生,另一个是我们青年点点长weiwei。据说,当招生老师出完面试题后,weiwei的回答令在场招生老师都赞叹不已。但最后录取的却是另外一名女知青,因为这个女知青的父亲是驻军部队的首长兼县革委会主任。</p><p class="ql-block">那时本人既没有什么家庭背景,又做不到表现的特别突出,所以上大学这个愿望对我来说就是天方夜谭,黄粱美梦。</p><p class="ql-block">虽然这个美梦对我来说是那么的高不可攀,遥不可及,但这个美梦在我脑海中却始终没有泯灭。我渴望成为一名大学生;渴望过上那多姿多彩,丰富充实的校园生活;渴望享受坐在髙等学府里,接受老师传道授业解惑那神圣的感觉。</p><p class="ql-block">回城后文革结束,高考恢复了。一九七七年,我曾想试着上一次考场。但费尽周折却没有找到复习资料,没有子弹怎么上战场?所以那年已经报名了的我,却没敢上考场。以后数年间,由于各种原因,我没有再去尝试着参加高考。</p><p class="ql-block">后来,国家为了缓解教育资源严重匮乏的局面,满足像我这样想上大学而又进不了大学人的愿望,各种业大、电大、函大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这次我没有再放弃机会,浪费时间。经过努力,我终于上了一所没有校园的大学。几年中,我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学业,终于成了一名大专毕业生。</p><p class="ql-block">虽然仍有很多的遗憾,与自己的梦想还有距离,但总算基本实现了自己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夙愿。</p> <p class="ql-block">(图片源自网络)</p>